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兴大宋-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柔:“你的意思是咱们也去掺一脚,这样好吗?”
赵祯:“我觉得很有必要,而且现在是发展海运的最好时机。你想想看,咱们的陆上通道,原来的丝绸之路,现在都被截断了,咱们跟辽国的贸易通道刚建立,还没多少成效,而吐蕃那边又处于战乱。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引导海运可谓事半功倍,到时候把朝中大臣也拉上,想必有赚钱的好事没人会反对。”
张柔:“那你是想以朝廷的名义来办这件事么?”
“不!”赵祯摇了摇头:“这事不能以朝廷的名义来,不然到时也会变成国企,反而成为累赘。按我的意思呀,你让你妹妹在南边开一个海上贸易公司,让他们成头来带动东南几路的海运发展。而我再撺掇一下朝着的大臣和那些皇亲国戚,让他们也掏点腰包去广州那边弄个海运生意。这样一来,咱们暗中操控两家海运公司,既不让他们一家独大,又能够让它们保持竞争活力,还能对行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举数得!”
张柔:“那朝廷的收益怎么弄?”
赵祯:“这个简单,我看了一下以前杭州、广州和明州三个市舶司的记录,你知道他们收的关税有多少吗?我给你说,最低的都是百分之十!老婆,你想想,要是把整个南边的海运都带动起来,朝廷光坐着收税都收得手软。”
张柔:“既然你都想好了,那我就给妹妹们修书一封,让她们把这个事办起来。正好现在河运快饱和了,不能让船厂闲下来。”
……
翌日,恰逢本月朝会。
按照常规,赵祯花了半天时间处理完了这段时间的政务。
赵祯:“诸位卿家,你们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朕有个事要宣布一下。”
“请皇上吩咐,臣等洗耳恭听!”晏殊带着一帮大臣躬身应道。
赵祯:“经济使贾宪前两日送了了奏折,他已完成了我大宋钱庄各地分庄开设,各地分庄也已经进入运转。然,经济一事事关国家稳定,不可大意。朕拟让贾宪于户部组建经济司,以加强对大宋钱庄的监管,同时规范其他各大钱庄行为准则。”
“皇上圣明!”这个时候不兴掌声,但领导讲话时该有的喝彩还是不能少的。
赵祯:“那这个事就交给范爱卿啦!”
范仲淹:“臣遵旨!”
赵祯:“另外,朕要让皇后出任经济司顾问一职……”
“等等,皇上!”赵祯这话还没说完,晏殊就站了出来:“皇上,您刚说让皇上担任经济司顾问一职,臣虽然不明白这个你这个顾问到底如何,可后宫干政不妥吧!还请皇上三思呐!”
“请皇上三思!”
这回响应晏殊的人还不少,毕竟宋朝的整个基调就是防止可能的叛乱。为此不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大大削弱各个王爷的权利,同时对皇后的选择尤为看重,就担心外戚干政的事发生。
对此情形,赵祯也是早有准备:“诸位卿家请起!你们的顾虑朕都明白,你们这也是为了国家,朕都晓得。朕这么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皇后在经商这方面的能力诸位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她也是大宋钱庄的缔造者,只有她最明白整个运作流程。而且,朕给她封这个顾问一职,并非实职,你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幕僚,也就是提提建议什么的。所以,你们不必担心!”
晏殊想了想,皇上说的话也有那么一点道理,既然人家老大都低声下气地给大家解释了,也不能老是揪着不放,万一把皇上这小脾气惹出来更不好收拾,先走一步看看再说。
晏殊保持沉默,其他大臣没有带头也就偃旗息鼓了。
赵祯继续说道:“原监察院院长鲁宗道去世也有一段日子了,这位置也不能老是这么空着,因此,朕打算让定王来担任这个位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晏殊:“启奏皇上!定王为人宽厚,公正严明,臣没有异议!”
赵祯点了点头,看向其他大臣:“你们可还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
赵祯:“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今天国事说完了,朕在跟你们说个私事。朕前几日看了杨斯恩的奏章,他在奏章中言及当下我朝海运行业日新月异,由于其高达十倍乃至几十倍的利润,导致不少沿海百姓和商客转而从事还是贸易。然而,因为缺乏有效的行业规范和引导,现如今的海上贸易比较混乱,而且还滋生了一些好逸恶劳的人去海上抢劫,杀人越货,情节甚是严峻。因此,朕打算学皇后弄个做海上生意的公司,一来挣点小钱,二来引导整个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不知道,诸位爱卿有没有兴趣掺一脚呢?”
晏殊:“皇上,咱们朝廷去经商,说起来不好听吧!”
赵祯:“晏相说的是,这个事情肯定不能以朝廷的名义去做。朕的意思是在座的诸位有兴趣的一起出钱,咱们把钱合在一起,朕找个人去南边做这事,咱们在暗中控制。等赚了钱,咱们在按每个人出的钱的多少来分红,每人占几股就能按比例分多少,朕叫这股份制。朕连名字都想好了,这个海上贸易公司就叫炎黄贸易股份公司!”
范仲淹看到赵祯朝廷使了个眼色,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皇上,臣现在这家里面吃饭的人多了,钱还真不大够用。您看海上的生意利润那么高,这么好的事可得带上臣呐!”
赵祯笑道:“好说好说!看来爱卿整日管着钱袋子,就是要敏感一些哈!不知道其他人还有没有兴趣,有兴趣的就直接给朕地个折子,今天时间也早了,大家都回去吃饭吧!”
散朝之后,那些个大臣回到家里面也琢磨了起来,其中也不乏早就偷偷摸摸干海运的人。在那夸张的利润面前,许多大臣都暂时把节操封存了起来,纷纷派出家仆把奏章送到了通直郎手上,晚些时候就到了赵祯的书桌上。
赵祯看着书桌上那一摞奏章,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而杨斯恩的老丈人在稀里糊涂地受到赵祯的接见后,很快便把京城的产业一一变卖,独留下新城那座还没建完的房子。然后带着儿子和一堆铁杆手下及其家眷,一同踏上了南下的船只。
……
远在琼州的杨斯恩和祁仲豪,则在这段时间内带着两千将士和抓来的海盗进行开荒。一者为以后屯田之用,毕竟几千人的肚子全靠别处运粮来也很麻烦,二者也是为了给以后种橡胶树腾地方。
丁谓自从接到新的任命之后,也开始打起精神来打理琼州的政务,对于他的才能来说,一个人烟稀少的琼根本不在话下。
杨斯恩和祁仲豪也没去打扰他,等他把从美洲带回来的橡胶树种子洒到苗圃里面,赵祯的回信也到了。
于是,祁仲豪便带领陆战队留下了看护苗圃,同时也顺便剿个匪,抓劳力的同时也锻炼锻炼军队。杨斯恩则带着新婚的妻子,领着天圣一号和天圣二号去广州城购买补给。
天圣一号船头上,周香玉拉着杨斯恩的手,满怀欣喜地问道:“相公,你说父亲他们也到了广州,是真的吗?”
杨斯恩:“当然是真的啦!相公还会骗你不成。而且,他们以后就在这边定居了,咱们每次回来补给都可以去看看他们。”
周香玉笑道:“太好了!人家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还真挺想父亲和哥哥呢!”
杨斯恩捏着她的小手:“还有两日就可以到广州了,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好好聚一聚!”
“嗯!”周香玉重重地点了点头:“对了,相公,你知不知道他们怎么会来广州啊?”
杨斯恩摇了摇头:“相公也不太清楚,圣上在旨意里面就简单提了一下,所以我这才带着你过来看看他们呀!”
周香玉乖巧地点了点头,大家闺秀的风范尽在这一颦一笑之间。
第88章 回娘家
宋太宗,也就是赵祯他爷爷,一共生了九个孩子,而到天圣七年的时候,就只剩下老八赵元俨了。
原本的宗正寺正卿是宋太宗的大儿子赵元佐,他算是几个兄弟里面活得比较久的,仅次于老八赵元俨,不过他也在两年前回归了天国。于是,现在的宗正寺正卿的位置就落到了赵元佐的大儿子赵允升的头上,也就是赵祯资格最正的大堂哥。
宗正寺严格来说不算是朝廷体制,它负责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等杂事,只有涉及皇族、宗族和外戚的一些重要人员的事情,才会让宗正寺出面来解决。
然而,在前些日子,整个宗室里面有那么一点点地位的人都接到了宗正寺的召集令,其规模可谓刷新了历来的记录。
“吉先呐,今个又不不是祭祀的时候,你把大家伙召集起来干嘛?”作为硕果仅存的老资格长辈,赵元俨根本不用给找允升多少面子,喊他的字就很给面子了。
赵允升还得给他行个大礼:“八王叔,今个这是皇上召集的,侄儿也不清楚什么事呢!”
“哦!”赵元俨点点头,对赵允升说道:“让大家都安静点,这么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赵允升:“是是是!”
等到大家都坐定之后,赵祯也款款而来了。
“参见皇上!”赵元俨跟赵允升站在前面带头喊道。
赵祯穿过人群,坐到正位之后朝众人说道:“都免礼吧!”
“谢皇上!”
待大家都找个地方坐下之后,赵祯才开门见山地开始说道:“朕近来发现有不少宗室子弟整日无所事事,荒废光阴,迟早会成为国家的拖累,而且有损我宗室尊严。当然,朕也知道,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至于原因嘛,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朕就不直说了。而朕今天把诸位叫来,就是想跟大家商议一下,想个办法来改善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朕先给大家说个事,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朝的陆地对外通道不畅,这反而刺激了海商贸易的发展,也算是因祸得福。或许在座的诸位还把眼光盯在陆地上,对海洋不屑一顾,但海洋远不止的你们想的那么简单。朕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对海攻略乃是我朝长期国策,切不可松懈。
然而我宗室子弟却无一熟悉此道,这是我大宋宗室的悲哀!是朕的悲哀!也是你们的悲哀!”
“臣有罪!是臣没管教好孩子!让皇上费心了。”赵元俨率先站出来认错,谁让他家小子前些日子才出篓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