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麾下的这两万六千人;直接归于我指挥的不过万人出头;其他都是通过那些友军将领;间接支派的。
因为在我麾下的主要战斗模式;都是我的本部先出阵;用排铳和小炮打散轰乱对面之敌的列阵;然后这些临时配下的友军;按照自己的战术和风格轮番上前砍人而已。
如此下来;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对于我麾下以火器部队为主本部的某种敬畏感;依托火器协同作战的习惯和依赖性。
期间虽然也有不少杂音和异议;比如友军将领中某些比较顽固执着于传统的;各色抱残守缺之徒;或是不怎么甘心居于人下;对于自身权柄颇为敏感;而暗中小动作不断的不安定分子。
但是因为是被援救下来的残部之军;天生立场上就低了一筹;还分散在好几只规模不等;各有立惩诉求的部伍里;相对于我完好阵容的整体优势;就实在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了。
对于前者;尚有继续使用和发挥余热的地方;而后者;除了扯虎皮做大旗军法从事;抓会明典正刑以儆效尤外;我也并不排斥一些盘外招;
比如让一些比较奸猾多心之辈出阵时;在猎兵什暗中“额外帮助”下;完成他们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光荣梦想;剩下的人就自然消停了许多。
或许还有人有所别念;但所谓群龙无首之下;相互之间也完全不是死抱成团的;很容易就通过部伍间的细节调整;令其产生竞争和分歧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
毕竟我掌握有帅司给予的大体名分;哪怕是临时的;又把持了主要的资源;正所谓只要锄头挥的勤;没有挖不倒的墙角。
在此期间;童昊和苏长生的组合;倒是发挥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效能;通过私底下的运作;从这些人的日常言行中;找出好些破绽和纰漏;也创造出不少机会来。
很难想像;一个是前狱吏传家的半调子学子;和一个北地家道落魄文人之后;能够产生什么交集和效果倍增的化学反应。
不知道时不时家庭环境的影响;童昊擅于揣摩和观察细节;籍以窥探个人的**和性格癖好;而苏长生则记性极佳;过目难忘而遭遇见历颇丰;对于账目和字面上的东西;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和洞察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军队的人事管理;同样也是一门宏大深远的学问。
因此;就算日后拆伙各奔前程;我也有信心;从中再拉出三四千人来;作为我本部的额外补充。
要知道这可是从军至少五年到十年以内;一路随北伐打过来;经验丰富的百战之士;搭配足够的士官和军官;再编三四个营是绰绰有余的。
剩下的就只有帅司对既成事实的追认了。
还有地盘;我是否可以籍此要求一块;可以长期就食休整的地区;而不是随战而走临时指派的驻防地而已。
于是我们仅在泰山附近停驻;就地补充修正了一天时间后;紧接而来帅司追加的信使;就带来了给予游击军上下;加衔和增扩编制的全套书面材料;
比如我原本属于小守臣资序的归德军军使;转为守臣资序中游的天平军军使;权济东观察使转;北面防御都指挥使职分不变;只是从济水变成了黄河流经的数州。
辛稼轩转任天平军副使;加郓州刺史;陆务观加郓州长史;赵掠济州提刑事;当然都是战地给授的权制官。
原本仅设半军之编的游击军;也升格为正设八营的标准军编;当然人员所缺就得我自己想办法筹全了。
这样看来;
起码帅司里还是有明白事理的人;还没有昏聩到;拍脑门决定空降个老资格过来;就能接掌全部指挥权的地步;或者说没有因为脖乱投医;而分不清楚状况和轻重缓急的地步。
如此情况下;我倒是不好厚颜无耻的当着来使的面;继续狮子大开口了;只好递出拟好的后续意向后;拔营进发了。
从齐州到兖州;一马平川;道路也颇为顺畅;因此仅仅一天一夜之后;我的前沿就有所反馈了。
“先哨的马队;有一部分没有如期归还……”
我哦了一声;转头过来。
“是那个方位的……”
因为各只部伍的加入;连带我麾下支派的骑兵;也达到了千余人;单独被抽出来;临时归做一部;作为南朝相对宝贵的骑兵;这点数量很难在正面战场上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是把他们当作不怎么合格的外围游哨来使用的;
有事时轮流散出去;充作大军的外围警戒;可以将警哨的活动半径扩大到两三里之内;或是针对性的前出五到十里以内的预警和巡侦。
从不指望其战斗力;只要能够在遇敌或是;提供某种前期的预警距离和准备时间就够了。属于某种以数量取代质量的临时措施。
徐州彭城的帅司;已经陷入某种纷繁忙碌之中;各种武吏文员奔走如织;人人仓促于色;似乎连北边吹过来的冷风里;也带上了兵戈肃杀的味道。
“神机军何在……”
“让剩余的神机军顶上去……”
“他们不是善守也能攻坚么……”
“把营垒给我立在运河边上……多少能起到些用处把”
“在把新军右厢再派上去……”
“不要和我抱怨辛苦和伤亡……”
“无论是要人要马;帅司都可以给他补全……”
“就是不要停下阻击;让北兵从容前进……”
“可用辅兵资序;来补足护军三卫否……”
“不若将夫役皆武装起来再说……”
“不可;这是自乱阵脚的撒之道……”
“再次给我确认;游击军所部;已然到了那里了……”
最后这个声音;也是被反复提及最多的。
从徐州到兖州;地处淮北到河南的大平原上;除了几条大小水系外;地形上几乎鲜有阻碍;因此只能依托现成的大小城邑;进行有限的要点防御。
也正是适合大型兵团进行决战的战场;至少数万河北兵正在逼近徐州的帅司所驻。
要是能够及时撤退;暂避其锋芒;问题除了帅司作为军前最高指挥协调机构;不可轻移的政治和军事象征外;徐州还是总枢纽和大方后的所在;却也是不可以轻易放弃。
为了维持支撑下一波的攻势;而后方大本营发动全力;从海陆而来堆积在当地的物资;数不胜数;却是没法一下子撤到更后方去的。
偏偏因为突发的状况;救援汴州这个要点;帅司手中的大部分机动兵力;都被调到了西面;所以一时间号称兵强马壮第一的东南路前沿军行司;居然陷入了某种捉襟见肘的窘境之中。
只要在外的游击军这支人马能够及时赶到;就算什么都不做;纯粹打酱油;也是一种有力的威慑和牵制了。
只消令河北兵不敢妄动;或者没法拿出全力来突入徐州境内;自然就有将糜烂的战事拖延下去的转机。
无论是从后方的淮南一线调集增援;或是从汴州军前归还部分建制;都有把握这一大部冒险突入的河北军;给包夹击退或是挫败;乃至大破或是全歼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这只聚集了外围游离兵力的部队;就成了某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连带之前擅自东进之举;也成了某种意料之外的所得。
想到这里;这些自诩老谋深算;或是的帅臣们;也不免有些纠结异常;
弄到最后;事关东南路大军后方;成败存亡的关键;还是得靠这么一只被长久边缘化的偏师;具体的出力和表现来维系着。
但是一时的脸面和情节;终究是比不过帅司在徐州一地的安危得失;自然一切都是以安然渡过眼前这个危机;为最高的优先。
因此;只消不是太过离谱和奇葩的要求;都可以先捏着鼻子应承下来再说。
相比之下;那位提出的要求;虽然有些令人意外;但却还距离最低的心理底线上有些距离呢。
有人松了口气;对方总算是个可以交涉明理的;然后顺便提出是不是该稍稍反省;之前安慰蔡候在位时;有些独断专行的针对性举措;以至于将这么一只战力;白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地方;毕竟;能够正面硬憾优势于己北兵的部伍;可不算多啊;
有人却觉得略微遗憾起来;这位居然忍得住这种诱惑;这可能对于帅司予取予求的唯一机会了;当然了;要是他表现出某种贪得无厌的一面;那是最好了。
有心人籍此只消稍稍的推波助澜;就很容变成某种桀骜不驯丨尾大不掉的风评;而得罪和触怒了帅臣们;事后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这不仅仅是打压和抑制的问题了;光是帅臣们的一致态度;就足以永远断绝了他在军中的前程;再加上后方的发力;剥夺了令人羡慕的部曲;赶回老家去乃至就此发配边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昔日执掌机要的二号人物蔡候;虽然因为坐忘军机之嫌;而被召还后方质询;但是军行司里安插的党羽犹在;暗地里愿意继续为之张目的人;却也是不乏其人的。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平海
因为有众多友军同行;需要编排位置和次序;因此从发现敌踪;确认接触和规模;战斗状态编成;到进入目标场地;花了大半天时间;等我们赶到的时候;只剩下满地狼藉、尸横遍地的战后情景。
然后派出马队;追寻着战地里大队人马所留下的痕迹;在日渐昏黄的天色下;我们紧赶慢赶终于找到了发生战斗的地方。
绵延起伏的原野上;已经被奔走呼喝的人潮;踩踏的看不出原本的面貌来;一条东西向的大路横亘其间;勉强为这个厮杀正酣的战场;提供某种方位的参照。
从架在望车高台之上;最大倍数的咫尺镜里;我可以观察到;一只打着青色飞鸟旗帜的北军;正在与对面立营的神机军一部;激烈鏖战之中;
只见铺天盖地的烟尘和火焰;从南军的阵营里飞射出来;又如星坠一般的溅落在北兵之中;将他们的列阵淹没在火光浓烟之中;煞是壮观;
在这一刻;我至少看到了火巢车、飞火雷、等七八种火器的出场;
从战法原理上说;和我的部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同样是用密集的远程投射;打散了敌军的列阵之后;让步卒拥上前去近身厮杀;从火器轰开的缺口和混乱中;奋力扩大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