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人-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王旭情绪有些低沉,王飞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其实这事儿,王月和我都跟他说过,但有些东西总是很难说通的,我们也不好太直接。他思想上始终过不了自己那关,我想主要还是大哥和你之间接触太少了吧!将来等大家都再成长一些,多点接触后会慢慢变好的!”
王旭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就这样一路沉默着走到了书房门口。
“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你们了。”徐淑突然从书房中窜了出来,看到两人立刻便急切地问道:“你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恩,已经做出决定了,进书房再说吧!”
说着王旭便快步走到书房的桌案旁坐下,也暂时抛开了琐事,脑袋里已经装满出征事宜。
“遭了!”
“什么遭了?”不明所以的徐淑和王飞都疑惑地望向了王旭,异口同声道。
王旭烦闷得一拍脑袋,刚想说出口。但看到二哥王飞此刻也在,便硬生生止住。因为这种事情是不能让他知道的,所以立刻摆了摆手道:“没什么,只是一些零碎的事情。好了,还是先说正事吧!”
徐淑虽然看出了王旭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使得她没有多问,看了王旭一眼就坐了下来。“你们地谈论的情况怎么样?”
闻言,刚刚坐下的王飞立刻就回道:“事情已经都谈妥了,家里的事情大伯父和我父亲会主持,明天一早我就和三弟一起出兵去接二伯父和徐伯。”
听到已经做了决定,徐淑也是喜悦地说道:“真是太好了,那我们走什么样的路线呢?”
“二伯父的商路我们已经了解清楚,相关的情况也知道个大概,我想此行三弟心中应该有数了吧!”说着王飞便看向了王旭。
“嗯,此行我心中已有明确路线。”王旭点了点头,随即又接道:“不过,我心中却还有另外的打算。”
“恩?莫非三弟还有别的办法找到二伯父?”
面对王飞疑惑的目光,王旭笑着摇头道:“当然不是,救父亲只能一路寻去。以父亲的机智,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且现在黄巾刚起,只要我们动作快,救回父亲并不难!我的意思是说在救回父亲之后。”
王飞更加糊涂了,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不知三弟究竟是什么意思?”
看到王飞有些心急,王旭也不再卖关子,当即语重心长地解释起来。“二哥,现在黄巾贼起,天下大乱。过不了多久,朝廷肯定会派大军围剿。这正是我们率兵协助朝廷平叛,立下功勋,重振我王家声威的时候!你我都算武人,这种时候都不出头,还等什么呢?”
第二十五章临行准备(下)
“对啊!”听到这话,王飞兴奋得猛然一拍大腿。“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过随即却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皱眉问道:“那三弟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只不过他的声音还是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闻言,王旭也是微微笑道:“现在我也说不清楚,还要看实际情况才能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到时候绝对不是小打小闹,说不定要参与到大规模的战役中,所以二哥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你就放心吧!我虽然也是第一次上战场,但这些常识还是有的。”说完,王飞又忍不住心中的雀跃,大声笑道:“哈哈!练了这么多年武艺,今天总算是可以一展身手了!”
看王飞那自信满满,杀气十足的样子,王旭却是忍不住提醒道:“二哥,你总是在乎武勇,可是读书也是很重要的,你怎么就是不听我的劝呢?”
其实王飞很聪明,只不过就是不喜欢读书。有限的一些兵书也是王旭再三要求才看的,这对王飞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不过,王旭也说不好王飞将来的前途究竟如何。这种事情,还是只能靠实践来检验才知道。毕竟有的人确实不适合读书,但却可以在实战中迅速成长起来,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但看到一听自己要他读书就满脸苦相,王旭就知道王飞根本没有把话听进去。也不再多说,转头望着徐淑,沉凝半晌后,淡淡地说道:“徐淑,你还是决定要跟出去吗?我是真的不希望你去!”
可徐淑一点也没有打算给他面子。尽管此刻王飞也在旁边,但还是立刻就极为坚定地摇头道:“这件事情无论你说什么也没得商量,我必须去,无论你是否同意!”说完眼睛毫不畏惧得正视着王旭。
看到两人僵在了这个问题上,王飞也皱眉想了想,却是开口劝道:“三弟啊!徐淑是与众不同的女子,我看你就不要阻拦她了,就让她去吧!再说她的武功比我还好,不但熟读兵法,心思还细腻,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说不定关键的时候还能给你提一些建议,起到大作用呢!”
听到王飞也劝自己,王旭暗暗叹了一口气。仔细权衡后,只能无奈的望着徐淑道:“你呀,总是这么犟。唉!算了,去就去吧!连二哥都帮你说话,你现在说话也比我有用了!”
这话王旭倒也不是全然说笑,这些年来,徐淑的表现已经让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觉得她将来必定是王旭的贤内助。就连王旭自己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徐淑可以说是除了他以外最有资格把握历史方向的人,也是唯一可以让王旭毫无保留敞开内心的人。更何况徐淑也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学习,在不停地追逐着他的脚步。所以,王旭当然知道王飞说的是事实,他只是很担心徐淑的安全,不希望对方身处险地而已。对于王旭来说,徐淑是他心中最重要的!
得到王旭的赞同,徐淑仿佛大获全胜一样挑衅地对他眨了眨眼,而王旭只能抱之苦笑。“好了!既然决定了,我们也不要在在这里干坐着。我和徐淑要去探望一下我们的母亲和姨娘,毕竟这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不过,暂时不要对她们说这些事,最好等伯父和叔父他们去说。现在就知道,除了徒增担心外,还耽误时间。明早就要出发,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城外庄园去,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说完,王旭又掉头询问王飞道:“二哥,你呢?你要去和叔父,叔母告别吗?”
“哦!我刚才回去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已经提前和母亲告别。父亲那儿就不用了,我还是先去庄园安排一下吧,明早就要出发,我怕到时候走的太过匆忙。”
王旭想了想,不由点头道:“好吧!那麻烦二哥了,我们很快就赶过来。”
“恩,那事不宜迟,现在就行动吧!”王飞就是那种xing子,事情一说完,立刻站起来就走。
紧接着,王旭和徐淑也分头去和家里人做了简短的告别,只说是要到城外的庄园去游玩几天,倒也不是太繁琐,只是被母亲和姨娘唠叨了几句要注意着凉之类的。
半个时辰后,办完一切的王旭就火速赶到了武院的小屋,这间屋子是专门用来摆放兵器和各种用具的。由于早就对黄巾起义做了准备,所以,为王旭量身打造的装备也都在这里。
一套银白色的铁制鱼鳞甲,为了美观,还在边角地方添加了铜,所以部分地区是金色的。这是按照王旭的要求打造而成,不过也只是勉强让他能够接受而已。
按王旭脑中的想法来说,这样的铠甲无论是防护力还是美观程度都离他的要求差得远。但他也知道这已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铠甲。
汉初的时候都是以青铜札甲为主流。到汉武帝之后,铁札甲的技术才趋于成熟并完全取代了青铜札甲。当然,不管什么时候皮札甲仍然是在用的,因为轻便灵巧,又具备不错的防护力,所以一直作为轻型兵种的主要装备。
到后来,波斯先进的鱼鳞甲通过丝绸之路传进了中原,汉朝的札甲技术就开始逐渐向鱼鳞甲过渡。到西汉结束时,札甲已经很少出现。鱼鳞甲就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并不断的改良。锁子甲也是这个时候从西方传过来的,在汉朝叫环锁铠,不过它制造工艺复杂,而且这个时候的技术也不成熟所以并没有大范围使用。
直到汉末三国与魏晋时期,连年战乱刺激军事技术的革新,终于出现了更加优秀的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等等,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就记录了这些铠甲。
所以,鱼鳞甲现在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装备,王旭也只能先将就着用。他想的是等将来时机到了,必定要把后世东西方铠甲的优势结合起来造出比较完美的铠甲。
西方后期的全身甲防护力很强,可惜太笨重。他可不想重演“阿金库尔战役”中重装骑兵那种噩梦。而东方的铠甲轻便灵活,更实用于千变万化的战场,但防护力也相对的就差了一些,所以必须尽量博取各方之长才行。
第二十六章朝廷的中央军(上)
当然,那是将来有自己的地盘以后才能做的事情,现在还是只能先将就着用。
除了这套鱼鳞甲外,王旭的家伙还有一把近二十斤的精铁长枪,以及一把普通的佩剑。不过长枪整个长度也只有一米六七的样子,所谓的长剑也明显偏于短小。这些东西都是根据他的身高和体型特制的,所以看起来更像是缩小版。
徐淑的装备也和他差不多,本来王旭压根儿就不想给她做,可徐淑的强烈要求让他实在没办法拒绝,就像现在要跟出去一样。
本来预计这些家伙要明年初才能用上,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快。王旭感觉挺迷茫的,连黄巾起义的时间都变了,今后的路途还不知道有多么困难。
如果对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没有了把握,虽然自己有着先进很多的知识,但在这种乱世里,还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和那些历史名人们一争高下。毕竟思想,文化与知识的先进并不一定能够在简单直接的乱世之中取得胜利。当然,脑袋里装着超越时代的技术知识就另当别论,但很可惜的是,他并不是装有大量科技资料的科学家!
想到这些,王旭不由自嘲地摇了摇头,轻声自语道:“如果仅仅依靠兵法战阵去和那些千古英豪们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