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1037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1037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因此十几代额保暖效率实在感人;

    而且因为继承了大多数梁公遗产的南朝,版图大都地处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再加上南朝在南天竺的领地盛产棉花及其制品;因此,相关的羽绒制品根本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而导致类似的技术慢慢荒废了。

    直到国朝开始北伐并且由此在淮东奠基之后,才重新从故纸堆将这项事关保暖技术的工艺挖掘出来,重新改良和加工成皮毛制品、棉制衣被的重要补充手段。

    而这套制服包括的带围兜的大衣、保暖背心和裤套,同样采取了多重的复合工艺;防滑防雨雪耐磨的帆布面,碎绒的填充保暖衬里,最后是棉布(士兵)或是羊毛毡(士官)、粗细毛呢(军官)的贴身衬里,而长度足够垂到膝盖,这样大多数士兵就就不用再繁琐的把行军毯子裹在身上保暖了。

    而这批产量所有的人工和物料成本加在一起,最终的出厂价格达到了约四缗又三百钱;随着批量生产之后这个价格还会再砍掉一半,主要是禽类养殖规模上去了之后,这些羽毛之类边角料就变得量大不值钱;而帆布就更加便宜了,各种应用和生产量很大;反而粗细棉布的价格会稍贵一些。

    正式进入冬季后,相比逐渐偃旗息鼓的路桥水利建设项目,新的边防工程又将开始启动了。

    由于淮镇的治下已经沿着黄河和淮水之间,向西不同程度的推进了好几个州约数百里之地,堪堪抵达那些黄河大水退后,所留下的淤积水泊、池沼边上;

    而所用的劳力除了负责技术项目的工程团和建生军外,其他的粗使劳役和杂活,都将由当地检疫营里收聚的流民来担当,因此,这也是一个变相甄别和隐性淘汰的过程。

    因此,原本沿着邙炀山到白马湖一代构筑的防线,也不得不重新在单州到毫州一带,重新再构建一遍。

    但是原本积累下来的那些城寨和哨垒,也因为地处关要的缘故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被就地改造扩建成新的二三线兵营和屯垦点,乃至新的驿站和小型集镇,以对应当地开拓和日常维持的需要。

    这也等于是变相的让这些原本兵戈隆隆,操训声声的前沿地带,重新变成人烟藩息、阡陌纵横的新家园和百工各行安居乐业之所。

    就在这种慢慢等待的煎熬和期待当中,我终于得到临时折转南下岭南沿海的宗泽水师,通过一艘逆风的快船,送来了关于我一干家人的消息。

    她们在我留下的后手和布置掩护下,其中惊心动魄与坎坷之处实在是一言难尽;最终一路逃一路辗转的到了狱门岛上,然后就被尾追而来叛乱水师给困住了。虽然狱门岛有天然的险要,让这些敌人没法大量的冲上去,但也等于是变相断绝了他们的出逃之路。

    直到辗转数地的宗泽水师抵达梅州,驱逐和击败了港外那些游曳的叛乱水军,这才得到消息又匆忙升帆拔锚赶了过去。

    而在连续数次大战之后,宗泽手下的水师战船能够保持完好,并且适合长途航行的已经不多了;但他还是努力凑出七艘状况最好的战船来。然后在南下过程当中,又遇到了桅杆折断和侧舱漏水等状况,

    如此磕磕碰碰的消减和掉队下来,最终南下抵达梅州的战船只有五条,然后其中最大的一艘还因为在港外驱逐作战中,因为接连的敌船冲撞受损,而破裂漏水需要就近入港修理;最终赶往狱门岛支援的只有四艘飞鱼战船。

    但就是这四艘飞鱼战船,利用了消息延迟的时间差,打了围困在狱门岛附近叛乱水师个措手不及;虽然对方至少有八条船,其中六条都是制式的战船,剩下两条也是武装化的军用运兵大船,但是因为都是停驻在岸边而没能及时升帆航行起来。

    在一时疏以防范的大意之下,被装成友军的淮军战船靠近,当场齐射将三艘连串带帆打成破筛子。剩下的才惊觉起来手忙脚乱的升帆迎战,却因为缺乏足够人手造成速度和反应过于迟缓,而被再次转回来的淮军战船,打坏了两艘的帆缆而发生了错横,连带阻挡住了后续船只的航道和射界。

    接下来总算是认真起来,然后已经落了船只和炮口数量上的下风;最终在狭窄航道里玩了一次狭路相逢勇者胜式的,上风位斜侧面交错而过的抵近对射;

    在淮军首舰付出甲板上十数人的损伤之后,对方剩下的三条船也被相继击伤和失去控制,其中两艘横倒撞击在狱门岛西侧的礁岩上,剩下一艘因为与首舰撞在一起,而被散弹洗地之后成功俘获。

    至此这次长途潜力海路奔袭和救援,也总算搞了一个段落。

    而且事后通过打捞上来的俘虏才知道,

    这些叛军水师之所以会对我出逃的家人穷追不舍,却是因为一个无妄之灾,在之前临时协力过的那伙人当中,有人落到手中之后,竟然指证有关键性的大人物。

    真是见了大头鬼了。
………………………………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澜动9

    东宁府的白沙城中。

    我正在品尝夷州南部当地的特色民间饮食,枧子羹,炒蚵仔还有老黄汤,配以作为主食的闽味烧肉饭和塔头酥。

    烧肉饭的主料当地的特色之一,米饭是来自当地岛越土人种植的矮种小稻,肉就是多的有些泛滥成灾的山猪,也算是地方农业生产的一大害,这次被乘机打死和捕获了许多;

    似乎是因为海岛上进化出来的品种,这些黑色斑纹的山猪与别处体型硕大而獠牙见长的同类不同,放血之后的肉味中有一种特殊的劲道和鲜香。

    塔头酥则是山芋刨片用甜繆米浆裹和了芝麻花生等果仁碎之后,炸出来塔状的金黄吃食。

    还有当地专门养殖的肉狗做成的五花煲,以及山菌炖煮出来的茶樟鸭,和南传而来蒲叶烧鹅;

    因为历史上的当地多泽而湿瘴,因此沿袭下来饲养鹅鸭等水禽极多,以至于这段时间驻留的部队,号称是天天吃鸭子吃的都要吐了。

    而我毕竟还是没法想历史上那些枭雄豪杰一般,对于亲近的人安危可以铁石心肠的之置于不顾,或是一切以大业未最优先的事项,乃至在父母妻儿都落入敌手之后的威胁,面不改色的说上一句“请分一杯羹”。

    这段时间因为私底下心理牵挂和担忧家人的安危,可谓是患得患失当中的食之无味,只能靠繁多的事物处理来稍稍转移一下注意力,

    现在总算是有个准信了,不由让人我也是胃口大好,而决定好好吃上一顿来犒劳和放松一下自己。

    只是根据初步送回来的消息,她们这一轮能够在广府之乱当中脱身,罗氏本家那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格外的沉重;毕竟,我当初的准备可没有预料到,是为了在叛乱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的。

    因此,留在城内的报更队和义从社成员,几乎是在动乱和冲突当中损失殆尽;而留在城外待机的龙州团左所部,也是在接应和掩护本家突出的过程中损伤过半。

    就连作为备用逃生通道的码头和船只,也在叛乱当中被殃及池鱼式的焚毁当场;因此,在数次与追兵的接战,不断的分兵诱敌和断后之后,最终能够伴随出海并且抵达狱门岛的,也只有寥寥不过三百多人而已。

    又经过叛军水师的连日包围和攻打之后,等到外援重新到来挽回局面,包括岛上驻留人员在内,能够保持完好的已经是不足三分之一了;

    因此,我已经下令为阵亡和失踪的每一个人立碑勒名,作为烈士进行祭祀和纪念,并且优先从其受抚恤的家族或是亲人当中,择选子弟来继承相应的位置。而没有子嗣和家人的,则从孤儿营里挑选一名来继承姓氏和家名,将烈士忠诚奉献到最后一刻的事迹和传统沿袭下去。

    但是不管怎么说,她们总算是一个不少的安全回归了,这就足够让人安心和慰贴了。

    与此同时一起撤回来的,据说还有一只庞大的临时船队;因为据说是乘着击败叛军水师所留下的空挡,辛稼轩在当地主动出击,裹卷和征发了沿海十几个大小港口,所有适航出海的船只;连同大量躲避战火的各色人等一起,已经启程向着夷洲这边过来了。

    这时候,负责随军机宜要务的掌书记第五平,也走了进来向我通报了两件新接到的消息。

    首先是关于景教,在淮北境内居然出现景教信徒,并且公开向教门宗录司申报具体的身份和场所了;

    所谓景教的景,就是光明的意思,也就是光明教;以景教流行于中国碑的发掘,而在唐朝的历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前身乃是早期天主教中的异端——聂伯利斯派,属于在以弗所宗教会议的斗争中,被天主教罗马派联合东罗皇帝,一起打到流放到小亚的君士坦丁大主教,聂伯利斯的追随者。

    流传在现代社会的遗存,就是一度与黎巴嫩真主党分庭抗礼之势的,南黎巴嫩天主教马龙派及其长枪党武装。

    不过,这个派系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从初代拜见唐太宗的主教阿本罗开始,就是一部走上层路线而全面跪舔统治者的本土化过程,其中上帝变成了皇父阿罗珂,耶稣成了圣人移鼠,十二门徒成了十二法王。

    而最奇葩的就是他们直接将大唐自太宗以降的历代圣天子神主牌位,放在教堂里与上帝一起膜拜,甚至连福音书的教义,都全面向更加通俗易懂的释道两家靠拢。

    因此,这支景教才得以在唐代的异域三夷教中脱颖而出,压倒先来的拜火教和后进的摩尼教,而一度成为唐朝官方特许在胡人居住地以外传教的特例。

    当然了在我那个时空线上,过于依赖上层路线的景教,因为三武一宗法难的唐武宗灭佛运动,给殃及池鱼断绝了传承。而变成某种出土遗迹。

    但在这个时空线上,因为泰兴中兴之后的上百年盛世和对外征拓的武功强盛,本土化的景教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