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更结实、更经济了。因为你可以选择质量更好的木料来拼接,不用再忍受整根大木上有某些瑕疵。原本不能当成大船龙骨的木料,现在只要质量够,粗度够,就可以变成龙骨的一部分,成本是直线下降啊。
这么好玩的事情,洪涛必须亲手尝试尝试,所以他自己也试了试这种斜隼拼接法。说实话,洪涛虽然干什么事情都没长性,但他的动手能力确实没的说,只失败了一次,都没去请教普约尔兄弟,光分解了他们俩完成的那根成品,就自己把三段拼接龙骨做了出来,效果咔咔好。
另外洪涛还有一个本事,那就是对所有他好奇、他喜欢的玩意,学过就不会忘,能记一辈子,但正经事就没这么好记性了,隔天、甚至转头就忘。有了这次试验和亲手成功的经历,斜隼拼接法就已经成了他记忆中的一部分,只要活着就忘不了。
那这个办法为何不用在探索者号和第二艘新船的制造上呢?很简单,洪涛对温老二和温老大一家人还不太放心,就像那张海图一样,他只会一点一点的教给身边的人,通过时间这个试金石慢慢试试身边的人是否可靠,是否能和自己一条心,然后才会青囊传授。这些技术都是能改变一个时代的东西,万一所托非人就让自己很难受了,技术扩散是洪涛支持的,但它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后,才可以扩散。
“听你的……加!”温老二让洪涛这一波又一波的新技术完全吃死了,想让自己的孩子学,那就不能反对,咬着牙、心疼死也得干啊。外人不明白龙骨拼接的重要性,做为一个船匠,温老二很清楚,能用短木料拼接成整根龙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那就意味着他和他的孩子以后再也不用为了寻找一根合适的龙骨木料而发愁了,造船的成本和难度会直线下降一大截。
“光加密肋条还不够,我琢磨明白以前船头的船板为何会被海浪掀开折断了,因为它们太薄、太长了,光靠胶和铁钉不足以让它们敷在肋条上。我的建议是把船头部位的船板加厚、减短,船身部位的船板也要加厚。”洪涛觉得用一个龙骨拼接法就换了一个同意加密肋条还不太合算,进而又提出了一个让温老二咬牙切齿的要求。
“多厚?”温老二既然已经退了一步,就不在乎再退一步。
“6寸!”洪涛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楚,还拿起一根肋条木料比划起来。
“肋条才6寸厚,船板也6寸?”温老二还是没忍住,不得不再次准备和洪涛开始抬杠。
“把肋条加厚到8寸吧,不过隔断板可以减少到2个,这样也不会浪费太多木料,您说成吧?”洪涛也怕把温老二逼急了,自己也退了一小步。
“减少横断板如果船只漏水怎么办?”温老二不光是心疼木料,他还是很负责任的。隔断板就是隔水板,减少隔水板就等于减少了隔水舱的数量,这样的船他认为抗沉性不足。
“您看啊,我们的肋条比以前加密了一倍还多,船板也比之前厚了一倍,要是再弄那么多隔断板,船就太重了,跑不动。一艘好船,坚固、适航、速度、灵活这些参数要兼顾才可以,不能有任何一个方面太缺失,也不需要任何一个地方太突出,那样就会牺牲其它方面的性能。”
PS:点击、收藏、推荐票!三江票使劲扔给洪扒皮吧……不知道有没有不知道怎么投三江票的书友,我在这里把投三江票的方法写出来,集体方法如下:1。电脑打开起点网站,点三江,进入三江主页(手机用户请用手机百度搜:起点三江,进入之后拉到最下方,点击电脑版),进入之后在三江大封推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一个三江票领取几个字,点击领取,领取之后就可以将网页拉到最下面,看到《南宋不咳嗽》的后面有投票标签,点击投票即可。2。三江票的使用时间是每天下午的14:00到第二天的下午14:00使用,每个账号在这24小时内只可以投一次票,过时无效,所以请领取之后直接投给《南宋不咳嗽》,此票不可以累积,一账号一天一票,只要是消费满1元以上的账号都可以进行投票。希望书友们辛苦一下,投下三江票。
第九十五章望远镜
洪涛其实连一片隔断板都不想要,防水隔舱技术不适合战舰。它把底舱分成了很多单独的空间,是增加了抗沉性,但是却限制了底舱的空间。后世里很多战舰之所以也有防水隔舱,那是因为后世有了防水门技术,需要的时候可以在隔舱之间通行,可是这个技术洪涛弄不出来,没有橡胶可用。
减少了隔断板会不会让船只的安全性下降呢?不会,加密了肋条和船板,等于是把隔断板的功能分配到肋条和船板上了,这是两种思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是细龙骨、细肋条,搭配隔断板来提高船只的抗沉性;一种是大龙骨、粗肋条、厚船板的空心构造,靠加强外层结构强度来增强船只的抗沉性。两种设计思想各有各的优缺点,只是针对用途不同罢了。
大宋这种船只结构造价低,建造方便,正常海况下安全冗余更多。但它没有坚固的外壳,抗大风浪和抗打击能力弱,适合于近海商船。洪涛这种结构更像19世纪的欧洲风帆战舰,没有防水隔舱,只有坚固的外壳来抗击大浪和炮击,不漏是不漏,小漏可以靠船只整体的浮力坚持,大漏就没治了,等着沉船吧。
那能不能把船造成既有坚固的外壳、又有防水隔舱的结构呢?能!但是造出来之后没有大功率驱动设备根本跑不动。一战和二战时那些庞大的战列舰就是这种两者兼顾的设计,在风帆时代是行不通的,风帆没有那么大的驱动力,只能二选一。要外层坚固就没有隔舱、要隔舱就没有坚固的外层,非要二者兼顾的话,基本就跑不动了,一艘没有速度的船,洪涛肯定不会要,那是活棺材,再坚固也没用。
“小三!干活……我倒要看看这艘船造出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温老二算是较上劲儿,他到现在也不认为洪涛说的对,但又拼不过洪涛这张嘴,只能用事实当依据,说多了没用,船造出来之后,谁对谁错就全清楚了。
“温伯,还有个事儿我得和您唠叨唠叨,就是这个尾舵,它太沉了,风浪一大很难转动。我想了一个办法,您看成不成。咱在尾舵上钻几个洞,降低舵片的阻力,这样转动起来应该就没那么沉了,也不会影响转向,无非就是多转两把的事儿。”洪涛还不罢休,在技术问题上必须一是一二是二,马虎不得,开船出去的是自己,更得认真了。
“你说了算!”温老二有点赌气,他一个老船匠,还是在疍家人里有点名气的老船匠,平时都是他教育别人,现在突然被一个外乡小子教育了,就算有所图,短时间内也不能完全适应。
洪涛才没工夫让每一个人都心情舒畅,他还要去振州城里找金匠订做六分仪,顺便把试验品上的误差再降低一些。至于这个时代的金匠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洪涛觉得肯定能,他们至少比自己的手艺靠谱。可惜这批六分仪没有足够的水晶片来当镜子用了,也赶不上这次出海之前完工,能把样品完整拿回来就不错。
“洪兄,听说你前几天去了广州?为何没上岸去咱的……公司里看看?我一直都在广州!”罗有德就像和罗大财有无线电通讯一样,洪涛刚回来2天,他的船就来了,一见面便很诧异的问。
“我不是去广州,只是去附近海面上转一转,顺便把我的海图画出来。既然老罗你问起来了,正好我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再过两三个月左右吧,我就给你派个人当领航员,以后你的船也不用走老航线了,直接从这里去广州,能省一天左右时间。”洪涛已经把海南岛到广州的海图画好了,既然出来了,就得排上用场,用在罗有德的商船上最合适。
“洪兄还会制作海图!”罗有德差点把手伸出来索要,对于一个海商来讲,没有什么东西比海图这两个字儿更金贵的了,一份新海图就意味着一条新航线,也就意味着一堆小钱钱。
“我的海图宋人恐怕不会用,等我把徒弟教出来,让他去你船上当导航员,你船上没有不让疍家人上船的规矩吧?”洪涛不担心有人会剽窃自己的海图,没有自己制作出来的角度和纬度对照表,就算他们把领航员脑子挖出来也没用,该不会用还是不会用,这就叫技术垄断,无法破解。
“没有!没有!为兄一定以礼相待,绝不让他受委屈!”其实就算有,罗有德也会说没有。从振州去广州有没有海图不吃劲,他自己也能跑,但是洪涛既然能画出来这里的海图,就一定能画出来别的海域的,这个利益可就大了。
“那就好,工资你看着给,就当是雇佣。对了,还有一个事儿要拜托罗兄你。我还需要水晶,不要太大的,最好是片状,纯净度比较高的……就是比较干净透明的!给你个玩意看看,我做这个用。”洪涛从兜里掏出六分仪上那个简易望远镜递给罗有德。
“这是……”罗有德看着手中这个小圆筒,不明所以。
“把这头凑到你眼睛上,往振州看……”洪涛用手比划了一个圆筒的样子,套在自己的眼睛上。
“哎呀……这是什么妖法,我有点头晕啊!”罗有德毫不迟疑,立马就把望远镜套上了,很快又拿了下来。
“闭住一只眼,然后拧动这个圆筒,什么时候看清楚了什么时候算。”洪涛乐了,他就喜欢看别人倒霉的样子。
“嘶……这是……不会吧?这是振州城!我看到振海楼了!”罗有德按照洪涛的说法,再次把望远镜套在了自己眼睛上,然后开始拧动目镜调节焦距。很快,他就看清楚了,刚开始还不太相信,把望远镜拿下来用肉眼看了看,又把望远镜举起来,这才明白自己看到的是真的。
“水晶片就是做这个用的,本来应该用玻璃做,可惜我现在还烧不出玻璃来,有一种原料大宋找不到。不过别着急,早晚我会找到的,在这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