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楚风 >

第12章

楚风-第12章

小说: 楚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日进兵中原夺取周王室的天下,臣下以为万万不可?”张仪说道。

    “啊哦!张子,寡人听说你在先王时期,就曾经不断地鼓动先王,东出函谷,‘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司马错将军争得面红耳赤。今日为何,却唱起了反调”。秦武王自来不喜欢张仪,这一派的纵横家,手无缚鸡之力,文不能写出锦绣文章,武不能上马杀敌,整日里就知道在君王身边,嚼舌根子,拿着自己的观点鼓动怂恿君王,还美其名曰;献言献策。

    “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王在时,东方诸国相互征伐,无暇西顾,我大秦国力也无法与今日相提并论,东出函谷,‘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当年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业,皆因为管仲所提出的‘尊王攘夷’的策略,借助周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和威服诸侯,并帮助天子树立威望打击不臣服的四夷。

    而今列国之中,我秦国一家独大,东方诸国为求自保,相互抱团,形成合纵之势。已有先例。

    而今若是我大秦主力东出函谷,兵进中原,势必会引起东方诸国的恐慌,生死存亡之际,再次走向‘合纵’,我大秦帝国,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连横’之策,必将毁于一旦。

    东出洛阳,必经韩国宜阳,宜阳八里之城,带甲十万,粮食堆积如山,可以食用数年。韩国地方千里,北有巩、洛、成皋那样的坚固的地方,西有宜阳、常阪那样的险要,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陵山。方圆千里,精兵数十万。天下精良武器都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弓,能够射出六百步之远;韩国的剑戟都出自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等宝剑都能够砍断牛马,刺中鹄雁,击溃强敌;至于盔甲、盾牌、皮靴、护具,无不具备。凭韩军的勇猛,武器的精良,完全能够以一当百。

    我大军东出函谷。兵力少,杯水车薪不足以成事。兵力多,必然造成后方空虚,近来斥候密报,蜀国国相陈庄夫妇,经楚国秘密东行,联络东方诸国。此间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大秦不可不防。

    若我大军与韩国形成胶着,魏国乘势来犯,我将如何应对?‘魏武卒’天下劲旅,当年吴起凭借五万河西军的魏武卒,大战我秦军五十万主力,历经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我秦军的尸骨至今残留在河西啊?”。张仪声情并茂的演讲,不愧为战国最为出色的纵横家。

    一下子将朝堂之上的风气扭转。

    秦武王一看局势瞬间形成了一边倒,赶紧说道:

    “张子,好口才,寡人钦佩之至,你且退下休息,”说话之间秦武王嬴荡,站起身来,这个高大帅气的秦国新君,原以为孔武有力之人,皆是满目丑陋之辈,未曾想,还有如此英俊潇洒的君王。

    嬴荡看着张仪进入朝班站住,缓缓的开口说道:

    “寡人生平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够坐着车子,经过三川,到达大周的都城洛阳,去看一看九鼎的模样,就算是死,也是心甘情愿啊!”说着不无感慨的看着大殿之下的众位臣工。

    这大殿之中的人,皆是人中龙凤,人精中的人精,一下听出了,秦武王嬴荡的弦外之音。

    张仪也在暗暗叫苦,‘坏了,今日恐怕凶多吉少,原以为能够说动武王,不要贸然出兵,破坏了‘连横’的国策,没成想这武王居然执意要灭掉周天子”。

    张仪紧走两步,准备再对秦王展开一统说教,能够使他改变主意,正欲开口,却听得另一个声音,这个声音的发出,对于张仪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张仪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张仪!你这个无耻的小人,寡廉鲜耻,最不讲信用,反反复复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君主的恩宠,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国家。我大秦庙堂若是,再让你这样的人待在这里,岂不是要让天下人笑掉大牙!”,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智囊”樗里疾,樗里疾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秦武王嬴荡的叔叔,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当年樗里疾险遭张仪陷害,差点失去性命,幸亏宗室之人多有求情者,樗里疾才仓皇逃出秦国,躲过一劫,狼狈不堪,引为平生耻辱,发誓与张仪不共戴天。

    秦武王嬴荡登基之后,樗里疾才回到秦国的朝堂之上。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当年客居秦国,仗着先王的宠幸,作威作福,飞扬跋扈,又加上嘴上无德,不知得罪了多少权贵重臣。

    这秦惠文王驾鹤西归,张仪自然没了靠山。那些平日里受尽张仪欺凌的大臣们,一看樗里疾挑头批判张仪,那还不赶紧上前煽风点火,一吐心中不快。

    一时之间整个秦国朝堂,变成了讨伐张仪的阵地,大家七嘴八舌张罗着张仪的过失,一桩桩一幕幕,有的,没的,什么事难听说什么,什么事见不得人说什么,管他是不是张仪做的,今天你就全兜着吧。

    什么月黑风高夜里调戏寡妇,到市场买东西不给钱,到酒店里赊账,偷看侍女洗澡。

    张仪心里那个憋屈啊!‘我有那么不堪吗?你们这群小人,看我今天失了势,一个个的落井下石。也没个人出来帮我说句话’

    秦武王嬴荡这个乐啊!偷偷的抿着嘴笑,自己虽然不喜欢张仪,但是张仪不管怎么说,也是先王的宠臣,也为大秦帝国的崛起居功至伟,自己虽然心里也想骂张仪,总不能先王尸骨未寒,就把人家的宠臣骂个狗血淋头吧。再说自己身为王侯,和大臣们搅合在一起对骂,传扬出去,还不被天下人笑掉大牙啊。

    反正自己不能骂,那就看着别人骂,自己也能跟着出出气,反正也没什么事。

    张仪可不这么想,张仪抬头看看秦武王嬴荡正在那里偷偷的乐,心想坏了,张仪自己心里清楚啊,这一朝天子一朝臣,武王本来就不喜欢自己,再加上今日樗里疾在朝堂之上的这一闹,自己恐怕是在秦国呆不下去了。

    得想个法子离开秦国,要不然,今天他们敢骂我,明天就敢杀我,再说秦武王嬴荡喜欢偏听偏信。有一年秦武王生病,秦武王周围的人说:

    “君王的病好奇怪,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如果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见。”

    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医生,医生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重重的摔在地上,说:

    “君王一边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一边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败坏事情,干扰治疗,假使像这样掌管秦国的内政,君王的一个重大举措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张仪的大脑飞速的旋转着,看来今日得想个体面的理由离开秦国,否则性命不保啊!

    心头一亮,对了,不如这样!看张仪如何巧计脱身,观秦国庙堂何去何从。

 第十四章 张仪妙计巧脱身

    话说张仪已经觉察到了身边的变化,失去了秦惠文王这座靠山,自己在秦国的历史就要灰飞烟灭,若不能激流勇退,搞不好就要身首异处。

    张仪不愧为经久官场的老手,对于改变自身处境有着极高的天赋,他迅速阻止自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辩,自己默不作声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秦武王嬴荡还在上面偷着乐,希望群臣使劲骂张仪,好让张仪出丑,也很期待张仪能够舌战群雄,展示一下自己的舌辩之才。

    “都说张仪厉害,也没亲眼见过,倒是希望今日张仪能够爆发一下,也好让寡人见识见识鬼谷子的高徒如何纵横捭阖。”秦武王嬴荡心里不停的盘算着。人就是这样,看热闹的,每一个嫌事大的,事越大才越有看头不是吗?

    刚才张仪阻止自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对骂,樗里疾这伙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以为张仪自己要亲自上阵,一个个的如临大敌,手心里的汗都攥出来了,要论打仗,几十个张仪自己都不会眨一下眼,只是这庙堂之上,是不能动兵器的。论起口才,这一群人加起来,也不是张仪一人的对手。

    什么楚王,韩王,魏王,齐王,燕王,都是些什么级别的人啊!那一个不是被张仪说的神魂颠倒,不分黑白啊!就凭自己这些瞎编乱造的胡诌八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跟人家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秦武王嬴荡,居高临下,看得真切,心想:

    “吆喝!看来老头子被人骂烦了,准备还击了”心里想着,赶紧将身子坐好,屁股不自觉的往前挪了挪。希望不要错过张仪的雄辩大论。

    等了好久,也不见张仪说话,大殿之中,原本激烈的争吵,变得零零碎碎,最后以张仪为圆点,不断往外,声音一步步的减小,最后整个大殿之中,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银针落地都能听得真切。

    个人心怀鬼胎,不知道张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樗里疾一伙人更加紧张,但也不敢贸然发起进攻,张仪执掌秦国大权多年,谁敢保证,自己的把柄没有被他抓住,若是仓促出头,搞不好没把张仪搬到,反倒惹恼了张仪,张仪再将那些把柄添油加醋的在大殿上一吆喝,估计自己也就完了。

    张仪的拥护者,因为是跟随张仪,而且是既得利益者,张仪若是倒了,自己也就随之失去了,现在的权势,自然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原本是在讨论到底出不出兵的问题,现在倒好,成了秦国朝堂之上的内战。

    秦武王嬴荡屁股都快从椅子上挪下来了,开始他还以为,张仪站在那里,嘀嘀咕咕的攻击别人,大殿里太吵,自己听不清楚,自己又不好意思走下来听,这要传扬出去,还不让人笑话,自己身为一国的君王,为了听自己臣子吵架,连朝会都不支持了,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