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女人就是女人;北伐征程中偶遇的一抹色彩和片刻插曲而已;在这大环境下的主旋律还是战争;所谓男儿所追逐的钢铁与鲜血的浪漫。
既然亲自来了;我少不得设宴招待这位;在我认识的人中还算比较靠谱的将门二代;起码他入驻永城之后;很好的挡住了来自背面宋州境内的几次后续攻击。
他看起来消瘦了一些;却是颇为精神的;在一身会有错银朱鸟纹饰;明显属于家传的明光大铠衬托下;原本的跳脱和轻浮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举手投足间;很有点虎虎生风的味道。
这也是出征后;我们在军中第二次见面;虽然之前已经私下往来过多回;但是有些东西;需要两个领头人亲自磋商;才能拍板的。
不过以我两的交往;这也不用多么正式的诚;他是带着少量卫队轻骑过河;然后入营拜会的。
各色冷热盘盏十多色;排满了两人对坐的一案;淡青色越窑瓷装的小瓶淡酒;透明琉璃瓶装的青艾烧;红泥小坛的重酿海陵春;堆叠在熊子上;。
“尝尝新做的五花羹……”
我亲手给他舀上一勺。
所谓的五花羹;是一道地道的特色南菜;用于贝、鹿角菜、蛋花、水豆腐、鱼脍切丝滚烫而成的;虽然原料和手段极为简单;但是颇为考验火候和刀工;做好后碧绿金黄雪白粉红搅扰在一起;光是看起来就格外有胃口。
还有淮南风格的白切羊脍;酱爆牛尾、蒜茸蹄膀、豆贴粉头;淮北本地的苔于肉丝;红烧蕨菜、蒸白鲫……
只是我们的主要心思都不再这些酒水菜肴上;借着筷著交错;诉说了各自近况和部伍的行情;关于派两只小部队到我麾下;学习火铳战法;也被我应承了下来。作为承情的交换和补偿;他主动与我分享;他那位枢密知事老爹的渠道和人脉。
比如;来自前沿军行司上层的内幕消息;
比如西路的西川、荆南联军;因为遇上豪雨的气候;山路险阻;外加水土不服;而进展逐渐放缓;但好歹还在继续从山南西道;艰难的向关内推进中。
而山南东道以江西招讨行司为主的中路兵马;则遇到了大麻烦;他们地理距离上最接近洛都的一路;遭到的反扑和抵抗也是最犀利的;光是这个月内;就在都畿道南面的方城山、伏牛山和鲁阳关一线;连吃了好几个败战。
其中在汝州之战;信源、广胜、平宁三镇兵马死伤各自近万;才拿下的舞阳和吴城镇;却被来自许州的北朝骑兵侧袭后阵;而内外断绝大败而溃;人员辎重折损不知凡几;好容易占据的舞阳和吴城镇;也因为粮尽不济;后路断绝而无心据守;得而复失。
虽然还不至于伤经动骨一阕不振;但损失了大量的辎重和物质准备;受限于陆路后勤输送的能力;却是短时间内补不回来的;因此暂且止步不前;连带被我亢的那一小团人马;也没有心思来交涉放还了。
倒是借助了海路输送便利的东路大军;在长驱直入的高歌猛进之势下;虽然损伤惨重但也战果斐然;一鼓作气横扫数道;理论上;只消南朝能够凭借其庞大船团的优势;源源不断的输送补充;就根本没人能够挡得住其前进之势。
特别在如今已经成功打破了;徐州这个淮北坚镇大城;进入巷战的扫尾中;获得了这个足够分量的支撑点后;河南道已经是坦途一片;河北平原亦是门户大开;只剩下黄河的天然阻隔。
不过;夹杂在些背后;也有不那么好的消息;**月的风潮之季将起;信风海潮之下南还的船只;固然是轻乘万里;但是悲伤输送九边的事倍功半了;输送效率势必大受影响。
因此;如若不能抓住眼下机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黄河岸边;那就需要不短时间的间歇;来重新积累下一轮攻势。
“有德;你今昔已经不同往日了……”
刘延庆慢条斯理的;把所有的酒水;都斟酌尝了一遍后;方才重新开口道。
“说不得;如今连我也要仰仗鼻息一二了……”
“你言过其实了……”
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笑道。
“却非其实啊……”
他叹了口气道;有些诚恳的看着我的眼睛道
“你以为北朝有几个董虎庭。又有几个韩泰;或是几多萧怀丹之辈”
“偌大北朝;在军使、镇将的资序;也不过是大小二三十个军头而……”
“撞上你手;就击杀其一;重挫二者……”
“这份随随便便拎放出来;也能独当一面的本事;可是着实令人眼热羡煞的”
“现今的这些追赠进阶;可尚不足以酬功的;”
“正所谓能者多劳亦;只怕新的差事;也已经在路上了……”
说到这里;他放下碗盏;用手指在安吉上轻轻涂抹到;示意道
“帅司有意抽取在外尚有余力之部;独成一路偏师;为大军的策应进击……”
“保不准;新军三部人马;有机会在此聚首了……”
“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意味深藏的回应到。
“全力支持你争取这个位置和机缘么……”
若是能够得到两只以上的新军主官;共同支持的话;再加上他的背景;这种概率的确很大。
“不;我当然知晓自家事”
他断然否定;
“那是何解……”
然后他认真看着我;一字一句到郑重道
“我只是希望能够全力推举有德;为这一路的领军……”
“我……”
我忍不住呛一下;正在慢饮的酒水;不禁溅出来几滴。
“为什么……”
送走刘延庆后;我还是在慢慢思索这个问题;
如今徐州攻略暂告一个阶段;官军大部都需要休整和喘息;因此前阶段的全面攻势;也势必变成兵力相对集中的重点突破。
如果能够争取到其中一路突破的任务的话;哪怕是作为偏师;也很容易获得帅司在资源的重点倾注;对本部的发展壮大极有好处。
但偏师的含义因为意味着;某种孤立行事的突出风险;在黄河流域的平趟地形下;也很容易陷入;深入河南腹地后被敌军围堵;甚至是被来自河北和都畿道方面的北军;包夹的危险中;正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参半。
在这种情况下;进击的部队;不一定要多么强势或者富有攻击力;反而需要步步为营的足够防御韧性;以及遇敌后坚韧持久的战斗力;来建立大军跟进推平的支撑点。
从这一点上说;目前的选择就相当有限了;难道他主要建议;以我为主自己作为从属配合的建议;也是以这一点为出发么。
这时候;杜士仪前来禀报;说是新补充的兵员到了?
我稍稍惊讶了下;不是帅司一只说缺乏人手么;这么快就有补充了;随后我看了交接的文书;才明白;说是正军之序中固然是缺乏人手;但是这些辅兵资序中;却还有些空余的;用来协助守垒;或是维持战区地方秩序;还是可以勉力胜任的。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补兵和装备
随后;我看见这些人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这些军卒身穿布衣;少数人才有半身皮甲或是漆竹甲;都带有被称为“矮矬子”;“罗圈腿”某个民族的明显特征;身型也比我部的大多数士兵都瘦小一些;也就比道路上的那些饥民好一些。
这就是派给我们的补充兵员?所谓的扶桑辅兵队?好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后方的谜样生物;是用如何的表情和声调;来如何吐糟我的。
一想到;我居然要用一群鬼子的祖先做为部下;以类似黄协军的身份在中原大地上作战;这简直是让人感觉荒谬无比的某种时空倒错了。
好吧;至少这是国人的内战;他们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品;我如此安慰自己道。
在这个时空;他们作为南海大开拓时代的炮灰和苦力;几乎伴随了唐人在海外开拓的所有历程;所以大多数人或许鄙夷或是歧视有之;倒称不上什么厌恶感。
倭国的扶桑藩;之所以盛产各种苦力和廉价炮灰;
主要原因;却是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自从孝谦王时代;因为宠信法相宗僧人道镜、玄舫;并委以重任;而导致了传统的本土势力反弹;在平成京爆发以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为首的夺宫之乱;然后引入外援之后;才得以彻底击败
然后作为外援的代价;唐人开始在倭国沿海圈地建垒;营田开矿;倭国也随着各种租借地和分藩;一步步走向了被唐人殖民化的道路。
当然了;这种殖民化是在劝教王化的旗帜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倭国上层;几乎满地都是仰慕中华的带路党;对来自上国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渗透;几乎是倒笈相迎踊跃争先的毫无抗拒接受。
后来于脆像其他亲藩之国一般;派遣嫡系王子入朝为质;然后在老王隐退或是身故后;由天朝王师直接护送回国继位;这样多少直接规避了惨烈的继位斗争;
而作为这种殖民化过程的副产品;也给落后的倭国;带去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物种;因此;长期以往扶桑诸岛上的人口也是暴涨了许多;为了缓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对外的劳役输出;就成了历代倭国朝廷的一大传统;沿袭下来。
倭人亦因此有了海生和土生之别;也就是倭国本土出生的和海外藩家内出生的;虽然都是倭人;但是风俗面貌;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他们作为唐人种植园里的打手和监工角色;经常会被配给各族来源的女性;作为配偶繁衍家系;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因为混血;而千奇百怪;因此更喜欢称自己为归化人。
其中一些作为藩主的代理人;回到扶桑国中继续发展;而在倭国内部;逐渐所谓海生倭人的派系。
不过;这些倭兵更擅长的山地活动;放到这个主要是平原的地形上来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用身高来绊倒敌人么;或者藏在草丛中玩潜行背刺么。
而且;倭人因为某种传统和先天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着吃苦耐劳;需求很少就能维持的名声;但却另一方面;作为士兵以死心眼一根筋著称。
在战地上也比国人;更缺乏眼光和变通;所以除了藩军中诸如“隼人军”、“志能变”等少数几只颇有名气的倭兵部队外;更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