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贞观-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与议事的官员,也都在这份通告上署名,并用了各自掌管的衙门的印章。
在通告发出的同时,梁洛仁也向阿史德乌默啜和李绩发去了梁国的“国书”,分别向大唐和突厥通告了梁师都驾崩,梁康继位之事。
给突厥发去国书,是想得到颉利对此事的认可;而把国书发给李绩,一来梁洛仁是想借国书通知李绩,他和赵云泽的计策已经成功。二来,也属于梁国和大唐正常的外交礼节。
阿史德乌默啜接到朔方的国书后,便想着立即回突厥,向颉利通报此事,可无奈唐军未撤,他也不敢撤兵。
李绩接到梁洛仁的通知后,当即便与程咬金在中军帐中摆下酒宴庆祝梁师都之死。之后,李绩又假惺惺的给朔方城写了封信,信中表达了对梁师都驾崩的“惊闻”和哀悼。并且再次言明,大唐对朔方绝无敌意,他此来,只为接孙思邈师徒回唐境。
第190章 各方反应
大唐长安城。
距离赵云泽和秦茉儿失踪已过去数日。除了当天夜里长安城戒严,搜查劫匪弄出了些大动静之外,从第二天开始,长安城就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一切,看起来似乎与往日并没有不同。
然而在长安城之外,各支搜寻队伍却并没有撤回,他们仍然按照上官的命令,沿各自划分的地域、路线搜寻着赵云泽和秦茉儿。
沿渭河两岸搜寻的官兵,在第二天上午,就发现了突厥人掳走赵云泽的那艘船。官兵便立刻朝那艘船喊话,让他们靠岸接受检查。可是喊了半天,那艘船也毫无反应,甲板上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出现。
看那船的航行速度,也只是随着河水的流动慢慢的向下游漂流,这队官兵便起疑了。于是,他们到就近的村庄找了条小船,乘坐小船登上了那艘可疑之船。
上了船,官兵便发现了被捆绑于船舱中的那些船工。
解救出这些船工之后,官兵从他们口中也得知了船上发生的事情。虽然这些船工不明就底,可是官兵一听了船工的讲述,便知道这艘船就是劫匪乘坐过的船只了。
于是,他们立即将这些船工带回了长安城,向他们的上官禀报敌情。很快,李世民就得知了在渭河发现线索的事情。
李世民召集心腹文武重臣商量一番后,便派出数支百人骑兵,沿通往朔方的几条道路继续追查敌踪。同时,也撤回了其他的搜查兵力。
那些后来派出的骑兵,因为要沿路仔细搜查敌踪,并没有追上掳走赵云泽和秦茉儿的“梁突联军”。直到赵云泽和梁洛仁杀死梁师都的那天,他们才陆续赶到了大唐与朔方交界的边境。
李绩原先在边境扎营之处,留下了约三百人留守。长安城派出的骑兵,自然发现了李绩留守的人马。
李绩营中留守的士兵与长安城派来的骑兵接洽一番后,长安城派来的骑兵便又去了朔方城下寻找李绩。
朔方城早就收缩了防御,因此这些骑兵一路行来并未受到窒碍,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李绩。
而这时,李绩刚把向李世民奏报朔方之变的奏折写好。见到长安城来人了,李绩干脆也不再派信使去长安了,直接对长安城来人解释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又委托他们将奏折带回长安面交李世民。
长安城来人听说了朔方的变故,都感到非常震惊。但既然事情已经出现变故,他们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作用了。于是,这些人在李绩军营中稍事休息之后,就带着李绩的奏折踏上了回途。
梁洛仁收到李绩写给朔方的信后,又召集官员商量了一下如何回复李绩。
说是商议,其实还是以梁洛仁的意见为主。梁洛仁提出,在太子身体痊愈之前,孙思邈是断不能放的,既然李绩对梁国无敌意,那梁国也便任由他扎营朔方城下好了。
梁洛仁如此说,那些梁国官员自无意见。于是,梁洛仁就给李绩写了回信。信中,梁洛仁解释了暂不放归孙思邈的原因,还邀请李绩来朔方城做客。
李绩是不会进城的。他收到梁洛仁的回信,与程咬金商议后决定,继续在朔方城下“做客”,也好照应城里的赵云泽和孙思邈。万一梁洛仁这家伙反复无常,害了赵云泽呢。
至于孙思邈,李绩和程咬金倒是不担心他的安危。人家孙老道是神医,宝贝着呢,梁洛仁才不忍心害他呢,最多就是扣住他不放。还是那句话,会门手艺是多么重要呀
李绩不进城,但阿史德乌默啜却进了城。
接到梁国通报梁师都死讯以及欲立梁康为新君的国书后,阿史德乌默啜便派人将这国书送回突厥,请颉利定夺此事。
之后,阿史德乌默啜就把军务交给了营中其他军官,他自己则带着几名护卫进了朔方城。
反正,就算李绩真的攻打朔方,自己带的这一千突厥兵也打不过李绩。也不知道那李绩清不清楚自己暗中投靠大唐的事情,万一李绩不知此事,真打起来的话,那自己可就有生命危险。与其留在朔方城下吹冷风加担惊受怕,还不如到朔方城中享福呢。爱咋咋地
阿史德乌默啜就如此不负责任的扔下他带来的那一千突厥兵,自己进了朔方城。对外说法,阿史德乌默啜只说自己去朔方城吊唁梁师都。
对于突厥人,朔方城的官员可不敢得罪。一听说阿史德乌默啜要入城吊唁梁师都,梁洛仁便亲自带着梁国官员将阿史德乌默啜迎进了朔方城。
梁师都的遗体,已经装入棺椁转移到了梁国皇宫之中。而梁康,则被梁洛仁以刚经历剖腹治疗不宜轻动为由,继续留在梁府接受孙思邈的术后护理。梁洛仁还告诫梁国的官员和府中下人,在梁康身体未痊愈之前,不准告诉梁康梁师都的死讯,以免梁康悲痛之下病体承受不了。
所以,梁康也一直不知道他老爸已经呜呼哀哉了。事实上,梁康现在也顾不上关心别的事了。他正遭受着手术之后的肌体疼痛。为此,孙思邈又数次少量的给梁康喂服他配制的那种麻醉药,来减轻梁康的术后肌体反应。梁康便晕一阵醒一阵的度过了术后的第一天。
梁国官员虽然是一帮没有骨气没有原则的汉奸,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办事的能力。这些官员要是没有一点能力,那梁国单靠梁师都和梁洛仁,也支撑不了十几年了。
梁国官员办事的效率还是很高的。阿史德乌默啜进城之时,皇宫里已经设好了灵堂。梁师都的棺椁就停放在灵堂里。阿史德乌默啜在梁国官员的陪同下装模作样的拜祭了梁师都一番。便随着梁洛仁回到了梁府。
梁洛仁听阿史德乌默啜说他要在朔方住几天,便赶紧给阿史德乌默啜安排客房。阿史德乌默啜便在梁洛仁家中住了下来。
期间,他见到了赵云泽。
赵云泽对此大感意外。与阿史德乌默啜交谈之后,赵云泽才知道他来朔方的原因。
既然阿史德乌默啜和梁洛仁这两个暗中投唐的人凑到了一起,那对于朔方局面的掌控就更好办了。
赵云泽把阿史德乌默啜和梁洛仁请到一块儿,向他们点明了彼此的真实身份。梁洛仁和阿史德乌默啜在震惊之余,也升起彼此惺惺相惜之感。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梁洛仁每每发布命令,阿史德乌默啜都表态突厥全力支持,梁国的官员对梁洛仁的命令也变得更加顺从。朔方的局面,也被梁洛仁牢牢掌控。
数日之后,颉利派出的使者来到了朔方。使者向朔方官员宣读了颉利的可汗诏书。颉利在诏书中表达了对梁师都突然逝去的哀悼,同时,也承认了梁康继任梁国皇帝的事情。颉利在诏书中,册封梁康为“袭度设毗伽可汗”,并准予梁康承袭梁师都“解事天子”封号。
由此,梁国的新旧君主交替,也在法理上顺利通过。
第191章 李二要阴赵云泽
长安城太极宫武德殿。
李世民正在与众臣议事。今日到场的官员,多为文官。有高士廉、萧瑀、封德彝、裴寂、封德彝、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魏征、孔颖达等人。
李世民君臣议事的主题,是关于大唐的农业发展问题。其中,又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为主。
赵云泽和秦茉儿被掳走后,李世民说不担心他俩的安危是不可能的。
秦茉儿自不用说,是在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身边长大的,秦茉儿的言行举止,也与平阳公主极为相似。李世民对秦茉儿的感情,直如对待妹妹一般。
而赵云泽,虽然才入朝为官几个月,可他从一走入李世民的视线开始,就表现出了极为不凡的才干。李世民对赵云泽也极为欣赏。
赵云泽被掳走后,李世民想起了赵云泽为官以来的种种作为。忽然想起赵云泽曾经提起过应对自然灾害之事。正好今日朝中无甚大事,李世民散朝后就把主要官员招进了两仪殿,商议此事。
李世民君臣正在议事,忽然有内侍进殿禀报,说是有并州李绩军报送达。李世民赶紧让送军报的人进殿。
等送军报的人进来,李世民一看,这不就是自己派往朔方追查赵云泽和秦茉儿下落的一名宫中侍卫校尉卢云嘛。
“卢云,为何李绩的军报是由你送来的莫非你们已经到过并州”李世民连忙问这名校尉。
卢云说道:“臣带兵一路往朔方追查敌踪,直至朔方城下见到了并州都督李绩将军的兵马。”
“李绩去朔方城下作甚”李世民的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悦了。
卢云道:“李都督言称,赵校尉和秦姑娘都已救出,但赵校尉却又陪同孙思邈去了朔方城。李都督陈兵朔方城下,也是出于帮赵校尉的考虑。”
“孙思邈怎么又跑到朔方了赵云泽陪孙思邈去朔方作甚朔方究竟发生了何事”李世民越听越糊涂了。。网
“陛下,臣到达朔方后,李都督便托臣将他的军报带回长安城面交陛下。朔方那边的事情,李都督在军报中都已详述,请陛下过目。”卢云拿起军报双手高举着说道。
“快快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