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谁还继续赖在这里,我就真把你当成老毛子的细作了。何况,你们听谁说的,部队会全部撤走呢?这次撤离的只是一部分部队,镇上还是有部队保护的。”
软硬兼施之下,本来就是凑热闹的百姓。很快就走了个干净。这年头,真被当成老毛子的细作抓进军营,谁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原本有些担心的百姓。见大家都离开了。再死撑着,自然没什么必要。而真正别有用心的人,也不想过早的暴露。同样跟在最后一批人中,离开了军营外面。
可他们并不清楚,在这群百姓之中,同样有几双眼睛盯着他们。这些人,都是安民旅情报部门的人。他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清查这些别有用心的人。
那怕塔河镇这段时间,来了不少从各地涌来的百姓。可有镇上专门管理移民的镇公所配合,每个百姓的情况。情报部门的人都心里有杆称。
如果发现谁情况不对劲,便会重点盯防。一旦发现,对方有刺探军事情报,或者蓄意破坏当地安全的情况。便会立刻着手抓捕。只要证据确凿。这些人最终的结果便是被枪毙。
来自后世的刘兴华,非常重视反间谍的工作。尤其在战争状态下,一个间谍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比一支部队大。在这方面,他同样下了大力气去建设。
看着军营外的百姓散去,孙定边首先上前,朝负责执勤的哨兵排长道:“奉旅长命,邀请塔河孙镇长入军营一叙。还请放行!”
排长同样很尽职的敬礼道:“孙营长,旅长正在营部等候。烦劳你顺道将孙镇长,直接带到那里吧!”
‘多谢!辛苦!’
同样很客气的回了一个军礼,孙定边将父亲直接带进军营。不多时,便将父亲带到刘兴华办公的营部。给刘兴华复命之后,孙定边很快便提前离去。
今天他开始代理新兵营长,部队除了换装之外,还需要开拨出营,事情还是比较多。如果不去盯着点,他也怕出现一些问题。
虽然他心里清楚,能当上这个代理营长,很大原因是看在自家父亲的面子上。可既然刘兴华信任他,那他就必须把这个营长当稳,不让别人看他的笑话。
望着离开的孙定边,刘兴华笑着道:“孙镇长,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定边,是个将才!好好打磨一下,我相信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面对刘兴华对儿子的称赞,孙亭光同样心里高兴,嘴上却道:“那还要大人多提点他一一下才是!这小子,从小性子就不踏实,当了兵性子似乎沉稳了不少。”
这倒是实话,成为军官之后,孙定边也很严格要求自己。能多普通一兵,完成这么快速的蜕变。若没什么本事服众,相信刘兴华想提拔他也不太可能。
双方闲聊了几句,刘兴华很快道:“孙镇长,相信定边已经跟你说过,部队开拨是跳到外围实施阻击。如果放老毛子进来,只怕镇子就不得安宁。
百姓心里有想法,也是很正常。却不能,让有心人给挑拨,中了他们的离间之计。越是局势紧张之时,我们内部就必须稳定。只有家里安稳了,我们在外面才踏实。”
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的孙亭光,很快道:“请大人放心,老朽下去之后,会跟镇里百姓宣传这方面的事情。让他们知道,不要跟外人轻易说部队的事情。”
见孙亭光明白这些事情,刘兴华很快道:“孙镇长,今天特意把你叫来。是要跟你说一件事情,就是我打算在全城,派人安装几个广播,让你平时给百姓传播些消息。
如果你不懂广播是什么,那你应该听过,我们军营里的那个大喇叭。而我想替镇上装的,就是这种大喇叭。在镇上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几个地方安装,让百姓也能听听国家大事。
往后每天早上跟晚上,我会让部队的人,给你送去最新的军事进展情况。当然,出于安全考虑,我想广播的内容,都必须是跟百姓还有军队息息相关的。
就比如,我们前线的将士打了胜仗,那就需要你老通过广播将这消息透露出去,让镇上的百姓也跟着高兴一些。另外,以后有什么告示,也可通过广播的形式传达。
当然,我想布设这种广播最终的打算,便是前线部队失利的情况下。通过广播的形式,让镇上的百姓得与提前转移。这样一来,就算镇子被老子占了,百姓也能免于遭殃。”
确实如此,在刘兴华看来,后世那种村村通的广播。如果能提前用上,对于管理镇上百姓,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有什么事,都可通过广播向百姓宣传。
而孙亭光听到这话,自然很高兴的道:“大人仁慈,老朽代全镇百姓,谢过大人!”
其实对于这种广播,只需要一个终端广播机便能完成。至于电线跟喇叭,在仓储器里多不胜数。在全镇安装一套广播系统,完全不是问题。
甚至回到漠河之后,他也会在漠河城,几处人口比较集中的基地,都安装这种广播系列。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也有通过广播尽快通知百姓。
而他同样清楚,这个时代的百姓没什么娱乐。每天能听听广播里报道的消息,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享受。只要他们习惯了广播,未来做宣传就能容易多了。
现在没条件办什么报纸,管辖区的百姓,也没那么高的文化。这种写好稿子,让人读出来的广播方式,无疑通俗易通,百姓反倒更容易接受甚至被广播给洗脑。
谈妥这个事情,刘兴华让人将留守军营的军官找来,让他专门派士兵都安装这些系统。而孙镇长要做的,就是每天定时到广播站,去宣读部队送来的广播稿。
长此以往下去,刘兴华也等于控制了百姓的言论。他也能慢慢通过广播,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百姓,让他们明白。这个时代,这个朝廷都需要改变,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
如果没有潜移默化的宣传,直接告诉这些百姓,他要造朝廷的反。只怕这些百姓中,很大一部分的人都会吓跑。只有思想有了转变,百姓才会愿意尝试一些新东西。
谈妥这些事情,刘兴华也没邀请孙亭光在军营吃饭。而是让他,去挑选一些安装广播的地方。等到位置选定之后,部队再派士兵去进行安装。
伴随着孙亭光离开军营,开始回到镇公所。那些百姓,也开始转在镇公所等待他的通知。可孙亭光很快道:“这事不着急,等两天,大家自然全知道了。都回吧!”
派人去将几个镇上的乡绅找来,孙亭光特意说了一下广播的事情。这些乡绅似乎都很好奇,这种要装电线的东西,到底会是什么稀罕玩意。
为了让一个广播,装在离自家比较近的地方,这些乡绅差点吵翻了天。实在吵的头疼,孙亭光才道:“大家都别争了,刘旅长说了,那家附近人多装那家附近。”
这样一来,房间位置比较偏的乡绅自然无法可说。而一整天,孙亭光就全部忙这些事情。并让乡绅准备安装广播电线的电线杆,将其全部栽好。
随着部队在当天下午,一批批整齐有序的开出塔河镇。很多百姓也第一次知道,这个只见进不见出的军营,竟然藏了这么多官兵在里面。
随着这些部队,开始有序进入各自防守的防御阵地。整个塔河周边,也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任何没等到允许的武装人员,都被禁止进入塔河。
敢挑刺的人,一律全部拿下甚至于击毙。而这个时候,对于离开塔河的人员,外围哨卡官兵,也会严加盘查。只要对方讲不清来路跟外出目的,都会被当成细作接受审讯。
这样一来,外界想探听塔河的情况,自然非常困难。同样,里面的人想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这种现状,也总有被打破的一天!(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凝聚民心士气
当刘兴华离开塔河,正式回归漠河坐镇指挥全局。前次溃败的沙俄军队,在等到他们的新任将军抵达,再次卷土重来攻打瑗珲。而此时,京城已然被八国联军攻破。
跟四十年前一样,执掌大清权柄的慈禧,再次踏上了逃亡的道路。相比前次,她逃往的地方离京城比较近。这次生怕被活抓的她,毅然带着皇帝往山西方面逃窜。
陷入群龙无首的国家体制,似乎在一夜之间崩塌。若非八国联军清楚,大清不能乱。如果彻底陷入大乱,对他们而言并非什么好事,只怕大清在此刻便消亡了。
一个**的帝国,才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如果大清换一个新皇帝,或者换一个新的统治者。对这些打算殖民的八国列强,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已然老矣的李中堂,得知这个情况,同样清楚大清不能没皇帝。可如今,太后跟皇帝出逃,整个京城成了洋人的天下。而没离开的百姓,也开始沦为洋兵欺负的对象。
那些没来的及离开的拳民,更是成批成批的被洋人,拉开城外枪毙示众。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血腥的气氛之中。而不少提前逃离的百姓,很庆幸当时做出的决定。
拥有电报传达信息的刘兴华,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刻指示电报分队,将情报下发到各个基地。通过建设起来的广播,跟管辖区的百姓讲述此事。
不多时。已经习惯起来跟睡觉前听听广播的塔河百姓。听到广播里那熟悉的镇长声音,只传来一声充满无奈跟悲愤的叹息之声,就觉得非常好奇。
不少聚集在一起听广播的百姓。都好奇的道:“呃,今天镇长怎么了?听这叹息声,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难道说,我们的部队,这次打了败仗吗?”
百姓的猜测,很快随着孙亭光,语气沉重的道:“乡亲们。今天广播之前,给诸位通报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京城沦陷了,皇帝跟太后已经逃亡山西了。
根据基地传来的消息。如今洋鬼子在京城,每天枪毙的百姓不甚凡举。无数的百姓,家产被洗劫一空,无数的妇女跟少女。都遭受洋鬼子的欺凌污辱。奇耻大辱啊!”
后面这句话。是陷入悲愤状态的孙亭光,不由自主说出来的。这段时间,他最喜欢的事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