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燕王朱棣 >

第40章

燕王朱棣-第40章

小说: 燕王朱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朱元璋所察觉,却因朱棣在空印案中得了彩头,朱元璋不仅不加责罚,反而为避皇后马氏的讳,给马和改名为郑和。此在前文多有赘述,在此并不多提。

  却说郑和抬头看了看朱棣,见他兀自沉思,倒似自言自语,想了想便脱口道:“我觉得在北平好些。”

  朱棣一愣,扭头看着他:“哦?为何?”

  郑和嘟着嘴,沉吟道:“嗯。。。。。。在应天有万岁爷坐镇,殿下们都受到管束,大志难伸,大情不露,太不痛快。去了北平多好,虽然听说冷了一些,可毕竟是皇帝老儿呆过的地方,想也差不到哪儿去。又能自由自在,那多好。”

  “哦?哈哈哈”,朱棣不禁忍俊不禁,笑着拍了拍郑和的头,调侃道:“大志难伸?大情不露?哈哈哈。。。。。。你且说说,你有什么大志大情呀?也让本王听听看,品评品评如何?”

  郑和脸上一红,低着头讪笑,一边蹉着脚一边说道:“这。。。。。。这不是我说的,是道衍大师傅说的。”

  “道衍大师说的?”朱棣愕然,正色道。

  这道衍本名姚广孝,本是径山寺的一名和尚,经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推荐进京祈福,岂料与朱棣因缘际会,能参透天机,料事无有不中,已是朱棣须臾离开不得的智囊。只此番朱棣奉命就藩北平,道衍却因皇命在身,只能留在京城太庙祈福,不能随行。这也是朱棣这些时日心中抑郁寡欢,无从排解的一个缘由了。

  “嗯,大师傅说这是刘伯温早年作的《烧饼歌》里便已提到过的”,郑和一个少年,哪里能懂得朱棣的深沉心思?

  “诚意伯刘伯温?”朱棣更加吃惊:“《烧饼歌》?那又是什么?它怎么会提到北平和应天?”

  “有”,郑和一本正经地说道,一边皱眉回想一边吟唱起来:“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都城固,防守密,似无虞,只恐燕子飞来矣。”

  “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都城固,防守密,似无虞,只恐燕子飞来矣”,朱棣默默吟诵,似隐隐有所悟,却仍觉有不少疑惑,不禁诧异地看着郑和。

  郑和见朱棣似在怀疑自己,忙道:“嗯,嗯,道衍大师傅就是这么唱的。”

  “那。。。。。。道衍大师是否有说这首歌谣是何意?”

  郑和蹙了蹙眉想了想,忽然点了点头:“大师傅说歌谣里的燕子就是指的燕王殿下。说什么。。。。。。应天府的地势前凸后凹,宫城不固,并非殿下的福地。”

  “哦”,朱棣不禁沉吟,这才隐约想起宫里以奉天殿为线一分为二,前高后低,确是不平。每逢雨天时,奉天殿后的檐下必有积水,朱棣少年时常与诸皇子在那水中玩耍,惹得舀水的太监宫人又是气急又是无奈,思之犹如昨日之事。

  正当朱棣感慨之时,一旁的郑和忽然指着前方惊呼道:“咦?殿下快看,前面的船队怎么越来越缓了?”

  朱棣顺着郑和手指的放下看去,果见前方水波越来越淡,船上的旗手正不住朝这边打着旗语。朱棣料知必有变故,忙吩咐道:“快。。。。。。快令船夫缓缓停船,再给后面的船队打出旗语!”

  此时船上的船夫早已看到了前方的旗语,正缓缓用劲倒划木浆,以阻水势。却在这时,一艘小舟飞快地从船队前面划了过来,停至跟前,搭上木板,跳上一个壮汉来。

  壮汉光着膀子,皮肤黝黑,身材极高大,满脸的络腮胡犹如密箭一般直直地生在脸上,浓眉大眼,走路虎虎生风,十分的孔武有力。硕大的雨珠子打在他身上似乎也浑然不觉,径自来到朱棣跟前拜倒道:“殿下,前方便是邗沟尽头,名叫山阳县的一个去处。山阳县到江都这一段淮水水势太浅,且是逆流,得找一些当地的纤夫将船队拉过去才行。”

  朱棣看了看来人,却是自己的前几年收罗进府,现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的朱能。早年朱能为了寻父流落应天,靠卖艺摆擂为生。不想燕王朱棣在大婚前出府闲逛,在街头看见了朱能摆的擂台,那时一名少女在擂台上使巧计赢了他,那少女却不是别人,便是如今的燕王妃徐仪华了,说来这朱能也算得是朱棣和王妃徐仪华的半个媒人了。

  而后朱棣为捕杨怀宁灭门案中走脱的杨府管家杨英,在土城又一次偶遇无端被疑的朱能,见其憨厚勇武,便收入府中做了护卫。几年下来,这朱能果然忠勇无匹,已是升任了燕山中护卫副千户了。

  朱棣并不熟识这水路的门道,不禁皱了皱眉:“要纤夫?那便去找一些过来便了。”

  朱能却虎着双眼如灯,摇了摇头:“殿下,要寻纤夫不难。可也得咱们的船队得出了邗沟才行。否则邗沟水又急又深,不易抛锚,船停在水上会被冲走。”

  朱棣这才寻出里面怕有些隐情,扶起朱能问道:“那。。。。。。船队为何不出邗沟?”

  朱能咬了咬牙,脸上露出愤懑,冷哼了一声:“哼!邗沟出口泊着两支船队不肯走,阻住了咱们去路!咱们是走也走不得,回也回不了。”

  “怎么?还有两支船队堵住了咱们的去路?是何人的船队?”朱棣双目圆睁,已是动了怒。

  朱能看了看朱棣,咽了一口唾沫,低着头咬牙恨恨道:“是秦王和晋王。”

  


第二章 【王府护卫】


  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二子和第三子,与太子朱标同为李妃所生,三人一母同胞,虽性格迥异,却都地位尊崇,其中尤以秦王朱樉的势力遍布朝野、手段阴毒,无人敢惹。

  朱棣在诸皇子中素来位卑,虽经空印一案一跃而起,但也因此招来不少猜忌。若说燕王朱棣原先像个局外人、不引人注目的话,那现在的燕王可说是早已成了皇子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么一个曾经卑微之人跑到自己的头上,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么一个人更得皇帝爱中、更受百官的推崇。

  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奉命就藩的时间比自己足足早了半个多月,怎么还会在这里碰上?这兄弟二人又怎会凑在了一起?还挡了自己的去路?

  朱棣撑着伞站在雨中,只雨势越发的大了起来,硕大的雨珠滴落在夹板上溅得老高,已将朱棣的长筒皂靴都淋湿了一半。朱棣却浑然不觉,只皱着眉沉思,却越想越觉得这里面透着蹊跷。自己虽无意惹事,可既然事已临头、避无可避,就算是龙潭虎穴也只有闯上一闯了。

  想着朱棣踱回船舱,由王妃徐仪华服饰着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整肃了衣冠,带着郑和便要出门。

  徐仪华此时出落得越发的温婉动人,也没了婚前的刁蛮任性,只那一份将门虎女的精明气仍旧藏在眸子里遮掩不住,见朱棣就这么要走,不禁忽然叫住了:“殿下便只带郑和过去吗?要不将朱能也带在身边吧?”

  从旁侍立的朱能因与王妃徐仪华有擂台比武的渊源,心中一直对这位王妃敬仰有加,甚至甚于朱棣,此时听王妃如此说,也上前一步道:“殿下,郑和虽然机灵,可毕竟瘦弱了些,带上下官也好替殿下划舟不是?”

  朱棣微一沉吟,想着此番前去也不便带兵刃。而朱能一根长绳使得出神入化,与兵器无异,也不招眼。想着便点了点头,踏步进入雨中,一行三人登上小舟,招呼船夫向邗沟出口处秦、晋二王的船队划去。

  江南的雨水历来丰溢,尤其在春夏之际,常有暴雨。只今年的暴雨下得过于出奇,自朱棣从应天出发北平就藩,接连一月都未有停歇,苏、松、嘉、湖四地洪涝过处,屋瓦、牲畜、田产无一幸免,死者无数。一时间江南这样的鱼米之乡竟然哀鸿遍野,灾民们纷纷背井离乡四处乞食,人数不下十万之众。

  因小舟狭小,并不设船篷,朱棣由郑和撑着雨伞遮挡雨水,铁搭似的身子立在中央纹丝不动,只是皱着眉想着心事。

  朱能则早脱去了衣衫,赤着膊,露出小山一样的黝黑身躯,身上肌肉横生,十分的唬人。朱能却是坐不住的性子,不住在船上踱来踱去,一会儿去指挥披着雨衣斗笠的船夫,一会又远远地看着另一侧正在忙碌着抛锚的船队不住比划,真个闲不下来。

  郑和不禁瘪了瘪嘴:“朱能大哥,你能不能消停一会,别在这小舟上像头水牛一样的来回捣腾了?不见这小舟都快被你掀翻了么?若是惊了殿下,瞧你怎么担待?”

  朱能听了一愣,觑了觑被郑和逗得嘴角含笑的朱棣,脸上一红,抹了抹眼角的水珠讪笑道:“这。。。。。。这。。。。。。嘿嘿嘿。。。。。。。我不是在看咱们船队怎么抛锚不是?”

  “抛锚?这邗沟深得跟无底洞似的,怎么抛锚?”郑和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向船队。

  朱棣也忍不住侧目。

  朱能却是一笑:“嘿嘿嘿。。。。。。还不丘大哥想出来的主意!”

  “哦?丘福?”朱棣不禁诧异:“他想出的什么好主意?”

  “殿下您瞧”,朱能笑指船队上正在忙碌得侍卫和船夫,只见他们有的逆划着船桨阻着水势,有的正搭着木板跃入邗沟一侧的林中:“邗沟水虽深,可是两侧却林密树壮,他们这是用缆绳将船头绑在邗沟一侧的树上,再用竹篙抵住船尾。如此一来,便与抛锚无异了。只是眼见水势越发的急了,竹篙想来也只能支撑一时,撑不了太久。”

  “哦”,朱棣赞许的一笑。

  这丘福本是中都凤阳人,少年时便出家,却不念经,只是四处游历习武。直至洪武初年,朱棣独自游历禅窟寺时正遇着这丘福在禅窟寺门口跪了三天三夜,一心要拜一指禅的高手玉云和尚为师。玉云和尚因其俗念太重始终避而不见。朱棣见丘能年已而立,性子憨厚淳朴,心中顿生爱才之心,便收为门下,至今已然过去数年。而丘福也因其憨厚仁德、见多识广、勇武忠诚一直深得朱棣信赖,在应天府时,燕王府的内外护卫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