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229章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229章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光门只能设置固定的时空坐标。使用起来远远不如时空戒指那样灵活多变。

    不过这对于唐宁和黄兴来说,就足够了,以后,黄兴可以凭借这个固定关门,往来穿梭于十七世纪的山东半岛,和九六时空的澳洲大陆。

    经过简单的试验之后,康宁等人发现,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只不过,这个光门在两个时空,都需要做好掩饰。绝对不能轻易暴露,闷头发大财的道理,你就是大家的第一准则,就算是以后迫不得已需要把光明的事情,告诉十七世纪的某些山东土著,也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花样,迷惑视听。

    为什么说,以后有可能要把光门的事情,告诉十七世纪的山东土著呢?

    因为康宁等人准备在十七世纪的澳洲大陆上,也建立一个固定光门。

    可以说,玉米牙老头的方案,让康宁尝到了甜头,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大大降低移民成本的方法,那就是,使用两个固定光门,然后,通过九六时空的澳洲农场进行中转。

    这样一来,需要移民的难民们,其实不用走多远的路,就可以从北半球到南半球。

    对此,本该很满足的康宁,却还有着一丝奢望。如果,这样的时空隧道,能够直接连接十七世纪的两个地点,那也就不需要中转了。然而玉米家老头却明确地告诉他,这样的事情你就不要想了,至少通过时空介质是做不到的,因为这枚时空戒指,本来就是针对时间跳跃而设计的,想要达到空间跳跃的目的,只能通过这种折中方案来实现,并不能直接做到。

    不过,即便如此,康宁也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他的目的地是十七世纪的澳洲大陆。由于时空介质的特性——从另一个时空返回之后,只能出现在上次消失的地方——他需要先前往本时空的澳洲大陆,然后在穿越到380年之后的澳洲大陆,此后,才能够从时空戒指生成的光门之中,分离出一个固定光门。

    这样的需求也正好符合了原本南下的计划,对于黄兴在澳大利亚的布局,康宁必须进行一番彻底的了解。因为那里,是非常理想的后勤基地。

    经过两天的行程之后,他们两人以及庞大的随从队伍,终于登上了海船,启程南下。

    这一批人之中,依旧有不少日本人。他们并不会被流放到太平洋的岛屿上,而是前往日本,帮主在那里的坂本龙马。

    不过,他们在上船之后,酒杯康宁楼,领取下随身佩戴的武士刀,集中放到甲板的最下层,作为普通的压舱物来处理。

    这些日本人对于康宁的决定,显然难以理解,就连轩辕十四,也是一副疑惑的表情。

    但是,康宁必须这样做。要知道在二战的时候,这群日本武士拎着武士刀,就往飞机座舱里钻,而后,铁制的武士刀,给罗盘带来了很大的电磁干扰,导致罗盘指向不准。

    康宁可不想自己乘坐的海船,回想日本的飞机一样,在天空中摇来摆去,九年驾机撞向美国海军军舰,也经常偏靶。

    话又说回来,不知道黑田长政那帮家伙,有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呢?

    如果织田信长知道他现在的想法,一定会高呼一声:“主公?你怎么不早说?”

 第233章 鲁滨逊漂流记(黑田长政版)…4

    然而,织田信长这只陆生动物,显然不知道二战时期的后背飞行员们,是怎么开着飞机在天空中跳舞的。

    他这几天,一直盯着不断跳舞的罗盘。似乎那些该死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们,穿越三百多年的光阴,操控者这罗盘不断的误舞蹈。

    由于罗盘无法使用,有没有露出海面的标志物可供参考,他们只能根据太阳和星象判断大体的方向。

    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专研过牵星术,而且此时的牵星术还谈不上完善了——那种传自阿拉伯的版本,显然要比来自中原的复杂些,但是正因为复杂,所以无人能懂。倒是西方人的天文航海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在长崎的荷兰商人,却将之视为秘密,不肯轻易泄露。

    其实织田信长并不知道,明末时期的应用天文学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丰富的观测记录和逐步改良的观测仪器,使得人们可以利用星辰在每天特定时刻的高度,确定所处地域的维度。

    不过他们现在是向南航行,最需要确定的不是维度,而是经度。当然,如果观测资料再丰富一些——不光记录某时刻的星辰高度,还包括相对位置等一大堆信息——观测设备再先进一些,起码得来个航海钟——他们也可以确定经度。

    但是,他们连六分仪都没有。

    一百一十六年之后,英国海军才将八分仪——六分仪的前身——安装到海船上。后来,六分仪又被进一步改进,但却没有改变名字。

    然而,六分仪最初的应用者,约翰·坎贝尔可不会想到,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有人用上他的仪器了。

    康宁也直感叹黄兴这个航海爱好者的努力,他为了让船队可以主动判断位置,而不是简单的利用经验,在某个月份出发,也好让特定方向的季风将船只吹到目的地去——这在宋朝之前是主要的航海套路,早就已经装备了很多航海仪器。

    他乘坐的蓝狐号,是整个穿越集团的旗舰,相应的装备更是精良。航海钟和改良版的六分仪都已经装备在了船上。船舱里,还有着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

    看得出来,六分仪是来自九六时空的“进口货”,天文钟则纯粹就是个座钟,也是从九六时空进口的。这其中最为珍贵的恐怕还要算是天文资料了。

    今天是格里高利历1616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十己酉,根据黄兴收集的天文资料,天龙座的几何中心,将会于今夜子时上中天,待到那时,瞅一眼天文钟所显示的的时间——黄兴用的是格林尼治时间——算出时差,就可以转换出経度差,再结合格林尼治时间所对应的经度,也就是本初子午线,就可以算出所在地的经度。

    不过,天龙座的几何中心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星体,这在观测过程中就会造成误差,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确定大体的经度。

    当船长将结果报上来的时候,康宁惊讶的发现了一个熟悉的数字,东经120度。

    呵,这不是后世北京时间的基准线吗?虽然北京并不在这条线上,而发播授时的国家科学院授时中心之驻地,陕西蒲城和临潼,更是距离这一经线远得很。但是,北京时间的前身,清政府为了海关需要而设立的海岸时间,则是用这条经线作为基准线的。

    后来的民国中原时间,以及建国后的北京时间,也就继承了这一标准。当然,中国毕竟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以至于西部地区很多地方的作息时间都和东部不一样。比方说,东部出太阳的时候,西部地区说不定还见不到启明星。让他们这个时候起床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西部的作息时间一般都顺延两个小时。你在北京朝九晚五,他们十一点摆摊卖哈密瓜也晚不了。

    有人觉得这很别扭,当然这类人主要是东边的,当地居民基本已经习惯了。至于一些牵扯到政治因素,非得使用当地地方时,也就是东六时区的时间的团体,康宁是不太认同的。至于学习美国——美国采用东部时间(EST)(西五区时间)、中部时间(CST)(西六区时间)、山地时间(MST)(西七区时间)、太平洋时间(西部时间)(PST)(西八区时间)。'阿拉斯加时间(AKST)(西九区时间)和夏威夷时间(HST)(西十区时间)的复杂授时体制,而且,美国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至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采用夏令时,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的借口,康宁认为更是无稽之谈,那种事情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作息时间来调整,根本不用设置多个时间,更不需在使用夏令时的时候去调整钟表。

    康宁觉得自己虽然性格执拗,但是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如今,他也算是有地盘的种田一族了,便也想着在自己的地盘上推广标准用时。

    不过,用北京时间的名字,显然是太招摇了。那么就换一个好了,瞅了一眼正北方的琅琊山——不是安徽的那座私生子,据说是琅琊王司马伷接(ming)生(ming)的——心想这座山的经度好像接近120度,不如就以它命名。

    “琅琊时间?”同行的阿桂——全名章佳·阿桂——乃是乾隆朝的名臣,著名的屯田专业户。南征北讨多年,却也是个文化人,对历史上的许多事情,自然也是耳熟能详的,于是说道,“听说过琅琊郡、琅琊国、琅琊县、琅琊山,还真是第一次听说琅琊时间呢。”

    康宁哈哈一笑:“你还没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趟征战之路,又不知道需要多少壮士付出生命的代价。

    于是,原本的一句联想,也让他变得沉默下来。就算抵达倭国、琉球,见到了老人星、李铎等人,也只是略作寒暄,就继续南下了。

    这种状况,直到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出现在视野里,康宁的情绪才出现变化。

    他变得愤怒了。

    原因是,本该从倭国直接前往密克罗尼西亚的黑田长政等人,竟然出现在了吕宋岛。他们正在手舞足蹈的迎接蓝狐号的到来。

 第234章 鲁滨逊漂流记(黑田长政版)…5

    说起黑田长政,就不能不从爱跳舞的罗盘开始说起。自从失去方向之后,他和织田信长等人,就只能凭借以往的本能,大体判断是不是向南航行。

    他们的所乘坐的船只,是刚刚下水的一批新式舰船,虽然构造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但是相关的配件仪器却没有配齐,就算配齐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训相应的人才。

    这就是忙着下饺子的弊端。

    但帆船这样的饺子,当然还是要下的,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