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道士突然一顿,象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一皱眉,然后对钱成说道:“客官是军户?如果是,那么您请的门神究竟灵不灵贫道就不敢保证了!”
钱成满脸怒容。“你什么意思?瞧不起军户?!”
道士仿佛没有看到钱成那道杀人的目光,一脸平静地答道:“无量寿佛,客官误会了。合格的军人都是一身煞气甚至是杀气。拥有杀煞二气之人,阴秽之物怎敢侵扰?因此这样的军人完全没必要请门神。退一步说,若是某些军户生性懦弱,您想,一位本该拥有煞气的军人却请门神保佑私宅不受阴秽之物侵扰,然而门神生前却都是勇敢刚烈的军人,会瞧得起懦弱的军人吗?若是门神不肯尽心尽力,即便请了门神岂不仍然是没有效果?”
见钱成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朱棣不禁暗自发笑。
宗教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让信徒生前无法证实其真伪。比如说某宗教宣扬某种预言,那便一定要将这个日期定得晚一些。否则预言日过后,这种鬼把戏就会立即被拆穿。
门神的理论是越亲近越灵,那么如果不灵,请神者就会认为所请的门神和自己还不够亲近。按这个理论,烈士生前的亲朋好友应该会受到更多的照顾,可是门神又不保佑懦弱的军户偏偏烈士生前绝大多数亲朋好友就是军户!如此一来,这个理论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
这时道士又说道:“军户来烈士陵园一般不请门神,而是请战斗一系的神祗保佑。”
此刻钱成的态度已经变得很恭敬了。
“请问道长仙号?”
“不敢当,贫道道号清平。”
“请问清平道长,所谓战斗一系的神祗究竟是怎么回事?”
见钱成摆出一副请教的样子,道士凝神想了想,答道:“若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阐明本教教义,如此便说来话长了。”
钱成与景秀、周忱交换了眼神,然后目视朱棣。朱棣无可无不可地对清平道人说道:“那就边走边说吧。”
朱棣当先朝前走去,特别留心烈士陵园内的神龛和各种壁画。果然,这座依山而建的烈士陵园不但气势宏伟,装饰豪华,而且道路曲折,神秘莫测很有那么点宗教寺庙的味道。
……
“本教名为’万法一品‘教,不讲《黄庭》、《道藏》,而是推崇’万法归一‘,讲究’以道胜人,以法驱邪。道不胜法,则法无所用,道胜法,则法不必用。以法助行道则道倡,道既倡,行道可也,不必用法‘。本教的至高神名为’天‘,也就是历代天子的本尊。”
钱成忍不住插嘴问道:“道长说贵教的至高神名为’天‘,是历代天子的本尊,难道不担心当今天子发怒?”
“居士忘了?刚才贫道说过,本教教义乃当今天子亲自创定。”道士微微一笑,继续刚才的话题。“……至尊之下,方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之下,则是华夏历史上的功臣贤良。”
“刚才贫道所说战斗一系的神祗,主神是武圣人吕望,负责一切与战斗有关的事务。武圣人之下,有骑兵之神赵牧、步兵之神冉闵、弓兵之神李广、水军之神黄盖,枪神岳飞、刀神关羽、戟神吕布等等。居士可结合自己所属兵种以及习惯使用的兵器请相应的神保佑。”
周忱撇撇嘴。“贵教信奉神祗的都是武将?”
“这位居士可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清平道人莞尔一笑。“本教在贤良祠也建有道观。居士可去贤良祠,那边主神是文圣人孔子,负责一切与文事有关的事务。文圣人之下,有亚圣孟子,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字神王羲之等。居士既然是文举人,首先自然要拜祭文圣人,其次嘛,拜一拜文昌帝君张亚子和文状元之神孙伏伽也没什么坏处。”
“孙伏伽?”
见周忱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显然是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因此清平道人解释道:“孙伏伽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清平道长,刚才你说孙伏伽是文状元之神,那么还有武状元罗?”
“的确如此。武状元之神是郭子仪,他是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同时,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景秀好奇地问道:“除文武两系主神外,还有其他主神吗?”
“有啊,商业一系的主神是赵公明,其下的从神有比干、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陶朱公、子贡、关羽等;医药一系的主神是神农,其下从神有扁鹊、华陀、张仲景等;工匠一系的主神是鲁班;文吏书办一系的主神是萧何;衙役一系的主神是秦琼……总之,各行各业都有主神。除主神外,还有各地方神,比如各地城隍及土地。地方神虽然不是主神,但城隍之下也有配神,如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
听说还有阴神,周忱只觉得山区特有的凉风带着水气拂面扑身而来,凉意竟微微浸骨,于是指着离自己最近的两块墓碑道:“我此刻心有所感……就请这两位烈士作我家的门神好了!”
第二卷 第十一章 给太子一颗定心丸
拜祭完烈士陵园,天色已晚。朱棣要趁着宫门落锁之前赶回皇宫,于是回城后便与景秀等人分道扬镖。
回到皇宫,朱棣没挑皇后的牌子,而是选了王氏。历史上这个王氏在永乐七年被封为贵妃。皇后去世后,朱棣再也没有立后,由于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因此这个王氏也就成了宫里实际上的一把手。
王氏现在才二十多岁,贤德淑良,侍奉皇帝皇后恭谨如一,在宫闱之内肃雍有礼,和蔼仁厚,掌理庶务有条不紊,因此甚得朱棣看重。朱棣和皇后感情最融洽不假,但是偶尔也应该为其他嫔妃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考虑一下嘛。
历史上的永乐大帝称不上荒淫无度,但也和清心寡欲挨不上边。刚一即位,永乐大帝便下令“求民间识字妇女入内职”。永乐元年,又命礼部访求在京官员军民之家女子年十五至二十容止端正、性情闲淑者备王妃之选。他曾命女官蔡氏到杭州选识字妇女入宫,闹得民间骚动。当时有人作诗说:“已云玉闰归马足,更妆金屋贮娥眉。”“临别亲邻莫惆怅,从来生女作门楣。”
朱棣穿越后,并没有刻意改变这段历史。从职能上讲,女官能够对宦官掌权起一定的扼制作用。虽说事实上女官制度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但这项制度毕竟是好的,所以朱棣没打算将之取消。至于说命礼部访求在京官员军民之家女子备王妃之选,这倒是有些冤枉朱棣了这项提议其实是大臣首先提出来的,朱棣知道这次在京中访求所谓的“容止端正、性情闲淑”者没什么成果,不过,皇帝的女人太少会让大臣们着急,所以朱棣只得勉为其难同意了。
王氏是苏州人,容貌的秀丽程度,若在后世,评个校花绝对是绰绰有余。说起来,朱棣已经很长时间未与王氏过了,因此今天见了容貌不逊于皇后,但更加青春靓丽的王氏,突然之间便异常情热。欲火炽焰冲腾之余,朱棣一把将之揽在怀里,抱坐在椅上,一手搂着她香肩,一手从裙缝里伸进去,抚着她滑不留手的玉体,肩背小腹脐下慢慢捏弄把玩。待王氏被揉搓着酥软得象一摊泥一样,朱棣便翻身上去,施与雨露……
四更未,象往常一样,朱棣又被小宦官给叫醒了。按太祖规定的制度,除皇后外,其他的嫔妃只能与皇帝上床,但不能和皇帝过夜。所以朱棣醒来时,被窝里没有火热的,多少有些空虚的感觉。
今天不必早朝,穿戴洗漱完毕后,朱棣先到院子里打了套拳煅炼身体,接着便往东宫而去朱棣只要不早朝总是一起床就到东宫去,其目的不是为了去看太子,而是去和朱瞻基、朱文圭培养感情。
到了东宫,看到恭恭敬敬立在宫门前的太子脸上有着明显的黑眼圈,朱棣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朱高炽性情仁厚,作为一个守成的皇帝智商也足够了,若是不算生理缺陷,那么唯一的缺点就是好色。
历史上朱高炽在永乐二年才被立为太子,而且在他入住东宫之后,永乐皇帝也没有大清早就到东宫去的习惯,因此朱高炽可以开开心心地享受夜生活然后第二天睡懒觉睡到自然醒。可是现在,朱棣却经常一大清早就去东宫。第一次去的时候,甚至当朱棣已经进了东宫,朱高炽才慌慌张张地从床上爬起来。朱棣对此倒没说什么,但朱高炽自己心里却免不了忐忑不安。之后,朱高炽便总是四更起床。朱棣如果来,他便规规矩矩地请安,若朱棣当天有事不来,再回去睡个回笼觉。当然,朱高炽那好色的毛病却一时之间改不掉,因此脸上总是有着标志性的黑眼圈。
盯着朱高炽的黑眼圈,朱棣又好气又好笑地斥道:“你这个家伙,身体也不算很好,还胡乱折腾……”
见朱高炽满脸地惶恐。推开搀扶他地宫女挣扎着准备叩头谢罪。朱棣不在意地摆摆手将他制止。“免了免了……昨夜你又连御几女?”
在自从语言产生后。无论是什么时代。私下里讨论这类话题都是不可避免地。然而在十五世纪初地公开场合。皇帝与太子讨论这样地话题。却一下子令周围地人全都惊骇得呆滞住了。
众人地反应令朱棣立即意识到这样说话有些不妥。于是环视一圈。冷哼一声。“你们谁活够了。只管往外说!”
附近地太监和宫女们立即象被人触了一下地含羞草一般。齐刷刷折弯下来。伏在地上。
朱棣又将视线移到朱高炽身上。见朱高炽表现出地神情活象是被猫盯住地老鼠一般。朱棣暗叹一声。
“往公说。朕是君。你是臣;按私说。朕是父。你是子。常言道:父子相疑。举家不宁;君臣相疑。社稷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