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8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8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这是全书收尾的一章,编的人把这一章编在这里,不是随便放放,而是有其它含义的。一方面强调过去时代的圣贤形成的世代相传的“道统”。

  另外一方面,孟子感叹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成为继承者,对圣人的事业、道统将会中断而担忧。主要是提及人死了,精神文化却流传万世的真理,赵构认真的看了一遍,便迅速的将自己的观点写了下来。

  当真是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接着,他又开始思索改写什么诗才好。按照科举考试的规定,凡是指定的试题题目都必须加上“赋得”二字。

  于是,赵构思索了片刻,便写道:“长夏千章木,浓阴百啭鹂;双襟黄似绣,一带绿成帷;叶暗伫踪久,枝高送响迟;舌尖风剪剪,身外雨丝丝;坐宛遮云母,歌能斗雪儿;好音难自閟,炎景不曾知;杨柳三义路,樱桃四月时;幽情烦鼓吹,写出画中诗。”

  由于五言八韵诗乃是试帖诗,所以采用八韵排律的形式。赵构所作的诗句便是按照八股文形势,原本八股文形式的考试仅限于清朝,之前的五言八韵诗并非如此复杂,不过赵构直接用上了八股文作诗方法回答,也算是首开先例。

  节选“艮卦”,节选“咸有一德”,节选“国风·秦风·渭阳”,节选“庄公·庄公十三年”。其中,只有寥寥数语,其它的都需要自己去理解然后书写;尚且有些文字,就连意思也表达的清楚,故而较为好表达。

  赵构仔细地阅读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先写,只因曾经在上学时仔细品读过,而且也自行学习过,故而较为好作答;以及其它的都是后期自行学习的,就算是这一世学习,也不如熟悉。

  由于经义需要书写三百字以上,不仅要求词语通达顺畅,而且用词准确,最要命的便是文言文书写,不是半文言半白话,也不是后世的完全白话文,所以耗费的时间较长。

  如果不是赵构自幼学习了一些,怕是真的难道他了。毕竟,做文章与说话有很多不同,不需要文绉绉的。即使是后世的文科状元,考取的分数满分,遇到这样的八股文估计也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第一场考试考得多是儒家文学,只因文人在社会地位居大,大宋又是重文抑武的国家。自古流传下来的学习便是儒家经典名著,也就自然而然的拍在第一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

  此次参与考试的人少说也有近千,要想真的脱颖而出,怕是不见得那么容易。若是中的头名,那便是举人功名,被称之为“解元”,只有前六名才有资格进入会试,其他人一律剔除,可以说是千里挑一。即便是赵构,要想脱颖而出,怕是有些困难。

  

第三百八十章 创造纪录

  科举考试每次考试时间为期三天,可以提前结束交卷。由于自幼赵构便是博览群,触类旁通。虽然他不是做学术的,不过看的实在是有些多,就连皇宫中的藏都被赵构翻看过,一些前人的做法以及理论藏于心中。

  之后,赵构弃文从武才没有真正的动过什么笔墨,唯一动的便是刀枪棍棒了。但是,赵构后来又在院里重新学习,有着之前的深厚的底子,很快便融入其中,又有名师点拨,故而学识更是增长迅速。

  赵构答卷时不假思索,下笔如有神,奋笔疾,就连巡察的考官都摇头叹息:“如此写法,岂能有好文章,怕是又是富家子弟来此走一遭罢了!当真可惜啊!若是好生用功也不至于放弃了!”

  赵构迅速的答题,就连考官都傻了,在他们看来这是开玩笑。没有哪个考生在考试阶段不假思索的下笔,又瞧见赵构写的速度,不像是在答题,倒像是在作画,故而有些叹息,又有些愤怒。

  “你们巡查之后的结果如何?”胡安国身为正主考官,时不时的也会前来走走,不过他并不会去号房,而是与其他考官相见,询问情况。监考官的职责便是监督是否作弊,至于考生其他行为,一概不管。

  “情况良好,尚未发现有考生作弊!”

  “我这边情况也是这样!”

  “我的也是!”

  胡安国微微点点头,准备转身离去,却听到一位考官叹息声:“如此好苗子,却自甘堕落,怕是要落榜了!”

  “张大人为何如此说?”胡安国皱着眉头,惊疑地看着他。

  “我负责区域乃是第二考场,在第二考场看见一位考生与众不同,才有如此想法!”

  “说来听听!”众人皆是好奇了。

  其实,他们不是第一次监考了,之前也曾监考过,不过却是相隔了一年或是数年以上,不可能连续监考,这是为了避免有考生贿赂考官的情况。此外,这些考官之前都不清楚自己是监考人员,一切都是隐蔽的,直到入闱前三天才知晓答案。

  只是那人监考的考试,尚未出现赵构这样的考生,心里有些好奇,又有些可惜。于是,那人将昨夜赵构在号房内烧烤羊腿事情,以及今日做题时奋笔疾,不假思索的模样,忍不住叹息一声:“此考生姓名不知,只是号房数,看他垫在木板上的乃是毛皮大衣,便猜到此人身份不简单。”

  “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只怕他是大富之家或是官宦之家出身,要是平民百姓哪里买得起毛皮大衣,十分保暖。即便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也感受不到任何的寒冷,当真是极御寒之物。”

  “纵然是我等作答,也不可能做到不假思索的奋笔疾,那速度快的让人称奇。若是你诸位看见了,想必也能明白张某所言非虚。若是不信,大家皆可前去看看便知,想必以他的速度怕是明日便可以出号房了,快的话今晚便可以。”

  科举考试三天时间,只是为了给予考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考生做到尽善尽美,全力以赴,谁也不会粗心大意,也不会随意的作答,更不会出现赵构这样的情况,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速度,创造了历史以来最快的记录。

  众人听他所言,如同做梦似的,就算是胡安国自己要想全部答好题,也不可能如此快。毕竟,人的大脑就这么大,思考的东西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思考,必须休息之后再作答,为得是取得更好成绩。

  于是,众人前前后后的前去一探究竟。

  果然看见赵构如同张考官所说的那样,奋笔疾,而且不假思索,这让他们都震惊了。监考科举考试以来,尚未有人如此这样。即便是天纵之才,也不可能这么快,一致赞同张考官所言,此人再玩呢,并不是真的答题,只是过过场罢了。

  胡安国、王槐二人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前来看了一下,发现是赵构后,当真是有些惊讶。虽说胡安国不认得赵构,不过他的身份却也猜得出来,能够让王管家卑躬屈膝的人,身份定然王侯,尊贵无比。

  原本还有些好奇的胡安国,在这一刻失望了;倒是王槐却被赵构的速度震住了,他没有想过赵构的身份,而是看着他如此作答,不免有些担忧,“如此答题,怕是糊弄,只怕难以上榜了!”

  王槐十分看中赵构的人,直觉告诉他赵构乃是真正为国为民之人,只是看见他如此迅速,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他也曾考取功名,在场的考官都经历过,哪怕是同时考的人,最快的记录也得是次日下午出号房,却没有得到任何功名,因为回答的不够仔细,就是糊弄考官,只因他家中有钱,花了钱买通了关系,来此地也不过是过过场罢了。

  “原本以为他是真心为国为民,想要成为一名好官。没想到也是与那人一样的想法,不过是想要借此糊弄考官罢了。如此这样答题,岂是用心,根本就是三心二意,胡闹罢了!”

  “为了这样的人来此当真不值得!”胡安国脸上满是懊悔与悲痛,王槐是失望,他是后悔,后悔答应还恩,只觉得赵构如此做乃是亵渎了读人,更是侮辱了自己,心里暗暗后悔:“若是早知道他是这样的人,那我宁愿是忘恩负义,也不愿意来此!”

  赵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答题。

  众人都失望了,赵构也知道自己会惹来其他人的注意,依然泰然自若地答题。直到太阳刚刚下山,赵构便已经完成了第一天所有的试卷题目,时间刚刚好。由于旁边就有炭火盆,而他写的文章全部都已经烤干了,就连刚刚答完的这张卷子墨迹也干了差不多,稍等片刻便可以了。

  于是,赵构直接拉响了钟,直到张考官来到此处,失望的看了一眼赵构,搞得他莫名其妙,开门见山的说道:“学生写好了,是否可以交卷?”

  “交卷吧!”张考官兴致索然,直接将赵构的试卷慢慢的收集起来,然后又说道:“待会你收拾一下便可以出号房了,稍微休整一下,后天上午再来报道即可!”

  赵构道谢一声,便收拾了东西,恭敬地施礼然后便离开了。通常来说考试时间是三天,不过乡试考试最多就是三天,一般都是两天便可以结束,故而第三天再进场继续第二场的考试。

  由于赵构第一日便完成了第一场考试的所有试卷,此等答题速度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当真是创造了纪录,成为大宋乡试时间最短的第一人。即便是隋唐时期都不曾见过这样的速度,只是不知这纪录是好还是坏!

 
  

第三百八十一章 另眼相看

  赵构交完答卷,便转身离去了,也不顾众人的目光,他可真的不愿意留在号房内。不仅仅感觉人生自由被限制,犹如蹲监牢一样,还有就是号房内传来的恶臭味,着实难受。

  由于连续考试三日,吃喝拉撒睡都在号房内,就算你憋得再厉害,不可能一直憋着,总有出恭的时候。若是小的也不过是骚味,要是大的根本就是臭气熏天,岂是人待的地方。

  甭说待上三日,就是待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