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65章

皇帝,哥罩你-第65章

小说: 皇帝,哥罩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他也没逍遥多久,因为皇帝的银子已经拨下来了,不多不少正好十万两。就这区区十万两银子,哲宗也给高太后与那帮老臣说了不少好话。紧接着位于马步街何清源的宅子也办妥了交接手续,为了方便管理,一家人立即搬了进去。为表重视,哲宗亲自题了“知天下”三个字送过来挂在大门上。
  这报社本是为哲宗筹军饷的,名义上说是沈晚晴私办的,其实它就是皇帝的企业。朝中的大小官员岂有不明白的,所有各种手续办起来可谓神速。可以提供方便的都提供,不能提供的创建条件提供。
  晚晴第一次主持这么大产业,自然是小心冀冀,但求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每天跟徐诚忻在一起就是讨论这些事,整个人跟着了魔一般,晚上徐诚忻想耍耍流氓都不能得手。痛定思痛,感叹到:女强人老婆真的让男人很有压力。
  有官方背景、有徐诚忻的帮助、又从杭州抽调了几名有经验的老手过来,加上有杭州经验可以借鉴。晚晴虽为女流,这一路程序做下来却是井井有条、顺风顺水。没到一个月,所有人员、物资、网点、印刷厂全部到位。几天以后,东京城的第一份《知天下》全面发行,轰动一时。
  京城里的人口、资源当然不是杭州能比的,再加上这背景硬、规模大,那印刷厂印的根本不是报纸,简直就是印银票的。月儿早就习惯了这种凶狠的赚钱方式,她跟着晚晴时间也不短了,各种套路颇有心得,俨然成了晚晴的贴身秘书。温家姐妹却是头一次见识到,这简直让她们三观尽毁。
  现在晚晴也知道她们姐妹的特殊身份,见她们乖巧可爱,每天都要找些事干干方才安心,全不知道自己已被包养。哲宗偷跑出来过几次,还是假称自己是杜骞。来了之后就跟她们混在一起,不是吟诗作画,就是看她们跳舞。
  温家姐妹开始还有点拘谨,后来见他比自己还紧张,动不动就脸红,自己也就放开了。但年轻人就是容易相处,加上徐诚忻偶尔来插科打诨,几次过后便全无隔阂了。哲宗初尝恋爱滋味,又不得整天厮混在一起,常常搞得他坐立不安、心痒难挠,便一逮着机会就偷偷溜出来幽会。
  哲宗忙着谈恋爱,徐诚忻却忙着筹建新军。他非常清楚,在这个文弱的宋朝想建一支悍不惧死的虎狼之师是多么困难。古人向来重将不重兵,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来自所世的徐诚忻非常清楚提高每一名士兵的素质才是王道。象诸葛孔明那样的奇人毕竟是少数,胜利最终还是要靠士兵们一刀一刀砍出来的。
  经过几天的琢磨,徐诚忻终于将建新军的计划书写了出来。从兵源到编制、训练学习科目、武器装备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论述,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然后又把它交给晚晴,翻译成一篇不足三千字的文言文。徐诚忻感叹:从这一点来说,古人的工作效率比现代人高太多了。
  完成后,他将折子亲自送进宫去,因为若走正常渠道这折子多半会压在三省睡大觉。
  进宫没走多久迎头碰见王旭,他手捧一摞宣纸,后面跟着一手托茶点的小黄门,正埋头赶路。徐诚忻赶紧叫住,问他陛下在哪儿。
  王旭闷声道:“陛下、太后都在景政殿呢。”这帮大人仗着老资格,又有高太后的信任,向来眼高于顶。象王旭这样的宦臣根本不放在眼里,稍有不顺便出口训斥,所以他也是敢怒不敢言。
  徐诚忻奇道:“都这会儿了,他们还在景政殿做什么,经筵不是应该早结束了吗?”
  “谁说不是呢,可今天不知怎么了,太后来了之后那帮老臣精神头特别足。甭说别的,就御史大夫吕大人一个就讲了足足半个时辰,现在还在讲呢!”
  “这么牛?”徐诚忻感叹道:“他们都在讲什么东西,怎么这么话多。”
  “还不是那些老话,什么为君之道啦、御臣之道啦、劝农抑商啦。也不知讲了多少遍了,别说陛下,我听着都……”突然感觉有些不妥,后面的话就敢再说出来了。
  徐诚忻了解他的意思,便哈哈一笑带过,说:“倒是难为你们这些当差的,时时刻刻都得守在下面侍候着。”
  见他还能为自己说句公道话,王旭很是舒心,回道:“这倒算不得什么,做奴才的也是应该的。我只担心陛下天天让他们教训,可真是气闷哩。陛下也真是好脾性,还叫拿些他平时感悟的治国道理去,说是要请教他们呢。”说完他抖了抖手中那摞写满字的宣纸。
  “唷,那你可别耽误了,赶紧去吧,我在这里等等看再说。”
  王旭抬腿刚想去,又对他说:“徐大哥如果没事可以去景政殿外的耳房稍事休息,那里有暧炉香茗,总好过在外面吹风。”
  徐诚忻一听正合我意,便谢了他一起去了。
  到了景政殿门口,王旭进去侍候了,徐诚忻钻进休息室等候。这个房间是专门用来让那些进等候觐见的官员休息之用,里面有个大暧炉,茶水糕点一应俱全。
  他刚刚坐定,忽听到有人在里面打呼。转身一看,见一青年男子正靠在一张太师椅上睡大觉。他的身上裹着一块毯子,脑袋耷拉着,也看不清他的面貌。
  徐诚忻暗想:这哥们胆子可真不小,这地方竟然也敢睡觉,要是让哪位大臣看到了还不参他一本。得,哥既然看到了也不能坐视不理,雷锋精神还是要提倡的。想到这便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刚想叫唤几声,那人却猛得惊醒,蹭一下站起来。
  “杜子骞!”徐诚忻失声叫道。
  此人正是刚从北方归来的杜子骞,他因为急着赶路,一进京便家也不回直奔皇宫。却也和徐诚忻一样碰到了这没完没了的经筵,只得在此等候。不想室内温暖如春,加上他路上少做休息,一旦停下来便困倦难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杜子骞定了定神,终于看清眼前的人,也惊讶道:“小明兄,你怎么在这?”
  兄弟久别重逢,兴奋不已,于是二人重新落座,斟茶拨火,谈论起来。
  他们还没聊上几句,王旭突然推门进来,开口就叫:“徐大哥,快跟我来。”
  “王公公什么事?”
  “陛下让你进去参加经筵之辩。”
  徐诚忻一愣,历来经筵是专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能在里面发言的不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便是才学过人的大儒。一般人别说讲,就是旁听的资格都没有,陛下让自己一个从八品、又无功名的小吏参加,还不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圣命难为,徐诚忻只得无奈地抓抓头皮跟着五旭进入景政殿大厅。
  大殿中央哲宗面南而坐,在他左首不远处,坐着高太后。下面是两排低案,案后均跪坐一人,人数不多只有五个。众人是一色黑簪束发、白色常服。本来白色常服是无官无秩者才用的,但经筵之内不论官职大小品秩高低,唯文学才识为尊,为示公允,便一并为白色常服。
  徐诚忻跟他们比讲经论典绝对是后学末进,不得不怂。便做贼一般蹑手蹑脚地找了个偏僻角落坐了下来,心中暗暗祈祷最好没人看得见自己。
  此时,正在发言的是御史大夫吕大防,只见他且步且讲,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宗宋祖,所述之事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对于那些经史文集更是信手拈来,连那些生僻孤本、野史都纯熟无比。上至高太后,下至众位大臣,听了无不面带微笑、如浴春风,实乃人生一大享受。
  徐诚忻抱着学习的态度也认真听了一会儿,却发现一个问题。他讲的主旨明明是强国要务,他却一个劲的讲着经史名言。用名言来佐证也没什么错,可他又从此处引伸开去,无边无际的大谈圣人言行、史学、考证之事。听着的确让人长知识,可跟前面的论点是越来越远了。
  就好比明明让你写篇新闻报道,你却写了一首浪漫主义长诗。这诗写得的确瑰丽华美,但除了拿来欣赏却毫无用处。
  第72章:经筵激辩 '本章字数:3084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21 07:00:00。0'
  过了一会儿,吕大防总算是讲完了。高太后听了频频点头,道:“吕卿果然博学,不仅学贯古今还且能融会贯通,不由让人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啊!”又转头问哲宗:“皇儿怎么看呢?”
  哲宗啊了一声,忙道:“确如太后所言,吕大人实为国之栋梁也。”
  吕大防忙躬身谦虚几句,施施然坐下,面露得色。
  众人见他露了脸,自然都想上来表现一下。不等太后发话左正言朱光庭立马站起来,向大家略施一礼准备发表演讲。
  左正言是个谏官职,就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这类人一是胆大,二是能说,三是死缠烂打。哲宗一见他起身了,心里暗暗叫苦,心想你要是一吹起来至少也得半个时辰,我还不坐成菩萨了!赶紧说:“朱正言,朕有个问题正想请教于你呢。”
  朱光庭本有一肚子学问要展示,一听这话只得硬生生刹住,道:“陛下有何难题,臣知无不言。”
  “朕听闻圣人治世有本末,其施之也,有先后。然天下之民无非‘农工商兵’四法,依先生之见何为本、何为末、何为先、何为后?纵观本朝,可有漏乎?”
  朱光庭略一沉吟便答:“其实陛下早已言明,‘农工商兵’四法农为先,自然以农为本,‘工商兵’为末。吾观本朝之政应无大恙,只需紧记工兴则民侈、商兴则民诈、兵兴则民贫,唯农兴则国富民安矣。”
  听他的意思是说:手工业好了就会导致奢侈、商业兴旺了就会使人奸诈、兵力强大了便会人民穷困。只有让大家好好的在田里务农才是最好的治世之法。
  徐诚忻听了不由撇了撇嘴,大不以为然,但他也知道古人向来如此。前面出了个王安石倒是很重视经济的,但人一死就又全都恢复原样了。
  哲宗其实是很赞同其父神宗与王安石变法的,但现在是高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