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48章

皇帝,哥罩你-第48章

小说: 皇帝,哥罩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边只听得“叮”的一声轻响,黑衣女子怒道:“玟儿,你干什么?!”
  “师傅,他……他……”
  徐诚忻睁眼一看,那白衣女子也握着短剑立在自己身旁,想必刚才那一剑就是她给挡住了。他心中感激得一塌糊涂,要是能说话,非得叫她几声“亲妈”不可。
  “你这脾气,真是一点都没有改。”老周皱着眉头说:“你要杀的人是我,还不快快动手,一会儿把这些官兵弄醒了又生麻烦。”
  黑衣女子冷笑一声,说:“他们醒了又如何,我照样可以杀你……”
  “是吗,那我们试试看吧。”老周突然高声大喊:“来人啊!有刺客!”
  两人大惊,眼见着院子里的人一个个坐起来,紧接着也纷纷大喊起来。黑衣女子不及多想,照着老周胸口就是一剑。恍惚中似乎看到他对着自己微微一笑,不由得心中一阵纷乱。她又待要回身再杀徐诚忻时,却发现已经没了人影。
  原来,刚才随着老周的一声大喊,徐诚忻突然感觉有人在自己身上一敲,顿时解开了穴道。他不及多想,赶紧就地一滚躲进车底,从怀中掏出火铳防备着。
  黑衣女子再想找已经不可能了,长枪、短刀、弓箭不停地往她们身上招呼。
  “走!”
  话音刚落,一黑一白两个身影瞬时飘出院墙,消失无踪。
  徐诚忻躺在车下,一时不敢露头。突觉得有热乎乎的液体从上面流下来,洒了他一脸。赶紧爬出来,嘴里还嚷着:“老周你太不上路了,吓尿了也要说一声嘛,哥还在下面躺……”
  突然发觉不对劲,上前仔细一看,老周胸口的心脏处有一道创口,鲜血正不断向外冒着。再一摸鼻息,竟已经气绝。他虽已死去,却睁着眼,脸上带着淡淡地笑容。
  徐诚忻呆了呆,叹了口气说:“老周啊,你还是走了。虽说你是个贪官,但走之前却救了我一命,你说我应该骂你呢还是哭你?!”
  官兵们倒是没有伤亡,只是有七、八个被点了穴道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动不了。又没有人解得了,只得让他们干瞪眼,反正过几个时辰就会自动解开。
  过了一会儿,何大人气急败坏地赶了过来,将几个头头脑脑狠狠地骂了一通。老周虽说于他用处不大,但对朝廷很重要。现在周家的两个犯人一个被劫,一个被杀,何大人如何向朝廷交待?本以为这趟差事可以大大捞一把,想不到出了这么档事,回京以后少不得要破些财物了。
  还好那个姓徐的小子命大,有他在,上头应该不会太难为我吧。他抬头看了看徐诚忻,见他一个人低着脑袋坐在地上发呆,有些不放心。不由地走过去,俯身说:“徐公子,你没受伤吧?”
  徐诚忻懒得跟他废话,只是抬头对他咧嘴一笑。他刚才淋了一脸的血,胡乱擦了几把,弄得一付死人脸兀不自觉。何大人猝不及防,突见一张血脸出现在面前对着自己笑,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边上的人赶紧将他扶起来,何大人一脸懊恼,斥道:“你……你大半夜的吓唬谁呢。”说完转身就走,一边还吩咐下人:“派几个人,去把那姓周的给埋了。谁都不许打迷糊,都给我醒着点,若再出岔子,大家都不用回京城了!”说罢,自己先回去休息了。
  几个兵士过来抬尸体,徐诚忻掏出几块碎银递给他们说:“要不是他刚才一声吼,我们指不定就让那刺客给砍了。哥几个辛苦点,将他埋好点,别让野狗给刨了。”
  几个人纷纷点头,其中一人还挺厚道,说:“要不再给他立个碑吧。”
  另一人为难地说:“我们都不认字,这事还得请徐公子来办了。”
  “行,那你把他身上的木枷砍下来,我刻几个字上去。”
  于是大家找席子的找席子,开锁的开锁。徐诚忻拿过木板,想道:“老周啊,你当官太失败了,咱们还是少提为妙。倒是对那女人用情至深,实为罕见,也算是个情种。”
  想到这,便在上面刻了四个大字:花痴老周。
  那几个兵士也不多问,接过来,抬着尸体就去安葬了。
  第二天一早,寿县县令战战兢兢地带着礼物来送行。人是在他地盘上死的,说明他治县无方,这个责任可大可小,全凭何大人说了算,少不得又要化些银子。
  何大人收了银子,心情略好,随便安慰他几句就出发了。
  经过这事后,何大人再也不敢大意了,一心赶路,盼着早日到达京城交了差事。徐诚忻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晚上也不用再睡露天觉,门口还杵两门神。徐诚忻也小心冀冀地,每晚都抱着火铳睡觉。
  就这样紧赶慢赶,竟一路安全的到了汴京。一到汴京,他就被送往刑部。此时,天色已暗,刚走进大门,里面的人听说是杭州来的徐诚忻,都跑来看。这些人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搞得大家莫明其妙。徐诚忻更是沾沾自喜:想不到哥的名声这么大,连京城里的人都想一睹为快。
  送他来的差役好奇地问上来交接的衙役:“怎么你们都认识他吗?”
  “不认识。”
  “那你们都尽是看些什么?”
  那哥们嘿嘿一笑,说:“虽说不认识,但他的名头可大了。如今别说整个东京城,就连皇上、皇太后都知道有这么一号人了。”
  徐诚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奇道:“不可能吧,我没那么大本事啊!”
  “你是没那么大本事,可你家媳妇的本事可大了。”
  “晚晴?”徐诚忻心中一跳,急忙问道:“她怎么了,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那人笑得颇为有趣,说道:“她倒没出什么事,不过她让咱们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忙了不少事。据说,就为你这案子,刑部和大理寺天天吵架。后来,吵得皇太后大怒,一拍桌子就都让我们一边歇着。明天那,我们还得送你去开封府,你的案子现在归他们管了。”
  第53章:大闹汴京 '本章字数:3125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02 08:54:19。0'
  自晚晴离开杭州后,便一路飞奔,除了晚上睡觉毫无停歇,仅用十五天时间就赶到了汴京。这速度竟比一路拔毛的何清源快了五、六天,那月儿丫头年纪尚小,经不住这番奔波,一到汴京便累倒在床。
  幸亏带来的俩名伙计还算精干,在马步街附近的小巷中租了两间民房。也是为了生活起居方便,男女分开各有一间房,又找来了郎中。月儿也只是累着了,加上有些水土不服,喝了药,睡一晚就好了一些。她怕因为自己耽误了姐姐的正事,便硬撑着起床照料自己。
  晚晴见她生活还能自理了,尽管有些不放心,但也顾不了太多了。对她好言嘱咐一番,带着两名伙计就出门去了。
  这次她从杭州带来了许多特别印刷的报纸。这份报纸将杭州贪腐案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源源本本地写了出来。当然,这篇报告的重点不是批判贪官有多可恶,也不是为了宣扬成果有多喜人。重点是为了办成这案子,付出了多少辛劳与努力。
  文中把几个主要事件象说故事一般添油加醋的描述出来,说什么章知府明查;徐诚忻暗防;刘团练引兵待发;杜子骞一锤定音。连紫瑶姑娘也因为传递消息、协助徐诚忻成了有功之人。着重把那晚徐诚忻在依翠轩如何智斗三公子,救下紫瑶主仆的经过活灵活现地讲了一遍。
  章知府、杜子骞、刘团练还有冯虎这一干人自不必说,他们都是朝廷中的人,事成之后有嘉奖有升官。唯有民间义士徐诚忻却惹上了一身官司,然而,这官司又有些不明不白。她将经过说了一遍,故意留下诸多疑点,也不点破。只说那证人李方现已逃匿,但徐诚忻却不知何故正押往京城。
  为博取同情,文章的最后又言徐诚忻的结发妻子沈氏为求再见夫君一面,已独自来汴京。每日侍于刑部门口,甘为望夫石。而义妓紫瑶为了报恩,不辞辛苦,随徐千里奔波,一路服侍,实是令人感动。
  晚晴行文颇有章法,纵观全文,虽无怨言,读之让人生暗恨;虽无悲词,也由不得让人掩卷长叹。
  俩名伙计雇了些短工,将这份报纸在京城各处连发了两天。而晚晴自己果真如报纸上所说,每天立于刑部门口。她本以为最多等上二、三天相公也就到了。谁知那何大人为了捞银子,行程慢得很,一等就是六天。
  再说这京城的百姓,本来对杭州的贪腐案有所耳闻。现在街头巷尾的报纸一发,人人好奇,人人打听。仅两天时间,便传得满城风雨。又有好事者特意跑到刑部门口,一看果然站着一位女子。
  刑部里面的人也发现这几天门口老是站着一位女子,问她只说是等自家相公,也不多言,就随她去了。后来事情闹大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也没怎么在意。
  百姓们议论了二天,突然回过味来了:这中间的是非曲折耐人寻味啊!凭什么你们当官的个个都得了好处,人家一个老百姓帮了忙还惹上一身官司。这官司又是如此糊里糊涂,这中间必定有诈。
  第三天,各种传闻版本纷纷出台,有说好也有说坏的,但更多的人相信徐诚忻是被人设计了。一时间民怨纷纷,把矛头指向刑部,说你们刑部无凭无据,凭什么抓人家。何况他还是对朝廷有功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啊!
  老百姓的想像力是无限了,于是各种黑刑部的段子一个一个冒出来。虽说这些只是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却很能蛊惑人心,第一个跳起来的自然是士林中人。北宋时期言论相当自由,当朝为了鼓励进谏,从来都是不因言获罪。这一政策渐渐的使读书人染上一种习气:以直言犯上为荣。
  特别是国子监的学生,个个年轻气盛、刚直不阿,巴不得找个由头直言进谏一番,不管结果怎么样也是个大出风头的机会。徐诚忻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一帮人商议一番,扬扬洒洒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宏文,联名上奏。
  文中开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