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罩你-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个,用大船对付游击战一样的倭寇果然还是不好使。这还是在开阔水域,要是在海岛众多、暗礁林立的地方根本只能干瞪。如此看来,自己让明州市舶司先造小船是正确的,面对蚊子一般的倭寇和海盗,船造得再大也如大炮打蚊子一样。
随即又想到,明州海域倭寇这么猖狂,官府难辞其咎。为了应付倭寇,朝廷先后往这儿派了一万多兵马,加上地方部队足有二万。这么多年治下来了,海匪不仅没有压下去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官整天到底都在干什么!徐诚忻越想越气,把丢银子的火全发泄到他们身上。
到达明州港后,徐诚忻一脸阴沉,对前来迎接的当地官员熟视无睹,径直奔向钦差行辕。明州的大小官员久闻他的大名,扬州、江宁各案中被他砍了脑袋下了狱的足有上百人。一见这阵势个个吓得噤若寒蝉,心如擂鼓。大家不敢多言,均老老实实地跟在屁股后面,行至行辕又不敢贸然进入,只等在门口听候安排。
徐诚忻也是故意整他们,顾自己不紧不慢地吃了晚饭,然后独自去书房喝起茶来。
众官员也听说了钦差遭遇倭寇的事,不敢直接去触霉头,明州知府陈逸冲便来恳求刘武。刘武也清楚徐诚忻只是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便装模作样地进书房劝说。
“徐大哥,那么多老爷在门外杵着呢,要不让他们进来聆听您的教诲?”
徐诚忻瞥了他一眼,道:“收了多少银子?”
刘武呵呵干笑几声道:“不多,才五百两银票,回头就去交给帐房先生。”
“算了,你留着娶媳妇吧。”又道:“把几个头头叫进来,其余的都让他们回去吧。”
刘武开心地答应一声出去了。不多时就领进来几个人,明州知府陈逸冲、通判张闻之、海防营兼团练使许延和两渐路转运使范子渊。北宋时期的市舶司长官一般都由转运使兼任,只因市舶司掌管着对外贸易的诸多事项,如同现代的海关一般,事关重大。
徐诚忻还没发话,他们便开始自我检讨了,钦差大人在治下被倭寇所劫,罪责的确较大。本来他们早已计算出徐诚忻到达明州的大概时辰,也派出船只前去接应。但那时正巧徐诚忻正忙着追银子,前来接应的官兵等了半天接不到人,只得回港再做打算。
“行了行了,”徐诚忻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见他们认罪态度较好便不再计较,再说剿匪的事还要依仗他们。“这事儿我也有责任,咱们大家都想想以后怎么补救吧。”
陈逸冲见状,心中的石头总算放下了大半,忙道:“大人在明州海域受倭寇惊扰,下官等罪责难逃。好在有惊无险平安无事,真是万幸,待来日整顿兵马必要将那倭寇剿灭干净。”
“我受点惊倒没什么,可恨的是那一百万两银子,是我筹来造船练兵的,就这么白白地丢了。”徐诚忻一说起来又火起,道:“那倭寇你们也剿了许多年了,怎么就不能剿出点成就来呢?明州是我朝重要的商贸海港,如今却是倭寇海盗横行,你让那些商人如何经商?”
众人听了均面带异色,通判张闻之道:“徐大人,明州这边虽有倭寇却并不多见,朝廷这几年屡次发兵责令征剿颇有成效。如今商贸通达,买卖两旺,些许匪患并无大碍。此事范大人最为清楚,范大人?”
范子渊眉头一皱,道:“此事,此事……明州的商贸的确没什么影响,每日来往商船数不胜数。下官随身带有市舶司粗帐,大人如需查验一看便知。”
听他们一说,徐诚忻倒有些没把握了,难道自己真的那么倒霉,是碰巧遇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倭寇。不过,看这位范子渊似乎有些难言之隐,也许这中间还有什么内情也说不定。
想到这,便说:“如此最好,我这次来明州主要还是为了造船剿灭倭寇。既如此,我便再与范大人谈谈船的事情,你们先回去吧。”
第180章 造船专家 '本章字数:3052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7 07:00:00。0'
众人如蒙大赦,均暗暗松了一口气,忙起身告辞,只留下范子渊侍于书房。
“坐。”徐诚忻笑了笑,又问他讨来帐本粗略翻了一下。果然如他所说,商贸活动甚是活跃,每月所得榷税也有不少。
看完后将帐本往桌子上一仍,说道:“范大人所言不虚,看来明州的海防搞得还是不错的。坊间传闻这一带倭寇海盗猖獗,莫非都是谣言?”
范子渊没有回答,只躬身问道:“久闻大人断案如神、明察秋毫,不知大人对此有何见解?”他表面上言恭礼周,但这话里的意思却似乎在考问徐诚忻。
徐诚忻也不在意,略一沉思,答道:“以我之见,其中必有文章。我徐诚忻向来不信官方文章,最可靠的还是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说这里有倭寇横行,我想大至是不会错的,只是你范大人的帐本想来也不会欺骗于我吧。在一个倭寇海盗横行的地方却商业繁荣,这于理不合,这中间的关窍还得请范大人解说解说啊。”
“大人法眼如炬,下官拜服。”
徐诚忻笑笑,道:“你是两渐路转运使,主理财政。朝廷现在很缺银子,两渐路这几年上缴的税银不少,圣上都心里有数。此次我来明州,虽一再说是要造船,但造船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剿匪平靖海疆?离京前我曾与倭国使臣谈过,他们竟也学辽人问我朝讨要岁币……”
“什么?!”范子渊大怒,急道:“鼠辈倭人竟也……”突觉自己已经失礼,忙刹住,脸上却是一副愤愤不平,还是忍不住打听:“圣上可曾答应?”
“自然不会答应,”徐诚忻虽被他打断了话,不仅不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可见此人也是个有血性的。“不过海疆不平,倭人必会借题发挥,敲诈勒索也不会停。这次圣上虽拒绝了他们,长此以往可就保不准了。”
范子渊将茶盏一放,想了想道:“大人,明州海域地形复杂、海岛众多,是倭寇聚集的重地。朝廷虽屡次派兵剿杀,但收效甚微,实在是难觅其踪影之故。下官虽为两渐路转运使,但无权涉及兵事。大人主事枢密院,既来明州还请施也重典,痛下决心,将倭寇海贼尽数剿杀,则功德无量啊!”
“我倒是有这个想法,不过靠我一个人总是不成的,事情还得要你们大家一起干。”
“大人尽管吩咐,下官定当全力配合。”
“好。”徐诚忻满意地点点头,道:“先说说明州的情况吧,让我有个大体的了解。”
范子渊这才想起刚才那个话题,忙解释道:“其实各地商人早就向官府报怨过了倭寇的事,但官兵剿匪无力,他们也慢慢对我们失去信心。时间久了,就算遭倭寇抢掠也没人来官府报案,反倒变得一付太平景象。老实说,能在明州做商船生意的都是些有些财力的大户,他们能做下去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请镖行护船;二是给海盗孝敬银两,保其一路畅通。更有甚者,直接与倭寇商榷,每月分成于他们。”
“这样一来他们岂不又要增加成本,还能有多少赚头?”
“大人明鉴,所以下官设法将榷税降了些,又减免了几处关卡。这些银子本是朝廷的,现在却要分出一半去,实属无奈。若下官不这么办,明州的商贸必是一片凋零,请大人恕罪。”
“这些情况陈逸之他们不知道?”
“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只是这种状况已经有些年头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倒也不能责怪他们。”范子渊是个厚道人,还忘不了为同僚开脱。
“哼,都是温水中的青蛙。”徐诚忻也见不惯这种碌碌无为的官,道:“这次我既然来了,定要让他们动动筋骨。”
“大人打算怎么做?”
徐诚忻沉吟道:“这事我考虑了很久,人多了没用,关键是要知己知彼,不动则已,一动必须命中要害,急不得。”
范子渊很是赞同,道:“大人高见,不过想要探听各海岛情况实是不易。现在商匪已经结成一气,我们官船一动,他们早就逃得无影无踪。所以想要知彼须得从民间入手,他们所知道的消息远比我们官府衙门清楚。”
“范大人可知道有什么人是最清楚这片海域的?”
“倒是有一个,不过此人行踪很是隐密,而且又不愿与官府打交道。大人如果有兴趣,下官明天就派人去查找此人,过几天必能将其带来请大人亲自问话。”
“哦?你说说看他是怎么一个人呢。”
“此人名叫钟隐,是明州震海镖局的总瓢把子,练得一身好功夫。这倒也没什么,重要的是他对明州这片的海域十分清楚,颇有些威名,别说一般海盗,就连倭寇都对他有三分忌惮。只是他平时很少露面,镖局的生意基本都是交于他的几个兄弟打理。”
“镖局的大掌柜不管生意那去干什么?”徐诚忻好奇地问:“不会是已经金盆洗手了吧?”
“这倒没有,震海镖局有他这面旗帜在,生意是差不了的。至于他本人平常做些什么却是无人知晓,镖局里的人也是讳莫如深。”
“既然如此,你真的有把握能把他给挖出来?”
范子渊正色道:“他再威风还能大过官府不成,只要我们给镖局一点压力,不怕他不乖乖地过来听大人训话。”
徐诚忻一听,这话是不错,但这种地头蛇最是难缠。你要是跟他来硬的,指不定哪天给你下个套、使个绊子,就得不偿失了。对付这种江湖人氏最好还是用江湖上的规矩比较妥当,要是此人能诚心帮忙,剿灭倭寇就必能事半功倍。
“这事官府不要插手,改天我亲自上门去拜访,免得搞砸了。”
“大人,没这个必要……”范子渊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却被徐诚忻摆手止住。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你明天派个小厮来带个路就行。”徐诚忻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说,“范大人主理市舶司,我想了解一下明州的造船技术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