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元末之雄霸天下 >

第125章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125章

小说: 元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也被刘基的话吸引过去了,毕竟此时天完朝可不是陈友谅一个人说了算,陈友谅虽然手中握有重兵,但是天完朝的皇帝还是徐寿辉,陈友谅很多手下都是响应徐寿辉才加入义军的,此时如果让陈友谅篡夺徐寿辉的权利,然后控制天完朝,估计下面很多天完朝将士都不会同意。

    而且天完朝还有一个邹普胜,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兵马,只有一支丁普郎的人马,赵普胜此时已经不再听命邹普胜。

    但是邹普胜的影响依然还在,武昌一带都是他的地盘,还有一个沔阳的明玉珍,手中也有水师,人马不下五万,并且日常操练,这些人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陈友谅,所以陈友谅想要掌控天完朝的大权,然后发兵攻打怀远军,还是有很多障碍要越过。

    刘明远看着众人的疑惑,他知道自己作为后世来人,知道历史上陈友谅最后篡权杀死了徐寿辉,控制了天完朝的大权,然后才发兵的。

    于是刘明远主观上就将陈友谅定为怀远军的大敌,而忽视了眼下天完朝的情况,此时不仅陈友谅一家做大,邹普胜,赵普胜,明玉珍等人已经不弱了。

    但是刘明远也不能向这些人解释自己知道历史,于是他也不再解释,然后继续说道:“我断定陈友谅未来一段时日将会开始篡夺天朝大权,至于何时向咱们发兵,应该是在明年秋天,眼下咱们做好备战就可以,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多积攒粮草兵甲。”

    众人纷纷点头,毕竟刘明远都已经这样说了,也不能再说什么,至于眼下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明年怀远军要举行科举,这是一件大事,此时天下都已经传遍了怀远军统领刘明远要在金陵城举行科举的消息,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学子开始朝着金陵城聚集。

    刘明远也知道眼下的情况,现在很多学习都聚集到了金陵城,这次科举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刘明远是为了争取天下士子的人心。

    刘明远根据情况决定所有的考试全部都在金陵完成,初试和正试都是在金陵城举行,经过初试筛选,然后再进行最后的正试考试。

    如果是在和平时代,初试都是地方举行,然后选拔成绩好的,再进京参加正试,但是眼下各地都在打仗,而且这些地方也不具备考试的条件,同时还有大量的学子从不是怀远军统治的地方赶来,甚至一些人是从暴元的治下赶来的,这些人都是奔着科举来到金陵的,于是刘明远决定将所有的考试全部都集中在金陵城,这样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刘明远的想法也的到了一众文人的同意,此时这些人最关心的还是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

    此时,宋濂站了出来,然后朝着刘明远说道:“丞相,眼下大量士子来到金陵城,这些人现在都在议论考试范围,不知丞相是否想好科考范围,还望尽早公布,这样也可以让学子们有所准备。”

    刘明远听了宋濂的话之后,一时也有些犯难了,毕竟此时科举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从隋朝大业年间开始,一直到现在,虽然暴元停止科举,但是经历了隋朝的开始,到了唐宋的完善和鼎盛,科举已经有了他的模式和制度。

    但是刘明远不太喜欢的就是科举全部考的都是是儒家经典,如论是明经还是进士,都是在儒家典籍上出题的,所有的试题都是围绕着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来进行。

    刘明远知道这样的科举选拔的人才都是一些才学出众的人,但是不一定是能够胜任治理国家的人才。

    但是刘明远现在还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毕竟科举就是如此,他也只能接受,眼下宋濂等人催促刘明远公布考试范围,其实也是有他们的私心的,因为宋濂是理学派出身,而且还是程朱理学,他其实是想让刘明远将程朱理学的典籍加入考试之中。

    刘明远心中非常不喜欢程朱理学,尤其是朱熹谈论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让刘明远无法接受。

    眼下刘明远举办科举目的目的是得到天下文人士子的支持,所以这次意义更大于实际,这次刘明远决定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不偏袒任何一方。

    思来想去,刘明远知道天下文人士子中,九成都是理学出身,而且程朱理学占据一大半,更是一直巨大的力量。

    而且刘明远也不能全部否认程朱理学,毕竟刘基和宋濂这些大儒就是程朱理学的代表,而且他们也是治国的大才。

 第126章 理学之争

    刘明远这段时日也一直都在思考着科举的事情,眼下大量的学子开始涌入金陵城,都是奔着这次怀远军的科举而来。

    虽然此时距离科举还有大半年,但是毕竟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士子们提前赶路也是非常正常的,况且暴元废除科举已经二十多年了,刘明远这次恢复科举意义重大。

    而且这次科举还是在怀远军治下举行,刘明远雄才大略,怀远军英勇善战,仁义爱民,怀远军治下一片繁盛,已经传遍天下,同时怀远军控制着富庶的江浙,此时只要是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刘明远一定能够成就一番霸业。

    暴元残暴无德,就是举行科举也只是象征性的,而且一直在打压文人学子,每次录取的人都非常少,此时刘明远举行科举,世人都清楚必然是效仿唐宋科举,广纳贤才。

    于是很多暴元治下的学子得知刘明远要举行科举之后,也都纷纷来到怀远军治下,涌入金陵城中,准备科举考试。

    刘明远也特意命令治下的官员和军队们要善待这些涌入的学子们,核实身份之后,都要发放路条,让他们来到金陵城。

    毕竟现在怀远军治下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交战地方,还是处于军事管制状态下,同时各州府也是严格执行新法,对百姓和百业的监管也非常严密,有陌生人进入自己的地盘,都会被及时发现。

    得到了刘明远的指示之后,这些不是怀远军治下的士子们也可以轻松地进入金陵城了。

    刘明远同时还将两处金陵城中的军营和一些驿馆全部安排出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让这些学子入住。

    于是大量学子涌入金陵城之后,非但没有出现流落街头的景象,反倒都有了息身之所,并且金陵城也随着这些学子的涌入而变得热烈起来。

    ……

    “我说张兄地,你买这本《新法》干什么?难道你还认为考它不成。”

    此时众多学子在一家书铺前面翻阅着上面堆积的大量学籍,一个微胖的士子朝着身边的一个青年士子说道。

    青年士子刚刚交了钱,然后将一本怀远军《新法》收入背包之中,一脸的满意,随后又开始挑选起其它书籍来。

    青年士子一脸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道:“刘丞相还没有说考什么,你怎么就知道《新法》就不考了。”

    微胖青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自身学识不高,于是也不再说话,只是继续装出一副了然的样子。

    刘明远略带微笑地看着身边拥挤的书铺,然后听着这些学子的谈话。

    今天刘明远一身便服,身边就带着几个侍卫,出了行省之后,就来到了附近的金陵学院,此时正好路过学院路边的一间书铺,看到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学子,于是就停下来看了看。

    “莫非你还要考明法不成?”

    此时另外一个学子加入了讨论,然后直接说道。

    “明法如何?唐宋皆有明法一科,难道刘丞相准备不设明法不成?”

    刘明远听到这里,突然来了兴趣,两个学子谈论的明法也是科举的一个科目,科举在隋朝开始,经过唐宋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

    虽然不同年代考试的内容不同,但是基本上的几个科目都是不变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科目就是明经和进士,同时还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考察的知识也不同。

    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词,明经科则是偏重对典籍的记忆和理解,明法则是考察法令的,明算就是以算数为主,明字则是书法的水平。

    明法也是其中一科,但是和明经和进士相比,就要逊色不少了,于是渐渐地被世人所不重视,尤其是经过宋元理学的发展,此时明经和进士已经完全取代了其他科目,甚至明经也也开始渐渐弱势,进士科已经主导了科举。

    虽然进士科渐渐强势,但是唐宋依然坚持考试科目多样,但是到了元朝之后,元庭干脆直接废除了其它科目,只设置一个进士科,并且规定考试范围为朱熹的《四书集注》,也就是考察朱理学,其它的都不考。

    《四书集注》是朱熹在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研读,结合自己的理学哲学,对四书进行了全新的注释解读,然后编制出来的《论语集注》、《大学集注》、《中庸集注》、《孟子集注》,最后被后人统称为《四书集注》。

    此时那个青年学子继续带着高昂的态度说道:“刘丞相虽然主持科举,但是江南士卒都是程朱理学出身,自然是要以进士科为主,并且考试的也将是《四书集注》。”

    对于这样的争论,似乎另外一个青年学子也不太在意,在将《新法》收入背包之后,又将一本《刘明远语录》收入背包,然后就转身走人了,似乎也不想继续争论下去了。

    看到对手走了,这个青年学子似乎感觉到好像自己胜利了,顿时一脸的欢喜,开始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同时他身边的众人也开始对他一阵奉承。

    刘明远好奇的看着这些,他没有想到学理之争竟然如此严重,就是一个普通的学子都在这样捍卫自己的立场。

    刘明远不由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朝之后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解读,同时也是一个新高度,因为他从传统的思想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开始解释宇宙万物和世间百态,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