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204章

皇帝,哥罩你-第204章

小说: 皇帝,哥罩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诚忻顺手从桌上抄起圣旨往他怀里一塞,笑道:“自己看吧。”圣旨在别人眼里是极其郑重的,岂会轻易扔给别人看。不过在徐诚忻眼如同一封书信,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可小气的。
  大家一涌而上,挤着脑袋观看起来。
  “尼马,总算可以打辽人啦,哈哈哈哈!”还没看完,董统第一个跳起来大笑。众人也是兴奋不已,一副磨拳擦掌,建功立业的时机终于到了。
  刘武是唯一一个把圣旨读完的,读完后略一沉吟,道:“大帅,我们在武州,杜将军在蓟州,估计没错的话此时他也接到圣旨了。杜将军到上京的距离比我们短许多,如果我们同时出发,必须要落后于他们,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为何不能落后于他?”徐诚忻道。
  “圣旨上讲了,先得上京者可封王,除了柴姓,这可是大宋历代来的第一个异姓王啊。”刘武惊道。
  众人一听还有这事,更是兴奋,有几个甚至建议大军立即开拔,免得落于人后。
  徐诚忻知道他们是为自己着想,当然主将封王做为部下也是十分有面子的。可徐诚忻经晚晴与章惇点拨,十分清楚哲宗的脾气,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关系。待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摆手道:“封不封王在我眼里没那么重要,再说我与杜子骞本是兄弟,与你们的交情也不浅,不管谁被封王都不错。”
  “话虽如此,也应当努力争取,也可以大大提升军队的士气。”陈友直建议道。
  徐诚忻笑道:“封王的只有一个,与手下的兄弟何干,士兵们只要奋勇杀敌,朝廷自然均有封赏。至于我,圣上早已有了赏赐,现在你们的嫂子已经是二品诰命,我也知足了。待打完仗,大家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少不了你们。倒是杜子骞,圣上只是褒奖一番,并没见什么实质性的赏赐。我们若再跟他抢功,岂不太不顾兄弟情谊了?”
  众人见他这样说都有些不好意思,一想也有道理,于是就不再劝说。
  “所以,我决定我们铁卫军出武州后先攻取中京,然后再休整几日向西扫荡。西部有大片土地,而且一半是原西夏的地盘,辽人立足不稳,应该不难拿下。待扫平了西面,辽人上京南有杜子骞、东有女真、北有蒙古,上京城不过是一座孤岛。到时如果北府军还没拿下,我们再去攻打也为时未晚。”
  主帅的战略决策已定,众人不再多言,纷纷下去准备。铁卫军拥有强大火器,不管打哪里大家都有必胜的信心,所以说只要有仗打,功劳必是唾手可得。
  第二天,铁卫军十万人马出武州向北挺进。大军有一半是步兵,而且拉着千余门大炮、辎重,行军速度自然是上不去的。好在徐诚忻并无意抢功,封不封王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能打败辽国怎么的都行。
  而此时杜子骞率领的北府军已经先行一步,直奔莱州、锦州一线前进,速度快得惊人。看样子,企图十分明显,就是奔着头功而去。
  两支大军还未开动,辽国早就有所准备。幽云十六州丢失、五万骑兵只跑回来三千余人,辽廷岂敢掉以轻心。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辽国调集了所有能动的军队开始布署,同时开始着手筹建新军以扩充军队。中京是上京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耶律洪基派出精兵五万,另外从各处征调来的守军五万,共十万大军驻守,可谓万无一失。
  让辽国想不到的是耶律辛乙竟然在女真族手里吃了败仗,女真族事情还没解决大宋的部队又打进来了。两线作战是兵家的大忌,再说样兵分两路,总兵力达三十万。这个数字可是辽国全盛时期的总兵力啊,辽道宗耶律洪基急忙把攻打女真的耶律辛乙拉回来准备迎战宋军。
  北府军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在辽人眼里,只有十万人马的铁卫军更为重视。因为铁卫军的统帅是曾经灭了辽军两次的徐诚忻,对于这个人辽廷一直有些摸准。因为依照描述他根本不像个将军,倒像是个地痞流氓,至于他手里的火器去年张孝杰曾高价买回来三座火炮。一试之下完全是闻名不如眼见,只打了三次就报废,还害死了几个兵丁。(张孝杰这个辽国的大奸臣,果然是害人不浅啊!)
  女真族见强敌退去,松了一口气,也不出来追击,借口休整观望宋辽战局。
  首先打起来的是北府军与耶律辛乙十万大军,耶律辛乙回京后立即补满了编制,人数重新到达十万。由于杜子骞行军速度较快,他受命前来阻击。以一敌二岿然不惧,在莱州城外主动出击,与宋军大战一天竟不落下风。直到天黑才收兵回城,双方清点人数,各损失三万余人。
  双方虽然伤亡人数相当,但辽兵经不起这样的伤亡,拼人数是拼不过北府军的,所以只好紧守城门不出。杜子骞攻了几次均死伤惨重,不敢再攻,只得暂时围住城池慢慢想办法。
  与杜子骞相比,徐诚忻的行程顺利多了,一路上几乎没碰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直接来到中京城下。看得出辽人对他很是忌惮,不断地在收缩防线,把兵力集中在中京周围。
  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重要作用。若中京一失,则上京直接暴露在大宋的火力之下,形势将极为不利。
  徐诚忻深知其重要性,不敢托大,在离城十里处便下令安下营寨,同时派出大量斥候侦察周边情况。
  大军刚刚打算安营扎寨,忽听城上传来一阵鼓声,一支辽人骑兵突然从远处急驰而来。显然是辽军想乘铁卫军立足未稳要来个出奇制胜。
  第225章 破敌袭 '本章字数:3078 最新更新时间:2015…03…05 07:00:00。0'
  这支辽人骑兵出现得比较突然,而且速度惊人。幸亏铁卫军比较小心,离城十里就停住脚步开始驻扎。尽管如此,以辽人战马的速度也是瞬息冲出一大半距离,阵前顿时尘土飞扬、马蹄声如狂风暴雨般响起,震得人心脏猛跳。
  铁卫军刚刚开始建营地,后面的一些辎重甚至还在路上,火炮也装在马车上,根本来不及使用。再看前面的地形,虽然略有缓坡却对骑兵来说基本可以算是一马平川,辽国骑兵的优势被极大的发挥出来。
  “列队迎敌!”徐诚忻一声令下。
  其实也不用他开口,董统就已经指挥他的步兵阵前组成防御队形了。士兵们扔下手中活,迅速拿起武器,步兵们竖起枪头、脚踩枪尾,与竖盾护住要害的盾兵顶在第一排。第二排是二万火枪兵,骑兵飞速上马向阵形两侧分散。这种阵形是他们练过无数遍的,只是现在时间紧张仓促应战,队形还没没完全到位辽国骑兵就已经到了眼前。
  “叭叭叭……”
  火枪兵首先开火,掀翻了前排的一些骑兵。
  嗖嗖嗖……
  辽兵的骑射手还以颜色,是抛射。通常来说骑射手因为有马的助力,射程更远一些,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一开始的互射竟让辽人占了优势。箭矢雨点般的从天空落下,令宋军减员不少。但他们的优势只保留了一会儿,一旦进入火枪的射击范围就是辽兵噩梦的开始。
  “沉住气!再近一点……开火!全体开火!”
  随着雨点般密集的闷响,顿时阵中冒起一屡屡白色的轻烟,三段式射击让射击没有一点空档。辽人的骑兵都没有带盾的习惯,就算有盾那马也经不起火枪的轰击,冲在前方的辽兵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成片地倒下去。在离铁卫军两百多步的距离内,辽人都是用尸体铺过来的。
  冲锋中的骑兵是无法停下来的,更不可能瞬间回头,想要停下来只有两种方法,那就是用敌人的躯体挡路或者让自己成为一具尸体。无数具尸体在马蹄下成为肉泥,滚烫的鲜血冒着咝咝的热气,又迅速凝结成黑色的血块。看来从禁军中挑选士兵是个非常明智的举措,不然新兵哪里经得起这样血腥的画面。
  辽国骑兵终于还是冲进了铁卫军阵营之中,迎接他们的是一杆杆锋利的长枪。这些四十五度斜立的长枪可不是上次民夫们的扁担,干脆利落地扎穿战马的胸腹。高速奔跑中的战马产生巨大的冲力,有的甚至直接透过马的躯体刺进骑兵的肚子。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用肉体撕开敌人的阵形。
  可惜的是,铁卫军不是纯粹的冷兵器队伍,否则冲入阵中的辽人骑兵是很难对付的。董统的步兵与一般的步兵不同,他们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敌,而是挡住敌人为后面的火枪主可以全力发挥。
  虽然杀入阵中却怎么也冲不破这道人墙,骑在马的上辽兵成了一个个靶子,在二万火枪兵的狂射下纷纷坠下马背。如果他们是步兵或许火枪手会找不到目标,辽人引以为傲的骑兵在铁卫军面前反而成了一个劣势。
  “击鼓,命骑兵从两侧包抄。”徐诚忻一时没找到高地,根本看不清战场,也不知道这支辽兵到底有多少人马。不过从前方冲击的猛烈程度看来应该不会太多,让骑兵反包过去也许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鼓声有节奏地响起,命令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下去。敌我双方接触没有多久,吕大通与王怀充各带一支骑兵刚刚到位就听到出击的命令,大喝一声顿时万马奔腾,如两条不断伸长的臂膀向辽兵合围过来。
  这支辽兵总数不过三万人马,这次突袭也是蓄谋已久了的。在辽国境内作战他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派三万骑兵去给铁卫军一个吓马威一来可以提振军队信心,扭转近期在军事上的颓势;二来也可以让宋兵吃些苦头,让他们见识一下契丹铁骑的厉害。想不到的是他们碰到了铁卫营,犀利的火枪阵让他们损失惨重,眼见两冀的大股骑兵又合围上来,便知不妙。
  “撤退!全军撤退!”
  主将一声令下,辽兵立即队尾换队头,拨转马头向城门方向迅速退去。就算他指挥得当、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