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耀大唐-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武三思兄弟说起过那里的艰苦,虽然是做刺史,可是在那种荒无人烟、野兽横行的地方,做官跟做百姓能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武懿宗脸色立时大变,连忙对着武后叩头说道:“姑母息怒,姑母息怒,小侄只是说笑而已,小侄为姑母上刀山下油锅,粉身碎骨都不怕,更何况是一个区区东宫?小侄愿意为姑母而坚守在东宫,哪怕是被人当做是臭狗屎,也能恶心他们一下不是?”
武后见武懿宗说得这般粗俗,不由得眉头一皱,不过好在他及时认清错误,对自己宣誓效忠,总算是知过能改,武后却也不予计较,点了点头,然后轻轻叹道:“尔等且安心忍耐,吾很快便会派人前往东宫,定能保尔等无忧。”
武懿宗刚刚经历一场生死劫,这时候却是惊魂未定,不敢再说,然而武攸暨虽然心下鄙夷,表面上却是一副为武懿宗帮腔的模样,开口说道:“姑母,需要派几个有分量的才行啊,否则的话,恐怕也会像我等这般被人排挤,或者被那李显所暗暗收买。”
武后却是呵呵笑道:“这一点你且放心就是,本宫派出刘景先、裴炎、范履冰等人前去东宫,可能镇得住场面?”
第255章请贱役来指点
大唐永隆二年正月二十,高宗因为老毛病头风发作,无法处理政事,天后武氏主动承担起政务来,以左仆射、同三品刘仁轨兼太子少傅,侍中郝处俊为太子少保,罢知政事武后在这个过程中继续拉拢刘仁轨,然而借机打击郝处俊,以其年纪大为由,虽然给了一个太子少保的从二品待遇,却也终于罢免了他的相位,后来经过一番争议之后,又以雷霆之势迅速任命黄门侍郎裴炎为侍中,兼太子左庶子,又任命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薛元超一同担任中书令,兼太子宾客。
除此之外,武后还任命范履冰为太子詹事(正三品),以统东宫三寺十率政令,刘景先为太子宾客。
如此一来,李显的身边要员竟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武后的党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朝廷大员,权力之大,地位之高让李显这个储君也为之侧目。
再加上李显之前费尽心机笼络过来的张文瓘、戴至德两位宰相先后病死,这让李显对于朝堂的控制力明显减弱,甚至还不如当初做周王的时候。
不过李显却像是没事人一般,毕竟安插人手也是武后的惯性使然,如果没有安插人手,反而才是咄咄怪事。
李显根本没有对武后的这些动作有任何的质疑,反而非常坦然的接受这些人的“辅助”。其实对他来说,这些放在明面上的掣肘虽然的确是掣肘,但对于他来说却算不了太大的事。
因为他的唐门现在已经在暗中崛起,虽然在宰相之中的底蕴还不够深厚,甚至几无底蕴,然而在中低层朝臣中,李显的势力其实已然隐隐超越了武后的力量。
在入主东宫的半年之后,李显终于开始了第一个大动作,他的这个大动作就是向皇帝上书,要求扩大各州县教育,扩建学校,培养人才,这份上书立刻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因为皇太子李显的一封要求扩大州学县学的奏疏而进行了一场讨论。
与高宗并坐在尊位上的武后首先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太子昨日上疏,要求扩大州学县学,培养人才,为我大唐兴盛献一份力,太子有此好意,乃我大唐之福,诸位爱卿党要全力配合,玉成此事。”
武后这话一说出口,立刻就遭到了臣下的一片反对,只听得国子祭酒杨思玄首先出班说道:“天后容禀,扩建学校。培养人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受到圣人教化,太子本意是好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为何臣等一直未能如此推行?实在是其中有诸多缘由,首先来说,各地皆有世家大族,其家中自有学堂,便是小富之家亦能请得起私塾,所以开办学堂的效果并不大……”
“不然,对于杨祭酒之言,微臣不敢苟同,天后娘娘,虽然杨祭酒说得也有不少属实,然而这并非是说开办学堂就没有效果,因为除了大族和富户之外,这天下还有许多贫寒子弟没有学上,并非不愿也,实在是家中贫困,无力承担束脩也,若是州县学堂能够像太学这般简拔优异者入学,并为之减免学费束脩,想必州县学堂定然也会兴盛起来,我朝人才鼎盛,岂不更加昭示我盛唐气象?”
说话的是侍御史骆宾王,他自己就出身贫寒,对于李显的这一提议自然是衷心赞赏,在听到国子祭酒杨思玄这么一番话之后,立刻出言驳斥道。
杨思玄见竟然有人否定他的观点,顿时不悦地说道:“骆御史说得轻巧,纵然是贫寒之士想要入学,然而地方上需要额外付出多少人力物力?即便刨除学生饮食安寝之费,便是请博士助教又需花费多少?即便是这点也能忽略不计,又需抄录多少经籍方能满足就学之需?学生就学无有经籍,便如同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岂能长久?”
“博士助教之事其实倒也不难解决,只需地方上能够为落第之士安排饮食住处,并且按月发放一定薪酬,便会有大批文人前来应募,如此一来不仅解决地方上师资问题,更能解决落第文人之生活问题,诚可谓一举两得。”
国子司业王勃不愧为聪明人,略一思索便将一个大难题解决了,而且还附带着解决了另一个困扰朝廷的社会难题。
可是杨思玄仍然不屑的一笑,然后拱手说道:“王司业,你也是我国子监之官员,自然也知学堂诸事,我且问王司业一句,纵然是你说的那些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本官方才所说的经籍问题当如何解决?你想动用多少人手抄写经籍?”
“这……”无论是骆宾王还是王勃,在听到这一句反问之后全都语塞,因为这个问题他们确实都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这时忽然见李显淡淡说道:“杨爱卿,此事本宫倒是能够解决。”
“哦?不知太子殿下有何妙计可以解决这等大难题?微臣愿闻其详。”杨思玄见李显竟然亲自站出来,不由得微微一愣,随即就是一阵狂喜,因为武后的阵营中只是出动了自己这一个,就把太子一党中的主帅给逼出来了,可见对方已然是黔驴技穷,如果自己再能把李显驳斥的哑口无言,那么这一次李显大张旗鼓的动作就只能宣告流产了。
这可是在李显成为太子之后的太子与天后两党的第一次交锋,如果初战告捷,自己立下大功,自然少不了加官进爵,荣宠一时。
不过杨思玄仍然稳住心神,平静的看着李显,看他能够想出一条什么样的妙计来。
却听得李显淡淡说道:“此事骆御史和王司业其实早就有了对策,然则却并不愿直接说出来,因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实在太简单,若是让这两位大才说出来,无疑是侮辱了他们的智商,只不过这么简单的方法,不知道杨祭酒有没有想到?呵呵,本宫估计,杨祭酒自然是想不到的,否则也不至于一脸懵懂的神情,也罢,看你这么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本宫便请一名贱役到大殿中指点你一番吧。”
第256章印刷术
“贱役?一个贱役能够解决这个难题?”杨思玄听李显对他如此戏辱,不由得一愣,随即轻蔑的笑道:“太子殿下有些言过其实了吧?若太子殿下所言为真,微臣宁愿向那贱役执弟子之礼,拜其为师。”
“好,这可是杨祭酒说的,那我们便一言为定,本宫倒要看看那个贱役解决了此问题之后,杨祭酒是如何拜其为师的。”李显闻言也是淡淡一笑,然后就传令让宫外等待的那名工匠进殿面圣。
片刻之后,就见一名头发凌乱的年轻工匠来到了殿中,一脸紧张的对着武后顿首行礼道:“小,小人刘,刘思礼见过天,天后,太,太子殿下。”
“嗯?就你这么一个寻常的贱役,竟然能有办法解决经籍不足的问题?”武后见来者果然是一名普通的匠人,不由得惊讶不已,连忙问道。
“是,小,小,小人能,能解决。”匠人刘思礼满身都是冷汗,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却听得李显温和的说道:“刘思礼,你不必紧张,好好说便是。”
“是,是,谢殿下。”刘思礼见李显递过来鼓励的眼神,顿时感到了一丝心安,情绪也慢慢的平静下来,虽然心中仍然紧张,可是说话却流利了不少。
武后见那匠人一切都是出于自然,并非刻意为之,又见那匠人一脸的沧桑,两手都是老茧子,便知道对方就是地地道道的匠人,决计假不了,便开口问道:“刘思礼,你说你有办法解决经籍不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办法?可否为本宫演示一番?”
“是,小人遵旨,不知天后娘娘可否赐给小人一卷书籍,还有纸墨、刻刀等物?”刘思礼对武后行了个礼,然后恭敬的问道。
对于这点小小要求,武后自然同意,立刻下令将对方所求之物颁赐下来。
这一次武后所赏赐的书籍,只是一首数十字的诗歌。
只见那匠人刘思礼对着诗歌端详了一番,便请求武后派出来一位官员帮他写上这一首诗歌,武后便随手指定王勃前去,只见王勃走上前来,蘸满浓墨,挥毫又将那首诗歌写了一遍。
刘思礼拿出来一块木板,向着墨迹未干的那张纸正面贴了过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墨迹就落在了木板上。
刘思礼便拿出凿子,将没有墨迹的地方凿去,又在木板上轻轻的刷了一遍墨汁,然后拿着一张白纸往木板上贴去,又经过一阵拍大等动作,将纸取出来,便见一张引着墨迹的纸出现在众人面前。
刘思礼继续拿纸往上扑,然后重复着以上的动作片,很快便见第二张、第三张、第四张……,一张张带着墨迹的纸出现在众人面前。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人精,他们一看就明白,如果字数少,印的纸张少的话,还看不到优势,但如果是很多篇章,很多份这样的纸张需要重复的话,效率不知比抄写要快上多少倍,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只要第一遍不会出错,永远都不会出错,而抄写则是每一遍都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