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141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141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茶盏,伊藤博文看着林逸青还在呆呆地看着手中的木叶盏,笑着说道:“林君只顾看这茶盏,却忘记了烹茶之人。”

    听到伊藤博文的话,如月诗织的眉‘毛’似乎扬了一扬,她轻轻的从林逸青手中拿过茶盏,放在桌上,再次斟起茶来。在茶斟好之后,她双手将茶盏捧到林逸青的面前,‘露’出一个恬静的微笑。

    林逸青看着面前的如月诗织,微笑答礼,从她手中轻轻接过茶盏,喝了起来。

    喝过茶之后,林逸青环顾四周,笑着向伊藤博文问道:“不知‘春’亩先生引荐的二位高贤现在哪里?”

    “就在你的面前。”伊藤博文笑着指了指如月诗织和如月香织,“这位是如月诗织小姐,这位是如月香织小姐,她们二人是亲姐妹,诗织是姐姐,香织是妹妹。”

    “‘春’亩先生说笑了,我们姐妹都是以歌舞茶‘花’娱人的艺伎,哪里是什么高贤。”如月诗织嗔怪的瞅了伊藤博文一眼,垂下头来。

    “小姐此言差矣,古来侠‘女’出风尘,怎地算不得高贤?”林逸青正‘色’道,“我观二位小姐,不仅姿容绝美,眉宇间隐隐现有英气,颇有侠‘女’之相呢。”

    听到林逸青的赞美,如月诗织和如月香织心中都是一震,但她们的脸上却并未现出异样,只是倒茶时手微微动了一下。

    尽管她们的动作很是细微,伊藤博文没有注意到,但林逸青却全然收进眼底。

    他刚才这一句话是有意试探,从她们的反应来看,证实了他心中的猜测!

    其实从二‘女’一在暖阁现身,林逸青便感觉到她们不是寻常的艺伎。

    “林先生过誉了,我们姐妹俩能得到林先生这样的赞美,真是开心极了。”如月诗织向林逸青微微一躬,微笑道。

    “今天能够见到林先生,真的很‘激’动,有失礼之处,还望林先生见谅……”如月香织向林逸青郑重施了一礼,说话的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林某不知何德何能,得到二位小姐如此垂青?”林逸青讶异道,“我们以前见过吗?”

    “呵呵,林君有所不知,她们最初,是把你当成了林文襄啊!”伊藤博文在一旁替二‘女’回答道。

    “原来如此!”林逸青笑道,“想是林某的长相,和林文襄太过相似之故。”

    “我们姐妹敬服的,是林文襄的为人和才学。”如月诗织抬起头,看着林逸青说道。

    “噢?二位小姐读过林文襄的文章?”林逸青奇道。

    “林文襄之文,令人读后不能或忘!”伊藤博文想起了看完了林义哲的《请兴海军护海商经略大洋折》时的感受,不由得长叹起来。

    现在那些振聋发聩之言,现在犹在他耳边回响。

    “诗识,你说说,你最喜欢林文襄的哪篇文章?”伊藤博文说道。

    “林文襄的文章,我都很喜欢,但要说感同身受的,便是他给乾国皇太后上的那份关于四民为国之‘腿’的奏折了。”如月诗织答道。

    “噢?”林逸青这一回可是真有些吃惊了。

    “诗织,你给林君背一下这份奏折的内容。”伊藤博文笑着说道。

    如月诗织点了点头,在又给林逸青斟满了茶盏之后,端坐在那里,从容的背诵了起来:

    “……商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畅其血脉也。试为援古证今:如太公之‘九府法’,管子之‘府海官山’,周官设市师以教商贾,龙‘门’传货殖以示后世。当时讲求商法与今西制略同。子贡结驷连骑以货殖营生,百里奚贩五羊皮而相秦创霸,即汉之卜式,桑宏羊莫不以商业起家而至卿相,郑弦高以商却敌而保国,吕不韦以商归秦质子,郑昭商暹罗逐缅寇而主偏陲。美总统躬营负贩,俄前皇彼得发愤为雄,微服赴邻邦考求技艺,研究商情而归强其国。泰西各国,凡拥厚赀之商贾,辄目为体面人,准充议政局员。轮船公司往来外国者亦邀国助,凡事必求便,商情课税必权其轻重。……士农工商四民,犹如桌椅之四‘腿’,如以桌椅喻为国家,则四民为国家之‘腿’,岂有‘腿’之长短不一,而桌椅能不仆之者?……恭读宁煦五十三年谕曰:‘朕视商民皆赤子,无论事之巨细,俱当代为熟筹。’可谓仁至至哉之言……”

    “……夫所谓‘通’者,往来之谓也。若止有来而无往,则彼通而我塞矣。‘商’者,‘‘交’易’之谓也。通商惠工之学俱有渊源。太史公传货殖于国史,洵有见也。国既富矣,兵奚不强?窃恐既富且强,我‘欲’邀彼一战,而彼族且怡‘色’下气,讲信修睦,不敢轻发难端矣。此之谓决胜于商战。故‘欲’富我民,必兴商业。‘欲’兴商业,必得护商,而护商非海军不可……”

    “中土海疆,袤延万余里,泰西各国兵舶奔驰轮转,络绎往来。无事则探测我险易,有事则窥伺我藩篱,从此海防遂开,此为千古未有之变局也……”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四民柱石论

    “今中土既有历年造购之兵轮,又有新增之铁甲、快碰、蚊子等船,并自造巡海快船,宜酌以铁甲以为坐镇,有炮台以为依附,有海口以握要冲,有蚊船以为救应,巡海之船,拟分南洋北洋两大支,无事则梭巡东洋、南洋、印度洋及美洲、非洲、澳洲、欧洲各岛、各埠。由近而远,逐渐游历以练驾驶、习水道、张国威、护华商。有警则北南互为声援,敌窥一路,则守者拒之于内,巡者击之于外;敌分窥各路,则避实击虚,伺隙雕剿。或三路同出,使敌疲于接应;或彼出此伏,使敌无隙可乘。至各路攻守机宜,必籍内地电线互通消息,乃能联络一气。如此而敌犹敢轻犯者,鲜矣。倘现在各船尚未足数,宜竭力购足,俾得成军。仿造快船、碰船、蚊子船各数艘,以备临阵补阙、应猝之用。论者曰:如此布置,非费千百万金不能有成,目下帑项未充,费何从出?不知天下大势,须筹全局。敌之敢于窥我者,以我力之未足也。试观从前海疆有事,一役之费动辄一、二千万金,而百姓之损失尤多,国威之摧挫不少,又何益也?今乘无事之日,筹赀自固,使敌不敢生心,国计民生均受其益。移有事时之用项于无事之时,未雨绸缪,保全于无形者实大……”

    “语云:‘能富而后能强,能强而后能富’,可知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或曰:现下府库未充,赋税有限,公用支绌,民借难筹,巧‘妇’宁能为无米之炊?何曰非能?商市之兴衰,货物之增益,销路之宏远,须仗聪明才智之士思深虑远,而后‘操’奇计赢,‘胸’有成竹。况商业至今日而愈繁,商术至今日而愈巧。泰西诸国,每有国用不敷之时,便借贷于钱商,以济水火,事毕偿还本息,故时能转危为安,此为‘借米为炊’之法,彼国可用,我何不用之?……”

    听到这些在后世也称得上是“振聋发聩”之言,林逸青不由得肃然起敬。

    而林义哲的奏折内容,现在竟然出自一位日本艺伎之口,更令他震惊不已。

    “诗织,你可知道,林文襄这个折子里面,说的最好的,是哪一处?”伊藤博文的问话将林逸青的思绪拉了回来。

    “当是这‘桌‘腿’’之论。”如月诗织象是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掩口吃吃一笑,回答道。

    “诗织为何发笑?”伊藤博文好似猜到了如月诗织想起了什么,笑着问道。

    “就是这‘桌‘腿’’之论啊……”如月诗织笑道,“‘亲王狗吃屎、尚书嘴啃泥、‘侍’郎倒栽葱’,乾国小儿皆唱为笑谈,‘春’亩先生还记得么?”

    听了如月诗织的回答,伊藤博文放声大笑起来。

    林逸青听到“亲王狗吃屎、尚书嘴啃泥、‘侍’郎倒栽葱”这句歌谚,心中奇怪,他知道这当中应该是有故事的,是以没有多问,而是凝神静听。

    “林文襄这个折子,最厉害的地方,便是以‘士农工商’四民喻为国之桌‘腿’,缺一不可,真是绝妙文字!”伊藤博文道,“乾国的那班腐儒书生,又是辩驳不得,而一二亲王大臣为反对林文襄予商民之平等地位,竟然亲身去试四‘腿’长短不一之椅子能否坐稳,真是愚不可及!”

    听到这里,林逸青明白了过来,也禁不住大笑起来。

    林义哲整治这些顽固派的办法,其实也有不少,只是效果也就是折辱他们一番,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一次他那篇《西国圣道考》,便着实为难了这班人一回,这些人本不认同洋人为人,而洋人既遵圣道,则便不能讥以非类了。是故乾国兴办洋务,从此少了一大阻碍。”伊藤博文叹道,“那时我还以为,文章立论能写到如此,已是极致了,不意他又能更上了一层楼,把这‘士农工商’的桎梏也给破了!他是真正的天下奇才!可惜生在乾国,而不是日本!”

    “士农工商,排列有序,视商为贱业,古以有之,而‘欲’兴商利民,非破除此等陈腐之见不可!”林逸青也感叹道,“而要破除成见,何其难也!谁知林文襄竟能做到!今日回想起来,仍觉不可思议。”

    林逸青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熟悉近代历史的他知道,这“士农工商,商为最末”的成见,实在是为难了那一代的中国仁人志士太久太久!

    事实上,东西方的早期文明都是重农轻商,对商业的厌恶是一个共同的早期传统。早期的西方也是一样:“对商业现象的鄙视——对市场秩序的厌恶,并非全都来自认识论、方法论、理‘性’和科学的问题。还有一种更晦暗不明的反感。……对生意人的仇恨,尤其是史官的仇恨,就像有记录的历史一样古老。”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