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赵构年纪虽小,这番话却十分有道理,奈何他们的骨子里传承的便是儒家文化,以和为贵,却不知这样和平也不过是假象罢了,赵构便是让这些人认清现实,真正的团结一起,不要等到危机出现了才知道后悔,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和谈使
赵构的一番话不仅仅提醒了朝中众位大臣,就连宋徽宗都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如果他昔日不是那样的昏庸无道,或许大宋吏治也不会如此黑暗,派系之争、结党营私等诸多问题。
现在这些问题看似清除,实际上隐藏在深处。只要没有露出来,也无关紧要了。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与金国结盟,共商讨伐辽国。如今,赵构将赵佶的话说了,那么效果更好。
众人沉默不语,居安思危的道理,众人都懂,只是长久的习惯,以及固定的思维,觉得辽国就是比大宋要强大。即便天天说什么泱泱大国,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别人厉害,这也是赵构最气愤的事情。
若是大宋上下团结一心,哪怕金兵再强大,也不会发生历史上那样的事情,那可是整个大宋王朝的耻辱,永远铭记在历史长河中,挥之不去,洗刷不掉的国耻。
正因如此,赵构才会予以反驳,让人哑口无言。这一刻的赵构身上满是煞气,哪怕是宋徽宗在此,毫不掩饰心里的怒火。不仅仅群臣愣住,就连宋徽宗,以及熟悉赵构之人都诧异地看着他。
“太宗皇帝征讨辽国失败,乃是多方面原因!”赵构郑重其事的分析起来,“大宋那个时候亦是鼎盛之时,然则辽国不也是如此,两相对比之下,孰强孰弱立见分晓!”
“大宋远征,然辽国只需要严阵以待,静候疲倦不堪的宋军即可,以逸待劳如何不胜利。大宋兵强马壮,又有征战沙场的将领,只因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多年,对大宋情况了如指掌。”
“大宋对辽国一概不知,此消彼长,焉能不败!”
赵构侃侃而谈,众人沉默不语,静静地听着赵构的分析,就连皇上都面带微笑的看着,也不愿打扰赵构。因为有些事情他也觉得赵构比自己看的要长远,故而任由他继续说。
“澶渊之盟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一个错误,一个给予辽国修生养息的机会!”赵构怒气冲冲的评判着,也不论朝中大臣绛紫色的脸庞,接着说道:“澶渊之盟虽说让宋辽有百年安宁,然而让辽国更了解大宋国情,还有大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如此做岂不是养虎为患,给予辽国上贡,这便是大人认为甚好吗?在赵某看来,这根本就是欺压大宋。既然是和平盟约,大宋理应不用支付这些费用,然而这些全部算在朝廷,接着又分到百姓头上!”
“若非辽国国内局势不稳,怕是这些银两、布匹,还有对大宋的了解,怕是早已撕破盟约入侵大宋。若是诸位大人以为这样的和平就是真的和平,那诸位大人读了这些圣贤书怕是白读了!”
赵构言辞更加激烈,不仅仅否认了太宗皇帝定下的盟约,就连所谓的税贡都一并否决。此时,众人才发现赵构远不像表面上那么淡然,提及此事便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赵构傲气十足,器宇轩昂的站立着,目不斜视,直盯盯的看着众人,目光扫视一眼众人也都低下头来。因为这些事情他们当真是没有想过,总认为之前的盟约万万不可打破。
“那你以为与金国谈结盟之事,该如何做?”众人沉默了,宋徽宗却是出声问了一句,因为他觉得这个时机正好。
赵构回道:“回禀皇上,自当拒不退让!”
“如何拒不退让,你且说来听听!”宋徽宗再次问道。
赵构沉声道:“此次大宋与金国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因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金国日益强盛,然大宋一直停滞不前,又有一些为虎作伥的乱臣贼子。”
“此次结盟正好探听金国虚实,金国自视甚高,大宋目的很明确只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那样一来怕是女真人不会轻易的答应,必定会要求与宋辽缔结盟约时一样给予税贡。”
“既然宋金结盟,那么可以以此拒不退让,不必担心金国会出尔反尔,更不必给予税贡,让金国见识一下大宋军队的战斗力,让他们畏惧,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宋徽宗没有回答,望着众人,淡淡的问了一句:“诸位大人以为广平郡王所言如何?”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沉默不语,唯有赵有恭高声附和道:“回禀皇上,臣赞成!”
礼部尚书等人也紧随其后附和赵构所言,接着朝中众人也都纷纷附和,不再有任何反驳。只因赵构展现出来的魄力,那是千古未有,自大宋建国以来,尚未有人敢如此放出豪言,这有些颠覆他们的想法。
“既然诸位大人都没有意见,那么广平郡王赵构听旨!”宋徽宗心满意足的点点头,道:“命你为此次和谈使,与金国谈判,商议征讨辽国大事,以及燕云十六州收复之事,一切事宜由你全权办理,不必上奏,就地处理!”
赵构恭声道:“臣遵旨!”
“楚王赵有恭听旨!”宋徽宗再次任命道,“命你为和谈副使,你们二人务必完成。”
“臣遵旨!”楚王赵有恭回道。
赵构接着说道:“启奏皇上,臣还有一个请求,望皇上恩准!”
“准奏!”宋徽宗微笑道。
赵构回道:“臣恳请皇上将卢俊义、岳飞等将领派回来,此次前往乃是海上,需要他们在岸上接应才行。此外,也是防止辽国知晓后,派人捣乱,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宋徽宗直接了当地回道:“准了!”
宋徽宗本意便是让赵构接手此事,正好借着这次机会顺水推舟。此外,赵构所奏禀的事情,赵佶也没有犹豫,直接答允。并且,宋徽宗立即拟旨派往各个驻军之处,只要赵构要的人,赵佶都一一办妥,没有任何的不悦。
赵构像宋徽宗提及了卢俊义、岳飞等人的名字,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其实,赵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岳飞等几人回来,只因岳飞命中注定与金兵相克,有他在的话可以很好的了解敌情,而皇上没有反对,实际上也都是早就商议好了,一切不过是顺水人情。
第四百五十四章 筹划
赵构成为和谈使,前往金国商谈共同抵抗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义不容辞,这是他亲自赴金国,也是为了探查金国虚实。至于赵良嗣所说的在海上也不过是借口,不可能真的在海上商谈,这些都是幌子,真正的路线是从海上处出发前往金国谈判。
此次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要是透露行踪,怕是其他人知晓。不仅仅对宋金结盟有影响,就连赵构等人的性命恐怕受到危险。原本从陆路进入金国,不过燕云十六州全部都在辽国掌控之下,只能选择从海上之路进入金国境内,然后再商议。
郡王府内,王诗诗听闻赵构远赴金国,心里咯噔一下,死死的揪着,她担心不已;与此同时,邢秉懿也从父亲那里听说了,也是心神恍惚,担心赵构的安危,立即赶到郡王府。
“郡王,您真的决定前往金国?”邢秉懿、王诗诗二人忧心忡忡的望着赵构,双手死死地拽着衣角,心惊胆战地问了一句。
赵构点点头,又见她们二人心里慌张的模样,陡然间将她们的手牵着,给予安慰,柔声道:“你们放心,此次前去不过是为了谈判之事罢了,决不会有任何事情,你们乖乖的在家等我即可!”
王诗诗急急地说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王诗诗的话被赵构出声打断,不容拒绝地说道:“男子汉大丈夫理应顶天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我的责任,不容推辞,亦是我的义务,理应尽自己的力量!”
“若是自身有此能力都不愿意承担,那你们跟着我也是一种负担。身为男子,理应承担家里重担。若是平凡百姓,我亦可以放下所有,与你们逍遥于世;奈何我的身份不容许我这样做,是我的担子必定挑起来!”
王诗诗还想说什么,却被邢秉懿打断道:“既然殿下已经决定了,那便去做吧!您一定要记得在京城中还有我们在等您回来便是!”
赵构信誓旦旦的答应下来,他想着解决了与金国结盟的事情后,便可以真的安生一段时日了。再说了,就算宋、金结盟共同讨伐辽国,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过那些事情就不需要他来了,因为后面有人担负着,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构与王诗诗、邢秉懿二人依偎在一起后,就离开了,因为有些事情他需要安排一下,不然的话这次前往金国当真是什么都不考虑,那还真的是头脑发热,自觉命长。
“妹妹,为何你刚刚要阻止我?”待赵构离去后,王诗诗便疑惑不解的看着邢秉懿。
邢秉懿叹息一声:“姐姐以为我们的劝说有用吗?”王诗诗摇摇头,她也知道赵构的脾性,真的决定的事情,还真的难以拉回来,邢秉懿接着说道:“既然劝说无用,那就随他去吧!再说了,殿下的本事姐姐难道不知道吗?又有很多一起前往,定然不必过于担心!”
话虽如此,不过邢秉懿自己心里也在打鼓。毕竟,赵构这次出去不是在大宋国土上,而是在金国土地上。听闻传言,说是女真人嚣张跋扈,更是看不起宋人,觉得都是软弱无能之辈。
回想此事,邢秉懿心里不好受,却又无可奈何。那句话是王诗诗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并且,赵构所言有道理,他的身份非同一般,这个责任他必须担负起来。
纵然如此,邢秉懿心里还是担心,她害怕赴金的路上会遇到大事情。只不过她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礼,就算害怕也不会再王诗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