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民心民意,老百姓能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那些对他们好的,他们自然会衷心的拥戴。
就像是李显,纵然坑杀了无数的俘虏,然而却是出于一番维护百姓和大唐尊严的本意,所以被那些百姓所理解,根本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质疑。
过了片刻,突然见前方烟尘大作,前面眼见的人看见,在烟尘之中,无数的兵马快速赶来,当先一人一身银色甲胄,胯下火红色的战马,满脸英气,正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大英雄,这一次欢迎仪式的主角,皇太子李显!
“太子殿下到了。”那眼尖的人立刻大声呼喊道,脸上的兴奋没有丝毫的掩饰。
在听到这句话后,所有的人全都拼命地向前挤去,想要第一时间看一看这个帝国的大英雄,他们心中最为尊敬的太子殿下的身影。
“有劳诸位百姓前来迎接,本宫受之有愧。”李显对着前来迎接的所有人拱手行礼,大声说道。
“太子殿下说的是哪里话?太子殿下受命于危难之际,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歼敌二十余万,彻底扫平了威胁我国北疆一年有余的叛乱,避免了更多百姓陷于战火之中,这样的惊天战绩,足以证明太子殿下乃国之柱石,我大唐新一代之军神,太子殿下立下如此大功,我等只是迎接一下,又不用到前线拼杀,说甚有劳不有劳的?至于受之有愧之语,太子殿下更不必如此,如若连太子殿下都受之有愧,这天下间还能有几人不受之有愧的?”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抖着胡子,朗声说道,一双眼睛里全都是崇敬。
周围其他人也全都附和,纷纷称赞老者说的十分正确。
李显却是郑重说道:“此事吾虽然也颇有微功,然则这一战若说功劳,当是那些为国奋死拼杀的战士,经此一役,有多少人勇士血染疆场,再也无法回故土看一眼,这些人,才是我大唐真正的英雄,我们虽然赢取了战争的胜利,换取了天下的安宁,然而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换取我们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李显说这一句,所有的人都没有反对,他们也都沉默了下去,只见那老者也是满脸泪水的说道:“不瞒太子殿下,此一役,小老儿那幼子便在军中,围攻李尽忠那一战,为了掩护战友而殒身,虽然犬子死了,但是听到太子殿下这句话,小老儿也都替死去的犬子感到欣慰,太子殿下没有忘记那些战死者,大唐没有忘记那些死难者,他们为了保护我大唐社稷的安宁而死,也算是值了。”
老者说完这一番话,周围的人全都对他投来由衷的敬意,李显也不例外,他连忙握住那老者的手,感动的说道:“老人家,你这一句话足见对我大唐的一番赤胆忠心,不过令郎之死也实在是一件憾事,请老人家放心,我绝不会忘记他们,不仅如此,我也决不允许那些英雄们的家眷会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我这就向父皇上本,要求对所有为国死难者的家眷再加厚抚恤,决不能让英雄们走的不放心!”
“太子殿下这番话,小老儿相信,只不过这几年,太子殿下对于军户的待遇已经提升的够优厚的了,不必再提升了,否则的话,不知道又要让百姓多交多少租税,为了一己之私,而夺他人之利,小老儿心中不忍。”
“呵呵,老人家,你这样宅心仁厚,实在是我大唐之福啊,请老人家放心,本宫保证不会提高税收,只是用我宫中节省下来的财物来抚恤那些死难者。”李显看向老人,一脸柔和的说道。
第341章坑的对不对?
李显那一番话显然是打动了无数人,直到他离开之后,所有的人还都远远的看着他的背影,驻足良久之后方才散去。
然而在随后的朝议之中,却是对李显这一行的功过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吵。
在为李显叙功的时候,中书令薛元超突然跳出来,大声说道:“天后娘娘,微臣认为此次不该为太子殿下叙功,虽然太子殿下确实大败契丹和粟末部联盟,平定了北方叛乱,然则太子殿下在这期间却滥杀无辜,尤其是坑杀降卒,此举无疑是有干天和,更无法展示我大唐宽厚之道,严重破坏了我大唐在各部族中的形象,昔日薛仁贵在平定铁勒叛乱之时坑杀降卒,犯了军纪,陛下虽然予以宽宥,却也没有叙功,只来了个不功不过,如今太子殿下之影响尤为恶劣,所以微臣认为,这一次即便不对太子殿下予以降罪以数宽容,根本不能再为叙功。”
“嗯,薛卿此言有理,诸位爱卿以为该当如何呀。”武后的凤目扫视了一眼群臣,然后皱眉问道。
却见大理寺少卿狄仁杰躬身说道:“天后娘娘,微臣以为薛相此议不妥,请天后娘娘想一想,两军作战,讲的是你死我活,正如在外行走之时,遇到一头野狼,此时生命遭到威胁,哪里能讲什么宽厚?若真是心存宽厚之意,恐怕除了自身遭遇横祸之外,根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坑杀战俘确实不合理,然则我等也要看一看,那些战俘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之前肆意坑杀我大唐军士百姓,彼时薛相没有为我大唐百姓叫屈,后来我大唐将那些犯下而行之人予以处置,薛相却是如丧考妣,微臣倒是好奇了,薛相到底是我大唐之臣,还是契丹或者靺鞨之臣?对于贼子讲仁义,对于恶狼讲善行,这样的话说起来是不是有些迂腐可笑?微臣好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宋庄公啊。”
其实狄仁杰一直以来以中立派的面目示人,没有接受过东宫和武后两方任何一方的拉拢,即便是李显对他有过恩情,动用关系提拔过他的官职,他却也是不假辞色,并且最近还对武后处理的一些政事表示过赞扬,很明显是释放出了一丝的善意,可是今日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朕对后党重要成员薛元超的话,实在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他作为一名直臣,一向不喜牵涉党争,所以在朝堂上两派相争之时几乎从不说话,可是今日突然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并非是针对党派之争,而是实在对薛元超的话无法忍受。
在他看来,这薛元超所说的话实在有些过分,太子李显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哪能就这么凭着两句话就被一笔抹去?更何况所谓的坑杀战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根本无法和李显立下的大功相提并论,而之前李显坑杀战俘之时的那些言论也都流传开来,不得不说,竟然是深得狄仁杰之心。
也正是因为这样,狄仁杰才不顾嫌疑,大胆的驳斥薛元超的荒谬言论。
可是没想到薛元超却从此记恨上了狄仁杰,将他列为东宫党羽,并且寻找机会不遗余力的打压,竟然将狄仁杰彻底逼向了李显一方。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然而目前,薛元超却是厉声喝道:“狄仁杰,你可知道你方才说的是甚?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讲的是以德报怨,要怀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大唐才会得到周边各族由衷的尊敬,可如今太子殿下不讲信义,坑杀降卒,这将会大大降低我大唐的信誉,以后还让各邦国部族如何相信我大唐?我们得到的是一时之利,失去的却是长久的信誉,这样对我大唐来说,可谓弊大于利,这样的事情,你难道看不出来么?”
狄仁杰却是不卑不亢的说道:“所谓信誉仁爱,自然要有,然则也要看时候,在战场之上,若是我等对敌军讲仁义,实在有些食古不化,两军阵前,彼此厮杀,各为其主,一点点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战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我们对敌心存仁义,那便是对我军的不负责任,这一点就算是一名普通百姓都明白,薛相贵为宰相,竟然不明白这一点,这见识莫非还不如布艺百姓乎?嘿嘿,大战在前,国难当头,满朝文武尽皆缩头噤声,那时候薛相为何不大声疾呼,要为国作战,反而卑躬屈膝,欲图与贼子媾和,如今太子取得大胜,薛相不说顶礼英雄,为立功者讨赏,如今却来指责太子殿下杀伤太重,莫非薛相坐镇朝堂,就只有这种构陷英雄,嫉贤妒能的本事么?”
狄仁杰这一番话义正辞严,薛元超听了之后竟然难以反驳,只能指着他说道:“狄仁杰,你,你血口喷人,本相哪里是嫉贤妒能?本相只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而已,那么多人降卒被无辜坑杀,有伤天和,如今冤魂未散,等着我们还他们一个公道……”
“够了,薛元超,本宫忍了你很长时间了,你这厮心中所想,全都是那些被坑杀的契丹人,说他们冤魂未散,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被契丹人无辜杀害的那些我大唐军人和百姓?他们的冤魂又在何处?他们的冤屈又由谁来昭雪?契丹人是人,难道我大唐人就不是人了?他们身为我大唐百姓,为我大唐缴纳税收,负担徭役,他们为我大唐奋死拼杀,血染疆场,我大唐难道就不该为他们撑腰吗?这可是我们自己的百姓和军士!如今他们被那些禽兽不如的契丹人给坑杀,怎不见你来为他们叫屈?现在本宫坑杀了那些罪魁祸首,为屈死的军士和百姓伸冤报仇,你却如此指责,你的居心到底何在?莫非你的身上流着的,是契丹的血液?”
虽然是类似的话语,可是从李显的口中和从狄仁杰的口中说出来,影响的确是不一样,在李显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几乎所有的东宫党羽和中立派大臣莫不称是,甚至连后党的许多正直官员都对薛元超表示强烈的不满,为李显的发言叫好。
“这,这……”看到自己为千夫所指,即便薛元超高居相位,也都忍不住心中慌乱了。
第342章开始行动
朝堂之上,数十名大臣尽皆联名上本,要求为皇太子李显叙功,赦免其坑杀战俘的罪名,一时之间可以说是群情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后如果不答应,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武后沉声说道:“尔等这是要做甚?逼宫么?哼,此事薛卿说得又何尝有错?太子虽然靖难有功,然则坑杀战俘乃是军法禁忌,当年薛仁贵纵然平定铁勒叛乱有功,却也将功折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