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望古神话之选天录 >

第21章

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第21章

小说: 望古神话之选天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手背上的一阵刺痛,刘縯也同时发现了——那不是苍蝇,而是一只蜜蜂。

    蜜蜂摇摇晃晃地飞出了窗外,而刘縯的手背上,却已经留下了一根扎进肉里的尾刺。

    刘縯低下头,凝视着自己的手背,然后轻轻伸出两根手指,将尾刺自手背上夹起。然而一片红肿刺痛,却已经被留下。

    自己的手,竟然真的受伤了。尽管那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蜇伤,但——毕竟也是伤。

    深深吸了一口气,刘縯抬起头,望向身前脸上依旧带着笑意的李通。

    “刘兄,所谓受伤,也并不一定是刀伤的。”

    李通的手,依旧平平地放在案上。白皙而修长,指甲修剪得整齐如苗圃中的树木。

    “你……”刘縯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好,你胜了。”

    “多谢刘兄。”李通坐在地上下身不动,上身微微向前一欠,轻声道:“那么,刘兄现下可愿相信在下了?”

    “两个问题。”

    刘縯想了想,点了点头。他的声音平缓而稳定:“第一,你打算怎么帮我。第二,你为什么要帮我。”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李通笑了笑:“家父新近被朝廷征辟,身任宗卿师之职。在太学的名单内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第二个问题……”

    李通一直挂着淡淡微笑的脸,此时突然变得无比凝重与严肃。

    “家父与在下一样,都认为,王莽的新朝必不能久长。日前不久,家父曾行过一次大占,而占卜的结果是——刘氏当兴,李氏为辅。而天命所在的那个刘氏之人,则正在南阳郡。”

    李通抬眼看了一眼刘縯:“然而究竟此人为何人,却是上关天命,难以细算了。所以在下回到了宛城,等待那个背负天命的人出现,而家父则依旧留在朝中,此正乃互为掎角之势。”

    “而现在……在下认为,这个人,已经找到了。”

    说完,李通深深俯下身,隔着几案,向刘縯低下了头颅。

    刘縯默不作声地听完了李通的话,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地靠着墙壁,目光平静地望着他。

    “所以,你要成为……辅佐我的人?仅仅是因为占卜的结果?”良久,刘縯才轻声道。

    “是的。”李通抬起头,依旧是凝重的神色:“我相信父亲,也相信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被称为‘天命’的存在。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有顺应。”

    “所以,为阿秀伪造一个身份,让他去长安入太学,是你的一族成为我部属的交换条件么?”刘縯问道。

    李通摇了摇头:“不,这其中,不存在任何交换。无论我们李氏一族,能够为您做些什么,都与最终的结果毫无关系。在下只是希望,能让刘兄看见我们的诚意而已。”

    刘縯没有马上回答,站起了身,走到了一直坐在一旁,没有开口的刘秀面前,蹲下身望着他。

    “阿秀,告诉我,你相信他所说的,天命在哥哥的身上么?认真地,回答我。”

    刘秀仰起脸,认真地看着哥哥的面庞,随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是的,我相信。无论有没有人这么说,我都相信,哥哥是背负着天命的男人。”

    “好!”

    刘縯深深凝望的双眼微微闭上,再睁开时,已经带上了一股凛然的霸气。他长身而起,转身望向了李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取得……这个天下吧!”

    刘縯伸出手,在身前的虚空中缓缓握紧成团。


第三十二章 庙堂高不高(一)

    天凤六年,冬十月。

    宏伟的未央宫宣室,由粗壮的梁柱高高撑起,广阔空旷如宇宙。即便殿下已经黑压压地跪坐了一地的群臣,依旧不能给这座古朴苍凉的宫殿带来半分的充实感。

    王莽高高坐在殿堂之上,冷眼望着眼前的朝堂。

    朝会议政刚刚结束,官员们纷纷拜舞而退。王莽却不管身旁的小黄门请离的声音,只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望着因百官散去而更加空旷的大殿。

    列席的群臣,他们恭顺的姿态,口中高呼的陛下声,却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之情。

    相反,他的心里却只有厌恶。无尽的厌恶。

    无论是自己现在这个天子的身份,还是自己需要面对的这些愚蠢的群臣,都让王莽的心里满是烦躁。

    自从他取得传国玉玺,登上天子之位,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了。

    他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

    在六十岁之后,每一日起床,王莽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又向着衰老的方向更进了一分。

    他的体力开始衰退。只是稍微远一点的路,就会走得气喘吁吁。每天的睡眠,也已经减少到了不到三个时辰——而且,一旦醒来,无论再怎么努力,都睡不着了。

    即便是平日里的饮食,也越来越少,再精美的食物,都难以勾起他的食欲。

    死亡已经离他越来越近。

    但这却并不是王莽所担心的。

    人固有一死,这一点,他很清楚。他从没有对死亡产生过任何恐惧。

    人死之后,不过是化作一抔黄土罢了——死后的世界,没有什么黄泉,也没有什么天界。死,就是无。

    而面对那真正的无,没有任何恐惧的必要。再者,对于他来说,早已超越了生死,否则又如何会来到这个时代,来到这具躯体里,去完成这个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悚动的壮举!

    他唯一所担心的,便是心中的那个理想,是否能够真的实现下去。

    十一年前,王莽终于取得了这个天下最高的权力。再没有任何人拦在他的面前,与他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他的意志,终于能够化作让整个天下都必须遵从的声音,响彻这片大地。

    可——即便已经没有了阻挠,王莽理想中的那个新世界,却依旧没有出现。

    而且,看起来还是那么的遥遥无期。

    殿下的大臣们,又在汇报着全国各地的灾情,与起兵反乱的党徒。

    益州郡夷人栋蚕、若豆等起兵,击杀郡守、占据城池。前往平叛的将军廉丹不仅未能成功镇压,反而被击败。

    越郡夷人大牟,也同样起兵造反,短短数月之间,便聚众数万人。

    至于北方的匈奴,更是频繁地侵略边境,西起凉州雍州,东至并州幽州,处处都在他们袭扰的范围之内。

    除了这些边患之外,更重要的,是内忧。

    自函谷关以东,已经连年大旱。纵使王莽再如何调动国库粮仓进行赈灾,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前一年的天凤五年,青州徐州一带的大灾之后,琅邪人樊崇率百余人于莒县揭竿而起占据泰山一带。而今年,又有樊崇的同乡逢安与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等聚众数万人归附樊崇。声势壮大后,转瞬间已在青徐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号称赤眉军。

    同样是去年,东海人刁子都也起兵与樊崇遥相呼应,占据了徐州兖州一带,兵力同样有数万人之众。

    若仅仅是兵力,倒也罢了。但这些叛军所裹挟的流民,却高达数十万之众。何况在连年大灾之下,又哪来的那么多粮草军饷,来调动兵马进行镇压?

    可这些,都不是王莽心中最无奈之事。

    “老师,依旧在心烦?”

    王睦自大殿的角落里缓缓走出,走到了王莽的身旁,轻声问道。

    十一年过去,年近三十的王睦,上唇已经留起了短髭,原本尚有些稚嫩的面庞,此刻也多了些风霜。

    只是,即便王莽已经做了十一年的天子,王睦却从没叫过他一声陛下。他的称呼,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师。

    因为这是王莽于他而言,最重要的身份。更因为他是唯一的一个,知道王莽打内心深处,便深深厌恶着皇帝这个身份、这个称呼的人。

    王睦的官位并不高,只是侍中而已——他并不需要,也并不在意什么官位。侍中这个官职,只是为了让他能更方便地随侍在王莽的身边而已。

    “子和,陪我喝两杯吧。”王莽抬起头,望向王睦。他的眼中所透出的,是深深的疲惫之色。

    子和是王睦的表字。在他行了冠礼以后,王莽也不再如他年幼时那样,再称呼他为睦儿了。

    “遵命,弟子这就命黄门去安排。”王睦点点头,便要转身,却被王莽叫住。

    “不。今日……我不想在宫中。”王莽望着遥远的大殿入口。尽管隔着那么远的距离,他还是看见了殿外,开始有了雪花在飘舞:“又下雪了,陪我出宫去,看看雪吧。”

    “是,老师。”

    王睦轻轻点头,伸出手,搀扶起了自己的老师。当他的手触及老师的臂膀时,心里沉沉地叹了一口气。

    老师,又瘦了。


第三十三章 庙堂高不高(二)

    长安城南,杜康肆。

    “好地方。”

    王莽在王睦小心翼翼的搀扶下,缓缓坐下,抬起头打量了两眼屋内的陈设,点了点头。

    这还只是上午时分,酒肆里并没有什么客人。但为图清静,王睦自然是问店家安排了一个二楼的隔间。隔间里只有他们二人,就连韩卓也没有被王莽带在身边。

    隔间里的陈设很是素雅。除了入口处一扇屏风外,便是架子上的几具陶器。坐席正安在窗口之旁,窗页紧紧关着着,将铺天盖地的大雪与刺骨的寒风都挡在了外面。

    “是,弟子有时,会独自来这里喝上两杯。他们家的菜好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酒好。”

    “好或坏,都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图个心境罢了……”王莽摆摆手,脸上挂上了一丝淡淡的笑。

    “是。弟子明白。”王睦点了点头,在王莽的对面坐下。他已吩咐过店家,在两人面前的桌下,藏了两个暖炉。纵使窗户大开着,但至少双腿不至于受了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