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猎清 >

第282章

猎清-第282章

小说: 猎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姿色气质,同样不输于她啊!

这真的是个猎户之女吗?

听着钱杏芳笑着向自己请教国外的风土人情,裕德龄也看不出钱杏芳对她有什么警惕之意。相反态度中,多少流露出一丝羡慕跟敬佩之意,似乎对她在国外待过很羡慕。

就在裕德龄陪着钱杏芳相谈甚欢之时,凤翔跟裕勋龄也觉得长松了一口气。至少这两个女人初见面,没想象中那种尴尬的情况出现。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是一回事,可明面上讲不讲不出来,那又是一回事。

见到钱杏芳似乎对国外的风土人情很有兴趣,裕德龄也清楚,这或许是她相比钱杏芳多一些的优势所在。一个愿听,一个愿讲,倒也聊的不亦乐乎。

等到两女聊的似乎很火热之时,一个同样穿着军装,肩上却罕见没有军衔的英武年青人,突然踏进了客厅道:“翔叔,你们来了!”

被来人声音打断的两女,很快一人便起身笑道:“兴华,你回来了!啊!我都忘了,还没做饭呢!你陪他们聊,我先去做饭了。”

‘行了,你坐着吧!这两天身子不舒服,少碰点凉水。菜买好了吗?’

看见钱杏芳有些害羞的点点头,刘兴华笑着道:“那行了,你先陪着客人聊,我去做饭吧!好久没进厨房,今天让你尝尝为夫的手艺!翔叔,你也坐着吧!”

‘好,说起来凤翔也好久没尝过大帅的手艺了!’

望着进来没聊几句,就钻进厨房的刘兴华,裕德龄两兄妹都有些傻眼。堂堂的东北军大帅,竟然进厨房做饭?这礼仪尊卑,就一点不讲究了吗?

可裕德龄必须承认,看着一脸幸福的钱杏芳,她也知道守着这样的男人过日子才叫幸福。虽然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但这才更象一个家啊!

以前在国外的时候,她们一家人居住的时候,也大多都是母亲跟几个姨娘下厨。跟现在回到京师,专门有厨娘替他们一家烧饭,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

实在忍不住好奇的裕德龄便道:“夫人,大帅他经常下厨吗?”

‘不多,平时他都工作忙,只有在家的时候,偶尔我不方便的时候,他才会下厨。不过,以前在漠北的时候,他跟士兵外出之时,也会时常在野外亲自动手烹制食物。’

听着钱杏芳的话,凤翔也笑着道:“夫人说的不错,大帅在野外打猎做饭做菜的本事,比一般的后勤炊事兵都厉害。只要能吃的东西,到他手里味道都极其美味!”

跟刘兴华相处时间不短的凤翔很清楚,这种事情在清廷或许惊世骇俗。到了这位大帅手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军中刘兴华是大帅,在这家里他就一平凡男人。

两人相互的佐证,让初见刘兴华的裕德龄也充满了好奇。虽然这个男人看上去,确实比她想象的更年青。单论相貌的话,也不算太过出众。

可刘兴华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还是让裕德龄充满了好奇心。这样一个处处透露着不同的男人,竟然会是掌握东北生杀大权的东北王,实现出乎意料啊!

没多久,穿着一件围裙的刘兴华,便端着一锅香气四溢的菜到客厅。笑着道:“杏芳,请客人洗手准备吃饭吧!没做什么菜,大家随意吃点好了。”

这样坦然自若的笑容,还有这样随意的言语,让裕勋龄同样觉得不可思议。若是这事传到朝中那些王公贵族耳中,也会觉得他在讲笑话吧!

身为东北军的大帅,衣食起居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这么辛苦争权夺利做什么呢?人活一世,图的不就是名利跟享受吗?

但两兄妹必须承认,或许就是刘兴华这种严己律人的品德,让整个东北军政府,无论军官还是民政官员,都没有清廷官员那种骄奢之气。

连大帅请客吃饭,尚且亲自下厨招待。他们这些底下官员,又岂也挥霍公款大吃大喝呢?

等到两兄妹带着好奇,开始品尝坐在主位的刘兴华,亲自烹制出来的食物时。虽然没那些宫中御厨烹制的美味,但两兄妹都清楚,这个男人真的会做饭。

看着跟个一家之主,热情招呼他们兄妹吃菜的刘兴华。两兄妹也觉得,这个男人真不知道他们的来意吗?这样做,他又是何用意呢?

他们心里怎么想,刘兴华根本没有过多理会。初见这个裕德龄,根据仓储器储存的资料,刘兴华也知道,后世甚至拍过以她命名的清宫电影。

可事实上,裕德龄除了漂亮一些,气质比寻常女子好一些,也没让他觉得有什么不同。对他而言,前世网络通信,各式各样的美女图片,他同样看过无数啊!

那怕单论姿色,钱杏芳依旧不输于她。拿这样的美色诱*惑别人或许行,但想诱*惑他这位穿越人士的话,清廷这回注定是要无功而返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帝制还是共和

光绪三十年(1904)对东三省百姓而言,是个难得的安平年。执政东北的东北军,这一年根本没发动任何军事行动,似乎真的满足于目前所占领的区域。

只是有心观察的人便知,这一年东北军在专注于民生发展的同时,同样没放松对军队的扩张。那怕各城防部队,看上去人数似乎没什么变化,正规军规模却扩大。

伴随着刘兴华主导的军政分离正式实施,东北军下辖三大军区,军一级的部队就多达六个。按目前东北军,每师一万人左右的编制,每军配属四个师。

这样算下来,抛开各城的城防军不算,刘兴华手中可动用的正规军兵力,就超过二十万。这二十万精锐之师,很大一部分都经历了实战的洗礼。

就在所有人觉得,东北军下一部有何计划之时。三十一年春,由刘兴华出资修建的长春至朝阳铁路正式开通,这意味着东三省实行铁路全覆盖。

这条全长近六百公里的铁路,只是刘兴华主建铁路的第一条。还有一条长达一千二百公里的铁路,由哈城到漠河的铁路,目前还未能全线修通。

相比漠河那边的地质条件不太好,施工难度比较大。长春至朝阳这条铁路,却显得相对快了不少。有了这条铁路,盛京跟吉林百姓联络也更为快捷。

跟清廷在东北修建铁路不一样,刘兴华在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没给洋人出让一份铁路股权。就连铁轨。都全部采用东北钢铁厂生产的铁轨。

真正跟洋人们采购的,则是在铁路上行驶的火车。这对于洋人们而言。自然也是一个难得的大订单。而很多人知道,这条铁路修通。意味着东北军调兵将更为快捷。

除了这条主铁路修建完毕,东北三省的公路网,同样令东北百姓真正感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好处。原本活跃在北山黑水的胡子们,如今在东北已经看不到多少。

一年多的发展时间,原本人烟稀少的东北,从中原陆续接收超过近百万的移民。这些百姓的迁移,让东北的人口也得到快速的增长。

只是若大一个东三省,多出这百万左右的人口,在刘兴华看来也不显得多。单单晋昌负责的敦化地区。就消化了二三十万迁居安置的百姓。

迁移来东北的百姓中,还是以山西、陕西跟河南来的百姓居多。随着这些百姓的迁移,顺带连直隶省的百姓,也有不少迁移至东北定居。

根据迁移百姓的户籍所在地,刘兴华指示移民厅,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陆续安置在管控区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生活。

在安置百姓前,道路房屋这两项,是必须确保到位才能安置百姓过去。同样镇一级的民政机构。也必须提前布置到位,确保百姓迁移后能确保吃住不成问题。

这样优厚的移民方针政策,让在东北行商的晋商们,也将这些消息扩散出去。顺带连安徽、山东也开始出现了百姓迁移东北的热潮。

看着治下的村庄,很多出现人少田地荒废的情况,各地的官员自然苦不堪言。可面对这种情况。清廷同样无能为力。这年头,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深入人心。

就算有些不舍故土的百姓。在陆续看到前往东北定居的百姓,一年之后回乡省亲时。一改逃荒时的景象,这些百姓都知道,去东北便能活命的道理。

如今铁路修到了朝阳,甚至在盛京的支线铁路计划中,还有一条会直通修建到山海关外。清廷终于感受到了威胁,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跟东北军好好谈谈。

历史上由袁世凯主持训练的北洋六镇,因为刘兴华的横空出世,这位依靠北洋新军,最终在民国展露枭雄本色的袁大头,如今统领北洋十镇新军。

这些新军,都是袁世凯聘请德意志的军官,下过苦力操练出来的新式陆军。在面对京师周边各省出现的大批移民情况,清廷最终下达了禁迁令。

在下达这个禁迁令的同时,袁世凯训练的十镇新军,其中有六镇陈兵于跟东北军接壤的区域。他们的到来,连同前往东北行商的商人都无法进入东北。

看到这种情况,刘兴华也知道,清廷看来是打算彰显一下实力,让东北军取消迁移百姓的动作。可这对刘兴华而言,正好多了一个抢地盘的借口。

望着齐聚一团的六位军长,刘兴华跟身边的副官道:“仁怀,正式发布通电,警告清廷即刻撤走驻扎东北边境的北洋新军,恢复商民进出通道。

如若不然,东北军三日后正式出兵。另外给北洋大臣袁世凯发电,新军训练不易,同室操戈只会让各国取笑,让他三思而后行。大战一起,就别怪我东北下狠手了。”

‘是,大帅!’

记录好刘兴华的命令,许仁怀很快就走出了会议室。而这个时候,齐聚一堂的东北军中将们,却显得有些激动的道:“大帅,这次我们干脆直接打到京师去吧?”

听着资历最浅的第六军军长马双枪,那一脸激动的样子。刘兴华笑骂道:“打下京师容易,只要把你第六军调出来,配合山娃的猎豹师肯定能行。

那我问你,打下京师之后应该怎么办呢?清廷的皇帝,是杀还是不杀呢?要是没了清廷,东南各省乱了,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继续打,直到收复统一吗?”

面对刘兴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