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44章

燕王朱棣-第44章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亮祖自朱棣进来,是见也不是,想避又不及,此时见竟然引见到跟前来了,也是无奈,只得躬身又要下拜:“下官朱亮祖,参见燕王殿下。”

  朱棣稍一沉吟,觉得自己此时也不便多问,便虚扶了一下,淡淡道:“永嘉候不必多礼”,言罢便径自走至下首。

  朱亮祖见这个年轻沉稳的燕王对自己不闻不问,这才放下心来,心中却暗暗佩服这位王爷的深沉。

  朱樉也是一愣,旋即笑着来到朱亮祖下首介绍道:“这位是原右御史大夫丁玉,刚刚得了父皇旨意外调至四川出任四川卫指挥使。因为顺路,且蜀道艰险,我便邀他随我走水路一同赴任了。哈哈哈。”

  朱棣这才恍然,不禁点头见礼。

  朱樉却似乎不愿朱棣与丁玉多作交谈,很快便来到那道士跟前笑道:“这位想必四弟也是有所耳闻的,当今相术天下第一人,哈哈哈。四弟可否知道?”

  朱棣不禁皱了皱眉,暗想着当今天下第一相师不是在应天府道衍替自己寻来的那个柳庄居士袁珙么?怎么又冒出一个天下第一相师来?

  见朱棣疑惑,那道士一笑道:“秦王谬赞了,贫道龙虎山裴仪山,什么天下第一,贫道万万不敢当,不敢当啊,哈哈哈”。

  这龙虎山裴仪山的名头朱棣其实也是早有耳闻,官宦富贵人家多喜寻他相面,而他也乐得与权贵结交,从不违逆,因而声名日盛。那柳庄居士袁珙则恰恰相反,神龙见首不见尾,凡人难觅其踪迹,故而名气反倒不如这裴仪山。

  对裴仪山和袁珙的那段恩怨,朱棣从道衍口中早已听闻,心中实则十分厌恶这裴仪山的为人,却不表露,只笑道:“久闻大名了,今日得见,也算遂了心中一个夙愿”。

  “岂敢岂敢,殿下莫要羞杀贫道了”,裴仪山一边回礼一边暗暗打量朱棣面相,却越看越吃惊。

  其实自打朱棣一入船舱,裴仪山便觉一股帝王气直逼面门。待见了朱棣龙形虎步的气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又听他随手便戗杀了十名护卫的性命,又不禁被此人的手段威慑。此时二人隔得如此之近,裴仪山又怎会放过机会?不禁细细打量朱棣的面相:只见他隆鼻阔嘴,额阔耳垂,虎目囧囧有神,暗藏逼人煞气,走路步稳体壮,沉稳至极,竟无一不是百年王霸的相貌。只是眉毛尚有些许倒捋,故而尚未成气候罢了。

  正当裴仪山愣愣出神时,朱樉已是来到那弹琵琶的老者跟前,正待要说,朱棣却朝老者拱手抢先道:“老先生琵琶弹奏得真可谓出神入化,唐太宗时期来自西域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本王没福得见,但本王想来,便是他裴神符复生,在老先生面前,也不外如是吧?!哈哈哈”。

  “哈哈哈,四弟好眼力”,秦王朱樉抚掌笑道:“这位便是元惠帝六请而不入,被誉为当世裴神符的汪德享汪老先生。”

  朱棣不禁吃惊,这汪德享的名头自己从年少时便时常听人说起,世人都以为此人早已经在战乱中死了,不想竟然被秦王收罗起来。这秦王也端的神通广大。

  却在这时,不待朱棣走近,坐在最下手的那位留着鼠须的黑瘦老头抢上一步跪倒在朱棣面前,叩首道:“下官山阳知县徐旺,拜见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棣见他拘谨,不禁扶起来笑问道:“哦,徐大人,你怎的也在这里?”

  “下。。。。。。下官听闻秦王和晋王驾临我山阳县,下官身为县令,岂能不来见礼?却不知燕王殿下何时也到了山阳?下官不曾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眼见他啰里啰嗦又要拜倒,朱棣忙一手扶住,想了想,忽然问道:“你们知府大人可是名叫茹太素”。

  徐旺不知朱棣为何忽然问起这个来,呆了呆,点头道:“正。。。。。正是,知府大人确是姓茹名太素。”

  朱棣闪了闪眼,忍着笑意,悠然道:“嗯,果然是茹太素。本王瞧着,你跟你们知府大人倒是一脉相承,做派还是挺像的嘛。”

  “嗯?”徐旺不知朱棣话中何意,愣愣地瞧着朱棣,却又不敢回话。

  众人也不明就理,诧异地望着朱棣。

  朱棣这才扭头朝朱樉笑道:“二哥可能不知,这茹太素是洪武三年的乡试举人。原先是监察御史,到洪武六年曾改任四川按察使,洪武七年又升任刑部侍郎,后又改任刑部主事。嘿嘿嘿,此人官职不高,可名气却是不小啊。”

  “哦?”朱樉也是诧异:“名气不小?莫不是很有才名?可在应天时也未曾听说此人啊。若是有才,再怎样也该入国子监才是。怎的会在刑部任职?”

  “哈哈哈,二哥您不要猜了,就算您想破了脑袋也是想不到这茹太素名从何来?”朱棣笑着摆了摆手道。

  见朱棣如此,朱樉更是好奇:“莫不是此人有直名?”

  “不,不是直名,应当是曲名,哈哈哈”,朱棣又忍不住笑道。

  “曲名?何为曲名?”

  朱棣这才闪着眼,嘴角挂着笑道:“所谓‘曲’名,乃是文字上太曲也”。

  “文字上太曲?”

  “哈哈哈哈,正是”,朱棣看了看满面愕然的众人,笑着继续道:“要说这茹太素的文字太曲在其每次上奏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听说每次父皇看他的奏折都看得烦躁不堪。直到有一次这茹太素又上了一本万言书,父皇无奈,便叫中书郎王敏念与父皇听。岂料王敏读到一万六千字时,父皇竟然仍不知这茹太素奏折所言何意。父皇不禁大怒,斥其曰:‘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便将这茹太素痛打一顿。这才打发出了京师,到这里来做了知府。哈哈哈”。

  众人听了,想着这茹太素当时的模样,不禁都忍俊不禁。

  


第八章 【燕晋相斗】


  借着茹太素的笑话,朱棣总算把众人逗笑,舱内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朱樉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拉着朱棣回到席间, 指着朱棣笑道:“哈哈哈,原来只觉得四弟你平日里深沉,在军营里则勇武豪气,不想说起笑话来也是一把好手啊,哈哈哈,好,好,算哥哥我把你看左了。来,来,哥哥我在这里也借酒向你请罪”,说着朝朱棣举杯一饮而尽。

  朱棣忙也举杯饮了,正沉吟着如何开口,不想在一旁一直冷峻不语的晋王朱棡忽然插嘴,阴沉道:“嘿嘿,四弟此番来得突兀,总不会只是来寻我们喝酒的吧?”

  朱樉其实一直也在揣测这个不速之客的来意,只朱棣进门便说了戗杀护卫的事,打了自己一个下马威,扰了自己心神,此时见朱棡提起,也闪着眼,似笑非笑地问道:“嗯,三弟说得不错,我也正想问呢,四弟你怎的忽然来了山阳?又驾临我这行舟呢?哥哥我可是受宠若惊啊。哈哈哈。”

  “嘿嘿嘿”,朱棣嘿然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若无其事地给朱樉、朱棡二人斟了酒,抚了抚额,淡淡道:“二位哥哥难道忘了,我此番也是要到北平就藩啊!这一段行程跟哥哥们倒是同路呢!”

  “哦”,朱樉沉吟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朱棡却嘴角吊着冷笑又道:“哥哥我们是父皇的不孝子,没什么本事,只会飞鹰走狗。我们此番停在这山阳看雨听风,吟诗唱曲。莫不成四弟你也来这山阳县寻仙问道来了?”说着又故意上下打量着满身污泥的朱棣揶揄道:“嘿嘿,四弟在空印一案中名动天下,朝中何人不知你是我大明的股肱柱石?来哥哥我们这行舟吃酒听曲儿?这可不像四弟你的做派呀?嗯?”

  朱棣知这晋王朱棡的脾性,此时见他挑衅,心头虽也愤懑,想了想却自失一笑,忽然举杯朝二人道:“三哥莫要取笑我了!不过,我此番前来还真是有求于二位哥哥。还请二位哥哥高抬贵手!”

  “什么高抬贵手?有求于我们什么?”朱樉不禁疑惑,举杯却是不饮:“四弟你说清楚点,打什么哑谜呀。”

  朱棣也放下酒杯,凑近了恭敬笑道:“弟弟我本是要走邗沟,绕道通济渠上北平。只是。。。。。。嘿嘿,弟弟的船队来到这邗沟便走不了!”

  “走不了?”也不知朱樉是真是假,只见他愕然道:“怎的就走不了了?莫不是雨势太大,风高浪急?”

  朱棣嘿然一笑,抿了一口酒,也不言语。

  朱棡冷着眼看了看他,冷哼了一声,朝朱樉道:“二哥,四弟是嫌咱们的船队挡了他的道儿了。你还不明白么?”

  朱樉一副恍然大悟模样,拍着额头歉然道:“哎呀,该死该死。是哥哥我考虑不周,不想竟然挡了四弟的大驾了,。该死该死。”

  朱棣忙一把拉住朱樉,笑道:“二哥何必如此?是弟弟我走得太快了些。原想着二位哥哥早在一月前便已出发了,还以为你们早已经到了封地了的,不想却在这里碰上。这才堵在了邗沟。只是邗沟水深,不易抛锚,弟弟实在无法,这才来拜见二位哥哥,求哥哥伸出援手,解我之急啊。”

  说起来朱棣这话说得已经算是忍气吞声、十分客气了,不想还是被朱棡抓住话头,将身前的酒杯推了推,忽然沉了脸,冷笑道:“哦?四弟是说二哥与我就藩懈怠么?都说四弟豪气,是咱们兄弟中最英雄的一个,可说话这么藏着掖着,可有些名不副实了吧?”

  朱棣见他故意刁难,也不禁勃然变色,沉着脸觑着朱棡。

  眼见着朱棣就要发作,朱樉嘿然一笑,也起身站了起来,挡在二人中间圆场道:“二位弟弟不要意气用事,都是自家兄弟嘛”,说着又指了指朱亮祖等人:“还有这么多官员在,没来由地让他们瞧什么热闹?若是传到父皇耳朵里,咱们免不了又要受他老人家训斥了。”

  朱棣咬了咬细牙,想了想,情知此时不能软下来,便拿定主意,冷着脸沉声道:“哼,北平乃是边防的军机要地。曹国公李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