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猎清 >

第131章

猎清-第131章

小说: 猎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这句话。是陷入悲愤状态的孙亭光,不由自主说出来的。这段时间,他最喜欢的事情,便是来到广播室,早早等着部队的广播稿送来,再念给镇上的百姓听。

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今天部队送来的广播稿,会是如此沉重的稿子。这对于自认大清国民的他而言。确实是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可毕竟,这是事实啊!

同样听到这话的百姓。也觉得神色大变。在他们看来,那怕距离京城甚远。可他们完全能够想象,京城都被洋人占领。那是多么大的耻辱呢?

甚至有些冲动的百姓,忍不住骂道:“这样的朝廷,真的太无能了!连一帮洋鬼子都对付不了,这世道还有什么指望呢?这天下,怕是真要大乱了。”

可一些性子沉稳的百姓,立刻道:“行了,别嚷嚷,继续等着。想必镇长,接下来还有话要说。等听完,我们在议论不迟。反正我们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用的着操心吗?”

很快孙亭光的声音又道:“第二条消息,老毛子任命了新的指挥官,正在对凤翔将军坚守的瑗珲城实施攻击。根据刘旅长的预测,只怕瑗珲城也坚守不了多久。

他希望大家,从今日起做好准备。一旦老毛子的大军,开始往塔河方面接进。刘旅长的部队,会在外面保护大家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我们的部队不会后退一步。

如果真到紧急时刻,刘旅长希望大家收拾好一些东西,听从部队的撤离命令,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在那里,同样有刘旅长安排的部队实施保护,还有充足的饮水跟粮食。”

这第二条消息一播报,百姓也意识到,什么叫战争降临的紧迫感。可他们还是从这番话中听出,那位年青的守备官,不会轻易放弃塔河。

只是他们都清楚,看来今天休息前,要将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收拾一下。一旦什么时候要转移,也省的来不及收拾东西,把这点家底都留给老毛子。

就在很多百姓觉得,今天似乎听到都是不好的消息时。孙亭光又道:“接下来是第三条消息,基地又有一批新兵完成训练,正式下放部队,加入安民旅的正规军中。

伴随着新兵不断的加入,安民旅的正规军,人数已经接受万余人。我们的部队,同样拥有精锐的战士,先进的火炮。有这些部队在,我们的根据地将稳如泰山。

为了保证塔河的安全,明天将有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从漠河方面开赴塔河。这样一来,我们塔河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乡亲们暂时也可放心住下来。”

这第三条消息,确实让不少百姓,觉得提起的心稍稍放下了许多。毕竟,在这个时候,部队越多越安全。只有部队实力强大,老毛子才无法攻进塔河镇来。

随着孙亭光宣读完前三条消息,又道:“下面说的一件事情,新搬迁来的百姓都注意了。刘旅长已经下令,修建塔河与呼玛接壤的官道。

只要家里有青壮的,明天可到镇公所报名。至于工钱,跟前次修路的价钱一些。如果不要钱,也可兑换成粮食。这是刘旅长的善心,乡亲们可不要忘记啊!”

都这个时候,刘兴华还想着修路,在很多百姓看来完全是浪费粮食跟精力。可对很多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有事做意味着就有饭吃。

一个五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工。每天便能保证,一家人吃上饭。那怕不是吃的很饱,至少也不会挨饿。如果有两人去做工,那吃饱饭完全没问题。

很多新搬迁来的移民,都会选择让家中的年青人,去参加军营的新兵审查。只要通过了,那意味着每月都有粮食可领。甚至家里急需粮食的,还能提前预支粮食。

这样一来,很多家有父子的。一般都是父亲,去增加修路队赚取粮食。儿子则选择去参军,保证一家人,能在这种乱世活下来,不至于挨饿。

只有能活下来,又能吃上饱饭。这些本身就为避开战祸而来的百姓,又怎么可能不支持刘兴华对管辖的统治呢?可这种统治,也需要大量的粮食当后盾。

好在随着漠河,已经被纳入刘兴华最稳固的根据地。大批荒废的粮田,都被移民们开垦出来。那怕每年种植粮食的时间不长,根据地也能出产不少粮食。

而参加不少体力劳动的妇女们,也能参加镇上的一些作坊,帮忙军队制作军装跟布鞋等事情。甚至连进入老龄的妇女,也能领些鸡仔猪仔回来养,等养大了换些粮或钱。

总之,对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这里真如他们听到的传闻一样,只要你肯努力工作,根本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人人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令很多移民感动的是,在塔河跟漠河每处移民点,都有专门收纳孩子的学堂。这些孩子,根据年龄不同,都被分到了学堂之内上课。

没了孩子的担心,这些移民都很希望,这种他们渴望许久的生活能延续下去。而他们同样知道,这一切都是刘兴华给予的。刘兴华的统治越稳固,他们生活则越稳定。

在这种人人都渴望用心,帮着根据地做贡献的气氛下。越来越多受战争影响的流民,开始涌入这块不毛之地。而刘兴华,也慢慢扩大着在漠河与塔河附近的影响力。

只要在管辖区生活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登记入册。至于那些胡子,要么接受招安,进入部队或收缴武器重新做回百姓。不然,一律都被枪毙以示警告。

随着流民跟移民的涌入,刘兴华储备在各地的粮食,也在每天减少当中。好在刘兴华清楚,以他从关外盗取来的粮食,养活这些百姓一两年,都不是问题。

这年头,百姓对于粮食要求没什么挑剔。只要能吃的,他们都会视若珍宝珍惜。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刘兴华也有一种责任感。要守好这方百姓的天空!

在根据地民政进展顺利之时,刘兴华将所有精力,放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上。只要完成新兵集训的部队,都被下放在下面的部队,大量精良武器同样被装备部队。

为了保证部队,拥有超越老毛子的火力配置。刘兴华统领下的连队,大多都拥有十支左右的班用机枪,一个大小口径的迫击*炮排。营级部队,更是配备有野战炮排。

这样的火力配置,对上如今的老毛子,可以说完全占据优势。而刘兴华相信,只要让部队,接受几次实战场洗礼。这些新兵,也会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

而几支老部队,配备的武器更加精良。甚至在清风山炮兵团里,刘兴华将几门150口径的榴弹炮也拖出来装备炮兵。这种解放战争时的老古董,放这个时代,可谓无坚不催的神兵利器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凤翔的最后一击

当瑗珲再次被沙俄大军团团包围之时,被沿路阻击的另一路沙俄大军,同样出现在哈尔滨城外。望着城头为数不多的清军,进攻的沙俄大军反倒有些犹豫。

这次沙俄发动侵吞东北的战争,吉林跟盛京两地进展顺利。唯有黑龙江进展缓慢,进攻的沙俄部队,几乎是以非常惨重的代价,沿路收复黑龙江的战略重地。

此刻抵达哈尔滨城外,沙俄大军同样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因为他们清楚,拿下哈尔滨意味着,他们这条战线完成了最后一击。而庆祺统领的部队,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城里。

那怕沙俄派出几批说客,试图说服寿山下令部队放弃抵抗。可得到的结果,这些说客要么被驱逐出境,要么就是有去无回。这种坚决,让沙俄将领同样恨的咬牙切齿。

尽管知道,寿山手下的部队人数已然不多。可这种坚决抵抗,无疑是沙俄部队最不想看到的。有抵抗,意味着有战争,有战争便意味着有伤亡。

在很多沙俄统治者看来,他们挑选了一个最佳发动战争的时机。如果能抢在,其它各国抗议前,完成对东北的实质占领,相信这块富饶之地便属于他们。

黑龙江全境不利的战事,丝毫没有影响远在漠河的刘兴华。将金矿场机械设备全部转移的刘兴华,命令部队实施了破坏性的爆炸,将所有开采矿洞炸塌。

甚至在沙俄人没反应过来前,打劫了所有漠河境内的沙俄矿主。有劣迹的矿主。直接被枪毙以示警告。原本繁华的矿场一线,变成清风山守备营的防区。

有些不适合加入部队的矿工,刘兴华将他们编为工兵。专门从事修筑防御工事的部队。提供他们正常的生活保障之外,也根据他们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军饷。

这样一来,许多原本觉得没了活路的矿工,似乎很喜欢这种工作。慢慢的,沿着金矿场与沙俄接壤的地区,修建起一座座坚固的防守要塞跟防御阵地。

金矿场这边,做为与沙俄接壤的战略要地。刘兴华在此的投入自然也是巨大的。炮兵营的榴弹炮阵地,便设在这些防区的后方,将沙俄统治的河道同样笼罩其中。

等到沙俄方面得知。金矿场这边似乎被无数铁丝网给拦截起来。他们的侦察部队,只要过河便根本回不来时。沙俄人就知道,漠河便是被什么人给占据了。

只可惜,此刻漠河全境都被团团包围起来。通往沙俄附近的所有道路。都安排了士兵十十四小时盯防。就算是百姓想逃到那边去。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派遣到这里的沙俄侦察兵,其特殊的容貌,几乎不用巡逻的守军盘问,便可直接予以击毙。这样一来,沙俄人竟然打探不到,任何有关漠河境内的情况。

有时候,老毛子也很倔强,越是打探不出情报。他们越是不甘心。从最初派遣小分队侦察兵,到最后派遣以连营为单位的部队。希望试着攻打一下。

结果自然很明显,这些部队要么损兵折将而回。要么便是整支部队,都被围剿在漠河一侧。等到沙俄意识到,这情况明显有些不对时,才发现折损的士兵规模接近一个团。

而这一个团的沙俄士兵,便成了根据地老百姓,乐意听闻的胜利消息。渐渐的,沙俄高层立刻下令瑗珲方面的进攻部队,拿下瑗珲之后立刻进攻漠河。

既然对方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