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人-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可能,那棺木不是你刚刚才开的吗?那几个盗墓贼应该是因为忌讳,所以只拿了四周厢格内的陪葬品,却没有开棺。不然他不拿图,不拿财宝,却拿那些没用的书或者墓主生平记载来干什么?“说完,王旭还忍不住斜了徐盛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莫非你还觉得那些盗墓贼是当代大儒,博学之士不成?”
闻言,徐盛也是尴尬地笑了笑,当即说道:“好吧!那我再找找!”
这一次,徐盛很久都没有说话,就当王旭都快要忍不住亲自上去查看的时候,他才突然扯出了一张黄色的绢帛。迅速看了一遍后,却是突然激动地惊道:“这人是文种,这是文种的墓穴!”说着,还忍不住回头看了棺材里的人好几眼。
但随即却又感慨地叹了口气:“哎!这样的人,应该尊重才是!我们不该打扰的。”说完,便满脸郑重地一一将棺木里的东西恢复原样,并重新盖好了棺盖。
见到徐盛这番举动,王旭完全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也懒得多问,直接走上前去抢过了绢帛。
可一看之下却是大为头疼,因为这与当前的文字有很大区别,他完全看不懂!当即疑惑地问道:“徐盛,你能看懂这上面的文字?”
闻言,徐盛一愣,随即满脸惊异地望着王旭:“主公,你博文广记,学识渊博,竟然会不识得金文?”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现在才多大,从小不是练武,就是读兵书。还要学医术,阵法,观看各种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哪有时间去研究文字?那些古代典籍,家里倒是也有那么一两本,可我从来就没有看过。倒是你才有点奇怪呢,竟然识得这古代文字!”
“噢!我只是碰巧罢了,我五岁跟着师傅上山学艺,平日里除了练武,也是喜欢研读兵书,师傅就想办法给我找了一些。不过其中有一本却是周朝时期一个不知名的将军所著,全是用的金文,所以师傅就教我了。他老人家纵横于山水之间几十年,所以没事的时候曾研究过这些。”
“那真是太好了,快,给我说一下里面的内容,还有这文种究竟是谁?”
第一百五十五章藏宝
见王旭急不可耐,徐盛不由笑了笑,但也没敢吊王旭胃口,略一沉凝便缓缓回道:“其实我也只能看个大概,里面还是有好些字不认识。毕竟这金文太复杂了,不像我们的小篆,始皇帝虽然荒ying,但是统一和简化文字倒也还是功劳一件,不过……”
“停!”见徐盛竟然越扯越远,王旭顿时皱眉打断道:“文向,我发现你年纪轻轻怎么就那么啰嗦,搞得和唐僧一样。能不能说重点?”
“唐僧是谁?”
王旭的脸色已经有些泛青了,板着一张脸道:“你别管唐僧是谁,你现在快给我说这信上的内容。”
见他此刻的脸色非常不好看,徐盛终于不再废话,看着手上的绢帛道:“文种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大臣,与范蠡齐名。勾践也是幸得这二人之助,才能一雪前耻,灭了吴国而称霸诸侯。”
听到这里,王旭也是想起文种是谁了,当即惊道:“这人就是为越王勾践主持国政的那个文种?”
“嗯!从这绢帛上的内容看来,应该是。”说着,徐盛又奇怪地看着王旭道:“主公既然知道这文种,为何又问我呢?”
“你突然说出一个名字,我当然想不起来。幼年的时候,我看过司马迁的《史记》,对这文种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本是勾践的大功臣,可惜所遇非人,功成之际反而被主上赐死,实在让人惋惜。”
闻言,徐盛也是叹了口气,回头望了望那冰凉的棺木,有些愤慨的说道:“文种遇到那样的主上确实太不幸了,勾践完全不知何为仁义。”
见徐盛情绪有些激动,王旭不由笑着宽慰道:“好啦!不要去想那个歹毒的越王了,徒自让自己生气而已!还是给我说说绢帛上的内容吧,如果真的找到宝藏,我们的日子可就好过咯,免得一根猪蹄还要分成三份!”
“呵呵!”被王旭这么打岔,徐盛也是忍不住微微一笑,随即便不再谈论这些事儿,转回正题道:“既然主公知道文种,那我就不多介绍了。而这皮卷上的内容大多也就是文种的生平,应该是他的食客写的,因为内容的最后是那食客的自述。这最后一段的大概意思是说勾践赐死文种后,又感激他生前的贡献,所以厚葬在了这里。但他又害怕诛杀功臣的事情被世人知晓,所以就不准立碑,而且不准有任何相关的记载和墓文。而这个食客因为义愤和忠诚,所以就悄悄地写下了文种的生平,并且在入墓的最后一刻放到了他的身体下面。所以整篇文章就相当于碑文而已,并没有记载什么宝藏的事情。”
听到这儿,王旭隐隐有些失望了。没有任何提示,单凭手中这份描绘了局部地区的藏宝图,岂不是大海捞针?虽然得知了墓主的身份,倒是把范围缩小到了古代吴越两国这一带,但仍然是很难找啊!
徐盛也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见王旭默不吭声,不由问道:“主公,我们怎么找藏宝图标注的位置?”
“哎!我也不知道,只能顺着找过去吧,根据这图上的情况来看。藏宝的地方是个很大的湖,而宝藏正是在湖中岛上的一座山中。既然湖中有岛,岛上还有山,这个湖泊就势必不会小,而且位置应该定在古时候的吴越,也就是现在的扬州。”说着,王旭自己也忍不住地叹了口气,摇头道:“算了,还是先收着吧!反正也是四处游历,今后多注意打听就是了。我们现在已经下来很久,想必典韦也急了,还是赶快走吧!”
说完,王旭便迅速将皮卷叠起来放到了怀中,拿着油灯和剑便赶往洞口。徐盛倒是回头看了看文种的棺木,恭敬地拱了拱手,才跟着王旭离开。
回去的时候因为没什么好担心的,所以很快就到了最外面的洞底。在典韦的帮助下,很轻松地拉着绳子回到了地面。而就在王旭为典韦讲述墓穴事情的时候,徐盛却已开始用石头和和土堆填洞。王旭知道徐盛是不希望那文种再被打扰,所以也是帮起了忙来。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拿了人家一点东西,如果任由洞口开着,大量流动的空气进去,即便是文种的身体做过什么特殊处理,或者嘴里含着什么特殊的宝物,身体也同样会很快腐朽的。虽然墓穴开了以后已经很难长时间保存下去,但这样至少可以减缓一些,而且也避免有人再次进去大肆破坏。
没多会儿,那几米深的洞就被填平了。用大量石头和泥土混合着来密封,今后就算有人挖,也很难挖下去。之后休息了片刻,王旭便带着徐盛和典韦再次踏上了旅程,而那些掘墓的家伙则是被随意的扔到了树林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时来运转,三人重新沿着刚才的方向继续走下去没多久,便远远看到了一座村庄,而且规模不小,王旭当场就乐坏了。只是当他在村子附近的农地里向人打听了一番后,才得知自己完全走错了方向,这里已是大别山南部,而舒县则在东边近两百里外。可能是因为路太绕,而自己方向感又不怎么强,所以才搞了个南辕北辙。
不过当听到那些农户说,东南方向一百多里就是皖城时,王旭顿时又来了兴趣。想到反正现在天色已晚,东边最近的龙舒县也有一百余里,不可能赶到。所以便决定在村中留宿一晚,待第二天直接赶往皖城,玩几天后再辗转去舒县。之所以有这个决定当然是因为他想起了皖城两个相当有名的人,江东二乔!
尽管现在两人还是小女孩,但王旭还是决定去看看,毕竟将来说不准什么时候才来扬州了,假如人家到时候嫁做人妇,哪里还有机会看到。不过他倒是觉得孙策和周瑜应该没机会了,因为他不可能让孙家稳坐江东,也不可能让孙策完整的拿下江东六郡,更不可能让他打到江北的皖城。
而留宿的事情也出乎意料的顺利,因为这村子竟然有一家小客栈。询问之下才得知,因为这段路外地人多有走错的,而且平日里也有不少商人到这大别山下来收购山货,所以就有几户村民合资开了这么一家。
好好的休息了一晚,王旭三人在第二天清晨便按照村民所指的路,赶往了庐江皖县。这次倒是很顺利,途中经过了几个比较大的乡村,一路询问之下,终于在午后时分抵达皖城郊外。
随着踏上官道,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增多。而这皖城也不愧是能养出诸多历史名人的宝地,其风光之秀丽实在让人心旷神怡。小桥流水,垂青竹林,弥漫着一股股浓浓的水乡味道!
“老大,这地方景色真不错,比我老家要美。”就连大老粗典韦在好奇的观望良久之后,也是忍不住赞叹起来。
“呵呵!话不能这么说,这南方有南方的景色,北方有北方的景致,只是风格不同而已。你见多了家乡壮丽景色,突然看到这完全不一样的秀美,自然会有所触动。”
左边的徐盛听到王旭这话,也是点头认同道:“嗯!主公说的对,我们北方也不差,只是……”
“咦?”徐盛话没说完,典韦却是突然打断道:“你们看那户人家的宅院好大,比寿春见过的所有宅院都大。”
闻言,王旭和徐盛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了过去,顺着典韦的目光,果然看到远方山脚的一片大竹林里,有着若隐若现地一处亭台楼阁,粗略观看之后,王旭顿时笑道:“典韦,这种郊外兴建的宅院和城里是不能比的,在郊外购买土地的价格比城内要便宜很多。”
一听这话,典韦顿时好奇地问道:“那这人不住城里反而住这城外来干什么?”
徐盛闻言,顿时便忍不住笑道:“那我问你,你师父为什么不住城里,反而要住在山上?”
“这个……”
见典韦不知如何作答,王旭不由接过了话道:“典韦,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热闹的,在治安比较好的地方,没有盗匪。有很多富足人家都喜欢在城外兴建自己的第二居所,因为闲暇的时候,他们喜欢这样的安静环境。你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