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人-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刘璋软弱无能,刚一上台就让汉中张鲁不服。刘璋也记恨张鲁母亲以前常在刘焉耳边说自己坏话,所以两人迅速决裂,直至后来兵戎相见……
匆匆赶回将军府,王旭立刻召集文臣武将,商议应对之策。
众人接连赶至前府议事厅时,王旭早已静默相侯,双眼半闭半睁,倚在他那华美胡床的高背上似是养神。可众文臣武将都知道,每当王旭如此的时候必然有大事发生。当下人人皆是心中忐忑,揣测是不是王旭此次微服出巡发现了什么大问题。
直到姗姗来迟的簿曹从事桓纂进得大厅,王旭微闭的双眼才终于张开,扫过厅中每一个人,直起身子沉声道:“今日急唤大家前来,只是要通知你们一些事,各位不必惊慌。”
说着顿了片刻,再次看了一眼面面相觑的众人,语气一转,疾声道:“我得谍影密报,刘焉病逝,而我决定在今年上半年拿下汉中。”
刹那间,群臣脸色皆变。将军们惊喜之色溢于言表,文臣们有的皱眉,有的忧虑,各不相同。王旭的脸色微微缓和下来,从容笑道:“这个决定就不改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倒是可以畅所欲言,凡是对此有助皆可。”
奏曹掾蒯越自入王旭麾下,一直相当活跃,首先便接口奏道:“主公!汉中张鲁目前有三万多近四万将士,况且道路崎岖、易守难攻,我等不明蜀中道路,仓促进击恐遭埋伏!此事万不可急。当命谍影前往蜀中收集地理信息。再做图谋。”
哪想到这话一出。王旭却笑了,望着现在坐于武将一边的典韦和徐盛。两人也是瞬间流露回忆之色,随即相视一笑,徐盛温和地出声道:“异度无需担心,汉中的地形主公与我等皆非常熟!”
蒯越迷惑不解,但也不好再问,当下不再言语。倒是其它荆州众臣或多或少知晓当年王旭逃狱那一段,纷纷若有所思。不过谁也没有笨得说出来。他们想得其实也没错,那两年逃难时,由于王旭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便在汉中逗留了一个多月。通过询问打探等方式,从普通乡人口中将汉中大小道路弄了个清楚明白,而且将一切都绘制成了地图,要知道亲手绘制一幅完整的地图是他最初的理想之一。
既然最大的问题解决,众文臣的积极性也稍微提高,从始至终都皱眉思索对策的陈登出言道:“主公,可我们目前兵力不足。襄阳的军士多为新兵。编制不齐,训练不够。武器配备也有问题,绝不可贸然出战,这是荆州的未来。可若欲灭汉中,怕得要四五万之众,上庸仅有一万精锐,还差如此多兵士,如何取之?”
话音刚落,武将一方顿时站起一人,威严肃穆,正是名将张辽。“诶!元龙这话严重了,汉中虽然号称四万人,但实则精锐之兵只有两万余,其余皆不足为惧。我素闻刘璋与张鲁不合,刘焉一死,我等只需安抚刘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汉中,根本无需多大兵力!”
说着,已是深吸口气,转身对着王旭拱手道:“主公,我只需两万人马,便可取汉中,愿立军令状!”
他这一带头,那还得了,荆州众将全是倨傲不逊之辈,紧随其后,个个争先请命愿带军袭取,全然不把张鲁放在眼里。将军们能如此奋勇争先,王旭深为满意,但还是微笑着摇头:“诸位稍安勿躁,此次夺汉中仍是我亲自率兵,不过文远所言有些道理。张鲁虽然广招军士,但去年折损在我手中的将士不少,元气未复,只要能使得刘璋不出兵相助,夺取当无大碍。我的想法是,调江夏一万军士前来,加上庸一万及我亲卫兵骑兵一万,更有众将各自部曲,此战兵力便已足够。若非汉中地形确实险要,仅需一万人我便敢与张鲁那厮决战。”
“主公此言甚是,但属下却也有些疑虑!”沮授终于发言了,郭嘉和田丰都不在,他就是文臣之首。眉头紧皱道:“袁术肯定不会无故攻打我荆州,刘繇那里有豫章赖恭抵御,无需多虑,只需调贾华、张允二将领三万水军奔赴江夏,那荆州可高枕无忧,这点倒是无错。可属下唯一担心的还是兵力问题,汉中之地太过崎岖难行,诸般巧计尽皆无用,若无绝对优势,当如何攻取?”
沮授再次提起这个问题,也让王旭多了些考虑。他虽有信心,但确实还没想到破敌之法。当即不由沉声询问:“公与也无计策破敌?”
沮授苦笑,摇头道:“汉中之地不似其它,没有取巧之理,若不能从内部破解,正面战场只能强攻。主公比我更了解汉中地理,也知晓其北有南山山脉(秦岭山脉那时名南山),南有米仓山、大巴山,中间只有一条大道,其余尽皆山岭和崎岖小路,大军如何行进?兵器甲胃如何携带?粮草辎重如何输送?战马如何通行?况且这两年风调雨顺,春夏两季又多雨,道路泥泞,就是走大路也难啊!”
王旭只是对战场有极大把握,加上认为地形他熟悉,可却没有如此细想过,特别是雨水使得道路泥泞这问题。在他认为,只要大军起行,终究有破敌之法可想,随机应变就是,可着实没注意到汉中是唯一什么招都难使的地方。
“这……”
见王旭无言以对,沉默不语的蒯良也开口接话了。“沮治中所言有理,属下亦曾亲自前往汉中,其危险之处实难道也。再者,以张鲁性格也不会与我军交战,必然仗着地利坚守。我们又为攻方,若强取汉中倒并非不可,只是主公也当做好损失惨重的准备。四万人是绝对不够的,依属下愚见,当倾荆州全力。”
ps:一更到!大家周末愉快!
第四百五十一章乱成一团
这场军议最后让王旭动摇了,当下取汉中肯定是最佳时机,不但张鲁实力在去年大大削弱,周边势力的威胁牵制也同样最小。只是,这也意味着张鲁决计不愿迎战,必会据险以守,那强攻所付出的将是当前荆州所有积蓄的实力,这是否值得呢?
自戎马征战以来,王旭都奉行进攻迎敌才是王道,这固然是一条好路,可如今面对蜀道天险却也真有些无奈。仔细想来,好像历史上不管是曹操还是刘备,为取汉中都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是第一件让王旭久久犹豫不决的军国大事,询问徐淑也同样没结果。不过,拉拢刘璋,设法激化刘璋与张鲁关系的事情还是进行下去了。
王旭亲手书写数封密信结好刘璋,并遣人送去金银珠宝以作诚意。表达只是与其父有恩怨,但其父已亡,便不愿两家再兴刀兵。这也让刘璋大舒口气,从内心来说他是惧怕王旭的,而且是非常惧怕。何况如今刚刚继位的他,面临着益州动荡不稳的现状。
反观王旭,对于他来说现在也不是取益州的时机。刘焉虽死,但益州主力仍在。这会儿打过去,只会激起益州同仇敌忾,共御外敌,说不定反而使得益州在高压下完成重新整合,那真是得不偿失,哭都没地方哭去。再加上汉中张鲁未灭,心中仍记恨去年的事,如今元气未复的荆州哪能支持两线开战。
就在他整日为此事烦恼的时候,前往江东迎亲的王猛、赵云、徐晃也安全回返荆州。同时还带来孙坚的一个口信:若子阳有取汉中之意,吾必于五月起兵攻打刘繇。为子阳扫除东方牵制。
这话让他又是喜又是悲。喜的是若真打汉中。那么孙坚的举动无疑将他最后一点顾虑也除去。悲的是,不管他打不打汉中,估计孙坚必打刘繇,刘繇能撑多久着实没个把握,与他亲近的曹操和袁绍现在都是顾不上他,孙坚坐大终是必然。
随后,北方传来了好消息,郭嘉顺利抵达河北并与袁绍结盟。虽然这个结盟纯粹是个幌子。两边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合作,但总算将郭嘉的事情圆满揭过。刘繇那边的“姜武”之死更做得相当漂亮,“姜武”躲着刘繇安排来保护他的高手秘密出游遭袭,突然间死无全尸,杀手亦随之自尽身亡,导致所有线索全断。刘繇遍寻不着凶手,只得将怀疑对象安在孙坚头上,可无凭无据,也不能让人信服。
明面上是这样,可实际那尸体“姜武”只是一个与郭嘉相似的盗匪。所谓杀手尸体也只是另一个盗匪。真正替代郭嘉装成姜武的谍影成员,已经与其余几个知情者一起被秘密送回襄阳。他们与谍影的一切关系被斩断。虽然从今以后不得离开襄阳,受到监视,但却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与家人儿女安度人生。
孙坚闻听此讯后,尽管同样疑惑谁会帮他这么大忙,但却更为高兴,毕竟姜武这个心腹大患除去,对他来说实在太妙。
与此同时,北方的郭嘉也从谍影那儿得知了荆州局势,附带着带回荆州一封信。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对于王旭来说,却彷如定心丸。“主公,不惜一切代价!”
显然,郭嘉的意思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汉中。随后,王旭寻到沮授商议,询问其意见。沮授在经过这么久的深思熟虑后,也终于点头认同:“主公,汉中必须取,以后取同样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且未必有现在这么好的局势。更何况早日取得汉中,我们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恢复元气。”
不日,远在江州的田丰也传来密信,大意与沮授所见相同,希望趁此大好机会不惜代价谋夺汉中。
得到帐下三大智囊的肯定支持,王旭终于下定最后决心,果断下令全荆州再次进入备战状态。因听取沮授之言,为了一蹴而就丝毫不留余地,从荆南四郡共调一万兵马,豫章郡调一万,江夏郡一万,章陵郡五千,另从江州调来一万青龙骑士并一万精悍步卒全数奔赴上庸,汇合上庸的一万人,已是组成多达六万五千人的大军。
同时,贾华统张允带三万水军奔赴江夏蕲春渡口驻扎,协助豫章赖恭守护江夏、豫章两郡。宋谦则带副将蔡瑁继续统领三万水军屯驻江州,协助江州剩余的三万主力大军防备益州。
可以说此次攻打汉中,除了江州还留下三万人,南阳有一万人不动外,荆州主要军事力量几乎全部掏空。要知道,各地的军士在去年折损后,短短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