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668章

明末乞活-第668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鞑子退了!”

    十几个敢死队自城墙上放下,又在四城奔走了一圈,放才带着那激动人心的消息回了来,建奴的确退了。

    也难怪江阴人不敢置信,自建奴南下以来,就仿佛一座大山那样压在人头顶上,压的人喘不过来气来,三十多万朝廷江淮防线不到一个月被攻破,朝廷大军一路溃败,弘光皇帝都被活捉了,前一阵还听说金声囤徽州,黄蜚屯兵太湖,另外有总兵吴升嘉保着鲁王反攻杭州,江阴还派人去求援,可旋即援兵没来,击破鲁王监国的建奴大军倒是来了,到如今,江阴人已经怀着必死的心思来一战了,偏偏这个时间段,建奴撤了,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足以让每个人喜极而泣。

    然而,真正让人泪奔的却是两天后的一个下午,期盼已久的王师终于来了!

    再也不用隐藏,乞活军的大帆船自上游顺江而下,庞大的船身似乎要将整个长江堆满了,远远看去,就看到一片白帆树林,几乎望不到边际,穿着白色外甲的水兵端着刺刀昂样的在甲板间展开,江风吹拂,他们军帽上的白军带子都漂洋而起,煞是威武。

    由金陵而来的大路上,更是尘土飞扬,一个师五列纵队,扛着枪大步流星的向前推进着,旗帜飘飘,晃动的刺刀倒映着一股子寒芒,晃得人眼睛都发花了,还有那推着的火炮,笨重的炮神在硬实的加多宝柏油路上都压出了两条痕迹,一百多个师拉成纵队,根本看不到尽头,更加是浩浩荡荡。

    唯一的缺憾,骑兵太少,甚至不到万人,但那壮观的军容似乎弥补了这一点。

    这支军团的到来让江阴人终于彻底放心下来,再也不用担心建奴的反扑了。

    大军并没有进城,而是就地驻扎在城下,倒也感谢西印度公司地原始工业化,虽然仓促成军,可是几天时间依旧有二十万顶帐篷配备到军中,各师抵达后,城下立马就成了蘑菇林一般浩浩荡荡。

    战场就在军营前方,虽然建奴已经退走了,不过还是能留下相当多的痕迹可供推敲,就如同孙斌减灶计中那样,利用灶台痕迹计算敌军数量,还有巴音图这个蒙古人的强项,利用马粪以及马蹄痕迹大体推算敌军数量。

    建奴走的很匆忙,沿着宋青书修的主干道,马粪落了一地,还有一大圈从战场直接拉过去的沉重,车辙,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大炮。

    清军在后世人印象中,绝大部分是扛着大刀长矛,穿着单薄的号子服,一打仗举着长矛往前冲,其实这是个误区,即便有多半也是义和团还有乡兵乡勇,一些破烂绿营,要是真那个水准,建奴如何屡次打败大明,还摧毁了数量多于自己好几倍的闯军,清军的棉甲铁甲精良远超过明军,而且步兵也是披甲的,尤其是火器一定程度上,也超过了明军。

    被袁崇焕宁远之战被红夷大炮打怕了的建奴对红夷大炮重视程度超乎寻常,先后俘获明军大炮之后自己也是不断修筑,占据中原之后更是令他们资源丰富了一多半,虽然照比宋青书这头不断进步的火炮技术来说还差了不少,然而,其数量颇为可观,看这痕迹,这支建奴大军拥有的几千斤红夷大炮不下八十,其余大小火炮加一块二百多门。

    而且看江阴城头,那密密麻麻的沙眼明显是火铳打出来的,就算是建奴步兵装备鸟铳不多,可刘良佐麾下可是大明帝国的正规军,装备火器不少,他们堆都能将建奴火铳数量给堆出来。

    不过火器上至少乞活军还是占据优势的,更加令宋青书皱眉的是骑兵!看痕迹建奴骑兵不下四五万,这个时代骑兵就是战场上的坦克,一直到二战时期,还有大规模中国骑兵与日本骑兵交手的记录,《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还曾经作为一名俄国骑兵去砍白军的机枪手,这个时代建奴可以堪称东亚第一骑兵,依靠大规模步兵对抗骑兵,明显自己是吃亏的。

    尤其是,作为主力一百多个师,大部分都是才拿上武器的工人,还有耕地的佃农,就算是他带来的十万人,很大一部分是东南亚殖民地招募的移民,那地方的人同样缺乏对抗骑兵的经验。

    上来拿上燧发枪神器三下两下就将建奴骑兵收拾了的,那是歪歪大神,燧发枪熟练手一分钟大约能射五到六枪,一个师三十秒大约就是七千到八千发,这个时代精准度差不多十分之七八的枪弹还会打偏,或者打在不重要位置上,也就是说只有两千发左右打中,还不是一枪肯定杀死一个敌人,同样三千骑兵,就有一千五百多能冲杀进自己步兵阵中,那就将是一场苦战。

    救孙承宗的高阳县一战,建奴仅仅那点骑兵,战自己久经训练的老兵,尚且差点凿穿了军阵,日后宋青书对战建奴,不是堡垒就是地雷的,基本上没敢打过正面野战,可这一次,要让三十余万没经过训练的新兵与四五万马背上厮杀多少年的建奴骑兵野战争锋,的确是很悬!

    很悬!

    如此强悍的军容,仅仅凭借身后低矮的城墙,还有二十几万百姓守卫了整整八十一天,真的可以堪称奇迹了,宋青书甚至有些难以想象是怎么做到的。

    “阎应元拜见大帅!”

    看着痕迹宋青书皱眉的功夫,一声疲惫的声音忽然在背后响起,回身过去,三个穿着九品官服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到来,正整齐的拜向自己,这个名字让宋青书禁不住激灵了下,赶紧上前双手搀扶起来,同样激动的双手抱拳,激昂说道。

    “阎公请起!阎公与江阴构成了大明不倒之躯!本帅应该拜谢阎公才是!”

    


………………………………

第七百零七章。决定命运之战

    江南多水田,沃野,虽然泥泞的道路对骑兵也算不上绝佳的战场,然而宋青书还是谨慎的停在了江阴两天,派遣斥候队四处打探情报。? ?·

    得知了北府兵要东进去与建奴主力决战,绕是经历了足足八十一天围城战,几乎到了家家户户戴孝的地步,可江阴百姓居然还是组织起了一个江阴师,硬要加入这支复仇的队伍,几次推迟,宋青书依旧没有拗的过这些倔强的义士,终于收了下来,而这个师的师长,就给了阎应元,算是在宋青书手下又添加一员大将。

    借着这两天时间,宋青书也加紧对新扩张的一百多个师临时训练了下,简单普及下射击,队列,战术口令,还好这支队伍绝大部分以工人为主,在工厂时候也是听从指挥习惯了,纪律性上远超于闯军,大西军那样的农民军,虽然时间短暂,可这支刚建立的大军还是变得更加规整了一些,也让宋青书对接下来的大战多了几分信心。

    接下来几天,一些好消息倒是陆续传来。

    长江沿岸算得上宋青书的大本营,接着水运,发展出相当发达的早期工业产业区,松江,苏州,常熟,靖江等一系列沿江城市都有西印度公司的工坊,商场,应天光复后,就仿佛一只号角那样吹响了大半个南直隶,这些城市先后也发起了市民暴动,通过强悍手段夺回了城市控制权。

    尤其是常州,知府宗灏是铁了心的当建奴走狗了,多铎推行剃发令时候,他曾经借口于此屠杀了不少常州人民,尤其是还灭了当地名门管氏一族,应天的人民公审让他知道自己罪责难逃,消息传到当天就下令常州封城,还发郡兵四处抓壮丁打算死守常州城,迎接建奴大军。

    可就跟元末一样,丞相伯颜为了修黄河,强征几十万汉民,借着挖出独眼铜人,苦蒙古久已的修河汉民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大起义。这次也是同样,被宗灏抓来守城的壮丁与工人当晚就发动了暴动,将看守的绿营军官全部杀死,十多万常州市民冲进常州府衙,暴怒的人群硬生生将宗灏一家老小活活打死。

    常州的市民暴动不仅仅是又光复一座府城,暴动的工人还将常州附近的大小船只焚毁一空,原本建奴打算在常州附近渡江,返回江北,来稳固下岌岌可危的后方,然后再图反攻,这一下,让常州堵个正着,恼羞成怒的博洛再一次下达命令,猛攻常州。

    再一次有了目标,囤积在江阴城下士气高昂的明军主力仿佛射出去的箭矢那样,浩浩荡荡转头南下,直奔常州而去。

    大军抵达常州府时候,已经是八月二十六日,脱离了战舰,到底让行军速度慢了几分,不过还好赶上了,宋青书督着前军抵达时候,距离几里远,常州城下隆隆的炮声就已经清晰入耳,而且眼尖的还能眺望到远处的炮眼与火药烟雾。

    担任先锋的是吕宋殖民地一到七个师还有乞活军一到八师四万多人,听着这嘹亮的炮火,宋青书立马下令停止前进,大军紧挨着宁镇山山脚下列阵,与此同时,炮兵推着跟着赶来的一百五十多门线膛前膛炮急促的上了宁镇山高地,宋青书的指挥部也搬到了那里。

    一杆长长的望远镜拉开,站在山头,宋青书急促的就像对面眺望了过去,此时,建奴似乎被突然出现的自己打了个措手不及,后部斥候军还没来得及返回军中,前部的攻城大军正攻打常州甚急,二百多门大小火炮分列四阵,不断的向常州城发起轰击,似乎刚好一个攻城间歇,刘良佐的江北三镇绿营军在建奴的驱赶下仿佛决口了的黑潮那样,蜂拥的扑向城池。

    之前参谋部推演的,在这儿都是实现了,差不多五万多建奴,蒙古还有汉八旗骑兵黑森森的在背后督战,前锋,刘良佐以及孔有德的汉八旗并不是大刀长矛向前冲,相反,在城下,一支相当整齐的火铳队对着城头疯狂射击,炒豆子般的枪声中,黑火药烧起的白烟一下子遮住了宋青书的视线,隐隐只能看到常州城头上,已经烧成不少大窟窿的明字大旗。

    “宋大帅,常州城已经摇摇欲坠,咱们是否马上进攻?”

    洪承畴还在为自己镇守东南亚,可卢象升却是无论如何都坐不住,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