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25章

皇帝,哥罩你-第25章

小说: 皇帝,哥罩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坐就坐?我偏躺着。”果然帎着脑袋往上面一倒,架起二郎腿一抖一抖,两眼却警惕地盯着她。
  “可曾看过王相的万言书?”
  “你是说王安石写的万言书,好象没看过,看过也忘了。怎么了?”
  “难怪,”她站起身,正待张口,发现徐诚忻翻身而起,恼火地瞪了他一眼。接着说:“你所写的这些东西虽说大有道理,许多想法甚至闻所未闻,巧妙无比,可惜无根无本。粗粗一看,觉得字字珠玑,细细一想,又如无根之萍,随风摇摆,终究难成大家之言。”
  徐诚忻想不到她开始跟自己聊起文章来了,不由哈哈一笑,问道:“那你倒说说看,这个‘根’是什么?”
  她也不说话,拖过一张白纸,挥毫写下两个字:择术。
  “此乃万事之根本,择术一明,则万事皆有归旨。释者,渡人渡己;道者,奉三清之法;事朱扬,则无爱;皈墨子,难亲尊。以此种种,皆择术故也。而你,择术不明,虽法术详实、巨细罗列,纵罄竹而书,亦不过尔尔,岂能引为治国之策?”
  她之乎者也的说一了通,徐诚忻听着好辛苦。仔细想了想,大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用他的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根据,要有说法有来历。就象新中国建立之初,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属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当时全国上下争论了好久,但现在的小青年早就习惯了“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商品经济下的人们也很少有人再去考虑这些问题,只要能赚到钱就OK了。
  徐诚忻本来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让他去研究这些道理也是不可能的。他觉得只要这些措施实行了,对国对民有好处了,那便好了,管你择什么术。
  “那你说应该择什么术?等等,求你说话不要之乎者也的,我听着好辛苦。”
  斜了他一眼说:“自然是法先王之道。”
  “哪个先王?”见她又瞪眼,赶紧摆摆手说:“知道了知道了,鸟生鱼汤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发展。你怎么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它,用一成不变的策略来应对它?再说了,那些圣人的言行道理,虽有些记载,但流传至今,误解误读的又有多少,你怎么能抓住不放呢?”
  “尧舜事,远难觅;汉唐志,犹陈迹,你这话讲得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你如果读了王相的《洪范传》,就不会有这种迷惑了。”然后她又将其中的精神道理娓娓道来。这篇文章本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徐诚忻听来倒也基本是认同的。
  只是光听她侃侃而谈太没面子了,于是他也将学校里学到的那些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唯物史观一一道来。
  他的这些观念许多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发展的条件下得出的。宋代没有这些条件,她听了自然难以理解,难免要与他争辩。于是俩个人象开学术研讨会一般,你一言我一语,所谈的内容也开始无边无际起来。
  聊到后来,她完全忘记了他们一开始所争论的问题,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观都让他否定了。比如说: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人怎么可能是猴子变的?……
  徐诚忻将她说得一愣一愣的,心里颇为过瘾。直到她跃窗而去,才想起对方是什么底细都没有摸清楚,白白地跟她聊了一晚上。
  这女贼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这么喜欢到这儿来吓人?听起来还颇有些学问,武功又厉害,下次她若再来一定要问问清楚。尼马,来去如此潇洒,跟逛窑子似的!
  第28章:我是来打酱油的 '本章字数:2838 最新更新时间:2014…07…11 10:30:13。0'
  昨天晚上跟女贼聊天太久,徐诚忻一直睡到太阳晒屁股了才起床。
  刚走出家门,迎头就碰见带着一名跟班的冯虎。冯虎一把拉着他就走,边走边说:“徐兄弟快上马跟我走。”
  徐诚忻莫明其妙,问道:“冯大哥,出什么事了吗?”
  “就是上次洒楼一起喝酒的那个杜子骞啊,昨晚我刚回来,就听说他已经来找我好几回了。今天一大早又差人来催了几次,硬要我将你叫了一起去他那里喝茶。这些公子哥,大清早的,茶有什么好喝的……”
  徐诚忻才想起来,上次从洒楼分手后,的确有约过一起再聚聚。可能是走得急,杜子骞也不知道怎么联系他,只好找在衙门当差的冯虎了。
  徐诚忻一想也行,反正我找你们也有事要商量,于是和冯虎一起跟着当差的小厮骑马而去。
  三个人一行出了城门,跑了足足一顿饭功夫,总算来到了一家依山旁水的大庄园,上写虎啸庄三字,倒也霸气。里面又跑出二个青衣小帽的仆人,接过缰绳。那小厮非常利索地带着他们穿过门廊,来到一片足有蓝球场大小的院子里。远远的就听见里面不断传来乓乓乒乒地找斗声,还夹杂着兴奋的叫好声。
  只见院内一间凉亭之内,坐着三个人,正一边饮茶,一边观看场内一个小伙练功夫。那小伙一身劲装,手使一把亮银枪,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时刺时挑、时扫时敲,一路枪法练得虎虎生风。徐诚忻基本不懂武术,看着也觉得痛快。
  杜子骞见他们来了,赶紧与另外俩人起身相迎。徐诚忻看了一眼另外俩人,见一位锦衣玉带,看那风度非富即贵;别一位是一身粗布衣裳,却也不亢不卑,颇有风骨。茶具早已准备妥当,大家都是年轻人,稍稍虚礼一下就赶紧落座饮茶看武术表演。
  杜子骞喝了口茶说:“小明兄别来无恙,今日得知冯大哥当差回城,便急不得请他出马拉小明兄来些一聚。”
  徐诚忻也学着他喝了口茶说:“修鹏这院子倒也别致,依山旁水,是个休闲的好去处啊。”
  杜子骞眼睛看着场内,摇摇头说:“小弟还不曾在此置办房子,这院子是我好友刘武的。我来此地也是一直寄居他的家里,哦……就是他了。”他指了指场中耍枪的那位。随后,他们又聊了几句各自的近况。
  徐诚忻对自己做的事也没隐瞒,先给他通个气,到时候有什么困难也许能让他帮个忙什么的。杜子骞对经商之事不太懂,也没什么兴趣,随口问了几句就聊开了。那锦衣公子,听他们聊了几句忍不住嘴角含笑,微微摇了摇头。
  正这时,刘武已经收枪回来。大家纷纷起身相迎,口中免不了称赞几句。
  刘武只有十六七岁的年龄,长得虎头虎脑,举止却十分老成,对众人的夸奖只是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那锦衣公子一笑脸意,说道:“刘公子这一路枪法真是越来越精纯了,果然是将门虎子,大有刘伯父之风采啊!”
  刘武一抱拳说:“周公子过奖了。”又转头对徐诚忻说:“这位想必就是杜哥哥常常提起的徐公子了,敢问依公子之见,在下这路枪法如何,可否上阵一战?”
  在行家面前,他哪敢胡说,赶紧摆摆手说:“这我可不懂,你要问就问这位冯虎冯大哥吧,他是上阵杀过敌的。”
  冯虎呵呵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在下只懂得拿刀乱砍,公子这路枪法看得我眼花瞭乱,好看!好看!”
  刘武一怔,问道:“只是好看而已?”
  杜子骞见他这么较真,笑着说:“我这位刘贤弟天天想着上阵杀敌,可惜如今天下太平,英雄无用武之地。刘武啊,今天机会难得,这冯大哥可是和辽人真刀真枪干过不少仗的,不如好好请教他一番。”
  大家一听,也纷纷起哄,非要他上场练练。刘武更是大喜过望,一个劲的恳求,言辞较为诚恳。
  冯虎本不是个矫情的人,可自己练的都是野路子,哪耍得出什么套路。便说:“承各位公子看得起,可我自小没拜过什么师。上了战场也只知道拼命,要是前面有个辽狗来与我对打,还能凑合着砍几下,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耍大刀。”
  徐诚忻知道他是个实在人,说这话多半不假,想了想便说:“要不这样吧,你看院子左边有一个假人,你就当它是辽人,耍上几刀也就是了。”
  那假人是由榆木做成,质地坚硬,是刘武平时练习拳法的器具。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冯虎见推不掉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
  只见他从兵器架上挑了一把五十多斤重的大砍刀,然后转身默默地看着那个假人。把它当成辽狗……冯虎不由回忆起那些杀人不眨眼的辽人骑兵。他曾经亲看见许多边城百姓,还有自己的战友都死在辽人的刀下,对他们自然是痛恨入骨。
  大家见他一动不动,只盯着木头人,并不知道他是在酝酿感情。
  “杀!”
  冯虎突然暴吼一声,拖着大刀冲向那假人,不由分说对着它当头就是一刀。“轰”的一声,假人瞬间被砍得支离破碎,连同地上的尘土高高扬起。
  众人被吓了一跳,一时呆住了,竟忘了说话。
  “好!”徐诚忻一拍桌子喊道。
  “好!”第二声是杜子骞叫的,他回头对着刘武说:“刘武,你可看出他与你有何不同?”
  刘武想了想叹口气说:“冯提辖练的才是杀敌之术,我练的不过是演武之术。今天我总算明白为什么爹爹总说我枪法虽精,却没有杀气了。”
  杜子骞点头称是,说道:“战场之上,千军万马,就算你武功再高,枪法再妙,又能对付得了几人。可见上阵杀敌并不需要多少套路,只要简单直接,攻必出全力,但求一刀取敌性命。当然,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武艺越高就多了些回旋余地,这是肯定的。”
  刘武道:“杜哥哥说得是,我记下了。”
  冯虎一刀砍烂了木头人才醒悟过来,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见大家纷纷叫好,感觉他们有些大惊小怪了,连连说献丑了。
  大家重新入座,才聊了几句,那周公子便借故起身告辞。杜子骞与刘武也没有多留,随便客套几句就随他去了。
  几名随从跟着周公子出了院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