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 >

第109章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第109章

小说: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安六年三月。

今日的邺城太尉军府门庭若市,近六十余名邺城文武军校在聚集在正厅之间,等待袁绍颁发军令。

太尉府一如往常的肃穆庄严,华丽的庭院被下人们收拾的一尘不染。从正门到前院,再到回廊处,到处都有袁绍麾下的亲军灰霜营的军卒守卫,一队队士卒往来巡逻警戒,其身上尽是彪悍精锐之气,一切的一切,似是在预兆着将要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站在厅堂中的文物将校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清楚,今日之会后,一场席卷黄河南北两岸的血腥风暴。即将展开。…;

辰时初刻,袁绍身着灰色华袍,带着肃整的面色,一如往常往常般的英武,他背负着双手,在一众贴身侍卫的拥簇下。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厅堂。

锐利的目光扫过了在场每一个人的面庞,袁绍长长的输了一口气,似感慨似嘲弄般的道出一句:“诸位,春深了。”

众人闻言,身体尽皆一棅。袁绍这话说的婉转,但个中之意谁能不明?

冰雪化了,春天了。是用兵的好季节。

袁绍见众人静谧无言,脸上反之则是露出了一股决然之色,朝众人言道:“年前我军挥师南下,与曹贼在中原抗衡,兵马失利与官渡,袁某深以之为耻,每日三省而思,揣得其由,官渡之战,非战之罪,实乃天意弄人尔,我本当偃旗息兵,以图后继,怎奈曹贼挟天子于许都,几番凌辱,屠戮忠良,每日骄横愈盛,实乃天地不容!今番正值春深,我意再起四州各郡兵马,南下攻曹,挽汉室于倾颓,救天子出虎口,还天下朗朗乾坤,诸将士可愿随某乎?”

白马,官渡之战前,田丰沮授以近臣之礀冒死进谏,犹未能被袁绍所采纳,事到如今,又有哪个敢来上前劝阻?

众人当中,以郭图反应最快,当先而出,高声道:“主公代天伐罪,功在天下社稷,在下不才,愿为明公效死力!”

其他人一个个也不落后,急忙纷纷出班跟着高声喝道:“愿为明公效死力也。”

袁绍猛然一拍桌案,道:“好!正南,陈琳,你二人即刻作书与青,幽,并三州治,卓袁谭,袁熙,高干三人即刻调遣兵马,前往魏郡与我会师,并令显甫立刻从无极返至,随我一同出征南下渡河,再取许都!”

“诺。”

“主公。”但听一阵温和的声音响起,却是如今与审配并列的谋主之一荀谌出班禀奏,道:“主公,依在下之愚见,我军去年连番在白马,延津,官渡数次与曹操交锋,曹贼固守防范森严,我军实力虽大,但迁延日久仍旧是无尺寸之功,只因许都乃曹操命脉,更兼天子在内,若要直取,恐费周折,主公这次不妨改变战术,东向取道平丘渡河,先夺陈留之地以为根基,再转兵东向,徐徐而食之,令曹贼防无可防,如此可得全功。”

袁绍闻言摸了摸下巴,点头道:“从平丘渡河平丘不错,此言甚善之!就依友若之言,先走平丘渡河,取陈留,再夺许昌。”

建安六年三月末,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袁绍,发令传召三子一侄回邺城,聚河北精兵猛将,再一次南下攻曹。

决定攻曹的半夜,邺城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似是连老天都预兆到了北地两大枭雄的再一次对决而躁动不安。

大将军府书房内,袁绍手握酒盏,满面通红,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看着桌案上的皮图,面色不知不觉间露出了一丝决议。

“曹阿瞒,这大汉的天下,容不得两条龙挂翔于天,袁某发誓,这一次,你我必须分个真正的胜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无共活之理”

第一百一十八章战前四事

三月十一日,太尉袁绍在邺城广布军令,号令河北四州各郡各县筹备粮草与军械,并在各地郡县颁布宵禁令,各城池上至太守官吏,下至贩夫走卒,自申时末酉时初刻起一律不准出城,违者以汉律处。

另袁绍以二十日为期限,招青州刺史袁谭,幽州刺史袁熙,并州刺史高干,无极县令袁尚率领手下精锐兵马前往魏郡与其率领的主力会和,一起渡黄河、攻曹操。

一时之间,北疆之地风云涌动,巨大的调动所带来的阴霾漩涡,席卷并笼罩在了河北各地每一个人的心头。

邺城起兵的消息,很快的就由飞骑呈带着书简,送到了无极县城,并至于县令袁尚的案几之上。

仓亭之战!真的要开始了

袁尚紧握着双拳,双眉皱蹙,看着书简中那一列列关于陈兵列案的军令内容,心中好似五味瓶倒,酸甜苦辣各自俱全。

虽然袁绍一定会起兵复仇的事情早在袁尚的预料之中,但事到临头,袁尚还是不由得有些惊畏,有些颤抖,但更多的,却是一片茫然。

这是事关袁氏未来盛衰的一场大战,更是关乎自己性命的一场豪赌。

赢了,袁军挥师南下,所向披靡,四世三公的兵锐锋芒尽可直指天下,所向无敌。

输了,袁尚的生命便将随着袁氏一起,日渐衰落,燃油耗灯,逐渐的走向黑暗和死亡。

不光是袁尚心中忐忑,此刻县衙之内,坐在他下首的每一个人面色都不是很好看,显得颇为忧虑躁动。

太仓促了!

官渡之战结束至如今,时隔半载不到,主公便又再起大军刀戈与曹操争雄。

河北的辎重都准备好了么?兵马都练熟了么?因为上一场败仗的阴霾都散尽了吗?内政农耕都安排妥当了么?

仔细想想,此次发兵的不稳定因素实在是太多。多的甚至超过了去年的那场官渡之战。

“父亲要发兵了,要求我即刻率兵前往魏郡与他会师,诸位对此都怎么看?不妨提提意见?”袁尚甩了甩手中的书简,对着众人开口询问。

关键时刻,能人与普通人的上下优劣立时便能显露出来。

就好比现在的田丰。

在心中细细的斟酌了一番,田丰扯着洪亮的嗓子,对袁尚高声谏言:“袁公此刻出兵,虽不和天时,但事已至此。却难再退,县尊大人唯有尊父令,行军情,即刻率领麾下兵马赶往魏郡。在袁公身边悉心辅佐,时刻谏言,辅其睿智,以免袁公为小人之辈所谗而重蹈官渡之灾。”

这话说的隐晦,小人实则就是在暗指郭图之辈。

袁尚点了点头,对田丰的话表示赞同,接着又将目光移动到田丰身边的沮授身上。

若论智谋超卓,洞若观火,河北众臣当中。当属沮授为最,即使是相较于田丰,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果然,沮授一见袁尚看他,立刻拱手道:“田元皓此言甚善,很是中肯。在下就为他做少许补充此次征伐,三公子须当在出兵与主公会和之前,做完四件大事,方可保此次出征无忧。”

“哪四件大事?还请沮先生指教!”

沮授面色一正:“第一件,立刻前往会晤甄家。以同舟之谊请其准备粮秣辎重,允其战后当有厚报,卓其供以军需后备。以防似有官渡战时,粮草难敷的情况发生,算是后手。”…;

袁尚闻言点了点头,道:“吃一堑长一智,沮先生此言深得我心,这事交由邓昶去办,甄家目前与我们关系不错,更何况我袁尚投桃报李,想必他们应该是没有怨言的。”

沮授点了点头,道:“第二件,三月训练,无极营已是颇具战力,但毕竟人数尚少,且临战经验不足,不可使其为先锋,当以之为奇兵,或可有意想不到之收获。”

“此事容易,此次出征,我让吕玲绮率无极营于后师押运粮草,不使其轻易露面,关键时刻,再做调度也不迟。”

沮授语气不急不缓,道:“第三,公子当速速做书信一封送往邺城,就以兵粮调度难以周转为名,请主公暂缓行军,稍做延滞。”

此一言发出,却令场中众人大为不解,无极县近来政务农耕皆属正规,兵粮调度分明无碍,为什么非要用这种借口延缓行军的速度,去惹主公不痛快呢?

似是看出了众人的疑惑,沮授随即开口解释:“诸位,今番主公不直接出兵南下,反而是要求河北各偏师与正军会和于魏郡,与平常用兵之法大不相同,如沮某所料不错,定是有人向主公献计,走平丘之地渡黄河,袭取陈留以为根本,然后东进,徐徐蚕食兖州郡县,最后攻下许昌。”

逄纪摸了摸胡子,奇道:“此乃妙计,非智谋之士而不能思之,正当速行,沮兄何故反其道而行,让公子延误主公出兵”

话说到这里,却见田丰,沮授,逄纪三人不知为何皆是一愣。

多少年了,三人两方在袁绍面前出谋献策时,彼此都是唇枪舌剑,互相拆台,恨不得落尽了对方的颜面才能活得舒坦,像是今日这种心平气和与对方交谈筹谋的事情,几乎是没有一件

真是奇怪啊。

过了好一会,沮授似是才反应过劲来,轻轻一咳,道:“计虽是好计,却也得分对手是谁,曹操本人颇具雄才,更兼其麾下智谋之士甚众,但凡是得了我军动向,焉能不晓得我军兵锋所指?我若是曹操,则必然领兵渡河北上,不予我们南下攻打陈留的机会与其兵袭半渡而被击之,倒不如步步为营,在黄河北岸稳扎稳打,让他们过来,若是能稳固的破了曹操,在南下亦为不迟;且若事有不济,陈兵北岸。也是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有太大的损伤。”

袁尚闻言恍然,道:“原来如此,沮公果然高见!那不知这最后的准备,又是什么?”

沮授微微一笑,道:“第四,便是作书与黑山贼张燕,公子既是已与其定下生死之约,今番正好派上用场!如沮某所料不差。这次与曹操会战的胜败关键,却是就在张燕身上!”

“”

沮授的四条准备建议给了袁尚充足的灵感和打赢此仗的信心。

在将这几件事料定之后,袁尚随即整备兵马,出了无极。兴兵魏郡与父亲和兄长们会和征曹。

不过在这之前,袁尚还要先将兵马往河内温县一行,只因战前四事当中,包括一件是请甄家为后援,保证兵马的后续辎重情况。

邓昶在与甄家做了沟通之后,立刻得到了甄家家主甄俨拍着胸脯的保证,许诺甄家捐赠的钱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