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平天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一看到王旭的羽林军跑来,便都自动的散开到两边,并且拜跪了下去。
昔日王旭在古西郡的高台之上装神弄鬼,很多人都认识王旭,此时一见,都大声的呐喊了起来。尽管羽林军维持次序,但任然很混乱,安澜城外扎起了无边无际的难民营。
“文王,你不要丢下我们啊。。。。”
“拜见文王。。。。”
。。。。。。。。。。。
哭声、吵杂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王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是一个小小的减免赋税的政策,就能让这些百姓们不离不弃。
此刻王旭在心中暗暗发誓。这一次河西郡再不能丢了,一定要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地盘,河西郡这片大地以后就姓王吧!朝廷想要染指,那就来!
在百姓群中穿行了一会,王旭带着羽林军向安澜城中走去,赵龙得知王旭来此。早就前来迎候了。
“文王,流民已经全部都上岸了,现在就驻扎在城外。”赵龙一边带着王旭往府衙走,一边说道。
王旭点了点头:“可清点出人数了?”
赵龙道:“正在统计当中,主要是分清楚流民和河西郡的原有居民,这有点麻烦,要等彻底的统计出来,恐怕还要点时间。”
来到府衙中坐下,王旭道:“统计好后。会有户部和各县的官员到此分批认领,你只需要维持好持续就行了。”
“还有,严防朝廷的探子混入其中,你一旦发现可疑的人物,便要将其逮捕,交由刑部审讯!”
“诺。”赵龙拱了拱手。
。。。。。。。。。。
两人继续交谈了一会流民的事,王旭话锋一转,道:“水军操练的如何了?”
赵龙微笑道:“文王。兵部刚给我送来了沙盘地图,甚是好用。文王请随我来,一看便知。”
王旭笑了笑,跟着赵龙来到了后面的一间房屋,这里此刻已经成为赵龙的作战室了,地图、沙盘什么的应有尽有。
走进这里,赵龙指着中间的沙盘道:“主公请看。整个长江及沿江城池都在此沙盘中,这上面还有我水军的兵力部署等。”
赵龙一说完,王旭仔细的看了起来,确实标注的很清晰,长江上游从河西郡、古西郡边界开始。一直往下穿过北郡,然后绕到宝安郡、东郡,紧接着流入东郡之外的海域,整个沙盘制作的很大气。
“这是什么?”王旭突然指着长江中间的那一排排小船道。
赵龙道:“禀文王,这是属下之前为了防止流民进入河西郡而设下的三道防线,每道防线用了两百条小型战船和三条中型战船,船与船之间用铁锁连接,青铜杆直插江底将其固定,如此一来,能在长江上形成一堵高达一丈多的围墙。”
赵龙为了弄好这三道防线,可谓是煞费苦心,不知道收了多少只船,还好安澜城中有点银两,否则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设计的。
此设计不但能防止流民,更能有效的盘查来往的商船;如遇战事,这三道防线便能成为阻挡敌人进入河西郡的屏障,真是一举数得。
只是如此好的设计,王旭却是有点不大满意,因为他想起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如果敌人用火攻,怎么办?战船连战船,连跑都没有机会,历史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就是这样被周瑜给烧光的。
“既然能将船只固定在江面上,那就多建立几处瞭望台,每隔一里设定一个烽火台,如果敌人来袭,士兵便点燃烽火。”
赵龙拱手道:“遵命。”其实他早有这个想法了,只是这段时间都在防止流民,所以没有时间去弄。
如果设有烽火台,古西郡的朝廷大军一登船,不出两个时辰,这里就知道了,能更快的做出反应,不至于像以前的河西郡水军一样,都打到老巢了还不知道。
王旭笑了笑:“总的来说,这个沙盘制作的不错,水军布防也很严谨,我很满意。”
“好好努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本王一应满足。”
赵龙郑重的作了一揖,神色肃然道:“文王请放心,有我赵龙驻守在此,朝廷兵马休想跨过长江,不过。。。我们安澜城的粮草不多了,能否。。。。”见王旭的脸色跨了下来,赵龙瘪了瘪嘴,硬生生的把后面的话给憋了回去。
又要粮草,艹!
王旭深吸了一口气:“我回王城后,即让户部给你拨粮。”
“多谢文王。”赵龙一喜。
研究了一会沙盘,王旭当晚在安澜城歇息。
。。。。。。。。。。。。。。。。
三天后,户部的官员和各县的县令才赶到此处,经过统计,共有古西郡原有居民十万,流民二十万,这二十万人之中几乎都是古西郡那修墙的流民。
所以,这二十万人,几乎全是老弱妇孺;这样一来,办理敬老院和爱幼班就很重要了,虽然各县的县令极不情愿,但是有文王的命令在,他们也只有尊行。
来的早的人还能领到一些年轻气壮的,来的晚的就全是老人和小童。
五天后,安澜城外的流民才全部安置好,所有的流民都被带走,分别送往了各县,给每个县令都发了四千多人。
至于那十万古西郡的原有居民,他们身上有钱,所以文卿便根据每县的情况进行安置,人口较少的县分的多,反之则安排少量的居民入住。
不过由于王旭的插手,文卿在沿江一带安置的百姓比较多,因为王旭要在这里大搞农业,种植稻米,这些百姓正是劳动力。(未完待续。。)
D410211
第二百四十六章 耕地
新的一天。
王旭已经来到安澜城快十天了,韩书画一直都不见人影,神出鬼没的;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这让王旭有点疑惑不已。
清晨,韩书画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王旭带上张猛尾随跟上,至于羽林军,两人一个都没有带,全是便装出行的。
韩书画走出了安澜城,径直走向了左边的郊区。
“这小子,干什么呢?”张猛小声道。
王旭也不知,只能和张猛在后尾随着,两人不时躲到路边的草丛中,咋一看,就像是个图人钱财的小贼一般。
韩书画向安澜城左边走了将近两里,期间拐了很多道弯,这已经真正的来到郊区了,虽然没有山,但是地上坑坑洼洼的,极难行走。
不一会,目的地到了,韩书画向远处走去,王旭和张猛任然藏在一片草丛中。
王旭抬眼一看,远处便是种地的农民了,开垦的荒地无边无际,一眼不可尽数,当然,也有那种高低不平的小田,这种田约三亩地为一块。
此时很多的百姓都在耕种,有的在插秧,有的在抛秧,有的正牵着水牛在耕地。
王旭看向张猛道:“数一数,这一片有多少人耕种?”
张猛点了点头,道:“大概三千人吧,分的太散了,数不清。”
忽然,王旭看到韩书画向一个百姓走去,然后拿过那个百姓手中的耕地农具,开始耕起田来,不过由于他很不熟念,这一耕,把人家插了秧的地方都耕了,惹来周围一片的漫骂声。
“走,去看看。”王旭起身大步向前走去。
两人来到韩书画那块田。他也看见了王旭,先是一惊,随即过来见礼,不过王旭摆手制止了他。此次王旭是微服私访的,不想暴露身份。
走到近前,王旭这才看清楚,韩书画之所以来这里,应该就是为了那田中正在抛秧的女子了。仔细看了看,果真长得俊美可人,是个靓丽的胚子。观其年纪,应该在十七岁左右。
“呵呵,书画先生真是好雅兴啊。”王旭将裤脚卷起,走下了水田,一入田,冰凉之意袭来,使得王旭不得不嘶了一声。
韩书画何许人,他一听便知道了王旭的言下之意;王旭猜的不错。他确实是为了这个女子来的,他早就看上了,此刻正在培养感情。
“呵呵,书画乃一介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不能和主公相提并论,望主公成全。”
这关我鸟事,王旭翻了个白眼。
“你去谈情说爱吧,我来帮你耕田,从来没耕过。今日倒是要试一试。”王旭道。
韩书画将农具交给了王旭,紧接着向一旁的那小女子走去。
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看着王旭便笑道:“公子梨过田么?”
王旭微笑着摇了摇头“老大爷。我能试试么?”
王旭带着期盼之色,眼中露出新奇的眼神。
他是第一次接触这东西,有些手痒。
老人便是那女子的父亲,是老来得子,听到文王要收购粮食,便带着一家人前来耕地。以前他们都是养马的。
老人听见王旭说话,吊起的心登时放了下来,感情这富家公子哥闲得慌,跑到农田里打时间了。
老人褶皱的脸上露出笑容,不厌其烦的给王旭解释了一番,然后才让他犁田。
只要这富家公子不捣乱,就行了。老人看了看一旁的韩书画,那小子也是前几天才来这里学犁田的,可是学到现在也没学会。
在他的眼里,王旭和那韩书画都一样,都是闲得慌的富家公子。
犁田,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的,富家公子耍一会儿也就会走了。
王旭笑了笑,拿起农具便开干,可是一刻钟后,他就无法继续了。
“这农活,还真不是人干的。”
王旭嘟囔了几句话,问道:“老大爷,你这一亩地能产多少稻米?”
老人摇摇头,叹口气道:“诶,河西之地不能和中原相比,一亩地只能产三旦稻米到五旦稻米,我这五亩地是花了所有的身家才买到的,但愿今年会有个好收成吧。”
王旭走上田埂,把脚上的泥泞涮干净,随即道:“为何河西之地的产量会有这么低,是因为气候的问题?”
老人道:“气候太低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土壤的问题,以至于产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