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崇祯末年-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绳武没有如同田羽预料的那样会等着自己去拜访,而是在洪承畴走得第二天,亲自拜访了田羽,田羽虽然知道这位总督大人的使命,但是既然总督大人如此折节下交,田羽也不要拂了面子不是。杨绳武和田羽的会面在极其热烈的场面下进行的,杨绳武在田羽面前丝毫没有摆总督的架子。
杨绳武席间和田羽谈论了一阵关外的形势和日后的安排,当杨绳武离开田羽的都督行辕后,给田羽的评语很高:“有盛公,复辽济也。”
田羽听到杨绳武给自己的评语只不过淡淡一笑而已,杨绳武在一路上思考了很久,虽然他现在是蓟辽总督,但杨嗣昌已死,朝中几乎没有什么硬靠山,而自己手上除了两千标营,根本就没有一个心腹总兵,要想压制打击田羽无异痴人说梦,虽然崇祯已经调派左良玉北上,但杨绳武觉得左良玉比田羽更难缠,而且更不服管教。崇祯想用我来制衡田羽,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吗?因此杨绳武已经打定主意,不搅到里面,自己打起精神防着田羽作乱便可以,至于打击,压制田羽的圣旨早就当了耳旁风。
王六率领“义”字营随洪承畴上路的消息传回北京之后,崇祯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崇祯对杜之的信也有些怀疑,田羽的势力完全可以扯旗造反,为什么接到圣旨后会乖乖的听命?难道杜之轶传回来的消息是假的?不过崇祯没有丝毫后悔,不论田羽反与不反,他绝对不允许有谁的势力大到超过了他的控制。
田羽乖乖的听命,“仁”、“义”两营已经上路,但是崇祯还是很头疼,左良玉居然抗命。当然左良玉不会傻到简单的抗命不从,他接到圣旨后,同意北上,不过他表示现在军队已经几个月没有发饷,粮草也不足,本来士兵的怨言就很大,现在大雪寒天让他们长途跋涉到关外,很容易激起士兵的哗变。其实左良玉的意思很简单,要想大军北上,那就拿粮饷来吧,左良玉也知道,崇祯这时候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饷,这样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奉命了。打流寇左良玉已经力不从心了,鞑子是什么样的战力,让自己去打鞑子,不是笑话吗。
再说打鞑子有什么好处,关外穷山恶水的,哪里有湖广富饶,再说去了那,有没有命回来还说不一定呢。
左良玉不奉命,让崇祯几乎急白了头,但是左良玉的理由也很充分,但现在崇祯哪里去弄那么多粮草啊。崇祯虽然恨不得将左良玉就地正法,但他不敢那么做,左良玉的湖广镇有不少流寇投降过去的,一旦杀了左良玉,树倒猢狲散,恐怕这些流寇非得再次造反不可,这样一来,本来岌岌可危的中原战场恐怕立刻会形势急转而下,因此崇祯只好想其他办法。现在王守仁出发一个月,已经过了山海关,难道这时候让王守仁再退回去?当然没有这个道理,如果让王守仁退回去,皇家的尊严何在?而且这样不来,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
其实崇祯应该早就想到这一码事,左良玉在杨嗣昌时代就已经露出尾大不掉的态势,往往听命不听调,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嗣昌出京数年而无功,最后落得沙市病死的下场。也难怪左良玉不听调,以湖广镇的战力到关外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甚至有全军覆没的下场,这样的结果左良玉能接受得了吗?不过圣旨已下,这件事情如果不妥善解决,皇家的体面,威严还何从谈起,恐怕日后会有许多人效法左良玉,因此崇祯不得不应付现在的局面。
现在崇祯能够拿得出手的招数恐怕只有加官进爵这个路了,给左良玉一个爵位?无功而授爵,恐怕也不是什么好的办法。崇祯催了户部和兵部很久,希望他们能够挤出一些粮饷来,但是现在国库空虚,哪里还能拿出这么多的粮饷。现在只有崇祯自己掏腰包这一个办法了,可是崇祯却不舍得自己的内帛。
正文 第二百三十九章 无奈之君 字数:5630
祯还没有想到如何让左良玉乖乖的北上,关外就传来他无奈的消息,刚刚出任蓟辽总督不久的杨绳武病了,而且病的不轻,连话都说了,请遍了关外名医,却没有丝毫的效果,最后连广宁最有名的医生都素手无策,告诉杨绳武的心腹准备后事。
杨绳武一病,关外最大的文官便是辽东巡抚邱民仰了,邱民仰给崇祯上了一封奏疏,崇祯看到邱民仰的奏疏心情更是不好,将一个小太监杖毙,远远紧紧是这个小太监走路的时候声音太大,一时之间,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蹑脚走路,那个走路的动作让人看起来不由喷饭。
本来崇祯想着用杨绳武来抑制田羽,不想杨绳武刚一个月就病的不行了,他这时候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杨绳武在装病,崇祯想起杨绳武出京前的种种推脱,更加确实了这样的想法,他勃然大怒,让监察御史去锦州亲自核查真伪。
监察御史刚刚出山海关,杨绳武病死的消息就到了山海怪,弄得监察御史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去吧,人都死了,难道病能是假的,不去吧,自己还没有到锦州,不知道最近似乎已经丧失理智的崇祯会不会因此而责难于他,最后这个监察御史一咬牙,还是踏上了锦州之路,这下子崇祯没有说的了吧。
崇祯听说杨绳武的死讯后,心中有些烦闷,看来自己这些天太敏感了,总是以为这些大臣都在欺骗自己,崇祯颓然的躺倒在龙椅之上,他地心实在是太疲倦了,风雨飘摇地大明对于他来说已经独木难支,自己登基十五年了,这十五年来,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大明却总是一天天衰败下去,眼看着就要做亡国之君,崇祯这时候真的累了,也倦了,可是他实在是不希望祖宗的基业就这么毁在他的手上,因此他不得不坚持下去,因此三十多岁的他已经两鬓花白,每天都在愁闷中度过。
想到祖先开国不宜,他只好再次打起精神想着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局。其实他现在是庸人自扰,只凭着一个阉人的消息就对可以影响大明走势的田羽起了心,不但没有支持田羽,反而起了削弱之心,这样的态度和手段也让田羽有些心寒,对大明的忠心有下降了很多,也使得崇祯陷入了困局之中。
“怎么办?怎么办?”崇祯不住地在心中问自己,杨绳武虽然已经死了,但对于崇祯来说良玉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果不顺利解决左良玉的问题,那么他的计划便会受到阻挠,他不得不再次依靠田羽,而依靠田羽地后果便是让田羽超出他的控制范畴,这又是他不想见到地结果。
崇祯脑际突然一亮,想起来一个人,那就是侯,左良玉曾经受到过侯的提拔之恩,如果没有侯的提拔,左良玉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位置,因此崇祯觉得自己豁然开朗,而杨绳武的死恰好将蓟辽总督的位置让了出来,虽然侯在派别上属于东林党,可能对田羽持着欣赏地态度,但田羽不是东林党人,另外侯从来没有和田羽接触过,用侯来担任这个蓟辽总督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方面侯可以按照自己地意图来行事,另外一方面左良玉极有可能买自己恩师的一个面子,如果左良玉能够挥军北上,那么自己地一切难题不就解决了吗?
现在的侯已经被崇祯下了大狱,自己从监狱中将侯放出来,侯一定会感激自己地圣恩,当然更会尽心办事,想到这里,崇祯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的想下令将侯从狱中释放出来,任命他为蓟辽总督,不过现在天色已晚,宫门已经下钥,崇祯只好将这个冲动打消,有鉴于上次的命令,没有事前和陈新甲等人沟通,使得陈新甲和阁臣们最近很少发言,在朝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成为了闷葫芦,因此崇祯这次打定主意和陈新甲还有内阁商量一下。既然想出了办法,崇祯来了精神,又开始批阅起奏疏来。
第二天,崇祯将内阁阁臣和陈新甲都召到了乾清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些阁臣们很显然对崇祯的做法有些不满,听到崇祯的想法,这些阁臣们都默不作声,只有陈新甲想了想说:“我看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试,臣听说左良玉一直对侯的恩情不忘,侯入狱的时候,左良玉也花费了不少力气,想着为自己的恩师说情,因此靠侯用感情来打动左良玉是个不错的办法。”
崇祯用眼睛扫了一下几位阁臣。冷声问道:“众位地意思呢?”
阁臣们这时候哪里有什么办法。本来都打算不说话。不想崇祯问了出来。只好纷纷赞成。崇祯虽然对几个阁臣地表现不满。但至少通过了自己地想法。因此满意地点点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明天早朝我就宣布这项任命。”
崇祯似乎很看重侯。不但任命侯为蓟辽总督。还给了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地加衔。侯从囚犯一跃而升为蓟辽总督。本应该高兴。但他却没有这么想。他虽然在狱中。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地。他现在到有些羡慕起杨绳武来了。同时对杨绳武也有些怨言。你什么时候死不行。非得这个当口死了。这个沉重地任务落在了自己地头上。这次自己是坐牢。但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恐怕就只有西市一刀地命了。甚至有可能连累到家族。不过皇帝地圣旨侯还不敢违抗。崇祯三天后。召见了侯。两人聊了很久。侯从乾清宫出来地时候。脸色也一样不怎么好看。
侯既然无法违抗圣旨。只好硬着头皮给左良玉去了封信。让左良玉率部北上。左良玉明知自己不是鞑子地对手。全军北上极有可能被鞑子围歼。并且关外如何能和富饶地湖广相比。不过左良玉对侯还是比较感恩地。如果换做他人。左良玉早就拒绝了。为了敷衍侯地
左良玉派部将金声桓带五千士卒先行报到。充作护卫军。同时附上一信说自己将亲统大军三十万随后来会。左良玉部额定兵员只有两万五千名。他通过招降纳叛拼凑起来地大批军队。都是用就地打粮等法子自行筹饷地。
这次他满口答应倾巢出动听从侯调遣。弦外之音是以三十万人马地粮饷数字。示意使侯知难而退。
侯知道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