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继续挥师向北;这一次;我们就得到了当地的运力支持;当初留在大野泽内的那些船只;也被重新修缮和启用起来;装上一些大件的辎重和伤员;沿着运河故道;伴随本军一起继续向西进军。
因此;得以比较轻松的出雷泽县;而进入西邻的濮州境内;然后转道向北;一路拿下临浦、范县;濮阳诸城;这一带可以说是城墙残破而防备空虚;里面的武装人员;也是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几乎一鼓既下或是未战先逃了。
在一路上;又遭遇了好几支盘恒于道的胡马部帐;不过具体战斗力就乏力得多;俘获中也不发老弱;据拷问得知;他们已经是第三第四批次;南下进入中原的塞外藩胡了;很多是听说了南方空虚不设防;而从塞外举族迁徙过来的;因此夹杂了大量的老弱妇孺。
而先期抵达的;比较精锐的藩军胡马;显然都去侵略剽抄更加富庶温暖的南方地区了。因此;留在当地的只剩下这些正在放牧生息的老弱部众。
他们也显然未能意识到;我们这一路就这么长驱直入的打过来;而是把我们当作了一些;出来抢粮和牛马的北军残余;因此主动的沿着道路发起攻击;在主要战力覆灭之后;又猝不及防的就连同放牧的牲口一起大多做了俘虏。
由此可见;这些入寇盘踞中原的胡马子;哪怕安定下来之后;依旧是各自为战;而缺少互通声气和协同的意识;这对于我的触及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看到原本人烟稠密;土地富庶的中原田土;居然大都变成了这些胡马部帐;上好的牧马地;实在让人不是滋味。只可惜我眼下兵力不足;所能控制的区域也是有限;更兼在青州立足未稳。
只能坐看沿途过来的大好河山;纷乱无主空蹉叹;而无力继续进取之。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兵戎5
在濮阳捣毁了黄河渡口的浮桥基址后;因为向后输送而再次精简过的我军;又继续进军卫南城;进入滑州境内;一路扫荡白马、灵昌各城;同时沿着黄河将几个渡口和桥址;一一捣毁拆除。
至少确保近期之内;不至于在被利用起来;而对我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这时候;本军的前哨人马;在阼城县的延津口;终于遇上了第一支成建制的北军;
到了这里;距离我们在青州出发地;已经超过了上千里的路程;差不多也接近我事先预期的回归线了。而此处;据说是史上关羽阵斩颜良、文丑的地方;
粗步估算约有上万之众;大抵得上一个满编的军序;而对方同样已然发现了我方;而进入例行的前哨战斗了。
“飞雄军?……”
骑马居于前列的鹏举兄;也不由的皱起眉头。因为对方似乎也很果断利落;两边的游骑巡哨;只是迎面追出缠斗着粗粗交手之后;后方的大队人马;就已然伴随着漫天烟尘;很快就整队冲了上来。
透过高倍的咫尺镜看过去;居中的大愫乃是一面蓝底红边;隐约内绣插翅熊熹的式样;另一面大旗上;只有斗大两个字。敌方的来势是如此汹汹;让人觉得似乎是想一鼓作气吃掉;或是击溃他这只先头;以夺取某种上风之势。
但在鹏举不远处;随军跟进的书办陈渊;却是长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可以停下来喘息片刻了;他只觉得脚像是灌了铅一般的沉重;而小腿以下;早就失去了知觉。
先前一直在遭遇敌人;又一直在战斗的过程;都让人变得有些麻木和机械化了。只是;与那些一打就跑的胡马子不同;这只敌军阵容严整而装备齐全;一看就不是什么善于之辈。
作为被指名的先手将;就连他那位一贯沉容淡定的鹏举哥哥;也不免有些压力山大起来;而一直骑马亲临在前列;督促着列队迎敌的变阵。
随着螺号声的响起;以先手大旗临时抢上的一个地势略高的土坡;做为参照中轴和目标方向。只见在此起彼伏相应的喇叭声中;数列背包行进状态下的纵列;几乎是一边小跑着;一边取下随身的物件;汇聚到土坡下。
围绕这大军旗而分作数个方阵;然后喘着气将篷布背包甩惯在地上;然后就地开始原地整备刀铳器械。
紧接着各纵队尾随的车马;也在加速的鞭笞声中冲到土坡边沿;而背敌向内环列开来;解下套索和鞍具;拉挽到的另一面去。以马车为基准线;各队所属辅卒开始挖壕堆土。
紧接着;四散收缩的骑兵队;也相继出现和聚拢在两翼;而营属的炮队也在数匹马拉下;缓缓跟了上来;这时;先期抵达的步队;已经开始在面敌方向;列出最基本的横阵;宽边帽盔上的樱子和丝涤;正在排头老兵的呵斥下;逐步看齐起来。
但在迎战之前;两翼先行前出接敌的;却是帽盔双插白羽;若于不规则的铳士散队;他们负责用稀疏的击发;来骚扰和牵制敌人;掩护后阵的列队。
因此他们往往也是艺高人胆大的老手;厉经战阵而准头颇好;仅仅是第一轮击发;就将对阵的头目和排头之数;纷纷打倒在地;而制造了些许的混乱与停滞。
这时后队已经初整完毕;他们又在来自敌阵反击的箭雨落下前一刻;转身飞快的绕过整装待发的正面;徐然退进大队人马的后列中。
这时;第一行的战兵阵列;已经开始放下武器蹲在地上;而用曲腿顶着手牌;向前支立而起。后行第一列的铳手;则将长铳向前伸出;抵架在手牌刻意留出的凹沿上;权作支撑与固定。
第二列的铳手;则平端铳身过腋;铳口微斜向上;第三列则举架过肩;转眼间一个三层射击面已然完成。
作为铳战之法的要领;无非就是掌握横队、纵队、方阵三种基本战术;其中横队重守御而强调火力集中;但是在追击和跟随行进上反应和速度不足;一旦运动起来;很容易因为因为地形的起伏;而影响和破坏队形。
两翼和侧后亦是弱点;因此往往以斜向展开足够长度的横队;来压缩敌军迂回包抄的余地和纵深。
而大小方阵套合;主要用来对付敌方骑兵的机动突击居多;在原地保护相对脆弱的辎重车马的同时;有足够的受敌和迎击面;但是同样的火力层次也被分摊削弱了;因此更多强调的是持久耐战;后发制人的战术选择。
而纵队;又分为外围警戒而内里少量负重情况下的行军纵队;以及全副武装突进时;减受敌迎击面面的进攻纵队;一般发生在具体攻坚;或是乘优势和上风追击突破的情形下。一般以少量持牌白兵居于前端;而铳兵居中击发掩护;矛手紧随殿后的布局。
是以;从上到各营正将;下到区区一员辅卒;都必须严明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并且娴熟于各种变阵操行的转换。变阵的速度与效率越快;也就意味着遇敌的反应与折冲的余地越大。
为此;哪怕是身为书办的陈渊;也吃了数不尽的苦头;洒下了无数的汗水;更是在手脚磨出无数的血泡来;
因为按照本军的要求;随军的文职之属;也必须拥有至少能够放铳或是持刀;填补战线的基本能力。
因此;每次操训丨完;几乎都是筋疲力竭的趴在床板上;恨不得就这么死掉算了。
然后又被同样疲惫而困倦的鹏举哥哥;给强行驱使起来;用热汤泡脚挑泡;取用进食整理好内务之外;还要拖着疲乏的身子;参加军中夜校的研读班。
因此;几个月下来;梁山上半饥不饱所造成的浮肿与虚胖;已经被皮肤下硬绷绷的腱肉;给逐步取代了。只是她距离当初的期望;也似乎越来越远了。
身在阵中大旗一侧的陈渊;亦是如此胡思乱想着;就听得前阵已经想起了整齐而密集的排射声;让他猛然打了一个机灵回过神来;自己可还在战场上。
这只飞熊军的承受能力;显然比那些胡马子强上许多;在初步的密集伤亡之后;他们甚至会散开队列;进行躲闪和规避;然后把握着下次铳射的节点;又重聚起来。
因此;虽然如被割过的野草一般;留下一路伤亡累累之后;还是迅速而坚决的;倚仗压倒性的人数优势逼近前来;然后迎着铳口鼓足余勇;呐喊嘶吼着与前列的战兵队;陷入短兵相接之中。
铳兵组成的三重横队;也第一次被突破;而不得装上铳刺;与这些顽敌陷入近身的混战之中。直到一鼓作气;突破了足足四列横队;才被遏止住的停了下来。
而炮队的换弹击发;却才刚刚准备完成;却只能望着混战做一处;敌我交错的线列而无奈兴叹。这个结果;让鹏举兄清瘦的面熔顿然涨红起来;但是他依旧没有动。
只是转头吩咐了几句;留在身边的护兵们;顿时露出某种欣然与狂热的表情来;向着反冲下土坡去;手持短铳与战刀;与那些突入之敌迎头冲撞着;面对面的厮杀成一团;而掩护着将那些矛手;将已在近身落入下风的铳兵和伤员;从被突破的前列置换下来。
这时两翼展开的铳列横队;也在全面压制上来的敌军威胁下;迅速收缩到土坡周延;背靠着实现布设的逐段车墙;重新构成一个不甚规整的中空大方阵。
这时;那些已然装填待命的炮队;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被急匆匆的转过口子来;对著那些尾衔包抄过来的敌军;数百子丸齐齐迸射;轰得一片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是以将敌军的包抄之势打乱驱散;而令最后一股可能被截断在外的马队;也接应了回阵中来。然而面对再度紧逼的敌势;就彻底陷入了就进入四下围攻的惨烈逐杀之中。
这时敌军的射生队亦是趋上前来;对着坡上高抛攒射;只见得弹发如雨而矢飞如蝗;交错往来与各种阵列之中;刀剑横错而血线绽放;不断有人被戳倒砍翻撞开;亦有人被拖拉撕扯着滚倒在地上;又被更多涌上来的腿脚给反复踩踏而死。
只是这部人马在鹏举兄的折中调配之下;却也并非是一味的被动守势;而是利用所携的部分火油弹和火雷弹作为压轴和机动援应;哪里危急就往那里丢。
他们几乎是活用火雷弹和炮击;先炸开轰破敌军的突击之势;然后乘乱集中生力军短促的反突大肆杀伤;调动敌军不得不增援该处;再用火油弹散布开的短暂火幕;将这些突出去的人马在接应掩护回来。或是用抛投的火幕;几次隔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