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明成祖是皇帝,但他支离破碎的灵魂却仍然是见不得光明的阴物,哪禁得起佛门阳气十足的狮子吼?!道衍大约察觉有阴秽附着在朱棣身上,于是使用狮子吼道衍并不知道,正是这一声大吼,却把他原来辅佐的对象最后一丝生机也给吼没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道衍即便知道真实的情况没准也会发出这样一声大吼的因为,道衍此人并不能以常理度之。他是明成祖登上皇位最主要的功臣,而明成祖登上皇位后,他却谢绝了所有的赏赐。他不恋权,不爱钱,甚至也不好女色。那么,道衍他到底想要什么呢?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功成身退,看似与道衍类似,实则不然。刘基毕竟是个理想有文化的文人,他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退出政治中心,其实还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缘故。退一步说,即便刘伯温是自己主动隐居,但他辅佐朱元璋选择的目的仍然可以解释为“让华夏子民摆脱蒙人的残暴统治,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道衍却没有这方面的动机。毕竟,建文帝同样是个好皇帝。他当政期间勤于政事,关心民生,恢复生产,百姓们并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一有所欠缺的就是在军事方面,仁懦的建文帝没办法和他那个强悍的叔叔相比。
综合各种各样的信息分析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道衍不恋权,不爱钱,不好女色,不为民族大义,不为百姓民生他纯粹只是为了造反而造反!
所以说,这样一个怪人即便知道此朱棣已经非彼朱棣,也没准会出手相援哪怕辅佐的对象已经换了一个灵魂,也总比眼看朱棣变成疯子因而不能登上皇位,导致自己的人生目标无法实现要强吧?
朱棣胡思乱想了一阵子,然后听到方孝儒结结巴巴的声音。
“此异象……未必是……天命所归……或许……或许是天怒人怨……”
一股强烈的怒气油然而生,朱棣正准备说些什么,却听见远远传来阵阵滚雷之声。朱棣倒没什么,夏天突然打雷下雨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只不过今天这两次打雷都赶巧正遇上他发怒而已然而殿内其余诸人却不这么想他们的脸上,全都象擦了白粉一样,没有丝毫血色。
朱棣理解他们的反应,毕竟在这个时代,封建迷信还是很有市场的。
翰林检讨胡俨因为过于紧张而扯断了玉佩的带子,玉佩掉在地上的声音令众人本已扯得极紧的神经更受摧残。结果殿内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再也不住,干脆晕了过去。
这时僧道衍向方孝孺质问道:“方先生,你也看到了:我主怒,天亦怒……这难道还不能证明天命所归!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听完这句责问,方孝孺的嘴唇蠕动了,半天却没说出一个字来。在道衍眼神的逼视下,方孝孺突然象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
在旁人看来,朱棣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方孝孺,但朱棣自己知道,他在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发了一会儿呆。
朱棣很奇怪,刚才为什么会对方孝孺产生那么大的怒气和杀机?
思考片刻,朱棣得出一个结论:明成祖的灵魂虽然消散了,但既然他的记忆被朱棣所继承,那么他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对朱棣产生一定的影响。
朱棣深吸一口气,将不安的感觉强行压下。
无论如何,如今控制这具身体的是自己,不再是那个杀人狂永乐大帝。所以说,绝不能干出那种诛人家十族的事情来。
尽管来自二十一世纪,不过朱棣并不完全否定酷刑和株连。有些已经犯下死罪的在逃犯会毫无顾忌地杀人,正是因为没有酷刑威慑所致这种人的想法很实在:反正被捕后也逃不了一死,那么再多杀几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株连,向下株连和横向株连过分了些,但是向上株连却未必没有道理。朱棣倒不是认为子女犯罪后父母一定应该被牵连,但是在某些案例中,子女之所以会犯下严重罪行,在很大程度上却是因为父母的溺爱、纵容以及包庇的结果。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父母难道不该承担任何责任?
朱棣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海里甩出去,然后缓缓走到方孝孺面前。
“朕对方先生的学问是极为佩服的。你不肯奉诏,是因为建文帝对你有知遇大恩,国家有这样的忠臣,朕也很欣慰。不过,建文帝在位时你忠于他是为公,然而如今建文帝已经驾崩了,此刻正是社稷安危存亡的关头,第一要务乃是立天命所归的新君。你也是儒学大家,当知道皇帝即天子,天之子也。刚才你亲眼所见,朕怒,则天亦随之怒……可见,朕乃天命所归之人。所以说,如今你不肯奉旨拟诏只是一己私心而已。你是当代大儒,要为文人们立个好的榜样,不要公私不分。”
这番话却是谁也没想到的。刚才朱棣还暴怒不已,甚至扬言诛方孝孺十族。可是现在他却娓娓而言,入情入理,前后反差实在太大了。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方孝孺这时候已经不再痛骂朱棣了,但他仍然不肯奉旨拟诏,只是一个劲地放声痛哭。
朱棣温言道:“方先生此刻情绪太激动,也很累了。你们把方先生扶下去,让他回去好好休息一下……你们都出去,道衍留一下。”
待诸人离开后,朱棣望了道衍半天,然后突然一笑。
“昨天你预测方孝孺绝不会奉旨,而且会有血光之灾。呵呵,现在你怎么自圆其说?”
道衍盯着朱棣研究了好半天,叹了口气。
“昨天陛下一定要我预测方孝孺会不会拟即位诏书,我是迫不得已才说出预测结果。然而天道无常,天机之所以不可泄露,是因为如若泄露天机,极有可能会造成结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往往是朝着对求卦人不利的方向发展。方孝孺倒是逃过了被诛的结局,只是……”
见道衍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朱棣知道他想说什么。不就是说结局会对燕王不利吗?!
朱棣摸着下巴想道:如今明成祖的灵魂完全消散了,这样看来,天机似乎真的不可泄露呢……
……玄学确实很玄妙!
第一卷 第二章 既来之则安之
待道衍离开后,朱棣在大殿里独自坐了一会儿,然后起身一个人在皇宫里溜达。
此时他不想见什么人,也不想和谁说什么话,只打算独自一人思考一些事情。逢此大变,哪怕是心如磐石者恐怕也会情绪激荡,需要一段时间用来独处静思。随堂太监黄俨虽然跟在身后,可是他象个影子一样,走路悄声无息的,并没有打扰朱棣,所以朱棣也就将他无视了。
朱棣已经完全接受穿越的事实了不接受也没办法,反正他也不知道如何回到原来的世界。
令朱棣欣慰的是,至少他的穿越身份还不错。虽然年纪大了点,已经有四十二岁了,但这个身体高大健壮,而健康程度甚至比原来还要棒朱棣在大学期间缺乏锻炼,打半场足球都会累得喘不过气来。如今这具身体充满了力量和活力,感觉至少能够打完一整场足球还不带喘气的。
身份好,身体也好,朱棣还能苛求什么呢?
朱棣以前从来没想过居然真的会有穿越这回事,现在亲身经历了,自然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起来:穿越这种事,难道只他一个人遇上了?
仔细想想,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奇人逸士数不胜数,似乎不少人都有穿越的嫌疑。
拿古代说,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个新朝,新朝皇帝王莽的行为就很奇怪,行为处世就颇有共产主义的味道。
王莽提出的新政主要措施有八条:
、土地国有。私人不允许买卖土地,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八口以下的家庭土地不得超过900亩,多余的部分分给没有土地的人。
、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夫由政府分配土地,一对夫妇100亩。
、冻结奴隶制度。禁止奴隶买卖。以限制规模。使其最后自然消灭。
、强制劳动。凡无业游民。每人每年罚布帛一匹。无力缴纳地由政府强迫其劳动。劳动期间由政府提供食宿。
、实行国有专营。酒、盐、铁器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货币有国家统一发行。山川河流等各种自然资源。全部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开采。
、建立贷款制度。人民因祭祀、丧葬需要。可向政府申请免息贷款。为了经营农商事业而贷款。政府收取十分之一地利息。
、实行计划经济。有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消除贫富差距。各种日用品在供过于求地时候。由政府照成本买入;求过于供地时候。政府则实行抛售。防止物价上扬。
、征收所得税。一切工商业。包括渔猎、占卜、医生、旅馆、纺织都要征收纯利地十分之一作为所得税。政府用这部分收入平息物价和发放贷款。
这些措施如果放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大家一点都不会奇怪,因为当时中国实行的就是类似的政策。那么,处在公元一世纪的王莽是怎么想出这些政策的呢?
朱棣猜想,那个王莽没准是生活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的穿越者。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对共产主义最是狂热,而且不知道共产主义还有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之分。所以,王莽穿越后不等物资极大丰富,人民思想素质极为高尚就实行了那些措施,结果失败。另外,王莽登基后竟然强令周围属国的国王降王为侯。这种愚蠢、疯狂,而且还无法获得实际利益的行为,令朱棣想起了“红卫兵”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名词。此外,王莽还曾命令医生进行过最早的人体解剖,也过最早的飞行实验,他还是最早的人工食品的研究者,进行过人造乳酷的实验所有的这一切,怎么看都象是穿越者的行为。
拿近代说,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