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686章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686章

小说: 三国之江山美人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蒯良也不是蠢人,眼见在座的将领已经有些眉飞色舞,颇为意动,知道与这些好战分子讲不清,当下不再与周智辩驳,急忙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王上,其实臣以为,若真不肯放弃交州,唯有一法可行。”

“说来听听!”王旭不置可否地点头道。

“臣以为,若王上执意赈济交州,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则缩减交州百姓的粮食补助,将其减少一半,只要使其能活下来便可,再则便向各州郡未受灾的百姓和富户借粮,承诺将来增额偿还,如此便可安然应对。”蒯良说着,眉头不由深深皱起,颇有些无奈地道:“臣之所以刚才不建议此法,乃是因为此举会透支府库,对未来发展不利,若未来两年内遇到大规模的全面战事,恐有危机!”

“就按此法实行!”王旭几乎没有犹豫,当场就点头应允。

他并不是不知轻重,但若是要放弃交州几郡的百姓,他做不到,这有违他的原则,虽然在这朝堂上,只是看似不起眼的几句话,可落实在交州百姓身上,却影响深远,真要放弃,可以想象那边必是尸横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象都不奇怪,一想着可能有无辜的小孩儿、弱小被杀害,活生生煮着吃,他狠不下那个心。

再则,就长远来说,放弃交州不但会使得声望大损,更会失去交州百姓的支持,这对于长远的战略是灾难性的,可以想见曹操、孙坚等人必然会不遗余力地鼓动百姓,让自己为其所痛恨,深陷泥潭之中。

第七百零三章出兵讨伐

退朝之后,众文武散去,王旭叫住了郭嘉、田丰和沮授。

“你们觉得今日周智所言如何?可有实行的可能?”

“有!”三人异口同声。

“那你们怎么不曾发言?”王旭问说。

三人彼此对望,神色间有些默契,片刻后,郭嘉才出言道:“主公,周将军的提议确实有可行之处,但必须要等一些事情传来,方敢决定做还是不做,因此不敢擅自发表言论?”

“噢?”王旭眉毛一挑,瞬间明白其意有所指:“你们是指幽州那边的战报?”

“正是!”田丰抚须一笑:“袁熙、袁尚与五郡乌丸联合,共同抵御曹操,双方究竟战成何等模样,已有近两个月没有消息,只有知道那边的战报,方才能确定能不能按照周将军所言去做。”

“恩!”王旭笑笑,倒是没有再提这事儿,转而问说:“西凉与并州那边近来战况如何?”

“唉!西凉很艰难!非常艰难!”郭嘉慨然一叹。

他是个洒脱不羁的人,也是个从容不迫的人,对于无能之人,向来没什么好话,要让其口中吐出艰难两个字可不容易。

王旭顿住了脚步,眉头深深皱着。

郭嘉接着说:“马家年轻一代能征善战,勇将辈出,再有诸多西凉猛士争相追随,与其对敌着实不易。何况凉州乃边塞之地,百姓组成复杂,黄忠、魏延二位将军仅率领少数兵马在那边相助韩遂。很不容易。”

微风吹拂过发梢。掀起额角的屡屡发丝。王旭怔怔出神。

西凉如今还真是成了一块心病,不说耗在其上的兵力,单是对韩遂的各种援助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当初韩遂相助曹操,他设局使其遭到重创时,也不曾想过,稍微的一点失衡,就让马腾迅速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如果不是魏延和黄忠率兵相助。韩遂早就被马腾给平了。

可即便想到,也同样没有办法,在当时那种情况,迫退韩遂是最佳的选择。

良久,王旭才悠然出声:“奉孝,如果我在近年挥大军扫平西凉,胜算几层?”

“八层!”

“耗时多久!”

“恩……”郭嘉迟疑了下,肯定地说:“若主力对决顺利,至少也要一到两年以上!”

“那你觉得划算吗?”

郭嘉摇头:“不划算!平定之后,要彻底将西凉掌控在手中。少说也要四五年的治理和改革,那边的民风非常彪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战乱,让那边更是动辄反叛,主公虽仁义遍布天下,受百姓爱戴,可在凉州无用,不经过长久的磨合与教化,难以掌控!”

“是啊,主公!”沮授接过了话去。“马腾与韩遂在凉州毕竟已经崛起二十来年,在凉州人心中不一样,我们打过去,在凉州人心中又不一样,马腾和韩遂无论怎么打,在凉州人看来都是内斗,谁兼并谁只比拳头大,而主公前往,却成了外敌入侵。”

“不错!”田丰轻抚三寸短须:“若要平定凉州,必以强力迅速剿灭其主力,再派遣数员上将趁势扫荡,务必将其领头的惨寇一网打尽,再以严法治下,配以仁德治政,如此有个三五年,民心安稳,百姓敬服,方才能使其真正平定。”

王旭颇为无奈,以前是没有能力打过去,当有能力打过去的时候,又没有时机,现在哪还能纠缠在西凉那边的战事,接下来的几年,将是决定整个江山走向的关键时期,时机不成熟。

随后他也不在此事上多做纠缠,问了下高顺、贾逵、邓芝等将在并州的情况。

那边的战事倒比较轻松,自击退曹军后,曹操忙于彻底平定幽州,暂时严阵固守各处险隘,并未大兵压境。只是高干在击退曹兵后,总是有些小动作,但那些根本不在王旭的考虑范围,相信凭借高顺、贾逵、邓芝等人的能力,足以应付。

接下来的半月时间,众文武发现有些摸不透王旭在想什么了,只是见他每日都要往各处军营跑。

往日里,出现这种情况,那就等于是大举出征的前奏,可如今说是出征吧,又一点生息都没有,连军议都不曾召开,就连周智、张靖去询问,也是什么都探听不到,一点口风都不漏。

令人意外的是,在下达借粮令之后不久,并州高顺的玄武军团传来回讯,说是之前缴获了大量曹军粮草,如今勉强足够自身供需,便由贾逵运送二十万石粮食支援交州。

早前王旭曾说过,玄武军团出征并州的所有缴获,全数归为高顺用作赏赐将士功勋,当然不好食言,可如今又正值用粮之际,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以市价折算成金银钱财,补偿给玄武军团。

即便高顺等将百般婉拒,王旭还是以言出必行为由,将此事以军令落实,他可不想因为这区区二十万石粮食,毁掉多年的信誉。毕竟高顺等人虽然觉得那是玄武军团将士的心意,可别人往往不会那么看。

只是并州那边送大批粮食过来,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来回起码要一个月以上,况且二十万石粮食,也解决不了交州几郡百姓的根本问题,只能说有胜于无。

这日,军中将领突然得到一旨古怪的命令,军队大比武!

不仅仅是近卫兵团和朱雀兵团必须参加,连襄阳城防军,禁卫军,甚至于徐淑、孙尚香等人的女兵亲卫也要参加。每二十人为一组,每支部队挑选出什长以下的精锐兵士组成,每支部队出四组,然后彼此对阵,一合淘汰制,胜一局,该组赏黄金十斤,官升一级,所在军团全体成员增加三日假期的配额。

同时不限制使用阵法,不限制使用兵器,不限制败敌方式,也就是说只要胜利就算,各军团不能使用推荐的方式,必须从内部开始大比,选出最强的兵士,同样允许百姓围观。

这可真是怪异至极,王旭从未有过这样的举动!

只是命令下达,众人也不得不随之执行,甚至绝大部分军士还颇为兴奋,因为这样总能带来些乐子。

周智、张靖不解,跑去询问王旭此举的意图,没想到也只得到短短两句话:“闲着也是闲着,不能让兵士失去武勇之气,被安逸平稳的生活磨去斗志,大家争一争,打一打也有好处,还可让老百姓看看将士的实力,振奋民心,如果办得好,今后每三个月比一次!”

本来主张出击曹操的两人这才彻底打消念头,看王旭这态度,显然一两年内是没有出征打算了。

这事儿迅速传开,不只众文武明白了他的态度,连百姓都知道,今后恐怕会太平很长一段时间了。

同时,这次比武地点设立在城外南营,且允许百姓观看,结束后还会由冠军小组所在的军团,出动千人当场表演战技。

这等于是一次罕有的庆典,各部为了挣个脸面,那可是完全不遗余力。

各军团每天都有大批兵士频繁调动,在内部进行大比拼,选择最优秀的士卒,无数百姓争相前往围观。

这般大规模,当然更是早早就惊动了各方的斥候队伍,消息迅速传回了各方。

不过曹家和孙家看到这些,都是洒然一笑,觉得王旭可真是闲得有力没处使,瞎折腾!

只是曹操那边还是非常上心,担心王旭又耍那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事,就是假意大比武,实则暗地里意图不轨,趁着这种调兵频繁的时候,悄悄就调出一部兵马,不知奇袭哪儿去了。

因为可以想见,军队大比武,谁也不愿意落后,必定各部争先,而因为不限制方式,又允许百姓围观,挑选士卒时的内部大比,自然是极其热闹和混乱,如此一来,斥候将很难探查到军队暗中的动向。

可万事不可能完美,这样做自然也就有漏洞,那便是军中将领必然是频繁露面,特别是高层将领。

因此,那些斥候非常聪明,将自己的视线紧紧盯住那些将领,只要他们都露面,那问题就不大。

整个襄阳都因为这次大比,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随着日子日渐临近,甚至附近地区也有闲人闻讯而来,观此盛况。

眨眼间,十日光景转瞬即过,比武大会离正式开始也只有两天。

与异常火爆热闹的襄阳军营不同,远在南阳的东方军团将士,仍如往常一般,没有任何变化。

东方军团主将,鹰扬将军张合如往常那般巡视过军营,随之回到了自己的将军府,刚刚卸去铠甲,还未能歇口气,一员兵士却是急急本来,口中高呼:“张将军,襄阳密报!”

“噢?”

听到是襄阳来的,张合不敢怠慢,当即神色凝重地接过迷信。“谁送来的密报?”

“是谍影部众!”那兵士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