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61章

燕王朱棣-第61章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一行闯入那户人家,原本热闹的喜宴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人人都戒备地盯视着这些不速之客。

  陈珪老成持重,于人情世故十分捻熟,笑吟吟地抱拳走上前去:“恭喜恭喜,哈哈哈,恭喜贵府得秦晋之喜。在下陈珪,是赶往延庆上任的千户,从门头沟一路走来都是崇山峻岭,不想在这里见着了村落,听着唢呐声便寻来了。原来还真让在下撞着喜庆了,也真是吉利,故而来讨杯水酒喝”,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五两纹银递了过去:“来,来,来,这是在下的贺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才是。”

  满院子的人原以为来了土匪,此时见原来是军官,而且还送上了足足五两银子的贺礼,便再无疑虑,忙都站起身来。

  一名满鬓斑白的瘦黑老者从人群里钻了出来,有些局促,作着揖有些激动地说道:“草民刘汉庄见过千户大人。大人能来,是草民家里的福气,怎么敢收您的贺礼呢?来来来,大人请上座”,说着便让出一个过道来。

  陈珪把银子塞进刘汉庄手里,也不谦让,领着众人就座,只就座时故意偏了偏,让出主座给了朱棣。

  席面上酒食算不得精细,可也是要肉有肉,要酒有酒。朱棣一行人吃了近一个月的干粮,这些酒肉摆在眼前无异于珍馐美味,便都甩开膀子吃喝起来。直至酒足饭饱,陈珪方抹了抹嘴笑问道:“我说刘老爷,恕在下冒昧。在下也曾习得一些风水黄道之学,今日可是煞星高照,极不适合婚嫁之事。您老定日子之前没有去问过黄道么?”

  刘汉庄听罢却是一笑,钦佩道:“大人真是神啊。算过,算过,怎会没有算过呢?说来也是福气啊,那日草民正在掰着手指算黄历呢,赶巧儿龙虎山的风水大师廖均卿廖神仙行脚到了舍下。草民便向他讨教。廖神仙便指的今日。嘿嘿,草民也知道些黄历,今日再如何说也是不宜婚嫁的。嘿嘿,待草民问他,你们却知廖神仙如何说?”

  众人的兴致一时都被他吊了起来,都不禁停杯侧目。

  刘汉庄舔了舔舌,这才得意道:“廖神仙当时便说今天确实不是黄道吉日,可他算定今天定有贵人前来。龙虎相冲,凶煞神自退,这叫逢凶化吉,乃是大富大贵之相。嘿嘿,可巧儿,今日千户大人不就赏光来了么?草民瞧啊,那廖神仙说的贵人便是大人您了。哈哈哈”。

  陈珪与朱棣对望了一眼,二人都暗暗吃惊。陈珪因问:“哦。哦?没想到天下还有如此神仙?却不知那廖神仙现在去了何处?”

  “嘿嘿,人家是神仙,神龙见首不见尾,草民这等人如何能知晓他的去处呢?只听说他是在龙虎山修道,时常去云游天下,没人能知他的行踪。”

  朱棣怅然出了会儿神,因见宴席上宾客见自己一群人在场都有些不自在,只是噤声吃饭,没了原先的喜气,自己一群人也酒足饭饱,便起身领着众人告辞,临了又差郑和偷偷往刘汉庄手里塞了五十两纹银。

  出了龙母庄,晚间凉风袭来,多饮了几杯水酒的兵士都有些上头,朱棣坐在马背上一纵一纵,愣愣望着远处,想着心事。见他如此,陈珪、郑和等人也不敢搅扰,只是跟在后面不出声儿,气氛有些压抑。

  “龙母庄,龙母庄。。。。。。”

  朱棣威严的方脸上长眉低沉,轻轻念道。

  陈珪因见兵士疲乏,早有要禀报扎营的意思,只朱棣一直冷着脸想心事不便打扰,此时听朱棣出了声,忙提了提缰绳跟了上去,凑趣儿道:“嘿嘿,殿下,莫非龙母庄有何不妥之处?”

  “嗯。嗯?”朱棣这才回过神来,自失的一笑,沉吟道:“‘龙母庄’。。。。。本王只是觉得这处庄子的名头不小,透着稀奇。又有廖均卿这等江湖奇人游历至此,难道只是巧合?若不是巧合,此地又藏着怎样的奇妙风水?”

  陈珪一呆,旋即笑道:“嗯?哈哈哈,下官以前只是听闻殿下勇武有威,最得军心。不想殿下对风水之学还有兴趣?!”

  “哦?哈哈哈”,朱棣也是一楞,旋即笑道:“本王其实以前也并不信什么风水玄术,只以前在应天府时曾与那柳庄居士袁珙有过一面之缘,此人之玄妙真真惊世骇俗,令人不得不信罢了”,说着想起袁珙曾经那些惊人之语,万万不能泄露,故而有停了话头。

  陈珪却吃了一惊:“柳庄居士袁珙?世上真有此人?不瞒殿下,下官从小便对风水之术有些偏好,从军之后也听说过柳庄居士的一些故事,一直只当江湖传言,做不得真的。不想真有其人。殿下与他相见,想来此人定有些通天断语吧?”

  见话还是转到这上头,朱棣也是为难,面上却不露声色,假意水酒上头,抚了抚额,只是沉吟,忽然指着前方惊呼道:“那是何处?这可是传说中的‘山水抱怀’之势?”

  陈珪顺着朱棣的方向看去,也不禁被眼前的景致惊得呆了。

  只见前方黑压压的乌云下高山耸立,山林间的深处一处平原南面开敞,三向靠山。山间众溪汇于河道,曲水流于怀间,往东南奔泻而去。

  “此地势如重屋,茅草乔木,风水术言乃‘开府建国’呀,殿下”,陈珪惊喜地叫道。

  朱棣虽并不懂风水之学,可观此处地势确是闻所未闻,气势恢宏不说,单是那三面环上,怀抱曲水的意趣已觉得不凡,因指着问道:“那却是何处?”

  陈珪本是江苏泰州人,因北伐才来到这燕赵之地,于此处也并不熟识,便转头看身后的张武。张武虽然勇武,却讷于言,与朱能有些相似,却少了朱能的莽撞和性情,此时正跟在身后小心护卫,见陈珪看自己,这才上前道:“禀燕王殿下,那处是昌平县的黄土山,东西两向是蟒山和虎峪山,两山相峙而立。黄土山也属太行余脉,往西便是居庸关,往北通黄花镇,往南则到了昌平州。这黄土山虽偏僻,却也可算得是北平的北边屏障了。”

  “龙母庄。。。。。。黄土山。。。。。。”,朱棣似有所得地沉吟道:“此处气势不凡,只名字有些不雅。”

  陈珪乘势赔笑道:“殿下,既然殿下对这黄土山有些兴趣,只现在夜色已深,咱们不妨在此地扎营歇息,明日也好一探究竟,看个真切不是?”

  朱棣扭头看了看兵士,一个个确已疲乏,因点头道:“军士都已劳累,倒是本王疏忽了,且传令扎营吧,今夜咱们便歇在这黄土山了!”

  


第三十三章 【金石弥音】


  黄土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可算是京师背面的一处要紧屏障。

  夜复深沉,军士们奔波日久,今夜又好不容易饮了一些酒,一个个扎了营寨倒头就睡,很快就鼾声如雷,此起彼伏。

  朱棣在帐篷里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只觉得这地方与自己前世有着缘分,索性就起身披起衣裳踱了出去。但见远方星月灰蒙,朦朦胧胧的星光下山麓叠嶂,树木郁郁葱葱,深夜里隐隐传来虫鸣,衬得越发静谧。

  朱棣深沉地往前踱了几步,站在一处土丘上,侧耳听去,竟似隐隐有金戈轰鸣之音,冲击得心头“噗噗”乱跳,手心不觉沁出一层细汗来。

  “燕王殿下?”

  乍听呼唤,朱棣这才惊醒,缓了缓神转身看去,却原来是陈珪:“嗯?嗯,是你啊?!”

  “下官陈珪,拜见殿下”,陈珪咋呼着手还要行礼,朱棣无奈地一笑忙拉了起来,打趣道:“我们日夜相处,如果你都这般多礼的话,那咱们别的事就不用做了,光行礼就足以将时间耗光了。”

  陈珪听了也是一笑,可毕竟是小心谨慎的性子,虽觉得朱棣不似想象中的天潢贵胄一般骄横,可也不敢怠慢,便又小心地陪问:“殿下深夜不睡,可是因为将士们的鼾声太大,搅扰到您歇息了?这些个兵士都是粗人,也不懂规矩。下官这就去将他们打将起来。”

  朱棣忙摆了摆手:“陈将军万万不可。本王在应天府时就喜欢与兵士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累了就挤在一起取暖睡觉,这份豪气、这份爽快,真真是痛快。他们那些鼾声怎么能搅扰到我?只怕本王熟睡了,鼾声打起来会把他们搅扰到才是。哈哈哈。”

  陈珪听了,心头一热,顿时松缓了不少,喟然叹了口气道:“哎。。。。。。这次得见燕王殿下,才知道那些个说书的都是胡言乱语。王爷都是金枝玉叶,可未必全都是骄横跋扈、不知小民百姓疾苦的。”

  朱棣淡淡一笑,也不置可否,转身望着此处山脉出神。

  陈珪顺着朱棣目光看过去,也是吃了一惊:“殿下果然好眼力,这地方确是有些不同寻常啊。”

  朱棣目光悠然一跳,转眼看着陈珪,“哦?陈将军何以见得呢?”

  陈珪抬起右手指着山脉:“下官虽是武将,可自幼酷爱风水,祖辈也多有涉猎风水堪舆之人。记得葬书上有云‘势如重屋,茅草乔木,开府建国’。殿下仔细看,这不就是说的这里吗?”

  “势如重屋,茅草乔木,开府建国”,朱棣喃喃念诵、一一比对,果然觉得话中意境与眼前完全没有二致,不禁砰然心动,越发觉得这是一块宝地。不料朱棣却又悠然转了口风,迟疑着道:“此山地形乃龙象无疑。且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杂草茂盛,由表而及里,龙脉必有旺盛之生气。可是这山脉极大,要寻龙乘生气之根本委实不易,这就是所谓的寻龙点穴了。殿下若是中意此地,不妨克日寻个风水高人来堪舆一番”。

  朱棣听着暗暗点头,心中已有了堪舆人选,即是那在龙母庄听来的廖俊钦了。再不济,请道衍和尚或是柳庄居士袁珙怕也是不差的。拿定了主意,朱棣心中也自高兴,再看这山脉,只见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中有平原,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