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499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99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是舍我取谁啊;”

  刚换上新袍服的李格非;也忍不住要自嘲道。

  毕竟在北伐败溃之责中;这位南面使君算是责任和牵连最少的一位;又恰巧在军前与那位罗藩子有旧。因此;就被提前赦放出来顶锅的最好人选了。

  而在朝堂上出面提议他为人选的;同样也是暂时在家隐居的郑侯一党成员;其中种种;不由让人有些玩味起来。

  “晚生见过李承宣……”

  他如此思虑着;却不防一名绯红袍服的年轻官员;走到了他的面前施礼道

  “恩师颜公托我向承宣问好……”

  “不知颜公此番有何见教……”

  听到这个名字;李格非倒也不敢自持身份;

  “就是恩师家中有几个子侄;近年方才学成”

  这名年轻官员;开门见山的道。

  “希望能够追随承宣麾下见习行走……”

  “多蒙看重;理当相应……”

  李格非有些疑惑的应承道;突然想起某些传闻;顿时有些恍然大悟起来;却由此又想起另一桩事情来;

  自从他下狱后;追随他回来的那些幕僚、门客也随之流云星散而去。正所谓世情冷暖分明;点滴自知。因此他现在身边也是孑然孤立;而作为一任布政使;也需要有分担日常杂佐实务的人手。而来自颜氏的建议;无形间提醒了他

  在京师两学每年学成后;除了例行保送的政经两院和部分文学院的俊才之外;其他人在定期举试落榜的也不在少数;相比那些趋炎附势的投献之辈;这些尚未被官场旧习所沾染的生员;无疑是一个同行上任的良选。

 …

第五百章 根本

  已拟定升任为江淮转运使的程煊;回程之后并没有食言;随着淮上新一轮攻势的展开;就像是同步呼应式的从海路装船;一波又一波送来的军淄日用;很快让海洲的港城到再益都沿途的仓禀;再次变得充实起来。

  因此;随着春暖花开;而逐步放宽的配给和管制;也让治下人口苍白萧索的脸色;变得有些生动鲜活起来。

  虽然在军管之下;尚未放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但是一些城内的早市;城郊和路口的小市、野市;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慢慢冒了出来;

  前方正在进行厚重方兴未艾的武装扫荡;我却正在巡视各地春季开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恢复的矿冶和新设的工坊。

  光是这几天;我就走访了从青州的益都到沂州的临沂等三处城邑;查看了至少五处的大型劳役营地和工矿区。

  正所谓军无粮则乱;民无粮则散。粮食安全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高度现代化的后世政府;也依旧是十分重视的根本国策之一。

  而我们虽然占了这么一片地盘;目前却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粮食自持能力;只能暂时靠海路输送供给。

  而江宁行在对于我这里;有求必应式的慷慨与大度;始终是有时限和最终尺度;并不是一种可以继续维持下去的常态。

  从长期看;江宁行在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最多只是开列出来的军额所需部分。至于治下人口的消耗;就可以说是就一直处在坐吃山空的负增长状态。

  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安全和稳定的长久打算;我们都迫切的需要就地推行屯田;以在年内行成足够规模的粮食自给能力;才是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

  好在虽然我如今治下的地方凋敝的很;经过了北地的连年大旱与饥荒;丧乱与战火之后;无论是在城邑附近;还是在道路两旁;乃至偏远山村;有的是大片的无主之地;直接插上相应界标就可以圈占下来;然后安排进驻进行集体开发和屯垦。

  而原本在本军的编管之下;于了一个冬天工程项目的那些人口;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按照所在营团的建制;就近转换成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力。

  在可以后方预期的支援下;种子农具乃至畜力;都已经不是在成为问题;因此;各地的准备情况;还算差强人意。只要待到合适的节气;就可以开始全面的农业生产。

  现如今负责这方面的事务;乃是新上任的营田常役判官虞允文;自从被从官面上免除了相应了追责之后;他就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于劲和勤勉。

  甚至带人深入到田间地头里去;或是呆在编管劳役的大营里;好几天不见人影。

  而作为与之对应的政务官;还有蔡元长和赵鼎为首一批新进;有了官面上正式追认的名分和权柄之后;他们这些文佐人员也随之水涨船高。

  像蔡元长;已经被授为镇抚府下的括户推官;负责清查治下的散逃户与隐田诸事;赵鼎则就任为色役使;专掌治下山泽田土产出;并担负起州县徭役人口的摸底和估算。

  这也算是某种初步成型的政务架构上;三驾马车的雏形。

  有了初步的后勤保障之后;我所考虑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军械装备;在本地的初步修造能力上来。

  毕竟我这是一只火器为主的部队;某种程度上可是比其他传统军队;更依仗后勤保障和后方生产能力。在泗州之战的前后;获得了大量俘虏之后;矿山里所需的繁重劳力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缓解。除了不能轻易弄死之外;可以尽量的鞭策和使用这些相对廉价的劳力。

  其次才是一些诸如衣帽鞋袜被褥帐毯等军需、日用物资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这个就比较简单;广府那边就有现成的基赐模式;可以直接照搬过来。因为技术含量相对低一些;而且手工部分占了相当比例;因此;只要一些老技工的带领下;就可以逐步熟练掌握的。

  一切还是以先军主义为核心。然后才是各种本地化的工程项目;只是在我的治下;就没有什么八小时工作制和相应的劳保体系了;不幸生老病死的话;也就有个烧埋去处而已。

  作为完成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步阶段;也容不下多余的圣母情结和人道主义泛滥。

  作为军事编管下的人口;大多数人往往要一天到晚起早摸黑的劳作;于上至少十二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疲累的根本没有心思去多想其他东西;只是相对还在饥寒里挣扎的普通人;有所足饱而已。

  我如此思虑着;背手踱步慢慢查看着;在临沂新营造起来的军械修造厂。沂水有足够的流量和落差;带动水力工坊所需的轮轴;又靠城区极近;

  因此;作为此处最显眼的地标;就是交错布列在河岸上;几个大型水车般的高大转轮;在哗哗作响的水上;带着工坊里日夜不停息的轰隆转动和叮咚敲击声。

  除了场地和建筑是就地取材之外;其中的绝大多数设备和物料;都是从后方拆卸分装运过来原样照搬而成的。

  因此;虽然说是军械修造场;其实主要功能还是相对单一和简陋;主要在集中在甲械军器的日常维护和修理;以及一些备换小零件的手工生产能力。

  比如利用水轮传动;所积蓄的动能和反复冲程;来进行冲钻、打孔;铸压、消切、打磨一些矛头;箭矢、刀剑;盾面乃至大凶片;都已经不成问题了。

  而对于军中正在使用的各色火铳来说;这里就只能提供基本组装和校准的后期生产;至于管身、簧轮机括等主要部件;还得从后方的本家工坊里制备;再海路迢迢的运过来。

  我看见架子上一排排闪着金属光泽的管子;这就是枪管的粗坯;还需要进一步的横向钻孔、携刻、开槽等加工步骤后;才能称为火铳的新配件。

  “这便是闽铁么……”

  我拿起一只;对着天光仔细端详了起来。

  “感觉有些偏重了……”

  “这是因为闽铁韧性和硬度虽佳……”

  随行的材官司总正孔吉吉为我及时解释道

  “比起原本所用的天竺铁;终究差了一些……”

  “只是胜在出量甚大;且略贵与广铁而已……”

  因为;这次除了标准化的工艺之外;还采取了新的材料来源;相比最大众化的广铁;闽地所产的铁料要贵上一些;但是相应的成色和均质;都更好一些。

  似乎是因为闽地铁料的冶炼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是柴碳;而不是最常见煤炭的缘故;因此影响金属韧性的硫化物等杂志更少;再加上海陆输送距离上的便利;暂时成了我们磨制和冲钻铳管的新选择。

  不过相比我们原本使用过;相对昂贵的天竺铁;又差了一个层次;所以为了保证反复发射的强度;不得不将壁管留得厚一些;分量上也更沉一些。

  这也是没法的事情;因为铳管做的越长;对工艺和材料的要求就越高;但至少可以进入小批量产的程度了。

  相比之下;那些三眼铳;喇叭铳什么的;加工工艺用料的要求就低得多;甚至用熟铁铸造也可以将就凑合一下。

  现如今;我名下的五团两队的直属资序;也顺势以六州镇抚牙兵和置制使虞侯军的名义;大大扩充了起来;

  其中亲直团被扩充成左右两团;标兵团扩充成满员大编的标兵营;教导队的名头不变;但变成三团制的教导大队

  张宪的特设车团也变成了车营;郭药师和杜疏朗的炮团;也一分为三;重新扩充成一个重炮团和两个野炮团;赵良嗣的猎骑营增扩为左中右三营;

  负责警哨探马刺敌侦闻的捉生团;也被分成了捉生;游弋两个大团。

  主要是从水师得到了大批火炮和炮手的补充;又从击败的胡马藩军那里;缴获了大批牲畜和坐骑。因此从我的直属营团;到现有的八个半主战营;都可以初步实现骡马化。

  只是相应火器的生产和装备;就没有那么容易跟得上了;这也是唯一能够制约我扩充实力的现实状况。

  因此;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指示他们先生产一批相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低端火器;作为上手和过渡。

  第二天;我又在朱武陪同下;查看了几只经他再训丨过的散兵团操演。

  “这是?……”

  我惊讶的看着面前的像模像样的列阵。居然给他搞出这种变体来。

  “这便是某用弩队加上盾阵的机宜之法……”

  看起来清减了几分的神机子朱武;为我解释道。

  他现在是镇抚府军咨参谋兼训丨备勾管官。

  “专给那些散兵;辅役之序的操行……”

  在徐州帅司的库存里;所获数万具各种样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