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仙踪 >

第23章

大唐仙踪-第23章

小说: 大唐仙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心神为之震憾。骆宾王在狱中关了将近两年,62岁那年的八月,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遇赦出狱,但没有官复原职。第二年夏天,把他谪贬到东南边远的临海(今属浙江台州),担任一名小小的县丞。 
  公元683年腊月,也就是骆宾王任职临海的第三年,高宗驾崩。来年一月,皇太子李显遵遗诏即位,改元嗣圣,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但武则天权欲极旺,野心很大。高宗在世时,她已经实际执掌朝柄几十年,她不愿把朝政大权交给儿子,就借故把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于别所。另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资治通鉴·;唐纪》)为了防止天下反对,武则天一方面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勋臣,另一方面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时大开告密之风。由是天下惶惶,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 
  骆宾王于这年春天因事进京,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心中颇感愤愤。他带着一腔郁郁之气离京南下,但没有再回临海。而是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 
  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英国公徐世绩的长孙,原为四川眉州刺史,拥有兵权,这时贬为柳州司马。因此他的祖父死后曾封扬州大都督,所以他没有去柳州赴任,而是跑到扬州,密谋起事。骆宾王在四川军中,大约就和徐敬业结识,所以徐就密召骆宾王参与。经过一番密商,制订出行动计划:确定以“拥戴庐陵王,匡复唐室”为号召;首先占领扬州城,作为起事根据地;徐敬业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为艺文令,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徐敬业等迅速占领扬州城,并把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传布各个州县,号召天下勤王。这篇檄文义正词严,气势磅礴,仿佛长虹凌空,迅雷震宇,深深地扣动读者的心弦。天下反武势力,莫不闻檄扼腕。人们奔走相告,闻风而动,“旬日间得胜兵十万”。 
  扬州起兵的最初形势很好,不仅很快集结军队十多万人,而且楚州率先响应,兵不血刃就拥有扬、楚两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润州,连朝廷内部也产生动摇。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政于皇帝。但徐敬业没有利用这有利形势,挥师西进,直逼京洛。而是想先巩固江南根据地,然后再经营中原。这就给武则天以足够的时间清除朝中的反对派,然后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夹击。徐敬业虽然奋力迎战,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前后历时仅三个月。 
  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有说被杀的,也有说逃亡的,还有说投江水而死的。综合各种史料考证,逃亡一说似较可信。因为武则天死后,朝廷曾令山东人郄云卿搜集骆宾王的诗文,并结集发行,作为对骆宾王匡扶唐室的褒扬。郄在文集序中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的话,想必有据。至于逃亡后的行踪,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灵隐为僧,月夜为宋之问续诗一说,流传最广。实际情况大约是脱逃以后,就隐姓埋名,在吴中一带流亡。隐匿几年之后,带着一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在70岁左右。 
  综观骆宾王的一生,其前进道路,有着两条明显不同的发展轨迹。作为一位作家,他前进的道路较为顺畅。从七岁咏鹅,到齐鲁亲闲居写 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作的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一直到扬州起兵写下的《讨武氏檄文》,成就和声誉直线上升,一浪高似一浪。在唐初人才济济的文坛上,技压群芳,稳居盟主的地位,成为“初唐四杰”之一,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作为一个官吏,政治上却处处遭受挫折,先是求仕不果,继而罢官长安。在兖州过了十多年穷困生活之后,再度入朝,不久又被免职。接着从军边塞,羁留蜀中,待再回京师,做的仍是和十处前一样的九品小官。后来突然得以提升,成为御史台侍御史,但不到半年,就被诬下狱。最后愤而走向武装反抗,迅即被狂飙淹没,以致身死何处,都成了历史悬案。这条道路发展得很不顺利,不仅荆棘丛生,坎坷泥泞,而且四周潜伏着毒蛇猛兽,稍不留意,就有被吞噬的危险。 
  但这两条道路,又是粘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交错前进的。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往往成反比形式表现出来。即政治上下沉的时候,文学上就呈上升态势。如早年宦途不遂,隐居齐鲁,就创作出大量描写闲情逸致、诗酒游冶为主题的隐逸诗,掀起了一生创作的第一个浪峰,博得了很高的声誉。第二次仕途波折,从军边塞,功业无成,心情寥落,但这期间写的军旅诗,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返回长安之后,政治上不被重用,十年不调,仍旧沉沦下僚,但却写出了《帝京篇》、《畴昔篇》等著名歌行,不仅名动京城,而且把这种艺术形式推向新的高峰 。人狱以后,更以满腔悲愤,创作了《在狱咏蝉》、《萤火赋》等名篇,既为自己抒志辩诬,也为文坛增光添彩。扬州兵起,他以垂暮之年,杖策而从,虽兵败后逃亡荒野,最后客死他乡,不为人知。但他写下的那篇《讨武氏檄文》,却众口传诵,万古流唱。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道,成为中国骈文史上的双璧。这一沉一显的发展轨迹,表面看来,好像相互背向,实际却反映了骆宾王人品、文品和志行的高度统一。他以清正耿直之性气,怀经国安邦之抱负,力图政治上有所进取,但不为时用,并处处受到佞小的打击和排挤。有志难伸,于是郁积心头的不平之气,就通过诗文创作迸发出来。郁积越深,喷发力越强,而喷发出来的又全是思想珠玑,自然为大众所喜爱。这就是每当骆宾王政治地位下沉,而文学声誉却愈显的原因。 
  但人们对骆宾王的评价,往往把两者割裂开来。在骆宾王生活的当时,主流社会一些政治上和他对立的人,鉴于他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无法否定,就采取文才肯定,人品否定的办法予以诋毁。说他“文才有余而器识不足”,属“浮躁浅露”之辈。《旧唐书》本传,就说他“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宋代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把骆宾王参加扬州起兵,称为“从逆”,属:“贼党”。骆宾王在“四杰”中的排名,起先称“骆卢王杨”和“卢骆杨王四才子”,大约也因为他参加扬州起兵的关系,最终成为“王杨卢骆”,殿居末座。)





    正文 第十一章 沉鱼(全)
    更新时间:2008…9…9 15:36:50 本章字数:14576


  李密领着众人,进了一大宅院。院子中央早摆好了一大桌宴席。秦川一眼看去,见长方形的长桌其长至少是宽的七倍以上,桌子两边是两条同样超长的长凳。这对用惯了圆桌,小方桌的秦川来说很新鲜。这样的宴席,除了身边的菜能吃到外,另一头的美味佳肴就只能欣赏了。李密亲自请秦川入了上座,秦川对这个时代宴席礼仪可是丝毫不懂,自然毫不推迟就坐下。
  众人都入席后,李密便开始朝秦川敬酒,并且为秦川一一介绍手下的将士。那个身穿白衣,眼光如电的大汉便是“白衣神箭”王伯当。王伯当在野史上可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是在大唐里面却成了亵渎素素的龌龊淫贼。秦川盯着他上下打量,想看看他究竟象英雄多点,还是象淫贼多点,然而从外表上又哪里能看出忠奸。秦川想得入神之时便往往忘了场合,他盯着王伯当看了半天,已经很让人纳闷了,随后众人又见他微微摇头,似乎是对王伯当颇为不满意。李密生怕王伯当脾气发作,连忙又为秦川介绍其他的手下。程咬金到不出秦川意外,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有勇无谋,冲锋陷阵的高大猛男,皮肤黝黑,壮实得象头熊。他神色上对秦川颇为不以为然,眼光总是热情的盯着桌上的酒菜。秦川心道:程咬金三板斧可是流传千古的典故,虽然与虎头蛇尾,黔驴技穷的意思差不多,但毕竟动听了。这家伙看起来对食物美酒的兴趣高于一切。秦叔宝相貌堂堂,神色很酷,野史上说他擅长交际,有小孟尝之名声,是个文武双全的大英雄,不过在大唐里面也只能沦为跑龙套的小配角。徐世绩可是一表人才,大有儒将之风。历史上的徐世绩可没有参加李密为夺权而发动的政变,在李密干掉翟让的政变中,徐世绩脖子上还挨了一刀,差点挂掉,后来李密亲自为他上药,这才收服了他。秦川盯着徐世绩的脖子反复打量,没看见刀痕,心道:看来这个空间还是以大唐书上写的为标准,而并非真实历史,这点以后可要好好注意。不过也或许是李密的医术太好,去疤不留痕也说不定。徐世绩见秦川盯着自己脖子,心中自然联想到了砍头斩首,大为不快,重重冷哼了一声。后面的将领包括李密的儿子李天凡在内,也都对秦川不怎么热情,只是看在李密的面子上,才出于礼貌的打个招呼而已。
  酒席上李密与沈落雁频繁朝秦川敬酒,又说了很多空洞的漂亮话。酒过三巡,李密又开口将秦川的文采与画技大大赞美了一番,然后道:“李密有一事相求,还望秦公子恩许!”
  秦川道:“说吧。如果合情合理,我不会拒绝的。”
  以李密现在的身份,公然说出这番话来,众人都以为秦川肯定会受宠若惊,拍着胸脯一口承诺下来。没想到向来不怎么注意说话艺术的秦川竟然答得如此不干脆。众将脸上都露出了怒色。沈落雁却知道秦川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忙接过话道:“密公久仰秦公子天下第一才子的大名,希望能聘请公子做西宾教导少公子!”
  此时秦川还没有名扬天下,天下第一才子的名头也不过是侯希白口中说说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