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 >

第995章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第995章

小说: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立刻着手,准备出征的兵马,粮草调度,以及后方军备事宜。

雍州六郡一国之地,散落在各处州县的兵马大概约有两万五千左右,而归赵云直接调动的长安正规军约有六万余众,四百多年前的关中之地,秦国占据此肥沃之土能养兵近一百万,如今却不足那时的十分之一,足见温恢言关中凋零之言不虚。

此番赵云出征,不动用地方兵马,仅准备了长安的五万正规军,卓郝昭领一万兵马守护长安,以王雄为先锋,兵锋所向,直指东川汉中地。

另外,赵云还发书与金城的阎行,命他速速从凉州领兵前来支援。

就在赵云准备出兵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人通过马云禄的门路前来找赵云。

这个人,就是蔡琰。

依旧是那样绰约的风姿,依旧是那样成熟的妩媚,依旧是那样天生的丽质,蔡琰的容貌毫不见衰,或许是养生有道的原因,年已三旬的她容貌犹如二十许人,却又比少女更多了几分熟韵,惹人心醉,让人痴迷。

赵云自然是清楚蔡琰和袁尚的关系,丢与这位有实无名的主母,赵云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急忙施礼相迎。

“云禄,这么晚了,怎么把蔡大家请来了?耽误人家休息!”赵云面露嗔怪的瞅着马云禄。

马云禄无奈的一吐舌头,笑道:“我也没办法,是人家昭姬姐姐非要来,说有要事见你,我拦也拦不住。”

赵云转头望向蔡琰,疑惑道:“蔡大家深夜来此,不知有何要事?”

蔡琰在长安待了这么久,得赵云和马云禄两口子照顾,很是熟稔,一见面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口吐幽然的张嘴询问。

“听说大都督得了河北将令,意yù出兵汉中地?”

赵云神sè颇显开怀,显然能够出兵打仗很对他脾气。

“不错,主公军令如山,命云携雍凉之兵南下汉中伐蜀,云不能不遵从之。”

蔡琰绝世的容颜上泛起了一丝忧愁,道:“大都督,关中遭连年兵乱,百姓苦不堪言,最近在大都督的治理下,方才有所喘息,民生方有复苏,此时动兵,只怕有所不妥吧?”

赵云抿了抿嘴:“蔡大家之言,云亦知晓,只是主公军令如山,云不能不遵从。”

蔡琰摇头道:“大都督此言迂腐了,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关中民生尚未完全复苏,轻易动兵百姓负担过重,且蜀道艰难,伐之不易,袁显甫远在冀州,不知关中形势,大都督何不上书于他,请他收回将领?”

赵云闻言皱眉道:“这个……只怕是不行的,云已经致书于金城的阎行,让他出兵与我同行,况且各部兵马都已整装齐备,万事俱备,将领已出,不打不行了。”

蔡琰的脸上泛起了一丝忧sè,沉默良久,方才道:“若是非出兵不可,大都督为何不带上郝昭?偏要从大老远的金城召阎行过来呢?”

赵云闻言楞了楞,心念一转,笑道:“郝昭乃是云麾下十支雕翎箭的第一人物!最善防守,可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守城大将,长安重镇,乃我根本,不让他防守,我不放心。”

顿了一顿,赵云又道:“至于阎行,刚才蔡大家已经说了,汉中之地,道路艰险,不易征伐,我雍州虽然是兵jīng将勇,怎奈还是有些势孤,阎行在凉州金城cāo兵练将,兵势颇隆,有他相助,伐蜀之事方能事半功倍。”

对于召阎行一同进攻汉中,赵云没跟蔡琰说实话,凭心而论,他压根没寻思让阎行帮忙,只是怕自己远征后方有事,故而把他招来,名为一同出兵,实则是看着他。

蔡琰紧锁眉头,想了半晌,长叹了口气。

“赵都督,说实话,对于你这一次的出兵,蔡琰这心里总是觉得有些不妥……可是这不妥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说不上来。”

赵云笑了笑,道:“蔡大家多虑了,我赵云虽然不是什么兵家,兵仙,但自出仕以来,跟随主公东征西讨,南北纵横,不说全无败绩,也是负少胜多,张鲁之辈,当无所虑。”

马云禄亦是道:“姐姐,就是说啊,我夫君打了这么多年仗,天下有名的诸侯不说,难道还灭不了区区一介张鲁?姐姐就不必忧心了。”

蔡琰:“…………”

凉州,金城。

金城原本是韩遂的故址,经韩遂经略多年,虽地处边陲,却很富庶,在西凉十一郡中,至今也是位列翘楚之流,

韩遂被阎行出卖之后,身亡地丧,金城属地丧失殆尽,如今阎行得到了袁尚的诏令,前往凉州聚兵,整顿羌族,便依仗着昔rì跟随韩遂时的恩威在金城立住了脚。

阎行乃是熊罴之将,武艺当世一流,勇武之名不下于马超,凉州之地的各部诸侯听说他驻守金城,无不丧胆,和平相处,不敢轻易造次,而多年来一向是与汉庭官吏明争暗抗的羌族各部居民,在得知阎行重返金城之后,也老实了许多。

昔rì的凉州之地,最为强大的两股军阀一是马腾,二是韩遂,而最为羌族各部所敬服的汉将便是马超和阎行,如今,马腾马超父子二人兵败归顺袁尚,身在河北,而韩遂则是身死败亡,只剩下阎行凭借自身之威,伫立在金城,一时间深令各部敬服,比当初袁尚派庞德和马岱来此西凉安抚羌族的效果,要好的太多了。

就在阎行这小rì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时候,赵云的调兵令从长安发来了。

阎行一看这调兵令,老脸顿时就拉了下来。

赵云调遣他出兵金城,离开西凉去随他攻打汉中,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但阎行的心里却非常的清楚,这不过是害怕他借机生事,故而牵制他的一个策略而已。

赵云这是要看着他啊。

一想到这里,阎行就气得直咬牙。

当初引荐自己入袁军的人是赵云,按道理俩人关系理应不错,阎行也一直抱着能够跟赵云交好的目地与其小心的相处。

怎奈自从知道自己暗中留下马腾,算计故主韩遂之后,赵云对阎行的态度就变了,或许是因为瞧不起他的为人,或是因为阎行这事情办得城府太深,令赵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二人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恶劣。

如今赵云受封成了雍凉大都督,节制雍凉诸事,而袁尚虽然让阎行来凉州督兵,却也只是仅仅是州督统而已,并挂了个金城太守的郡职,凉州不但有一个州抚跟他分权,上面还有凉州巡检时刻监管着,限制自己的权力。根本无法与赵云那个足可呼喝一方的雍凉大都督相提并论。

每每想到这里,阎行的心中就觉得有些不平衡。

袁尚当初与曹cāo决战关中,自己保住了马腾,诚可谓是居功至伟,袁尚离开之后,自己担任赵云的副手训练军卒也是兢兢业业,后来来到金城,自己震慑住了这边塞的各种诸侯不说,就连庞德和马岱不曾完全能够安抚的羌族也被自己整治的服服帖帖的!

此等功劳,比那在长安养尊处优的赵云来的如何?不比他差吧!

为何他能当雍凉大都督,而我只能是区区的一个凉州兵马督统中郎?

人,苦于不知足。

随着时rì的长久,现状的安稳,阎行心中,那与生俱来的不安分开始慢慢的滋生发芽了。

当然,如果只是他自己内因的话,倒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最多就是在腹中诽谤一下赵云,不满一下袁尚也就算了。

坏就坏在,天下好多人的眼,此刻都盯在了阎行的身上。

而盯住阎行的人,偏偏都麻烦的紧。

除了洛阳的徐庶,襄阳的诸葛亮之外……就连许昌的鬼才郭嘉,目光其实也一直不曾离开关中须弥。

第四百三十六章野心萌芽(第二更)

郭嘉对于关中的着手其实要远远的早于徐庶与诸葛亮二人。

当年,曹cāo和袁尚决战于关中之地,郭嘉因为重病,而在许都不曾随军出征。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张机在许都替郭嘉治愈了顽疾,可是那个时候,天下第一枭雄的曹cāo已经败与袁尚之手,巨星陨落离失天际。

曹cāo之死,成了郭嘉一生难以忘怀的罪,他固执的认为,若不是自己抱病在床,不能随军出征,曹cāo就不会死,长安以西也不会丢失,执天下诸侯牛耳的人,也不会变成袁尚。

可是,现在说这些已然都已经太晚,郭嘉现在所能够做的,只有尽力的去弥补这一切。

这段时间以来,他在对内协助曹植管理内政,对外与袁,刘抗衡的同时,也一直在搜索他能帮助他改变关中局势的人。

鬼才郭嘉,眼界不俗,他知道目前能够撼动局势关键的地方一定是在关中。

然后,大概在半年以前,这个人终于被郭嘉找到了,他如今在凉州任官,属赵云治下,但可此人对曹氏的忠心,却是非常的强。他委身于敌,一直在凉州搜索着与他志同道合的对曹氏忠诚实的义士,渴望着能够打破赵云独霸关中的铁通局面。

这个人叫做杨阜,建安初年曾被曹cāo任命为凉州从事,后又任安定长史,他对曹cāo忠心不二,甘心为其驱策。

关中决战曹cāo死后,杨阜见事不可为,随即在安定献降,其实他本无降意,只是权宜从贼,yù效仿勾践,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为曹氏效力。

郭嘉赞其有大毅力大智谋,暗中将整个西北之事全权相托。

历史上,他也极度不俗,就是这个杨阜,定计讨伐马超,将其赶出了凉州。

杨阜智计高深,更兼有郭嘉在其后提点,很早就看出来阎行的不安分以及他对赵云的不满。

所以杨阜故而一直在等待时机,寻思着从阎行的身上下手。

现如今,赵云统兵yù讨伐汉中,杨阜知道,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他以借粮为名,从南安赶到了金城,专门来会见阎行。

二人见面,宾主见礼已毕,杨阜随即言南安今年大旱,仓敖周转不济,闻听金城大熟,特来借种,用以来年耕种备用。

阎行了解情况后,随即答应,回告上报抚督之后,便即调粮。

二人商议完毕之后,便即将话题转到了别的私事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也就是在这个侍候,杨阜慢慢的将话题引到了正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