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21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21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永远走不出的玄武门。

现在李承乾谋反已经被坐实,该如何处置呢?历史上不乏处决谋反太子的先例,难道李世民也要步他们的后尘吗?

此时隋朝大将来护儿之子、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道:“皇上您毕竟是太子的父亲,就放太子一条生路,让他保全性命吧!”

这句话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他更加明白父子深情的含义。即便意欲谋反,即便图谋不轨,然而父子毕竟是父子,血缘深情,你是逃不过的。三月已经赐死了齐王李祐,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李承乾吗?不能!绝不能!





第十二章 尘埃落定


曙光

李承乾倒了,最难过的是李世民,最高兴的莫过于李泰。

争储天平的两端,一端是李承乾,一端是李泰,现在那一端的李承乾倒了,这一端的李泰便看到了曙光。争斗了七年,终于要在贞观十七年划上一个句号了。

无论是李泰,还是李泰身边的人,抑或是朝中那些看好李泰、支持李泰的人,他们一致认为,在李泰的面前将是一片阳光灿烂。

可惜,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有五天,短短的五天。



贞观十七年四月一日,李承乾事败,李泰从这场争储大战中疑似胜出,而这个疑似一度有“确诊”的迹象。

从四月一日之后,李泰连续数日进宫侍奉李世民,他知道此时立储的关键时刻,把握住这个时刻,自己就是未来的皇帝,把握不住,那么七年来的争斗将毫无意义。

此时的李世民疲惫不堪,伤心不已,不到一个月,连续两个儿子谋反,自己这个皇帝就当的如此失败吗?

看着眼前的李泰,李世民又有些安慰,还好,不是所有的皇子都不成器,青雀(李泰小名)一直表现都不错。如果太子成器,他必定没有机会,现在太子谋反已经查实,太子之位空了出来,莫非是命中注定给青雀的?

或许有些事是上天早已注定的。

闲暇之余,李世民翻看这几日大臣们送上的密奏,有几封密奏是关于立新太子的,从密奏来看,李泰的支持率非常高。

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给事中崔仁师都给李泰投了赞成票,看来李泰的呼声真的很高。

然而令李世民疑惑的是,司徒长孙无忌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不同意李泰而是坚决支持晋王李治,这是为什么呢?两个都是他的亲外甥,他为什么不支持李泰,而转而支持晋王李治呢?

其实,以李世民的聪明,他应该已经看透,只是不点破罢了,如果立李泰,长孙无忌于李泰毫无功劳,而如果立李治,一切就不一样了,李治得立,长孙无忌首功一件。

一边是寸功未立,一边是首功一件,如果你是长孙无忌,你会怎么选?

实际上,在长孙无忌押宝之前,李世民原本已经心有所属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魏王李泰。

当日,李世民当面告诉李泰,朕将立你为太子。等这一天等了七年的李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激动地投入李世民的怀抱,说道:“我到今天才成为陛下真正的儿子,这是我的重生之日,我只有一个儿子,等我死之日,我会为了陛下杀掉他,然而传位给晋王!”(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

假话说多了,就把假话当成真话,别人信以为真,自己也浑然不觉。

李泰败就败在这句表忠心的话上。此时即使不说话,老爹也不会把你当哑巴,谁让你嘴欠,多嘴。



李世民心属李泰,但他同样需要听听群臣的意见,早年间魏征就曾告诫过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一听大臣们的意见很有好处。

当李世民把李泰的话转述给大臣们听时,褚遂良接过了话头,说道:“陛下,您说错话了,可得警惕啊。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君临天下,有哪个皇帝肯杀自己的爱子传位给兄弟的?魏王可能那么做吗?陛下您以前立李承乾为太子,后又宠魏王李泰,如此才造成了今天之祸。陛下今立魏王,那就先处置晋王,那样才能安全。”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如此。

听罢,李世民流下了热泪,感伤地说道:“立魏王而杀晋王,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回宫之后,李世民久久不能平静,原本以为二选一的选择题已经有了答案,现在看来,还是没有答案,为什么立储这么难呢?这道选择题太难了,太难了!

最后的博弈

在李世民面对立储选择题左右为难时,李泰急切之下做了一件大大的蠢事,他居然恐吓了晋王李治。

李治与汉王李元昌的关系非常不错,现在李元昌事败伏诛,而李元昌与李治的亲密关系就成了李泰恐吓李治的由头。

李泰幽幽地对李治说道:“你和李元昌关系很好,现在李元昌已经伏诛了,你难道不担心你自己吗?”(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

贞观十七年,李泰二十四岁,李治十五岁,这是一个青年与少年的对话,然而谁赢谁输尚属未知。

在历史记载中,李治一直给人淳厚仁孝的感觉,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错觉,大大的错觉。真正的李治绝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单纯,所有以为他软弱单纯的人其实都被他蒙蔽了,不信,可以去问问长孙无忌,可以问问褚遂良。

十五岁的李治被恐吓后要么是真害怕,要么是假害怕。总之他表现的很害怕,很忐忑,而且让自己惶恐不安的表情在李世民面前一览无余,这让李世民很奇怪,李治怎么了?

百般追问之下,李治说出了实情,魏王李泰恐吓我。

李泰,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偏偏在这个时候弄出一个无聊的恐吓。恐吓本身很无聊,结果却很可怕,由此,李世民对李泰的看法急转直下,如此口是心非之人焉能君临天下?

硬刀子可以杀人,软刀子同样可以杀人,十五岁的李治就是用软刀子轻轻捅了李泰一刀,这一刀很软,不见血,但不等于不致命。



李泰注定是属于悲剧的,在李治的软刀子之后,李承乾的硬刀子来了。

此时的李承乾已经认命了,他只是为自己作一点小小的辩解,他告诉自己的父亲,其实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

面对父亲的责难,李承乾并不甘心,不无沉痛地说道:“我本来就是太子,没有其他的欲望。但是李泰想做皇帝,经常跟大臣们商量一些计谋,所以我得想办法防着。现在要是立李泰为太子,正好合他的心意!”

毒丸,彻头彻尾的毒丸。

在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活动中,充斥着收购与反收购,反收购的一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会启动毒丸计划,毒丸计划一般是对本公司的股票进行“自残”,自我打压,说白了宁可自身承受损失,也要让已经渗透进来的外来公司由于惧怕损失而抽身退出,这就是一损俱损的毒丸计划。毒丸计划说白了就是七伤拳,在伤人的同时,也重重的损伤了自己。

现在李承乾对李泰祭出了七伤拳,“我不好过,你也别好过。”



三个嫡出儿子,一个皇位继承权,到此时李世民已经伤透了心,原本以为李承乾和李泰二选一就会为自己选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没想到,这两个居然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

李承乾顽劣,李泰心机重重,自己培养了十几年的皇子怎么就结出这样的果?

沾上谋反,李承乾没机会了,即使李世民答应,群臣也不会答应;李泰原本是不错的人选,现在看来,这个孩子心计太深,包藏祸心,算计大哥,恐吓幼弟,如此不顾手足之情,安能担当大任?

联想到之前岑文本、刘洎的奏章,李世民不寒而栗。一个亲王尚能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一旦成为太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李世民不愿意去想,但他不得不去想,太子逼宫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在贞观之前的三十年间就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隋炀帝杨广,一次就是李世民自己。

隋炀帝杨广是否真的逼宫是一个历史悬案,而李世民自己是否逼宫,他比谁都清楚,而且当时他还不是太子,仅仅只是亲王。

有其父必有其子,难道还要让自己的皇子再复制一回“玄武门”吗?绝不能!

版权所属,侵权必究!



天壤之别

到现在为止,李世民已经完全推翻了以前的看法。以前他的心中是一架天平,一端李承乾,一端李泰。现在这架天平不存在了,天平的两端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贞观十七年四月六日,朝会完毕之后,李世民留下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这是他最信任的四位大臣,也是可以参与皇帝家事的大臣。

李世民颓然说道:“我三子一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汉王李元昌),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真让我心灰意冷!”说完轰然倒在床上。

这一倒着实吓坏了长孙无忌这些大臣,他们急忙上前扶起李世民。起身后的李世民又抽出了自己的佩刀,作势向自己猛刺,褚遂良眼疾手快夺了下来,顺手把刀交给了一旁的晋王李治。

在这个关键时刻晋王李治在场,李世民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

刚才的折腾一半是作秀,一半是发泄。任何一个皇帝,一个父亲遇到这样的连环打击都会难过,李世民也不例外。

平静之后,长孙无忌先说话了:“请陛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吧,臣子们都听着。”

这是他与李世民常年磨合的结果,李世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长孙无忌都能洞察,现在折腾出自残的这场戏,一定是有大事要宣布。

李世民缓缓地说道:“我欲立晋王。”

长孙无忌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对说:“谨遵命,谁再有意见,就杀了谁!”

李世民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眼角又扫过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的脸,三个人一脸的平静,似乎没有听到刚才两人的话。其实不是没听到,而是装没听到,这是皇帝的家事,长孙无忌是舅舅可以参与,剩下的人只是陪衬,负责鼓掌配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