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鼎宋 >

第158章

鼎宋-第158章

小说: 鼎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羲叟负手踱步,脸色阴沉,王冲心中咯噔一跳,明白定是坏事。

    “唐龙图再知梓州,重厘事务,第一件事,便是停掉兴文寨赈粮。自下月起。兴文寨的僰人就得靠自己谋食了。”

    王冲愣住,唐龙图!?这是谁啊,竟然停掉僰人救济,他不怕激反那几千僰人,惹出事端!?

    “龙图阁待制唐钦叟,讳恪……”

    孙羲叟见王冲发愣,明白他不知此人,作了解说。把这个名字品了好一阵,王冲恍然。唐恪!钦宗时与耿南仲为相,高举议和大旗,散了勤王军,割让三镇。导致北宋再无可防之地,再无可用之军的大汉奸!?

    听孙羲叟说,唐恪在大观时也曾在蜀地经办过夷事。招抚了一部西南夷。入朝后得罪了蔡京,被划到旧党集团。一直在梓州、沧州、扬州等地任官。如今梓州这里,因晏州僰乱平息。一路官员都沾功调迁,朝廷又把他发落来了。

    大致明白了唐恪的来由,王冲就不明白了,既是遭贬,安安生生呆着就好,何苦在地方惹事?僰人的安排是新党所允,他这是要跟新党对着干呢?

    唐恪这个梓州知州,地位与成都知府许光凝近似,在梓州一路是文武第一人。泸南沿边安抚司受他节制,安抚司官员升调迁转他管不到,钱粮用度却能管到。

    孙羲叟无奈地道:“唐钦叟本要转知杭州,可梓州缺人,朝廷觉得他熟谙蜀地夷务,就再移到梓州来,心头自然揣着火。这火不好对朝廷发,就发到了兴文寨。”

    唐恪此举的明面理由也很充足,泸州遭乱,百废待兴,汉人都嗷嗷待哺,还要供养僰人,人心不平,这是仁外苛内。从钱粮和人心两面考虑,都不能再赈济僰人。

    王冲冷笑,仁外苛内?别人有资格说,你这汉奸还好意思说!?

    此时唐恪还不是汉奸,更是梓州第一人,他这个小小将仕郎,连正式差遣都没有,当然不好骂他。王冲就道出心头疑问,难道他不怕乱了僰人?

    孙羲叟盯住王冲,语气很沉重:“乱了,也是赵招讨的责任,是我安抚司的责任,还有你的责任。”

    原来如此,党争,这就是党争……

    他唐恪断了僰人的赈济,理由堂堂正正。僰人乱了,那便不是他的事,而是之前拍板招抚这些僰人的赵遹的责任,是他孙羲叟的责任,更是当初说降这些僰人的王冲的责任。而最终,便是居于朝堂,许可此策的蔡党的责任。

    至于僰人真乱了,会不会荼毒地方,反正不是他唐恪的责任。以险恶之心揣度,说不定还巴不得僰人再乱,他唐恪好收拾局面,以示前策失当。

    党争多年,正直的旧党不是被清洗干净,就是不愿再出仕,那些热心仕途的,却还攀附着旧党根脉的,多是唐恪这种人。当然,这个道理用在新党一面也一样。

    王冲感慨之余,也揣着侥幸问:“还有回旋之地吗?或者朝中是否有人能说话?”

    孙羲叟捻着胡须,默然摇头。

    这只是小事,唐恪尽管遭贬,却不是毫无能量的罪官。他要在小事上贯彻他的意志,朝中当权派也不可能打压到底,否则早就一路贬到崖州看海了。而就实际来说,上面人,包括孙羲叟在内,也都认为此事是王冲担责。既然是你说降了这些僰人,那你就得安抚到底。

    王冲暗骂,什么叫过河拆桥,泥马这就是啊!不是有这些赈济,当初他哪里有底气献策屯田?政治果然非心狠手辣之辈所能搅合的,自己还真是嫩了点。

    孙羲叟道:“我会让安抚司在文书上拖拖时间,帮你把下月的粮食拨来。另外还会在清计招讨司军粮时,给你再留一些。两处总数也就五千石左右,之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王冲拱手:“安抚仁心,王冲感铭在怀!”

    孙羲叟已很帮忙了,打着擦边球地凑粮,尽管兴文寨事务也是他的责任,可主责终究落在王冲身上。

    王冲却依旧一颗心直往下沉,五千石粮,兴文寨六千多人紧巴点吃,最多撑两月。田刚开,夏收没指望,要熬到秋熟,还差四个多月,也就是一万石粮……

    想到自己搞常平仓,青苗法,王冲就庆幸不已,要是不立此策,先让兴文寨的人有了心理准备,这消息传出去,还真要出大乱子。

    对了,还有何广林,只是靠何广林也没办法压榨出万石粮食,缺口还得另想办法。

    转瞬间,王冲闪过无数念头,却压了下去,他没忘记孙羲叟刚才的话。

    “另一件事,便与你直接有关了。梓州廉访使丁升卿因功迁转,新来的廉访使江崇出身勋旧,是邓家姻亲。”

    孙羲叟点到为止,王冲了悟,再度拜谢。跟缺粮比起来,这一件事更值得重视,来者不善……

    两件坏事凑在一起,王冲心情很恶劣。

    兴文寨里,杜喜儿将一人迎进院子,来人虽身着汉装,可顾盼间的那股气息却与汉人迥异。

    见了此人,罗东福失色:“失间!?”

    “我还以为你现在满口汉话,都不会咱们僰人的话了呢?”

    这个中年僰人冷笑着,打量罗东福的目光满含鄙夷。

    罗东福赶紧支开妻子,低声道:“那天你在外面巡哨,还以为你已经……你来作什么?如果是想在兴文寨过日子,我带你去见长老。”

    “我来作什么?我来是让你们这些叛徒明白,跟着汉人走,绝没有好下场!失含,从小你就跟我最好。我给你一个机会,帮我们杀了汉官,赶走汉人,我还认你是我兄弟。”

    失间冷森森说着,罗东福打了个寒噤。这个失间也是他堂兄弟,自小关系最好。荡轮谷囤出事那一日,失间正好在外巡哨。之后变故连连,一直没见着他,只以为他跟无数亲友一样已经死了,却没想好端端地又出现在眼前,还鼓动他再次作乱。

    罗东福颓唐地道:“还能作什么?人都死绝了,失间,好好过日子吧,别想其他的了。”

    失间却道:“僰人哪里死绝了?轮多囤里,就有上百个罗始党人兄弟,轮多囤的峒主也愿意帮我们。他和周围峒囤的头人都看清了汉人的面目,明白僰人跟汉人,只有杀出个胜负,绝没有一起过日子的可能!”

    他向罗东福伸出手:“失含,我的兄弟,跟我一起干吧!”

    对着这只坚定的手,罗东福既是惊惧,又是彷徨。(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转危为机杀劫现

    回到兴文寨,王冲将情况通报了范小石、宇文柏和鲜于萌,商议之后,安排三人分头行事。(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解决粮食问题的路子有内外之分,外的一面在成都。王冲让范小石回成都,与林掌柜商谈粮食生意,再把邓衍调来,负责与成都方面的商货来往。

    “现在水火行生意也不好,林掌柜手里一定囤了不少粮。跟他议个低价买来,顺带拜托他扫扫成都粮市,怎么也能凑个两千石。”

    范小石肃然领命,却忧心不减:“两千石怎么够?”

    王冲摊手:“兜里没钱,此战两桩大功的犒赏也花得差不多了,只剩几百贯,再加上两百来匹赏绢,勉强能买到两千石劣粮。”

    成都是蜀地粮仓,找出万石粮食不成问题,钱却是大问题。王冲在这一战里收获颇丰,战后花销也大。去陕西的张立等人,他得拉拢,这情义虽不靠财帛维系,可没财帛也不成体面。再给家里分去不少,他可不想让弟妹和香莲玉莲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至于王冲在海棠渡的产业,已差不多废完了,水火行的份子转给了华阳几家酒户,快活林的份子转给了孙舟的父亲。香水生意也没再经营,而是把方子分别给了王相公家、邓家和宇文家,潘家花圃的地虽在,花种却分给了在散花楼丧命的几家花户,这是他打通官府,换取父亲性命的种种代价。

    除了海棠渡的地,以及王冲当玩一般撑着的海棠集市。还有没来得及用心经营,依旧藏在暗处的纸坊。王冲在海棠渡已是孑然一身,刮不出更多钱。

    宇文柏和鲜于萌挺胸昂首道,不就是钱么?大家凑!海棠社和海棠书院发动起来,凑个三五千贯没问题,实在不够,再找家里人支持。

    没等王冲表态,范小石就摇头道:“这不止是钱的问题,唐龙图是奔着处置僰人之策而来的。官府不赈济。守正以己财赈济,这不仅有违唐龙图之意,也犯了大忌。”

    的确,由王冲自己出万石粮食赈济僰人,这就是邀买僰人之心,唐恪一纸弹章递去汴梁,王冲便要万劫不复。

    “小石说得对。这两千石粮也不是直接给僰人,而是备着卖给他们。除了此事,小石还要与孙舟联系。”

    王冲已有了初步谋划,去年他让孙舟等人在长宁军多待了一段时间,本是未雨绸缪,现在正好用上。

    “去年孙舟来时。就受了我托付,查探过泸南的物产。这里除了獐鹿山产、药材之外,最有价值的物产就是荔枝和糖霜,兴文寨的罗始党人正善此道。早前让他们开田时,顺带移栽了几十亩荔枝树和蔗林。过这一关的关键,就在这两物上。”

    荔枝和蔗糖本是兴文寨立稳脚跟后的下一步计划。可粮食危机压来,只能提前办了。

    宇文柏道:“糖霜在蜀地四处有产,也算不得稀罕,况且兴文寨仓促而为,也产不出多少。至于荔枝,只能在本地售卖,难以远销啊。”

    说起这两样,鲜于萌这个吃货来劲了,咂嘴道:“有一些便是一些罢,这里虽然多荒瘴,荔枝却是好物。听说六月泸州荔枝熟时,一斤不过十来文钱,到时可以敞开肚皮吃了。”

    宇文柏道:“十来文是此时的价了,神宗朝时,一斤不过五六文钱。只是作成果脯,卖到蜀中,也赚不了多少。”

    荔枝就是一日鲜,隔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败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