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等王进回话,自个儿一溜烟就没影了。
王进张了张嘴巴,竟一个字也没蹦出来。看了看手中的银票,突然想:刚才他不是说只带了四百两吗,感情这五十两是给我留着的……
回到家里,徐诚忻把事情的经过跟晚晴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把她笑得花枝乱勯,差点岔了气。那月儿一边给她揉肚子,一边也笑个不停,想想又不太合规矩,直憋得小脸通红。
玩笑一会儿,徐诚忻发现回来后没见过吕商英,不由问起。
“你这学生倒也勤快,每天一有空就在书房里研究你的大作。时不时的还写一些文章,我看了几篇确实是文采出众、令人叹服啊。”
“文采出众算不得什么,关键要能经世致用。不过既然我家晚晴说他行,那他一定是行的,将来他要是当个什么官的,我这做老师的也有面子。”
晚晴嗔了他一眼,说:“什么你家我家的,嘴巴又没遮拦。”
徐诚忻脸色一板,煞有介事地说:“难道老爷我说错了,你现在是我的女朋友。什么叫女朋友,那就是未婚妻、是没过门的媳妇。要变成媳妇也就差一顿酒的事情,自然是我家的人了。要不我们今晚就把这酒喝了,免得你牵肠挂肚的。”
晚晴羞得满脸通红,瞟了月儿一眼,见那丫头浑身微微发抖,憋得好生痛苦。
“谁牵肠挂肚了!”晚晴大急,“你才牵肠挂肚,你若再这么胡言乱语我……我……休想再让我照顾你那小弟……”
“别!”徐诚忻一听立时讨饶,“我这弟*弟命苦,都二十多年了还没开过荤,你可不能不管它啊。大不了我多照顾几次你那小妹妹,可好?”
晚晴见他越说越不象话,幸好那月儿并不清楚他们打的什么哑谜。但也是心口扑扑乱跳,又好气又好笑,偏又惹得她浑身发烫。怕他再说出什么胡话来,只好闭口不语,假装生气。
徐诚忻说了一顿胡话,再看看这烛下美人,虽是轻嗔薄怒,却有另一种撩人意态,美艳不可方物,不由得心痒难挠。
“那个……月儿,时间不早了,你先去睡吧。”
月儿觉得有些不妥,迟疑了一下说:“姐姐生气了呢,我陪陪她好了。”
徐诚忻一本正经地说:“姐姐没生气,只是要和我谈些机密的事情,小孩子不能听,快下去吧。”
月儿赶紧答应一声走出房门,顺手将门掩上。
晚晴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腻声问道:“老爷要和奴婢谈什么机密的事情呢?”
“哼哼,先不谈事,来两记家法再说。”说完一把拉过晚晴按在自己怀里,照着她的臀部就是“啪啪”两下。
晚晴娇声惊呼,顿时觉得浑身酥软,只知紧紧搂着他的腰。又觉胸口这儿被一硬*物顶着,真想轻轻地咬上两口。自己的身后却早已一片狼籍,任那双大手在自己的裙底游走。一时间,屋子里春意盎然、体香四溢,令人陶醉……
那月儿刚刚关上房门,才走几步,忽听里面传出这么多动静,不由一惊。心想:会不会姐姐被老爷打了,姐姐平时待我如亲人,我好歹要去劝解一下才是做下人的道理。
想到这,她顾不得许多,小心冀冀地推开门。才推开一条缝就冷不防看到屋里那香艳的一幕,顿时面红耳赤,差点叫出声来。赶紧一手捂嘴,一手抖抖索索地掩上门,慌慌张张地逃也似的走了。
第36章:挖墙角脚的来了 '本章字数:3126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17 10:00:00。0'
自有了专用的印刷厂后,报社的经营终于渐渐地走上了正轨。王进每天一有空就呆在印刷厂,俨然成了那里的厂长。那些工人虽说工作忙了许多,但给的工钱却是翻了一倍,干起来也是劲头十足。
再说那些发行点的掌柜们,这些天也是美滋滋的。每天来店里讨取报纸的顾客越来越多,客流量上去了,店里的生意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再加上报纸上那块豆腐干,虽是寥寥几句,但古人是第一次看报,自不会象现代人那样瞄一眼就放下了。每个人拿到报纸都是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看个遍才肯放手,那广告的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短短几天时间,“知天下”三个字就成了整个杭州城里最大的新闻。每天一大早,各个发行点的门口就挤满了讨要报纸的人群。实在是因为僧多粥少,经常是货一到就哄抢一空。甚至还出现了倒卖的“黄牛”。黑市价从每张三文钱一直涨到二十文,还没有停下来的势头。
现在,不断地回复那些讨不到报纸的客人成了掌柜们最头疼的事情。只得每天向徐诚忻催货,徐诚忻无法,只能印一点发一点,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发行。这倒无意中变成了饥渴营销,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至于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本来对这些街闻巷议的八卦不屑一顾。但吕商英写的那些文章实在是杀伤力过大,有的读了惊为天人,十分仰慕;也有的读了大加批驳,视如垃圾。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两不拨人一方为革新派,另一方为保守派,两方互为不服,常常拿着报纸争论。
后来有好事者直接跑到报社,找徐诚忻理论。徐诚忻也不跟他争,只说:你有本事也写篇文章来。
“写就写!”那人果然跑回家绞尽脑汁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马上叫下人送了过来。第二天,徐诚忻就将这篇文章登上报纸,在它旁边则是吕商英写的另一篇短文,将它驳得体无完肤。
这一来更挑起了保守派的斗志,新的文章源源不断的被人送过来。而革新派也不甘寂寞,人人挥毫泼墨,稿子不断,倒让吕商英省了不少力气。便每天看那文采尚可、观点鲜明的一正一反挑上两篇,一并印发出来。
这样一来,那些写了文章却没被刊出的人不乐意了。凭什么人家可以登报纸,我的不行,难道我是文采比不上他吗?心急的首先就跑来质问了。
徐诚忻一脸委屈,说:“才子您的文采绝对出众,实在是我这报纸篇幅有限,想要扩版加印,但本钱不够。只好先排着队,等前面的都一一刊印了,再把把才子您的文章公布于众。”
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啊!不就是钱嘛,我这儿有五十两银子,拿去买纸,明天就把我的文章给印了!
第二天,“才子”的文章果然出现在报纸上。那才子得意非凡,忍不住将这窍门传授给自己的好友。没几天,这窍门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让自己的文章传遍天下,那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
于是,徐诚忻一边苦着脸收银子,一边不断增加报纸的厚度。渐渐地,辩论的事情变淡了,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文章。可这些文章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是惨不忍睹,发出去难免会影响报社的声誉。特别是唐文龙唐文虎兄弟俩,扔下一本厚厚的诗集和一千多两银子,说:慢慢发,银子不够了就吱声。然后很牛气的走了。
大家讨论了一晚,干脆单独加个副刊。副刊声明:此版专门用来刊登投稿而来的文章,文章好坏全凭大家评论,本报不作一概不管。
那些有文采有内容的文章也就罢了,要是看到一篇垃圾一样的文章,难免会被人嘲笑。有一哥们实在看不下去,写了一篇评论将那些作者一个一个骂了个遍。有了他的开头,就时常会有这样骂人、嘲讽的文章出现。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书生果然安生了不少,诗词文章的质量却提升了一大截。
这里文人小伙伴们正快乐的玩耍着,那些商人也没有闲着。嗅觉灵敏的老板没几天就兴冲冲地打到徐诚忻,他们的要求就两件:一是做报纸的发行点;二是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现在的他并不愁发行,他拿出以前画的城区分布图,按区域、人口等要素适当增加了一些发行点。至于广告,那是多多宜善。他充分发挥后世学到的那些捞钱招数,什么中缝、边、尾,真是寸纸寸金。
价格也有讲究,从小到大、从后到前、加图不加图、纯吆喝型的、新闻型的……各类价格列出一张表格贴在墙上,让人一目了然。
赚来的银子,他也没留着,一部分扩大印刷厂;一部分又召了一帮伙计,让他们到处打探消息。什么八卦、物价、行情、路况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商人们如获至宝,看报已经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一个月以后,报纸再度扩版。那部《西游记》也被以连载形式出现在报纸上,一城百姓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连邻近城里的居民也常常赶来,就为了追读这部小说。徐诚忻干脆又找了一些文笔不错的书生,让他们专门写小说,于是中国历史上又多了几部优秀的古典名著。
这天一早,徐诚忻照例巡视了一番各个办公室。各处员工写文的写文,排版的排版,画图的画图,时有人进进出出,虽是忙碌却有条不紊。再看正厅这内,晚晴一边喝着茶,一边处理稿件,一边还从容地应付上来请示的伙计,俨然一付总经理模样。
本想让她随便干点什么,免得每天闲着无聊。想不到她越干越起劲,各种巧门一点即通,举一反三,竟干得风声水起。她在那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倒让徐诚忻空闲了许多。一有空就东逛逛、西瞅瞅,乐得当个甩手掌柜。
今天天气不错,气温虽一天冷似一天,太阳却是暖洋洋地,不如出去散散步。刚迈出几步,迎头看见月儿手捧着一张纸往里走。
“那是什么?”徐诚忻随口问了句。
“是周公子给沈姐姐的信。”
“嗯?哪个周公子?”
“据说是什么通判大人家的公子,这几天常常给姐姐写信。还邀请姐姐去赏花呢,姐姐都推了好几次了。”
“还有这事,”徐诚忻心中一跳,连忙接过那张纸一看,上写两句小诗:“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两句他并不陌生,乃是《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意思是责怪对方不来约会的情诗。
“尼马,敢挖哥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