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兴大宋-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想下去,越来越多的疑问涌上辽圣宗的心头,他一时间也感觉是万般思绪却理不出头绪。
调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种对无知的恐惧感,促使辽圣宗更加想了解真相,他为此调集了不少人手探查此事。
当然,这得需要不少时间,也说不定永远也解不开这个谜底。
因此,辽圣宗又把目光投向了让他丢脸的船队事件,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东西比人家宋国的差,不管是人还是船!
这也是赵祯万万也没有想到的,辽国就因为他送钱上门这件事,刺激了辽国造船工艺乃至辽国水军的发展。
虽说辽国没有赵祯这样的BUG存在,但千万不能忽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辽国皇帝命令的高压下,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辽国的船匠和那些相关的官员都超负荷地开动了脑子。他们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也没有牛人指点,但他们却通过观察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好比现在,辽国的匠人为了满足辽国皇帝的要求,让船只的速度增加。他们就是学着鱼的样子,把原来平底的船改成了有一定幅度的船,头部也改成了尖的。
不竟如此,他们还发现船太高了在水里面被风吹的影响也就越明显,因此,他们还把船的高度调低。同时为了增加桨拨水时的力量,他们把船桨的长度增加了,宽度也增加了。虽说,这么一来可能更费劲了,但在一定时间内船的速度确实可观。
在之后的某个岁月里,这种昙花一现的奇特小型快船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它的一丝身影——那就是“蚊子船”。
当然,这个名字是赵祯有幸见到它之后给它取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祯的目光无疑是盯着“船坚炮利”的目标在前进,浩瀚大海才是他心之所向。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只适合江河或者说近海的小船并没有出现在他的计划中。但是历史也是那么奇怪,该来的它还是会来,这里不来,那里就会来。
而辽国的这些细微的变化,赵祯一时间还不得而知,哪怕他早已向辽国派出了眼线,但是这个时代压根就别想收集多全面的信息。
再说,赵祯他现在根本没有经历来管这些。因为,秋天的到了,也意味着他在这个世界的大婚也即将到来,他和整个大宋朝廷乃至民间都在为这事忙碌。
安排节目,装饰皇城,接待使臣……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不少的人手去操心。
正是因为皇帝即将大婚,而且随后还有轰动全国士子的科举考试需要场地,皇家学院今年特地放了个早的年假。而这些放了假的孩子,也成了这次皇帝大婚的首批志愿者,他们带着红巾,扛着扫帚,把整个京城主要街道都扫了一遍。
各家各户也在忙着打理自家的屋子,门上也要贴上红纸,还要挂上红灯笼。难得听说皇上为了要与民同乐,大婚的下午要游街视察,接见百姓参拜,自家可不能再人前丢份呐!
百姓们忙着的时候,皇宫正门前的御用大道两侧也在忙着打戏台子,各地赶来的戏班子都忙不及先在一旁练上了。
而在皇宫的门口,却有一群人正在忙着捣鼓一个大玩意,看着又不像是戏台子,还有几个硕大的轮子……
第35章 朕有一个梦想
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它就那么走着,走过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又来到了收获的季节。
天圣五年,这还算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岁月,百姓们收获完自己的庄稼,带着对老天的崇敬,带着对皇帝的敬仰,纷纷走上了街头,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远远地看上皇帝以及那个传说已久的皇后一眼。
显然,这些百姓来得比较早,上午的时候,皇帝大婚还得按照既定流程来走,下午才能抽出时间来看他们。
宋朝的皇帝大婚虽然还不像后来那些朝代那么繁琐,但对于赵祯来说这个已经够了。他感觉这天自己就是个小丑,一旦开始举行结婚大典,他什么都得听礼部官员的。而且那些个平时都不敢正眼瞧皇帝的家伙,这个时候也跑出来瞧热闹。
皇帝大婚,这说起来貌似每个皇帝都得娶老婆,大臣们应该常见才对。实则不然,一般来说,大多数皇帝在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或者是登上皇位之前,他们的老爹都已经给他们找了媳妇,一旦这皇帝登基,他们的老婆也就举行个封后仪式而已。
故而,这些大臣乃至礼部官员都对皇帝大婚礼仪比较生疏,也比较感兴趣(可能和娱乐节目少也有关),看得忘了神的官员也是大有人在。而这个时候,礼部官员就喜欢跑出来露脸了,虽说他们自己也不熟悉,可毕竟人家之前做足了功课,这个时候出来显摆,训得别的大臣跟孙子似的,就这你还得忍着,没看到皇上都被他们指手画脚么!这么一想,大臣们的心里好受多了。
待礼部官员大清早起来拉着皇帝捣鼓半天之后,大家终于等到了传说中的“吉时已到”,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看热闹了。这个时候,迎亲的正副使节拿着各种诏命,吹吹打打地朝着国丈府前进,这一点跟民间就不大一样了,因为皇帝毕竟地位要高得多,不可能让他亲自去接皇后,虽然赵祯移栽表示自己想亲自去接老婆,但礼部官员对他的提议一律无视之。
迎亲的队伍到了这个又才换门牌的没有国丈的国丈府,又要整完一套繁琐的礼仪,把国丈府上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才算完事。迎亲的使节驾着马车就把累得直喘气的张柔拉回了皇宫,稍事休息之后,还有更多节目等着皇帝夫妻二人组给大家上演呢!可不能这个时候倒下,这样看来国丈府的无疑要幸运得多,起码他们现在就可以关起门躺地上玩泥巴了。
礼部官员看皇帝皇后的状态恢复得差不多了,立马又把他们拉出去举行结婚典礼。皇帝结婚也免不了要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虽说同样是这些内容,但皇帝玩起来就比民间要高大上得多。
除了这个拜父母这关让刘娥代表一下比较简单外,拜祖宗和拜天地可要隆重得多。拜完母亲自然是要去祭祖,这个过程礼部官员又要啰嗦半天,还要念一大堆赵祯听都听不懂的玩意,反正他跟张柔就只能当个牵线木偶,该有磕头的地方磕头就好了。
眼看就剩这最后一项祭天了,赵祯跟张柔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现在他们又可以抽个空挡休息片刻,因为礼部官员请了许多大师级人物在那跳大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宋江山永固!待人家跳完大神,赵祯两口子就上去代表皇家签个到就算了事,这也算是他两口子眼睁睁看着别人折腾自己一上午,总算能够让自己也看着别人自个折腾一回。
仪式进行到这,差不多也要打上句号了,但赵祯也别想现在就来个春宵一刻值千金,别说大臣们不同意,就他两自己这爬上爬下一上午,估计也没那精力。
赵祯和老婆只能抓紧时间小憩一会,下午还得出去见客人,应付老娘,应付大臣,还有那些个各国使臣,都还是要抽个时间说上那么几句话才行。
再说了,答应老百姓要去“亲民”的活动也不能食言不是么!
终于在御街两旁老百姓望眼欲穿的时候,皇宫的大门缓缓地打开了,一队队禁军从宫门冲了出来,整齐地站着御街两旁,警惕地看着两旁的百姓。而这个时候,御街两旁的房顶之上,以及人群之中,都有无数双身着便衣的锦衣卫和皇家特战队在来回扫视。
一切准备就绪,赵祯两口子终于乘着龙辇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他们两人在宫门口下了龙辇,小心翼翼地登上了宫门口一直摆放在那的那个怪玩意。
“动啦!动啦!”眼尖的人瞧见那个搭载皇帝的木头架子随着四个轮子缓缓开动了起来。
其他人听见动静,也都把目光放到了这个能动的大家伙上,四个半人高的黑轮子托着一个像船的东西慢慢的向前移动。没有看到马拉,也没有看到人推动,只见一个人在“船头”握着一个圆盘,紧紧地盯着前方。“船”的甲板上面还站了一圈威风凛凛的士兵,他们一手执彩旗,一手握着刀柄,还有一些穿得漂漂亮亮的宫女提着花篮,抛洒着秋菊的花瓣。
皇帝跟皇后并肩站在“船”的顶部,四周似乎有一层透明的东西替他们挡住了漫天秋风,在他们的位置还有四个喇叭状的大铁桶,分别朝向四个方向。
没错,赵祯跟张柔正是坐在一个船型花车上面准备游街,为了让百姓能够看到他们,同时也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两人乘坐的位置就好比把一个凉亭四面安上了玻璃。当然了,他们现在用的这个玻璃跟防弹玻璃还有很大的差距,只不过这个时候他也用不着防弹,在打造马车的时候,工匠们还特意选择了较厚的厚度,并且用现在的神臂弩进行了测试,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那四个首次出现的黑色轮子,自然也是皇家研究院根据赵祯的意思进行的一次尝试,现在还仅仅是在铁圈外围镶嵌上了橡胶而已,还没有充气轮胎一说。至于让百姓惊讶的无马自动,那只不过是仿照龙龟船的设计,在“船”肚子里面有人在推动转盘,通过齿轮带动后轮前进罢了。站在船头把握方向的那个人,他能干的也就是摇动手里面的“方向盘”调整前轮方向,至于速度、刹车还有倒车什么的,那就全靠喊的。
老百姓不知其所以然,自然是会对这个大玩意能够自己跑感到无比的稀奇,同样对皇帝的牛逼之处敬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谁让他们只看见皇帝登上去自后才开始动的呢!那肯定是皇帝牛掰嘛!
故而,这个古典版的“花车”走到一处,便引起了百姓的热烈欢呼,赵祯跟张柔也学着以前电视里面那些领导的模样,站在车顶上朝着百姓们挥手。
花车沿着御街来回走了一圈,骗完掌声和欢呼声之后,又回到了御街的中部。禁军们接到命令,以“花车”为中心,在相距“花车”五十米的地方建立了一道圆形防线,而外围的禁军也开始引导百姓慢慢向防线靠拢,最终围着“花车”一圈站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骚动之后,在禁军的招呼下,百姓又归于平静,都盯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