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这个活儿承包给了赫尔曼,还给他颁发了黄金诏书,允许条顿骑士团把打下来的普鲁士人地盘当做骑士团国,谁进攻骑士团国谁就是进攻帝国。
这个赫尔曼很狡猾,他是弗雷德里希二世的忠实追随者,但也没把教皇扔到一边,为了确定骑士团国的合法性,他又跑到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哪儿说要去普鲁士传播教化,让基督教传播到东欧去。教皇估计知道他要干什么,但是这个理由太冠冕堂皇了,连教皇都无法反对,只能咬着后槽牙也来了一份黄金诏书,承认了条顿骑士团国的领地。
于是条顿骑士团的主力就全跑到波兰境内,去和普鲁士人打仗了,顺便吸收更多的宗教狂热份子和投机者加入骑士团,慢慢的扩张了起来,还合并了利沃尼亚一个叫做宝剑骑士团的组织,有点兵强马壮的意思了。
不管是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还是条顿骑士团,都是一种很特殊的组织。它们最开始是本着救护、守卫、帮助的原则建立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不断增强,机构也越来越庞大。名义上还是由教皇直接领导,但教皇根本领导不了他们。他们既不归属教会领导又不归国家管理,成了独立于教会、国家之外的第三种组织。
最开始他们是干着雇佣军的活儿,哪儿有异教徒战争,他们就谈好条件过去打仗,顺手掠夺当地财富,再接受雇主的赏赐。等十字军国家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活动基地,并以四个十字军国家为基础,慢慢的向各行各业渗透,不光是舞刀弄枪了,还参与阿拉伯世界与基督世界的生意往来,买卖做得很大。圣殿骑士团在威尼斯有很多产业,中东地区的棉花、糖大部分都控制在他们手中。热那亚这边也有医院骑士团掺合,两边为了做买卖还经常发生小规模冲突。
他们不光做买卖,还变向的发放贷款,比如说圣殿骑士团最终被法国国王铲除,就是因为他们是法国国王最大的债主。国王根本还不起这个钱,最终想了一个和萨达姆一样的办法,直接联合教会把圣殿骑士团给灭了,这样不光能赖账,还能通过查抄圣殿骑士们的产业大捞一笔。所以说萨达姆并不是第一个国家赖账者,科威特也不是第一个悲催的债主。萨达姆只不过是在学法国国王而已,但是没玩好,失败了。
作者比较倾向于这种说法,凡是现在发生的事情,都能从历史长河中找出先例,很多事情就是换汤不换药。中国的古人不是也云过嘛,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一照就知道真相了。
“咱们这才叫乌合之众呢!三拨人三个心眼,居然还能打胜仗,真是邪门了!”条顿骑士团和其它两个骑士团的来龙去脉,当然还是卡尔这个欧奸为洪涛提供的,此时他们俩就站在金河号的艉楼上看着从巴勒莫港口驶出来的一艘又一艘热那亚纵帆船发表议论呢。
赫尔曼是来了,但是他带回来这一百多骑士和八百名步兵都是东拼西凑的雇佣军,真正的条顿骑士团员没几个。他的主力正在和普鲁士人抢地盘,就算他愿意召回来,人家也不会回来的。更何况这件事儿还不能明着说,三大骑士团再独立,名义上毕竟也是教皇直接领导的,你去支持教皇最大的敌人之一弗雷德里希二世可以,但是别张扬,别让教皇抓到把柄,否则真把教皇逼急了,把骑士团全开除出教会,那就不好玩了。
欧洲人这一点很有意思,他们只遵守表面协议,并不追究实质意义,这好像也是契约文化的一种副作用。比如说曾经有一位法兰克贵族,向法兰克国王宣誓效忠,但他又收了英格兰国王一笔钱,让他在英法战争中放水。这事儿要是搁在中国,这位贵族肯定得选边站队,你要不收了钱就办事儿,要不把钱一交保持忠诚,人品太次的就收钱不办事,反正就是这么三条路。
但这位贵族有第四条路可选,他手下有一千人的军队,当英法两国打仗的时候,他派出去八百人支援英国国王,这是当初收钱时约定好的,没违反约定吧?然后他自己带着剩下的二百人站到法国国王的队伍里,再去和英国国王作战,这是他对法国国王应尽的义务,也没违约!当初宣誓效忠的时候,只是他一个人宣誓了,并没代表手下一千人一起宣誓,那一千人是向他宣誓效忠,并没向法国国王宣誓。看到了吧,在欧洲有些道理和在中国不一样,人家两边押筹码,而且是明着来,结果是谁也不能指责他人品不好。
现在赫尔曼玩的就是这一招,他不以条顿骑士团的名义参战,但实际上这些人又是他找来的。只要他不被抓到,教皇就拿他没辙,因为这支队伍是打着帝国旗号,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和条顿骑士团一毛钱关系没有。按照卡尔的介绍,欧洲各个公国、候国、王国之间的战争,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打的,打着打着都乱套了,有的直接卷铺盖回家不干了、有的临阵倒戈叛变了,真正坚持到最后的十不存一。往往一场一万人对一万人的大战,打到最后就剩一千人对一千人了,杀了半天,双方死伤各五十人,然后停战过半年再打,因为没粮食了,还得回家征税收粮食去。
“其实不止三拨人,赫尔曼早就通知了医院骑士团,让他们别参加这次战斗,如果非要参加,就派点边缘骑士来撑撑门面。另外还有圣殿骑士团的人在他队伍里,准确的说最少应该是五拨人……就和你说的一样,五拨人目的都不同……”卡尔还嫌洪涛不够烦,又添上了一些作料。
“合算他们三个骑士团经常搅合在一起坑人是吗?坑完了教皇坑皇帝和公爵们!”洪涛听明白了,这三大骑士团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也是多方下注,然后重点收获,既不能让战争太扩大化,又不能完全没有战争,那样他们就全失业了。
“比起你来,他们差远了……”卡尔这句话把洪涛直接噎没声了。
“那好,我就让你看看墙头草的下场,一次就让他们全长教训,战争的模式变了!”气急败坏的洪涛只能放狠话玩了,卡尔说的没错,大家谁也别说谁,都一个德性。
第二百二十三章好学的皇帝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金河号和马六甲号升起了帝国黑鹰旗和皇家旗,带着六艘热那亚纵帆船从巴勒莫港出发,顺着亚平宁半岛西侧开始北上,目标就是热那亚港。这次出征不用偷偷摸摸的,皇帝要御驾亲征热那亚港的消息恐怕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亚平宁半岛,估计现在连阿拉伯人都知道了。这也正符合了洪涛的愿望,光是战争恐怕还吸引不了太多伦巴底军队集结在热那亚港口,但是加上一个帝国皇帝,那诱惑力就增加了好几倍。如果对方能打败帝国军队,顺便再把这位好战的皇帝的俘虏,嘿,你说这个赎金是不是哗哗的就来了?说不定半岛北边的那些城市都得加入伦巴底联盟呢。
在这个问题上,教皇的立场立马显现无遗。据赫尔曼讲,此时热那亚港集结的军队远远不止四千人,教皇私下和威尼斯人达成了某种共识,圣殿骑士团至少为伦巴底人提供了一千到一千五左右的骑士团成员,也以各种名义参加了伦巴底联盟的军队,准备在这次战斗中打败帝国皇帝,然后看看能不能多俘虏一些支持皇帝的贵族,用来索要赎金。
如果皇帝拿不出这笔钱,没关系,教皇帮皇帝出,但意大利的土地嘛,就得给教皇国划出一部分了。然后树倒猢狲散,一些城市肯定会倒向伦巴底联盟或者威尼斯城邦。这样一来,即使皇帝活着回到两西西里王国,恐怕也当不成帝国皇帝了,能稳住两西西里就已经是不错的结果。说不定连那些德意志公侯们也会起来反对这位从来不过问德意志事物的皇帝,教皇正好可以把这个皇位重新拿回来,顺手卖个好价钱,多合算的买卖啊!
“皇帝陛下,看来您的人缘真是不太好啊,至少在基督徒的世界里不太好。在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您治下的公侯们大多是在看热闹,甚至还有投向敌人那边的。如果是我来坐您这个位子,这场战斗胜利之后,我绝对不会饶了他们,不死也得让他们掉层皮!”洪涛还嫌事儿不够大,又去用这些确实不太给脸的事情刺激弗雷德里希二世,万一这位皇帝一冲动,打算干掉教皇国、重新杀回德意志去,那他就不用费劲儿去玩什么经济特区,直接放高利贷就可以了。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资本家发财的最好的机会!
“公爵阁下,不用去理睬那些人,在我眼里,他们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相对于这个问题,我对您船上的这些铜管子更感兴趣,卡尔显然没得到您的允许,他不告诉我它们是做什么用的。鉴于您夺去了我最好的表弟,做为赔偿,是不是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可惜弗雷德里希二世不糊涂,也没有万一的冲动,如果他没事就冲动一下,也活不到现在。他甚至都没搭理洪涛的挑拨,而是聚精会神的围着艉楼上的两门80毫米小铜炮转悠,就差把手伸进炮筒里摸摸了。其实自打上船之后,这位据说很博学的皇帝就没闲着,只要是能去的地方必须凑过去看看,如果不是洪涛下令把火炮甲板全封闭了,他肯定就不是看着这几门小铜炮发问了。
“卡尔还真不值这些铜炮钱,不过您的眼光很准,它们确实是用铜做的,我管它们叫火炮。是武器,等到了热那亚港,您就知道它们的威力了。”既然敢让皇帝上船,洪涛就不怕他看。
火炮这个玩意虽然是个后世的初中生就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放在十三世纪的欧洲,那就是原子弹一般的存在。知道什么样儿也造不出来,光是找到合适的铜合金配方就得投入大量财力试验个几年,然后还得有火药配方。目前又没有互联网和电话电报,除非欧洲人能远渡重洋去大宋取经,或者冒着风险找蒙古军队学习,否则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清火炮的整套技术。
可话是这么说,一旦欧洲人真的研制出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