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112章

大明武夫-第1112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于财富的增长,还想得到更多,而在赵进麾下,他的愿望实现,还能期盼更远大的目标。

耿满仓现在是淮安北区的贸易主管,可他实际上却是赵字营粮食贸易的直接主事人,也是如今南直隶江北最大的粮商,耿满仓可以调动巨量的金银钱财,也可以汇集各处农垦田庄生产的巨量粮食,控制价格的清江大市他也能用上力,耿满仓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让漕粮贸易剧烈波动,已经有人送绰号“米王”,通过耿满仓的调配,人口越来越多的赵家军所属才不愁温饱,才可以不断的安置流民。

“济宁那边的粮草筹备如何了?”赵进开门见山的询问。

“老爷核定的数目应该在后日内备齐。”耿满仓在赵进他们面前,满是谦逊恭顺,不见一丝的意气风发。

王兆靖在一个本子上勾画几笔,赵进又是问道:“临清那边的粮食你准备的怎么样?”

“回老爷的话,临清那边粮价已经开始飞涨,因为户部分司开始在那边囤积调拨军粮,李家那边不太敢放开手脚,因为和咱们的关系,城内已经有人盯上了他家产业,属下在聊城那边安置了两个粮仓。”耿满仓又是回答。

赵进点点头,闷声对屋中的刘勇说道:“你和雷子要盯紧这两处,尤其是临清城内城外存粮的变化,既然官府想要屯粮为大军准备,我就当作为我们准备的,到时候过去直接用就好。”

刘勇那边起身答应,赵进转头对耿满仓说道:“你现在就去济宁主持粮草调拨,钱财上贸易的人会全力配合,若是在其他方面遇到阻碍,去找曲阜的孔璋,他那边能帮上些忙,路上小心,这次做好了你有大功!”

“请老爷放心,属下一定做到万无一失!”耿满仓连忙起身告辞,王兆靖和如惠都笑着点头回应,还特意招呼护卫把人送出去。

这边人一走,赵进对刘勇说道:“京师那边要加派人手,消息传递不要放松,也要备着别的勾当。”

“请大哥放心,聂黑那边领着咱们最不见光的那批人去了,京师内马六那边已经搭起了关系,要动随时可以动。”刘勇自信的回答说道。

赵进揉揉额角,和官军的会战结束也就两个月多点,可没有一天能放松,赵振堂的身体倒是见好,但这也颇为牵挂,方方面面的事情凑在一起,让人当真焦躁烦闷。

“代州那边……先顾不得理会那边,余家那边盯得怎么样,海上的情况又怎么样,郑家有没有安排人在海上?”赵进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余家那边没什么异象,松江本地有几家养着船队的想要凑过去入股,却都被余致远拒绝了,我们已经安排进人,若有异常肯定可以察觉,海上没什么事,郑家那边也在正常进港出港,只是常求着把那一成降下来,还想买咱们的火炮。”刘勇陈述说道。

说完这些略一迟疑,刘勇又是继续说道:“大哥,海上事琢磨不准,我们实在是不熟,郑家若是用来往商船做什么,当真防不胜防。”

赵进闷闷的点头,却开口说道:“安排郑家的船队送赵松那个营去皮岛,农垦和贸易都要派出精干人手上去。”

说到这里,刘勇一边答应,一边却看了看王兆靖和如惠,又和吉香交换了下眼神,那边如惠咳嗽了声说道:“老爷,赵松是至亲子弟,身份贵重,马上又是大举用人的时候,还是留下的好,云山寺德刚忠心耿耿,护卫金库一直没出什么差错,在寺内外名声也很好,派他去如何?”

“我说过一次,最险的地方我自家人不去,那谁还能去!”赵进不容辩驳的说道。

说完之后又是叹了口气,脸色有些阴沉:“我们的船队一日不成形,一日就要受人挟制,这次赵松去皮岛,物资装备一定要优先供应,要让余家和郑家有船常在皮岛,要把咱们的商栈修建的好似堡垒,我们现在脱产的青壮已经接近十万,但外扩地盘又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必须要招募辽民,要有尽可能多的辽民补充进来。”

这次在明面上共有二十个营,但在真正编制下实际上是二十一个,那二十个营都是团练军兵连队,而多出来这个营则是四个军士连队组成的营,配备一百五十只火铳加上两门轻炮,是专为皮岛组建的,这样的力量必须要用可靠的船只送到皮岛,后续的物资以及转运车里也要船队可靠,所以先前提起那一成价可以作为条件再让步回去。

而这投放力量和让步都是为了招募辽民,对于赵进的策略来说,无根无凭的辽民是目前最可靠的人口来源,赵家军目前的编制越来越大,除了军士军兵外,农垦、贸易和匠造里面也有大量的脱产人员,真正用于耕田的庄丁数量已经显得紧张,虽然赵字营有获利丰厚的工商业,可以通过各种贸易手段买来大批的粮食,但自己生产的粮食才是根基,才是保证。

第1241章给一个大教训

“……田地和农户是我们的基本,这个要有一根红线,任谁也不能过这根红线,过线了,我们也就不稳了!”赵进说这个的时候,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用“红线。”这个词,不过这个道理大家都是赞同,有粮不慌,无农不稳,这个是至理名言。

当赵进自称将军,徐州赵字营改为赵家军之后,朝廷关于会剿徐州的消息也到了这边,赵进和伙伴们自然比大众早知道些时日,不过徐州以及周边百姓知道这个消息后,却没有上次那么大的反应,何家庄那边也没有人去搬家回迁之类,倒是有富贵人家派仆役上街看了看,发现一起如常也就不理会了。

按照知州衙门那边传来的消息,当徐州知州童怀祖看到公文后,只是冷笑着丢到一旁,和身边师爷说了句“荒唐”,然后就忙着去清点账目,如今童怀祖和师爷合股开了个酒庄,专门从徐州这边贩运烧酒回乡,利润很是丰厚,现在已经没什么心思忙碌政务。

话说回来,童怀祖如今也没什么政务处置,他连辞官的心思都没了,几次辞官,凤阳巡抚那边都没有丝毫的反应,托朋友去吏部那边询问,也不给任何回应,童怀祖也就看明白了,这么多年他也摸清了赵进那边的做事风格,索性安居下来,还在何家庄置办了宅子,时不时过去住一段。

眼下徐州以及赵进切实控制范围的地方官们处境都很微妙,他们倒不用担心安全,只要不做什么小动作,赵家军懒得理会,微妙所在是朝廷和上司,从上到下都已经无视了他们的存在,但又始终保持他们的存在,颇有些州县官员任期已满,但没有任何调转升迁甚至致仕的指令,只有一张简单的公文过来,上面都是差不多的文字“再留一任”,朝廷又管不了这些地方,又要保持这样的存在,就只能用这种无聊无赖的法子了。

朝廷的这个动向非但没有让徐州赵家军控制区域内惊慌,反倒是让河南、北直隶以及山东登莱镇,以及南直隶江北庐州府、安庆府、滁州、和州官民都是惊惧非常,纷纷向其他各处搬迁,更有趣的是,还有向徐州控制区域内搬的。

漕粮粮价开始暴跌,但徐州旺盛的需求很快让价格变得平稳,在清江浦和江南的生意人们开始还是习惯性的发愁,因为只要开打,漕运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粮食贸易因为徐州这边旺盛的需求还好说,可输入北地的其他货物怎么办?但这个发愁只不过是习惯反应而已,大家都知道法子,而且这法子更简便便宜,那就是走海路。

你愿意把货物直接送到京师,有余家的沙船可以雇,你懒得折腾,可以直接把货物送到蛤蜊港或者海州港,那边的海商手里银子太多了,多少货物都能吃下,不管是贩运到外洋,还是送到天津那边,获利都是丰厚。

在这样的局面下,清江浦很多豪商心里却在暗自惶恐,清江浦能如此兴盛,能成为天下间的财货枢纽,大家能有今日的身家,靠得就是这运河,可现在对运河的倚靠越来越少,漕运开始转向海运,那大家的将来在何处?

对此等心态,周学智所在的贸易厅了解的很清楚,这种心态就是清江浦和扬州豪商屡次参与敌对徐州赵家军的重要原因,贸易厅没有什么威逼利诱,只是讲述道理,海运能替代的不过是清江浦去往京师的运输,可通过徐州向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甚至北直隶南部的各条商路却不是海运能替代的。

已经成为区域核心的徐州那边,需要清江浦汇集的大批货物,徐州和清江浦之间最方便的交通还是运河水运,等到运盐河修通,清江浦依旧是天下的财货中心,到时这清江浦就是连接徐州、海州港以及江南各处的枢纽之地。

无论大家信或不信,目前清江浦这边的生意还算是兴盛,粮食或者就地发卖,或者用漕船运送北上,然后一船船的货物自清江浦出发,运送到海州港和蛤蜊港,然后换成银子回来,货物被海商们运走,清江浦的商人们总觉得自家天下无双,这次却知道天外有天,海商们的购买力好似无穷无尽,多少货物运过去他们也能吃下,到这个时候,那些眼光只在运河上的漕运豪商们才意识到市场不仅仅是大明天下。

徐州集市上那边的销售铺货同样兴旺,牛车、马车还有骆驼组成的商队从山西和陕西渡过黄河而来,然后满载而归,这些货物不仅是卖到山西和陕西,还要去往塞外草原,还要去往西域各处。

谁都知道要打大仗了,可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还因为徐州兵马的军需暴增,让大家结结实实的发了一笔财,相比于这个,大明朝廷则是征发征用为主,势力通天的豪商固然能在兵部和户部拿到大笔银子,可没有背景靠山的就要吃大亏了,眼下居然有北直隶的商人逃进徐州……

当然,江南那边的商人们一边生意照做,一边鼓动着京师的党人们对徐州作战,与其在徐州强豪的地盘内发财,还不如把这个地盘拿过来,或者交给自家人掌控,这样就没必要缴纳那么多费用,还可以坐地收钱,贸易厅对这些人的态度也很平和,只要你按照规矩来做生意,那绝不会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