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第14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既然使者如此焦心,那跟你明说也无妨。”太子仍旧从容不迫,按照昨天的想法继续说了下去,“我们之前和幕府来往多年,实在受够了幕府的妄自尊大和肆意妄为,幕府与我国通商本来是好事,可是他们却不思借着这个机会修好两国的关系,反而经常对两国的贸易往来横加梗阻,并且多次欺压我国的商人,公然对我国的官员索贿,造成了我国商业的重大损失。尤为恶劣的是,在最近,幕府还以各种借口,突然中断了对我国的铜出口,使得我们上下怨声载道。就因为这些原因,父皇不得已而痛下决心,打算发动征伐,来教训一次幕府,让他们懂得收敛。”
作为天朝大国,明说就为了觊觎别国的金银去发动征伐有些伤及脸面,所以尽管朝中在私下里说得十分直白,但是明面上还是要找些借口。好在两国来往多年,商业上的摩擦自然接连不断,要找些借口也还算容易,比如幕府这次突然中断铜出口就是很好的借口——虽然其实在幕府中断铜出口之前大汉就已经决定要对日本出兵了。
“另外,父皇出兵,也确实是看不惯幕府乱政擅权,欺凌贵国的朝廷,造成贵国纲纪混乱。他认为幕府行事如此肆无忌惮,其本质原因就是他们乃是乱臣贼子,靠着架空朝廷夺取权力,所以百无禁忌。”在讲出了理由之后,太子又适时地安抚了一下对方,“所以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贵国的朝廷。”
“那……他打算怎样对待弊国的朝廷?”桥本实村颤声问。
“当然是要恢复贵国的纲纪,让贵国朝廷夺回当年的执政之权,重新名正言顺地治理日本国了。”太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可以跟你明说吧,我们原本就打算万一得胜就胁迫幕府让权,将大权奉还给贵国朝廷。”
“这……这……”桥本实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殿下此言当真?”
“使者莫非不相信吗?难道我又有什么必要诓骗使者?”太子冷笑着问,“贵国是千年古国,有千万士民,而且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若是要完全占据贵国,我国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粮人马,耗费多少精力财力,又有何用处?只要能够恢复贵国的纲纪,想必贵国朝廷会对我们心怀感恩之心的吧?到时候只要恭敬我国,不再使两国的经贸往来横生枝节,也就可以了。”
太子这一番合情合理的解释,终于也说动了桥本实村,不管是出于情理,还是出于个人的意愿,他都愿意相信这个少年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殿下的意思就是,如果贵国出兵打败了幕府,只要我国朝廷对贵国毕恭毕敬,而且不再阻挠两国商贸往来……贵国就愿意扶助我国朝廷?”
蓦地他发现自己说得还不够,连忙再加上了一句,“当然,我们所答应的金银矿也是一定会奉送给大汉天子的。”
“当然如此了,只要贵国朝廷如此深明大义,我国当然会有所回报。”看到对方如此乖觉,太子笑着点了点头,“现在使者还有什么疑惑吗?”
一想到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踏上大陆,甚至还没有到大汉的境内时就已经完成了,桥本实村突然感觉到有些如释重负,好像身体都轻了几分。
他知道大汉绝对没有那么好说话,但是那至少是战后的事情了,只要幕府倒台,大汉终究是需要日本有一个维持国内的政权的,而除了心怀感激的朝廷之外,他们又哪里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只要能够讨好到大汉的天子,那公家就肯定会有出头的时候。
现在担心的只有一个问题了。
“那请问殿下,贵国打算何时出兵,又打算派出多少军队?”他郑重地再问太子。“殿下,幕府虽然凶顽横暴,但是他们毕竟掌权日久,在弊国经营多年,有许多目无君上的乱臣贼子奉他们为主,实力不容小觑。”
“我们当然不会小觑他们,既然决定要征讨幕府,自然就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太子马上回答,然后向旁边招了招手,“恐怕你也看到了吧,我们已经在高丽集结了很多军队,并且在国内外一直都调集军械和物资,不惜代价,一定要击垮幕府,让天下得以安宁。”
他不会告诉对方大汉的这支远征军只有几千人,以免对方惊惧。这些已经远离世事几百年的公卿,当然不会理解军事,也不知道大汉武备的昌盛和军械对其他国家的碾压,若是听到大汉军队的只有这么一点数目,恐怕立时就会打退堂鼓吧。
在太子的招呼下,几位侍从很快就走过来了。
“带我们到演武场去,我要陪使者观阅一下大军的操练。”太子简短地下达了命令。
太子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执行,在一群卫兵的带领下,太子和桥本实村等人一起出了他们居住的村落,然后来到了旷野当中。
第1593章扩张的脚步永不停
釜山港外有一片丘陵地带,四处隆起的小山包遮蔽了视线,让道路也变得弯弯曲曲,沿着这些蜿蜒的道路,这一行人很快就隐没到了云雾缠绕的山冲里。
因为昨晚彻夜难眠,所以桥本实村很快就感觉疲惫了,但是看到太子一个少年人在山路当中都走得如此平稳,看不到任何疲态,所以他只好忍住了疲倦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
不过,他心里还是十分疑惑,不知道这位殿下到底打算把他怎么样?
这个答案很快就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在士兵的带领下,他们绕过了几条山路,来到了一座小山的顶上,随着略微陡峭的山坡放眼望去,在几座小山之间有一片小小的谷地,看上去颇为平整。
此时正是春花烂漫的时候,轻风在山顶微微的吹拂着,山坡上灌木丛生,千条万条的绿枝四处蔓延,茂密的树林覆盖了整个原野。花儿们竞相怒放,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五光十色。山上的桃花远远望去像云霞一般,这种清新自然的美景,看得桥本实村心旷神恬,一直身居在局促繁华的京都的他,平常又有多少机会看到这样的美景。
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只觉得全身的疲惫也一扫而空,甚至诗兴大发,还想要赋诗一首。
然而,他的诗兴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突然感觉一阵雷鸣般的轰向从远处传来。
“来了吗?”太子低声问旁边的人。
“殿下,他们今天就是在这里操练,这可是最近最大规模的操练了,步骑炮兵都要操练一遍。”旁边的一位军官低声回答,“我们事前勘察过了,这片谷地面积够大,而且四处都被山岭围住了,可以很轻易地把守出入要隘,并且殿下这里就是最佳的观阅地点,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全貌。”
说完,他还从旁边的人那里拿来了一支望远镜,恭敬地向太子递了过去。
“也给他一个吧。”太子一边拿过了望远镜,一边下了命令。
很快,遵照了他的命令,一支望远镜也被递到了桥本实村的面前。
桥本实村看到这个有些奇怪的物件,一下子有些迷糊了。
这是一个长筒形状、被铁所包裹的奇怪造物,不过好像又是漏斗一样,前窄后宽,而且前后都镶嵌了透明的玻璃。外壳上还雕刻了花纹,上面还刻了字。
因为递到了自己的面前,所以他不知不觉当中就拿了过来,手上只感觉一阵冰凉。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该怎么用?
为了避免尴尬,他别过视线,看向了旁边的那个少年,正好他发现对方正拿起了这个圆筒状的物件,抓住了窄的那一端,从后面抽出了一截来,然后平端到了自己的眼前。
他连忙照着做了,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还是发挥了这个物件的作用。
隔着这个圆筒,他突然发现远处的景色好像被强行拉到了他的面前,然后……
“啊!”他惊呼了一声,然后惶然往后仰倒,一屁股栽到了地上,手中的圆筒也被摔到了旁边。
他发现正有一群骑着马、穿着整齐的红色衣装的人在向自己冲过来!
这些马都十分高大壮健,比起他在日本看到的马要大上几乎一倍,因为被悉心打理的缘故,它们的皮肤华顺,鬃毛闪耀着光泽,而且这些马排列在了一起,像一堵墙一样地快速向他压了过来。骑在马上的人个个也精壮结实,面孔沉静中带有杀气,他们的衣装都十分鲜亮,就连纽扣似乎也用了黄铜,闪耀着刺目的光。
因为手中的这个圆筒,他感觉自己已经被放到了他们的面前,好像就要被这些马儿毫不留情地践踏了一样,慌得他连连倒退,栽倒到了地上。
“做什么?不要把望远镜给摔坏了!”旁边的军官连忙大喝,然后从地上捡起了这支望远镜。
大汉建国之后,因为国内工业的兴盛,玻璃和钢铁制品的质量相比前明时代都大有提高,因为望远镜也开始大量制造,渐渐地将西洋进口的望远镜排挤出了大汉市场。不过,相比民用的望远镜,军用的望远镜要更加做工精细许多、价值不菲,所以军官们都看得十分要紧,轻易不肯有所损毁,看到桥本实村把它摔到了地上自然心疼。
“别骂他了,初次见到这阵仗,心慌也正常。”还好太子为他解了困,让人把他扶了起来,然后重新将又一支望远镜递给了他,“好好看吧,使者,今天是我们大汉军队的操练,你看了这些操演,大概就会对天朝的军力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没错,今天是大汉军队的集体操演。由此次征日之战的主帅赵松和手下的三个团长亲自负责指挥,太子殿下进行观阅。
之前赵松就说过,自己手下的三个团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虽然这有利于各个军团都能从中得到功勋,但是对自己的指挥来说却并不是好事,所以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统一几个团的指挥,让这些部队真的能够在自己的手下发挥全部的战力。
为了进一步磨合自己的部队,他将自己手下三个团,各抽出了一部分的士兵来进行集合训练,务必要让他们打破不同军团出身之间的隔阂,能够捏合成一个能够随时迎战的军团,虽然他并不指望真正融为一体,但是至少要做到如臂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