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尚闻言面sè不变,道:“你要是不说,我还差点忘了。即刻派人通知高干和袁熙,令他们暂时回兵,不要继续强攻,给曹军一个喘息之机,让他们好好的歇息歇息。”
司马懿皱了皱眉,道:“什么?主公,你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袁尚微微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你rì后自然便知。”
************************
许都。司空府。
曹军大败。曹cāo本人被刘备诛杀的消息,很快就通过荆州的探子传回了许都,事情刚在天下散播,刘备立刻声名大噪,令人如雷贯耳;但同时,也被许都的曹氏诸将将他连同袁尚一并恨到了骨子里头。
“刘备!袁尚!我一定要你们血债血偿!”
司空府的正厅之内,一个yīn霾的声音声嘶力竭的放声怒吼,其还夹杂着悲切的呼鸣。
哭喊的人,是一个长相颇为俊朗的年轻人,眼眉之间很有几分曹cāo的形象和气质。不过更多的却是一种说不出的yīn霾之感。
这个人叫做曹丕,是继死去的曹昂之后,曹cāo诸子当最大的一个孩子。
曹丕身边,还矗立着几个其他的曹家已经成年的孩子,另外还有荀彧和贾诩两位老人,郭嘉身体欠安,故而在这种时候并没有能够到场。
“二公子勿要过于悲切,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应付袁尚的兵将。如今明公已经归天,西北之面再无阻隔,需要赶快纠结兵马。前往阻挡,以免袁尚大兵东进,则原危矣!”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曹cāo生前最信以为臂膀的副手,尚书令荀彧。
曹丕闻言急忙站起了身,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点着头对荀彧言道:“荀公说的是,丕适才情绪过于悲愤。是有些失态了……。。只是许都兵马目前自保尚且不足,如何抽调大军前往应付袁尚之流?”
荀彧想了想,没有说话。
“兄长,这种时刻,不妨抽调夏侯惇和曹仁立刻回师许都,巩固内防展现,徐州边境之地可失,然许都却是失却不得,更何况袁尚本人比之袁熙和高干之流不知强出多少,咱们宁可集全部的力量来对付他,也不可在无害之人的身上浪费过多的jīng力。”
众人闻言不由尽皆一愣,看向说话之人,不是别家,正是曹cāo的四子,曹植。
时刻三年,曹植虽然还是有着当初与袁尚一同去塞北的模样,但很显然,身上的幼稚之气已然是去掉了不少,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男人的气息。
一直半瞌半睡的贾诩闻言不由张了张眼皮,漠然地看了曹植一眼,突地冒出了一句:“这话……说得好,说得很一语的。”
曹植显然没有想到贾诩居然会夸赞他,急忙拱手而言道:“贾大夫过赞了。”
曹丕适才还是哭的红肿的眼睛,此刻在不知不觉不由的泛出了一丝jīng光,瞅向曹植的眼sè很显然也有了几分变化,点了点头道:“四弟的谏言妙啊,不愧是当年父亲重点栽培的曹家后辈,比起我等这些庸碌之人,却是强出了不少。”
“二哥夸赞了,弟弟万万不敢当此谬赞。”
众人正商讨着,却有斥候匆匆忙忙地赶过来禀报,道:“启禀荀尚书……。袁军各部皆有大的动向!”
荀彧闻言,顿时一惊,忙道:“讲!”
“关袁尚,回兵长安,按兵不动,攻打陈留的袁熙,回师平丘,渡河北归,攻打徐州的高干,则是率兵回往青州,亦是不在继续袭饶,不知所图为何?”
众人闻言不由得尽皆大惊。
曹丕似是有些不敢相信,喃喃自语:“袁氏三路兵马尽撤?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明明已然是占据了上风啊?袁尚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诸人之,大家都是非常的疑惑,唯有贾诩的眼睛在不知不觉间泛出了jīng光,在曹cāo遗留下来的以曹丕,曹植为首的这几个儿子当来回扫荡,似是有着什么古怪的想法,但终究还是一直三咸其口,不发一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一十章暗流涌动
曹丕和荀彧等人非常疑惑,他们不明白袁尚在这种时刻不乘机大举刀兵,火速攻入原,反倒是将各路兵马尽皆龟缩,伺机而动的意图究竟何在?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目前的曹军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兆头,至少能让他们在失去了曹cāo并损失了很多的兵马和将领之后,能够得到一个重整旗鼓,重新蓄力的机会,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
当是时,荀彧便立刻谏言曹丕,立刻召集夏侯惇和曹仁回京,巩固京师的防卫,并在元气大伤之后重新制定各处战略要地的布局,以求能够在回复元气之前达到最强最固化的防守。
将所有的事情吩咐给众人之后,许都各部各级官武将便即刻分头行动,其唯一身居高位却没有什么大事的人就是贾诩,这也难怪,贾诩虽然贵为执金吾,但却一向不执掌过多的权力要务,世人皆以为郭嘉乃是浪子,然实则贾诩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浪子行迹。
平rì的贾诩很懂得内敛,廷议一结束之后就立刻回家,但今天的他却是有些反常,廷议结束后没有立刻撤回家去,而是在大街上乘坐着自己的马车溜溜达达的逛了许久之后,居然命令车夫将马车一转头,向着位于许昌的南城大街缓缓而去。
贾诩的家住在北城,与南城完全是两个方向,他此番一改方向,却是要去做什么呢?
答案很快便是呼之yù出。南城的居住人之,贾诩只是认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郭嘉。
“咳、咳、咳、咳!”重重的响声狠狠地响彻了整个后方庭院,令人听着都不由得心头犯了别扭,贾诩轻轻地皱了皱眉毛。拄着拐杖推开了郭嘉的房门。
郭嘉坐在床榻之上,满脸苍白的费劲咳嗽,平rì里清秀的脸此刻显得瘦骨嶙峋,让人往之无奈,亦又是感慨万千。
“你还没死啊?”贾诩一脸漠然地瞪视着郭嘉,淡淡的出口说道。
郭嘉咳嗽完了,胸口不断的起伏,忽高忽低的,让人难以说直视。
听了贾诩的话。郭嘉狠狠地瞪视了贾诩一眼。喘息着言道:“你这老东西还没有死?郭某怎么能死在你的前面?”
贾诩微微一笑,依旧是自顾自的找了个地方坐下,淡淡地道:“老夫的话没有什么恶意,只是看你现在活得确实是憋屈,倒不如死了的痛快。”
郭嘉轻轻地“哼”了一声,道:“明公身陨,原风雨飘荡,郭某若是在这个时候死了,岂不是不合时宜?这种非常时期,郭某就是托。也得拖着活下去!”
贾诩静静地瞪视着郭嘉,突然张口道:“你与曹司空乃是知心之交,亦主亦友,主公身死,你难道不伤心?”
郭嘉的双眸陡然闪出一丝空前的悲痛和莫落,但很快的却是被他平rì里的jīng明所掩盖。
“亡者已矣,哭喊又能如何?空有悲伤又能够如何?难不成还能把司空大人弄活过来不成么?郭某身为曹氏臣子,自当用这所剩不多的余生,为主公遗留下的基业尽上最后一份力量。这是我现在,目前,唯一所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此,将来泉之下,我也可有颜面去见主公。。。。。。。。。”
贾诩的眼山露出几丝赞赏,点头言道:“不错,很不错,想不到你年纪不大,却能够看得这般透彻,心智亦是这般的坚强。果然非常人可比,我原先对你的敬佩若是只有五分的话,现在则变成了七分。”
郭嘉冷冷地瞪了他一眼,道:“承蒙您老的高抬,郭某不敢当。”
贾诩轻轻的捋了捋胡须,道:“问题是,在你壮志豪言的同时,袁尚那面已经出手了,你若是再不见招拆招,只怕你的豪言壮语转眼间亦是都会变成空话。。。。。。。”
郭嘉闻言,顿时一惊,道:“袁尚已然出招?他不是已经命令三路兵马尽退了么?如何会有所什么招数?”
贾诩淡然一笑,道:“你躺在这里,如何会知道袁尚三路兵马尽退?”
“我自有我的路子。”郭嘉随意的回复了一句:“你到底想说什么?”
贾诩长声一叹,道:“袁尚在关大盛,其势甚威,按道理换成谁都会立刻出兵东进,以泰山压顶之势攻打原,可是他却令兵马尽皆龟缩,你觉得这是那小子的xìng格么?”
郭嘉摸了摸下巴,道:“这事我也思考了许久,总觉得期间隐隐的有着什么不对劲,那小子一项就是个有便宜不占都能把自己气死的主,此番撤兵如此蹊跷,必有诈谋,但我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个关键。。。。。。。。。。。”
贾诩点了点头道:“一开始,老夫也没参透个的蹊跷关键,但今rì廷议看到了一些东西之后,才猛然间有了反应,故而前来找你商量。”
郭嘉闻言一愣,道:“廷议?东西?您看到了什么东西?”
贾诩颇有深意地瞪了郭嘉一眼,然后缓缓地张口,一五一十的将今rì在廷议上所有的事情全都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给郭嘉来听。
听了贾诩的话,郭嘉的眉头皱的越来越紧,但却是一直没有插话,直到贾诩的话说完之后,郭嘉思虑良久,才缓缓地开口言道:“你的意思是,袁尚之意,乃是徐徐退兵,然后意图让几位公子在无外忧的情况下,进行内乱?”
贾诩点了点头,道:“除了这个想法,老朽实在想不错其他的解释可以阐明袁尚的举动。”
郭嘉费力地起身,眉头皱的蹦蹦紧,道:“可是。。。。。。。这怎么可能,袁尚对于几位公子的xìng格都不了解,他怎么知道几位公子就一定会有内乱,而不是同心协力,共报父仇。。。。。。。?”
贾诩淡然一笑,摇头道:“你问我,老朽也不知道该问谁好?几位公子的xìng格一直都是温顺恭敦,就连老朽也一直没有太看出来,但直到今rì见了二公子曹丕的表现之后,老朽才觉得,老朽原先的眼光,似是瞅差了。。。。。。。呵呵,人老了。”
郭嘉皱了皱眉头,道:“二公子的xìng格,连咱们这些一直待在许都的近臣都没有看透,袁尚居然能够了解?若真是这样未卜先知的话,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