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大人,昨晚入夜代州被攻,安信军闻讯起兵弛援。半道遭辽大军阻击,死伤大半,现已向西南退走。不久辽军又攻五公城,本可以守住,不想城内混进不少奸细,趁守军不备打开城门。三万永宁军还未赶到,城池便已失守。”
“那三万永宁军呢,现在哪里?”
“永宁军本想乘乱夺回五公城,攻到一半,阻击安信军的辽军骑兵忽从左后包抄。三万将士已……已全部阵亡。”
李江北浑身一抖,嘶吼道:“涞水呢,涞水怎么会失守的?!”
别一人跪倒在地,愤声道:“涞水守将暗中通敌,辽军一到便打开城门投降了……”
“投敌了……完了……”李江北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完全没了注意,昨晚还对易州的防御信心十足,不想在一夜之间二处要害接连失守。如此一来东、南、北三面全部落入辽人掌握,西面的代州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抽手兵力来支援易州。后方真州一线倒是有近八万的禁军,但路程太远。凭现在易州的兵力加上刚刚赶来的铁卫营撑死也就七千人马,等他们赶到,易州早就被辽军夷为平地了。
就近的只剩下安信军不到三万败军或可一用,但现在一时又不知他们去了哪儿。依现在的情形,他们多半只会自保,易州已经很难守住,他再过来不是找死吗。李江北只是个文人,一想起辽军的铁骑弯刀就在眼前,不由全身发抖不知如何是好。正好看到徐诚忻走进来,顿时象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冲过去一把抓住道:“徐将军,这可如何是好,好何是好……”
徐诚忻刚刚了解形势,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做,见他失心疯一样只抓着他的袖子喋喋不休,只得耐着性道:“李大人稍安勿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好怕的。”
“挡不住啊,徐将军。”李江北颤声道:“易州已经无险可依,城内兵微将寡,将军要早做打算啊,若让辽军团团围住,便再也无回旋余地了!”
徐诚忻目光一寒,沉声问道:“依你说应该怎么办?”
李江北迟疑一下,终于说道:“易州已经成为孤城,辽军一旦侵入境内,骑兵转瞬即到。不如乘敌军未成合围之势速速遁出北门投靠代州高继宣,如此合兵一处方有活命的机会啊。”
“不可!”徐诚忻还没发话,边上一人先已叫起来,“易、代二州向来互为犄角,一存俱存、一亡俱亡,若易州失守。辽军便可毫无顾忌地围攻代州。到时我们还是死路一条。再说我们一走,城中的百姓怎么办,辽人嗜杀成性,一旦入城必然血流成河。不如在此拒敌,等待援军到来……”
“放屁,”李江北冲他吼道:“就凭几千兵马如何挡得住辽军主力?援军,等援军赶到这里早就城破人亡了,曹方,你是想置我们于死地不成!”迫于上级的压力,曹方只得退下,表情却是十分激愤。
徐诚忻看了看在座的易州大小官员,道:“你们还有谁与李大人一样想放弃易州的?”
十多名文武官员略一迟疑,先有一文官道:“下官觉得李大人言之有理。”众人见有一个起头了,纷纷附和,竟有一大半同意逃跑的,他们七嘴八舌大谈撤退的必要性。徐诚忻想不到这些官员如此胆小,真是越听越火大,猛地拔出腰刀往桌子上一劈。吼道:“听好了,从现在起,谁要再敢说放弃易州,老子先砍了他的脑袋!”
大厅里瞬时安静下来,徐诚忻背着双手恶狠狠地看着大家,那把刀插在桌子上不停发颤,闪出阵阵寒光。乱世必须用重典,这些文人嘴巴厉害,太容易蛊惑人心。要是把这些话传出去,下面的士兵和百姓早就先吓破胆了,这仗也就没法打。
徐诚忻见把他们镇住了,便安慰道:“其实辽军并没有那么可怕,你们想想,那涞水和五回是怎么被攻破的。一个是城里混进了奸细,里应外合给破了,一个是守将里通外国做了汉奸才丢的。辽人擅长的是骑兵,攻城不见得怎么样,你们怕什么。”
“徐将军说得是,守城为上策,一旦出城,辽人的骑兵很快就能追上来,那才会将我们置于死地。”
徐诚忻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就是易州把总曹方?”
“正是末将。”
“好,让你的人马上看紧城门,禁止通行,若有来历不明的靠近城门立即射杀。五公城的教训就在眼前,不得不防。”
“遵命。”曹方见主将决心很大,顿时定下心来,走到门口吩咐几声将命令传了下去。
李江北等人刚刚被镇住,现在又缓过劲来了,见徐诚忻全没有撤离的打算,不由大失所望。但他们又不敢再去劝他,只得一声不响坐在那里另想办法。
徐诚忻看了他一眼,也不指望他能帮什么忙了,便冷冷地说:“李大人,你想走我也不拦你,不过易州城里的士兵你一个都不能带走。更不可在外面胡言乱语,出城时换下官服,免得惊吓了易城百姓。”
李江北平时自认为还有些气节,没想到事到临头心中害怕难当,不免有些愧疚。犹豫半响才长叹一声,对着徐诚忻长揖一礼转身去了。那些与李江北持相同想法的一干人忙不迭地紧随其后。
第91章:群众路线 '本章字数:3384 最新更新时间:2014…09…09 07:00:00。0'
从目前的情形看,辽军的这次进攻应该是早有预谋的。他们一直在代州一带巡回,把别人的注意力都拉过去,又暗暗地把重兵拉到易州一线。但就算如此本也不能轻易得手,恨只恨城内出了汉奸,汉奸这玩意从古至今都是危害最大的东西。可笑朝中那帮大臣在还讨论该不该派使臣去抗议,人家却这么轻而易举地动手了。
据报涞水一线有辽军先锋兀衍率三万兵力,拿下涞水后直接向易州方向挺进。五回岭的辽军有一万五千余人,除留下五千守城,加上从西面合围上来的四万,共计五万余人已经向飞孤、代州方向前进。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代州合围,然后一举拿下,因为现在易州已经不能牵制他们了。
兀衍的三万骑兵想要继续南下必须先解决后方的易州,昨晚的那一仗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轻松了。虽说守将开城投降,但城外还有广信军大营,那广信军和他们人数相当,本以为是场恶战。不想宋军毫无战力,一触既溃,辽军乘势追击,如砍瓜切菜一般,三万宋军只剩下几千人马向南逃窜。
兀衍大为奇怪,要不是担心有诈那几千宋军也活不了命去。后探子回报,前方并无异样,宋军真的败走了。兀衍听了哈哈大笑,早知如此一路追下去,必能全歼广信军。这样一来,他信心大增,在他眼里宋军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哪能与契丹铁骑相比。于是他毫不停歇地调转马头向易州城进发,易州城只有二千守兵,拿下它只是转眼间的事情。
此时,易州府衙的议事厅内已是一派紧张繁忙,各级军官、差役进进出出,不断地从这里接到命令然后下去实施。易州城内有百姓二万多人,守兵二千。这里本不是前线,一般用来调度指挥,储存粮草辎重等物。加上铁卫营也只有区区七千兵力,就是把城里的百姓算上去也没有兀衍的辽军人多,这一仗可真是凶多吉少。
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城里的百姓知道了自己面临的危险。又有人传言易州刺史已带随从离开,虽早有安民告示贴出,但依旧人人自危,不知如何是好。一些胆小的已经开始收拾行装打算南下逃难,其余人一看纷纷学样,不一会儿这支逃难的队伍就越来越大,向城门口涌去。
“站住,将军有令,有敢靠近城门者格杀勿论!”城墙上一节级厉声大吼,在他身侧一排弓箭手已经箭在弦上,只等他一挥手就能洒下一阵箭雨。
百姓们一时不难动弹,停了一会儿人群中开始响起妇嬬儿童的哭泣声,人群又开始燥动不安起来。有一中年汉子走上一步拱手说道:“这位军爷,我们只是普通百姓,这兵荒马乱的只求能活个命,求大人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节级不为所动,只是一脸冷酷地说:“这是军令,无人可以违抗!”
“我们不想死啊,放过我们吧!”
“李大人都已经逃走了,我们留在城里等死吗?!”
“是啊,当官的都走了却把我们老百姓当成了替罪羊。辽人要杀我们,连你们也要杀我们吗!”
。……
百姓们七嘴八舌,越来越激动,队伍又开始缓缓向前移动。“放我们出去!放我们出去!”
“嗖”得一声,一支狠牙箭落在队伍的最前面,队伍被勉强制在原地。节级又从箭袋抽出一支搭上,喝道:“此箭为界,若再敢有靠前者杀无赦!”
一支弓箭队有五十人,下面的百姓却有上千之众,而且越聚越多。他们仗着人多势众互相鼓舞壮胆,叫骂声也越来越激烈,形势大有失控的危险。而城墙上也有更多的弓箭手正在向这边聚集,一旦百姓冲向城门,他们会毫不留情的射杀。
“宋军要杀老百姓了,宋军要杀自己人了!”人群中许多人开始情绪崩溃,都不知道自己的嘴里有叫些什么,和着小孩和妇女们的哭喊,已经乱成了一团。
“咣”,一声巨响,所有人都一怔,大家用惊恐的目光看向城墙。只见一位全副披挂的年轻将军站在城头,他左手举着一面铜钹,右手握着一把短铳。他见百姓安静下来,将铜钹一扔落在众人面前,发出“喀”的一声破响。前面的人仔细一看,只见铜钹中间已经裂了一个洞。
这人自然是徐诚忻,他听说这里有百姓闹事,急忙出来看看。一见这阵势不敢大意,强敌当前,要是自己内部再乱了,这仗就不用打了。他站在城头想让大家静静,可百姓们的情绪已经有些失控,哪里有人愿意听,只顾自己在那里叫骂哭泣。情急之下,他更让人找来了这面铜钹,钹是古时的打击乐器,本来声音响亮,再加上他用火铳一射,果然将大家给镇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