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革兴大宋 >

第58章

革兴大宋-第58章

小说: 革兴大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攻击范围了,恐怕士兵背一个这玩意都差不多了,还打毛仗!
再怎么说,赵祯也不好打击人家积极性,只好委婉地说道:“爱卿呐!你们以后进行实验的时候一定小心了,这可都是些危险的地方,这次还好被这些挡板挡住了,要是你们这威力整大了,那可就麻烦了。”
“是,是……老臣一定注意!”段辛这时也发现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只为追求威力而忽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只好红着脸唯唯诺诺。
“不管怎么说,你们这种主观创造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大家都受惊了,待会下班都领赏,好好补一补!”
“多谢皇上厚爱!”
“既然你们开始研究这玩意了,那朕今天就给你们好好讲一讲。众所周知,武器乃是军士必备之物,所以任何一种武器的发明都必须考虑军士如何使用。就好比你们正在琢磨的这个手雷,顾名思义就是握在手中之雷,即一种用手抛射的爆炸性火器。
如何才能让士兵便于使用又能大量杀伤敌人同时还不能伤到自己呢?这就是你们作为武器研发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就拿你们选择的这个坛子来说,试问一下你们能拧着它扔多远?就现在这威力,你们自己能躲过去么?”
其余众人表现跟段辛一样,都红着脸低着头,一个个都只顾着威力大,全然没有考虑适用性的问题。
赵祯看着众人的表现,也不好继续打击,话锋一转:“大家也不用不好意思,要知道任何一种创新发明都将经历各种曲折,只有经过不停的改良最终才能实用。你们要做的就是实验中不停总结,存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你们也应该去各军营实地考察一番,以便发明更多武装我朝士兵的武器装备,争强他们的战斗力,保我大宋安宁!”
“多谢皇上教诲,臣等一定谨记在心!”众人躬身齐声答道。
“好了,言归正传,手雷作为单兵手抛武器,主要考虑士兵们能够扔出的距离,根据士兵的力量考虑合适的重量和爆炸威力。就像你们做的这个,威力是够了,却又不方便使用和携带。如果减小坛子的体积和重量,坑定是会影响到爆炸的威力的。如果咱们的士兵跟敌人骑兵作战,是不是更要考虑扔的距离?这些问题都需要你们以后慢慢去实验,找出最合适我朝军士使用的手雷。”
“臣等明白!”
“拿纸笔来,朕给你简单描绘一下朕对这个手雷理解。”
不一会旁边的官员就铺好了白纸,赵祯拿着毛笔在纸上边画边讲解道:“诸位爱卿请看,朕认为这个手雷为了方便于手握,咱们可以把形状设计成长颈花瓶的样子,这样手可以握在细的一段挥舞着扔出去。火药就装入瓶肚中,瓶颈这一点还用于安置引线,根据扔出去需要的时间调整引线的长度,使得手雷被扔出去后能够及时的在快落地的时候爆炸。”
赵祯接着用毛笔在画好的花瓶瓶肚上打上一个个十字格,对众人说道:“你们也看到了,像你们这个坛子做外壳,爆炸后坛子的碎片大小不一,或者就直接爆成两半,这样一来能波及的范围就边小了。所以咱们可以像这样,在瓶肚部分做成这种龟裂状,同时可以考虑在瓶中加入一些铁钉或铁珠之类,这样一来这是碎片就会四面八方的铺开,可以同时杀伤大量敌人。诸位以为如何?”
“皇上天资聪慧,臣等自愧不如哇!”
“诸位不必自谦,相信你们多想想也能想到,朕只是提出这么个想法,还得靠诸位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啦!”赵祯豪不脸红的认可大家的夸奖,天资聪慧暂且不好说,这山寨能力可是杠杠的。
“臣等谨遵圣旨!”
“那好,你们在仔细思索一下朕给出的这个方案可有何漏洞?”赵祯看着自己的构思,突然发现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又不好掉自己面子,于是脑筋一转,装作考校他们一番。
段辛等人毕竟没有赵祯那超前的经历,一时间并未发现问题所在,只好纷纷摇头。
赵祯大松了一口气才继续说道:“朕说过,这种手雷是投掷武器,而这个火药要爆炸需要密封环境。那你们说要是用陶瓷在做这个装药的东西,扔出去摔坏了该当如何?”
“皇上言之有理,老臣当时只想着用坛子这种现成的东西来用,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知皇上有何妙计?”段辛红着脸问道。
“依朕看来,其实这也不难,咱们只要把装药的部分改成生铁铸造不就可以了么!在把后面的手柄改成木质或者竹制的都是可以的嘛!”赵祯很没脸皮的把后世木柄手雷的创意据为己有。
“圣上之计秒啊,老臣这就按您的意思在试验几番!”
“嗯,好好干吧!”
其实很多发明创造充满了各种机缘巧合,都是因为发明它们的人需要一点灵感或提示,只要给他们开启了那么一扇门,他们就会把这扇门越打越开。
“说完这个手雷,朕再说说你们弄出的这玩意吧!虽然这么大个家伙不可能用手来扔,不过朕认为只要稍加改进,完全可以用投石器或者床弩来抛射,甚至可以埋在地上等敌人经过的时候引爆,相信这都是很有威力的吧!”赵祯看着他们剩下的“火药坛子”,突发灵感,于是便给大家将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所言甚是,臣等一定尽心研制。”
“好吧!诸位辛苦些,继续忙你们的吧!”赵祯说完就率先踱着步往外走去。
“皇上请留步!”段辛这是才从后面追了上来。
“爱卿还有何事?”赵祯闻声,停步,转身问道。
“这些年老臣深受圣上厚爱,执掌将作监以来也没有什么大贡献,有负圣上重托,老臣深感惭愧,即使如此,老臣任然厚颜混迹于此,希望用此残身为陛下尽忠。然而最近老臣深感体力不支,记性也大不如前,老臣害怕影响圣上千秋大业,已经把微薄体会编成了这本《火药概论》,希望皇上能够尽快选择继任者。老臣就还有最后一点奢望,希望皇上您能让老臣亲自看着您说的手雷从老臣手里诞生,望圣上成全!”段辛说着说着就跪到地上,双手举着一本书对赵祯说道。
“爱卿快快请起,是朕对不住你呀!爱卿都这么大年纪还在为朕操劳,朕早就应该让您安享晚年才对!爱卿放心,朕保证手雷一定能够在您手里面出世的,您就安心吧!”
对于这个无私奉献、帮助自己打理将作监多年的老人,赵祯甚是感激。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他为赵祯撑起了整个将作监,待到一切走上正轨,觉得自己精力不济又急流勇退,绝不拖后腿。在这个门户只见保护严密的时代,他能够无私奉献自己一身所得,确实极为难得!
赵祯离开研究院的时候还在幻想,自己的士兵们很快就可以甩着自己山寨的手雷,踏上那片辽阔的草原,浑然不知成功他妈最喜欢到处晃悠……

第62章 大宋皇家研究院

赵祯回到皇宫招来工部尚书张知白,把各种矿点分布图交予他,并下令即刻进行矿石挖掘和工业园建设。为了方便矿石运输,或水运或陆运,相关道路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由于有了赵祯比较直白的讲解,将作监没用多少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枚手雷的制作。赵祯亲自前去参加试用实验,效果跟想象的差异不大,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投出四五十米,而有效杀伤半径差不多有十米,哪怕是穿着铠甲在五米之类都不顶用,或许只有宋朝的步人甲能够近距离抵御,前提是里面的人不被震死。
之后,赵祯感于段辛对火器方面的贡献,特封其为雷伯,世袭罔替,作为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幸运儿,一时震动朝野,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有想法和能力的人前来京城企图闯进赵祯的视野。
这些情况,赵祯此刻还不得而知,而他还在为接替的人选头疼,毕竟这个时代懂发明创造、懂科学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自己的那些小伙伴又过于年轻,还不足以掌控这么重要的一个部门,而后世鼎鼎大名的沈括苏颂之流要么还没出生,要么还在吃奶。
经过苦苦思索,赵祯终于想起了皇家学院三杰,这才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三杰”之一的毕昇已经有活干了,暂不考虑。剩下的燕肃和曾公亮可都是历史大名鼎鼎的人物,尤其是燕肃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本来曾公亮在历史上是在天圣二年的科举中考中进士的,但是由于赵祯的出现,到此刻还没有举行科举的打算,所以他还只是个白身,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能力。
燕肃(991—1040)北宋画家、科学家。字穆之,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14)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的创造发明,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这就是后世历史上对燕肃的平价,虽然很简短,但莲花漏和《海潮图》足以说明他在宋朝这个时代有多牛。
曾公亮相比燕肃其实要稍逊一筹,而他在历史上名声比燕肃要响,主要是他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可以说正是这本《武经总要》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声,不过他既然号称北宋军火家,赵祯当然不会把他浪费了。
史载公元1015年,天圣二年,宋仁宗皇帝于垂拱殿中苦思冥想一日,若有所得,奋笔疾书,留有墨宝曰:“大宋皇家研究院”。
翌日,圣旨下,升将作监为大宋皇家研究院,独立于四院六部之外,专司研究之责。拜进士燕肃为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任皇家研究院院长,并追授雷伯段辛为皇家研究院名誉院长。皇家研究院暂设火器司、机械司、农业司、工业司、医药司、材料司等。改钦天监为钦天司,并入皇家研究院,掌天文地理研究之责。调皇家学院曾公亮、王绅理、陈鑫华、张奇瑞、向忠天、杨斯恩,李星秀、吴仁、谢欣然以及丁度入职皇家研究院。
赵祯登基以来,怪物百出,百姓对此已见怪不怪,只要不影响大家过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